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非马[FAFAFA] 非马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5-10-15 帖子: 1053
|
发表于: 星期二 五月 26, 2009 8:04 pm 发表主题: 罗湖车站 AT THE LUOHU TRAIN STATION |
|
|
罗湖车站
──返乡组曲之八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她老人家在澄海城
十个钟头前我同她含泪道别
但这手挽包袱的老太太
像极了我的母亲
我知道
那不是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他老人家在台北市
这两天我要去探望他
但这拄著拐杖的老先生
像极了我的父亲
他们在月台上相遇
彼此看了一眼
果然并不相识
离别了三十多年
我的母亲手挽包袱
在月台上遇到
拄著拐杖的我的父亲
彼此看了一眼
可怜竟相见不相识
AT THE LUOHU TRAIN STATION
I know she is not my mother
my mother is in Chenghai City
I bid her a tearful goodbye ten hours ago
but this old woman with a cloth wrapper in her hand
looks so much like my mother
I know he is not my father
my father is in Taipei City
I am going to visit him in a couple of days
but this old man staggering with a cane
looks so much like my father
they meet on the platform
cast a glance at each other
and sure enough they are perfect strangers
separated for over thirty years
my mother with a cloth wrapper in her hand
encounters on the platform my father
staggering with a cane
they cast a glance at each other
and, alas! they don't even recognize each other
注: 这首诗写于1980年,是我头一次返乡探亲后写的系列作品之一.这两天把它译成英文,贴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
|
返回页首 |
|
|
anna[星子安娜] anna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2 帖子: 7141
|
发表于: 星期三 五月 27, 2009 8:54 am 发表主题: |
|
|
我觉得最后两段不用太说明了,失去了味道。。。(
果然并不相识
离别了三十多年
我的母亲手挽包袱
在月台上遇到
拄著拐杖的我的父亲
彼此看了一眼
可怜竟相见不相识
---不如
月台上他们
彼此看了一眼
擦身而过,
三十年别后的相逢。 _________________ ---------------------
Anna Yin
《爱的灯塔-星子安娜双语诗选》
<Nightlights> <Seven Nights with the Chinese Zodiac> ...
http://annapoetry.com |
|
返回页首 |
|
|
Lake[Lake] Lake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6-10-10 帖子: 1341 来自: Sky Blue Water
|
发表于: 星期三 五月 27, 2009 2:28 pm 发表主题: |
|
|
第三段讲的是别人的老人家,第四段讲的是自己年迈的父母亲。两者的比较。 前者互不相识,情理之中(陌生人),后者相见却不相识(自家人),令人辛酸。这里的“果然”和“竟”用得好。
问好非马先生! |
|
返回页首 |
|
|
非马[FFFFFF] 非马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5-10-15 帖子: 1053
|
发表于: 星期三 五月 27, 2009 3:07 pm 发表主题: |
|
|
谢谢ANNA 的建议. 但正如 LAKE 的解析, 我是有意在最后两节制造对比与悬宕. 如果没有这两节, 这首诗也许根本不成其为诗了.
祝两位端午节快乐! |
|
返回页首 |
|
|
anna[星子安娜] anna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2 帖子: 7141
|
发表于: 星期三 五月 27, 2009 3:31 pm 发表主题: |
|
|
两位端午好。
我知道是对比。。。但还是觉得明显重复了。
我特别喜欢 领带,背影几首,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特有回味。 _________________ ---------------------
Anna Yin
《爱的灯塔-星子安娜双语诗选》
<Nightlights> <Seven Nights with the Chinese Zodiac> ...
http://annapoetry.com |
|
返回页首 |
|
|
非马[FFFFFF] 非马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5-10-15 帖子: 1053
|
发表于: 星期四 五月 28, 2009 2:07 pm 发表主题: |
|
|
把几个评论摘要贴在这里,给大家做个参考:
1.安晨<笃笃有声的马蹄>
〈罗湖车站〉写他在大陆边境的罗湖车站看见一个极像他父亲的拄拐仗的老先生,又看见一个极像他的母亲的老太太。他明知他们不是他的父亲、母亲,但他又多么希望他们是他的父亲、母亲,希望他的离散已经三十多年、如今一个在台北、一个在广东澄海的双亲能在同一个月台上相遇。但是当他看到月台上的这两个老年旅客相见而不相识,立刻想到他父母亲即使真的相遇,彼此也只会视同陌路,失之交臂。诗人此时此刻所感受到的希望和失望、无奈和悲哀,显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代表了当今由于国家分裂而骨肉长期离散的千万个家庭。即使像我这样没有这种家庭遭遇的人读了这首诗,也会感到一阵揪心的隐痛。
2. 武治纯 < 他站在文学多元化的交汇点上>
当他1981年来到省港边界的罗湖车站的时候,深深地感慨于海峡两岸的亲人还得不到从这里进进出出的“来去自由”,写下了兼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诗篇《罗湖车站》......这首诗的语言是如此地通俗浅显,但意境却是如此地深沉凝重;白描淡写的诗艺是如此的传统;亦幻亦真的意象却又是如此的现代。本诗的题材写的是一家平民百姓三十多年的离愁别恨,但是,谁又能认为诗人仅仅是表现了自我一家的命运呢?本诗通过罗湖车站月台上两位老人的偶遇,统摄了祖国几十年民族分裂的历史悲剧。我国有千百万个离散家庭,就如搭错了历史之车,虽然亲人月台相遇,也形同陌人。读者吟哦此诗,不禁反思低回,感叹不已。现实中的罗湖车站是中国与世界人类的交汇点,是东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交汇点,现在又是我国海峡两岸同胞的交汇点。它象征著祖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精神。非马文学作品中的《罗湖车站》是八十年代台湾文坛兴起的“探亲文学”热的先声之作,堪称为 “探亲文学”的序诗。这首诗典型地代表了非马的诗风。非马保持了台湾现代诗的乡土风格和民族风格。写下了一系列与海峡两岸的祖国现代化事业同呼吸的好诗,将一颗渴望祖国进步、民主、改革、开放、统一、富强的赤子心灵献给了海峡两岸的同胞。
3.刘士杰<独特的审美发现 别致的结构方式>
《罗湖车站》写“我”在罗湖车站遇见“手挽包袱的老太太”和“拄著拐杖的老先生”,明知不是自己的父母亲,却觉得“像极了”。而当自己的父母亲,在“离别了三十多年”后,“在月台上遇到”时,他们“彼此看了一眼 / 可伶竟相见不相识”。此诗用的是白描的语言,十分平易近人,在亲切委婉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著真挚的亲情。
4.吴奕琦<美国华裔诗人非马>
《罗湖车站》一诗抒写的则是诗人对曾经生他养他的祖国,对台湾海峡两岸人民命运难以排解的忧患意识。在诗人潜意识的幻觉中,“像极了我的母亲”的老太太和“像极了我的父亲”的老先生,相见而不相识的情状,实际上是自己30多年来分处海峡两岸的父母亲即使真的相遇彼此也只会视同路人的印证。诗人借用幻觉和主观臆想的方法所表现的绝不仅仅是一己的悲哀,而是千千万万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骨肉亲人长期离散的人们发自肺腑的痛切呼吁。那手挽包袱的老太太和拄著拐杖的老先生;那一个在澄海城,一个在台北市的父母亲,分明是国家分裂、海峡相隔、骨肉分离的象征。这是“以边界的罗湖车站大舞台演出的一幕时代悲剧”,也包合著真挚深沉的人道主义精神。 |
|
返回页首 |
|
|
星子[ANNA] 星子作品集 酷我!I made it!
注册时间: 2004-06-05 帖子: 13192 来自: Toronto
|
发表于: 星期四 五月 28, 2009 4:25 pm 发表主题: |
|
|
谢谢非马分享。 其实每首诗都可能面临不同的评论,而这就需要诗人的勇气。 非马一直很注重听循和收集,是很值得欣赏的。 _________________
|
|
返回页首 |
|
|
非马[FFFFFF] 非马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5-10-15 帖子: 1053
|
发表于: 星期三 六月 10, 2009 11:01 pm 发表主题: |
|
|
昨晚参加工作坊,美国诗友们对这首诗都很感兴趣,说非常POWERFUL.但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最后一节的涵义.这可能同他们的文化背景有关.但也有可能是文字的差异所造成的.我把译诗的题目及最后一节调整了一下,他们都说好多了.不知大家的意见如何?
AT LUOHU BORDER STATION, SUMMER 1980
I know she is not my mother
my mother is in Chenghai
I bade her a tearful goodbye ten hours ago
but this old woman with a cloth bundle in her hand
looks so much like my mother
I know he is not my father
my father is in Taipei
I am going to visit him in a couple of days
but this old man staggering with a cane
looks so much like my father
they meet on the platform
glancing at each other
and are indeed strangers
having been separated for over thirty years
if my mother with a cloth bundle in her hand
encountered my father staggering with a cane
on the platform of this border station
they would exchange glances
and, alas! couldn't recognize each other
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非马 on 星期四 六月 11, 2009 8:21 am, 总计第 1 次编辑 |
|
返回页首 |
|
|
anna[星子安娜] anna作品集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4-05-02 帖子: 7141
|
发表于: 星期四 六月 11, 2009 7:44 am 发表主题: |
|
|
Better, I agree.
"If" here is a very important connection. _________________ ---------------------
Anna Yin
《爱的灯塔-星子安娜双语诗选》
<Nightlights> <Seven Nights with the Chinese Zodiac> ...
http://annapoetry.com |
|
返回页首 |
|
|
Lake[Lake] Lake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6-10-10 帖子: 1341 来自: Sky Blue Water
|
发表于: 星期日 六月 14, 2009 12:39 pm 发表主题: Re: 罗湖车站 AT THE LUOHU TRAIN STATION |
|
|
非马 写到: |
离别了三十多年
我的母亲手挽包袱
在月台上遇到
拄著拐杖的我的父亲
彼此看了一眼
可怜竟相见不相识
separated for over thirty years
my mother with a cloth wrapper in her hand
encounters on the platform my father
staggering with a cane
they cast a glance at each other
and, alas! they don't even recognize each other
. |
还是喜欢原版,有戏剧效果,如同身临其境,观看站台上一幕。
引用: | having been separated for over thirty years
if my mother with a cloth bundle in her hand
encountered my father staggering with a cane
on the platform of this border station
they would exchange glances
and, alas! couldn't recognize each other |
这个版本,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想象, 如果…… 会如何……。 A bit explicit.
我的感觉原版是 show, 修改版是 tell. 也许不对。 |
|
返回页首 |
|
|
非马[FAFAFA] 非马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5-10-15 帖子: 1053
|
发表于: 星期日 六月 14, 2009 3:39 pm 发表主题: Re: 罗湖车站 AT THE LUOHU TRAIN STATION |
|
|
Lake 写到: | 非马 写到: |
离别了三十多年
我的母亲手挽包袱
在月台上遇到
拄著拐杖的我的父亲
彼此看了一眼
可怜竟相见不相识
separated for over thirty years
my mother with a cloth wrapper in her hand
encounters on the platform my father
staggering with a cane
they cast a glance at each other
and, alas! they don't even recognize each other
. |
还是喜欢原版,有戏剧效果,如同身临其境,观看站台上一幕。
引用: | having been separated for over thirty years
if my mother with a cloth bundle in her hand
encountered my father staggering with a cane
on the platform of this border station
they would exchange glances
and, alas! couldn't recognize each other |
这个版本,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想象, 如果…… 会如何……。 A bit explicit.
我的感觉原版是 show, 修改版是 tell. 也许不对。 |
谢谢LAKE,我也是这么感觉。可能是我接触到的美国诗友都比较保守,或没有那种生活经验。只有一位我素所敬重的诗人看出了我的企图,对我说,别改!通常我都会尽量在诗里避免字句的重复,但在第三与第四节里的重复是有意的,希望能造成一种戏剧性。不知是否成功? |
|
返回页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