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ews 酷我-北美枫

酷我-北美枫主页||酷我博客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Blogs(博客)Blogs(博客)   
Coviews BBS

焐热冰封汉字,到底焐热了什么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人在旅途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lxping[FAFAFA]
lxping作品集

四品府丞
(封疆大吏也!)
四品府丞<BR>(封疆大吏也!)


注册时间: 2007-08-22
帖子: 423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二 八月 26, 2014 3:44 am    发表主题: 焐热冰封汉字,到底焐热了什么 引用并回复

近日看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节目,叫做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此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与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又有所不同,与电视、报纸和网络等传播途径联手,增加了“全民捂热冰封汉字行动”,很热闹、夺人眼球,也让人有参与的欲望。作为一台电视节目,从收视率、场内场外互动以及节目所利用的资源等等来看,其策划、运作和节目制作本身,都是非常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台有民族特色的、一流的电视节目。节目开办以来,我也是“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心的收视者和场外参赛者。每当主考官用标准的普通话念出那个词语,讲出它的词意和例句后,我就开始在头脑中书写这个词,有时还动手指画画、动笔写写。但说实在的,成绩非常不理想,正确率超不过百分之25%。也就是说,在主考官出的10个词汇中,能正确写出二至三个。与站在擂台现场参与听写比赛的小朋友们,根本无法相比。看到一个个冷僻、生硬、难写的汉字一次次从小朋友们的笔下正确写出,我不停地惊呀、惊叹。但我看到主持人公布的场外参与同步书写的成人最高书写正确率不过是50%左右、而最少书写正确率为零,总的书写正确率与我的差不多时,我心稍安。
当我的思想从主考官机器人一样单调刻板的读题、主持人煽情的讲演渲染气氛、专家专业的解释和观众们一次次受刺激般的激动、惊叹中沉静下来,我想到如果主考官、考官、专家和主持人不是有备而来,我相信他们对这些活在古籍里的汉字,也可能和场外成人书写者一样,正确率高不到哪儿去。不信马上出题考考他们甲骨文,看看他们有几人写得出来。如果他们都是研究中国古文字的专家那又另当别论。所谓专家,按字面意思讲就是专门从事某一职业的傢伙,是专吃那碗饭的,应与大众区别开来。大众做专家之事,束手束脚、工粗活不细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人人都会还要专家何用。当然会有人立马反对道,你看那些娃娃们都能写出那么多字,你们写不出,说明你们学习不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从第一季开始就始终受到关于字词难度的质疑。很多言论指出这样的听写节目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即便有价值,也应该限定在常用易错字的范围里,而不该用冷僻字词为难学生。
“问题是谁在说难。”总导演关正文说:“很多字词仅有14岁的学生选手写起来很轻松,成人却已经难到崩溃。这只能说明我们成人的母语知识结构有缺陷。我们的母语价值观长期被局限在简单、常用、讲求效率的单一层面上,忽略了表意的细致、语词的丰富和美感营造的价值取向。”
说得好,古人说学无止境,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生有涯学无涯,以有涯对无涯,人所能掌握的知识永远只是相对的。“学习不够”用来针对任何人都是没有错的,即便是鸿儒大哲。小朋友们掌握的汉字数量,已经超出非常多的成人所能掌握的程度。但他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只有他们自己、他们的老师和他们的家长才知道。为了登上中央电视台听写大会的直播平台,有多少所学校将其当成任务去落实,尽量多地掌握冰封在古籍里的汉字成为学习的重中之重、核心的核心,这不知道要占用同学们多少有限的学习时间,这可能造成同学们应学习的知识没学习、成绩严重偏科。造成“知识结构的严重缺陷”,这可是“不认识或写不出几个冷僻汉字”而造成的所谓母语知识结构缺陷严重得多的缺陷,得不偿失,不知主办者想过没有。
现在来说说“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其目的正如它的广告语所说的,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我个人认为,要实现这一目的有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有些难度,那些书写在古籍里的汉字,都是古汉语,也许是古代人的常用语,而绝不是现代人的常用语,所以主办方将其定位于“书写在古籍中的汉字”我觉得还是恰当的。但正因为其是“书写在古籍中的汉字”,就不是现代书籍中的汉字、更不是现代口语中的汉字,由于其语景、语感都脱离现实很远,表情状物造景达意都与时代现实很“隔”,因此,要将冰封在古籍中的汉字“焐”热,并非一个“焐”热行动就可以成功的。但当某一社会现象、社会热点、某一话题或者某一事件需要新的概括、提纯,新的汉字、词语就出现了,如“光伏”、如“失联”、甚至如“你懂的”,当某颗书写在古籍里的汉字或词正好适用,被拎出来使用,如“蜗居”、如“冏”,它们一跳出古籍,就受到现代人热捧,其实是它们已经在现代人的情感里获得了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字、词相同,而字、词的意思在现代汉语的语境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展、有的转义、有的甚至否定了古汉语的字、词义。
二是在开历史倒车,针对一台以娱乐为主打、收视率为目的的电视节目定性为“开历史倒车”是否是有点过了或者说是否是太抬举它了,但作为一个有垄断话语权的电视台在倡导一种一百年以前就被胡适、陈独秀、钱玄同们否定,而历史的进程又证明胡适、陈独秀、钱玄同们的观点正确的汉语,这不能不使人失望甚至生出疑问。胡适先生在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中》惊世骇俗地提出“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呻呤。五曰,务去陈词滥调。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先生还对这八事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在1918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一文中,并将其主张的八事称为“主张破坏的八事”、“八不主义”、“自从去年归国以后,我在各处演说文学革命,便把这——‘八不主义’都改作了肯定语气,又总括为四条,如下:一、人有话说、方才说话。这就是‘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一条的变相。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是(二)(三)(四)(五)(六)诸条的变相。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这是‘不摹仿古人’一条的变相。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这是‘不避俗话俗字的变相’”。面对封建没落的一团死水和沉沉暮气,胡适先生断言:“死文言决不能产出活文学”。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胡适先生和他的同志们高举文学革命的旗帜,身体力行,既研究、又鼓吹;既号召、又尝试。在短短的时间里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构建出了现代汉语文学的坚实基础,开辟了崭新的、广阔的道路。中国现代文学一路走来,虽然崎岖艰难、曲折跌宕,但却以不可阻遏的态势成为汉语言文学的主流。无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乃至历史、哲学、科学论文和各种文告,都实现了现代化、口语化,接上了地气。不仅出现了鲁迅、胡适、郭沫若、毛泽东、沈从文、钱中书、黄裳、白岛、金庸、邓小平、高行健、贾平凹、莫言等语言文学的大师,更使汉语同汉字有机地结合一起,使普通大众经过最基础的学习,掌握常用汉字,就能读书读报、了解天下大事、学习新知识,真的是功在当代,利达千秋,无论如何颂扬都不为过。汉语言文学的大潮流、大气候已然形成,这就是国语的、白话的文学。“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只不过是小小的迴流和一缕凉风,无损于长江大河的一泻千里。
关正文总导演说:“大家集体焐热一个词汇,众人拾柴共同升温一个被冰封的词汇,微小的力量汇聚成巨大的热度,每个人都能分享这个成就,算是我们这一代人留给未来的礼物。”我私心以为关总导演的努力恐怕要付诸东流。与当代无关的、僵死的汉字,无论你打多少强心针、用多大的热情去“焐”,都是无法使其复活的。据我初步概括,那些冰封在古籍里的汉字具有以下特征:一、冷僻、生硬、繁琐、难写难记;二、实用性不强;三、流风变化,该字、词所指称的事物环境、情状已消失;四、另有更生动、传神的字、词取代,使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而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字,古文是古代的,所以它存在于古籍中,而我们书写的是现代文,所以文字必须是现代的。
据我不多的写作经验而言,提笔忘字的情形,更多地发生在常用字,如遇同音字、多音字或字形相近需要对所用字作正确选择时。对于必须用到生、冷字时,倒用不着苦想,翻翻字典甚至百度一下就行了。要知道读与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读会写固然再好不过,会读知其意、不会写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特别是针对那些活在古籍里的汉字。难道不成为了懂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咱老百姓还要懂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么?
“焐热”冰封汉字,得到的是睡美人复活还是僵尸还魂?我看恐怕是后者。“焐”热几个冰封汉字,无法为光大中华文明提供一点新鲜的动能,更不能为中华文明增添几本经典名著,甚至无法创造几句生动鲜活的语言。字被冰封,是因为语言已死,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被冰封的字词,无法正常地表情达意。现代汉语中词汇量的极大丰富,使作文有了选字择词的极大空间,通常是能表情达意的字、词就成为了常用语,古文冰封在古籍里,是文学语言进化自然的结果。
借助电视、网络的及时性和广覆盖,“焐”热一颗汉字可以得逞一时,甚至可以使该汉字高烧不止、红得发烫,但终究是外力使然,不是发自汉字本身的生命力。只能热闹一下,即刻沉寂,打回冰封原型。
平常人读古籍,只为了解。钻研古籍,阐幽释微是少数专家们应做的事,属小众。抗战时期为保存民族文化,马一浮先生受国民政府之托办复性书院,郑振铎、徐名骥等即认为是开历史倒车。叶圣陶先生讲:“(复性书院)好在学生不多,有一二十青年趋此一途,未尝不可为一种静修事业,像有些人信佛信耶稣一般,……以备一格未尝不可。”郑、徐之论可为正确。叶的话则为识大体而持平,明知没有多大意义而不轻意否定,体现的是作人论文的一种气度。复性书院从教学的意义上讲,坚持一年零八个月就寿中正寝了。小众的事,坚持就不易,更不要讲光大。小众的事小众做,顺其规律、不揠苗助长。弄不好用力越大,效果可能适得而反。
写到此,我突然感到不好意思,我批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再看自己的文章中,有好多都是古籍中的汉字,甚至是很冷的冰封之字。这是不是说我的批评错了呢?事情不是这样,作文造句,文与词相搭,总要文与辞相得益彰,不以词害意。故管它古文今文,古籍中的还是口语白话,只要是文意所需,又恰如其分,则皆可为我所用。不做削足适履的事,活在古籍里的汉字,就让它暂时冰封着吧,也许某一天,时事需要,某一颗汉字又会回到现代人的语言中、书本上,成为热词。
“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如主办者真的是想“焐”热冰封汉字,给未来留一份礼物,则此情堪悯,其行为,却又何其愚矣!怕只怕是顶着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偷渡自己的私货,如收视率、经济利益等等。我相信,如果没有良好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第一届下来,决不会办第二届。不管对中华文明未来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也绝不会再办。不想而知,此节目开办以来,定是名利双收了。经三十多年来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强大了起来,特别是在经济总量上,已成为除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上有了资本,怎可以在文化上示了弱,况我泱泱大国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又且是那暴发户美帝国主义可比。弄几个冰封汉字玩玩,既可显示我文脉深厚,又可彰显政治正确;既可搏满目惊诧,又可赚盆满钵,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世风不变,此等妖孽节目还会源源不断登台作秀,文化催眠、躺在僵死的古籍丛中意淫。焐热冰封汉字,没有焐热中华文明,只是焐热了电视台的收视率,焐热了某些人的钱袋子,焐热了某些人投机的机会。
说实在的,要宏扬中华文明,首先必须使中华拥有现代文明,离现代文明都很遥远的文明绝不可能是世界先进文明。有志于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诸君,不仿多花些精力普及如民主、平等、国家、爱国、爱党、法治、公平、契约、公民等等词及词意,掌握并认真践行之,也许更有意义得多。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人在旅途 论坛时间为 EST (美国/加拿大)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