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ews 酷我-北美枫

酷我-北美枫主页||酷我博客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Blogs(博客)Blogs(博客)   
Coviews BBS

【借花献佛】古诗中的现代诗艺 (转帖)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English Garden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LavenderSwing[我还没有昵称]
LavenderSwing作品集

四品府丞
(封疆大吏也!)
四品府丞<BR>(封疆大吏也!)


注册时间: 2004-05-29
帖子: 321
来自: China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五月 14, 2005 10:10 pm    发表主题: 【借花献佛】古诗中的现代诗艺 (转帖) 引用并回复

【借花献佛】古诗中的现代诗艺
小小潘 发表于:2005.03.26 13:30修改于:2005.03.26 13:31



古诗中的现代诗艺(上)

从古典诗词到现代诗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断裂,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但古诗的传统是强大的。在断裂的鸿沟底部,传统的延续仍是更为基本的方面。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新诗,如何继承发扬古诗传统,汲取运用古诗中的现代诗艺,仍然是新世纪发展现代诗的迫切的重大课题。为此,这里试将古典诗词中仍可为现代诗美创造汲取运用的主要诗艺,概括成“即境即兴,着手成春”、“情景交融,人生慨深”,“动静变幻,失真之真”、“炼字锻句,隐秀相宜”、“贵曲求圆,风流神韵”等五个方面,逐一予以探究,构成整体,以便运用于现代诗的艺术创造,以求古为今用。

即境即兴,着手成春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诗总因主客体的内外交合而创作,好诗往往得自即境即兴,着手成春。“‘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所谓直寻即指“诗重在兴趣,直由作者得之于内,而不贵用事。” 诗贵乎即目即心的原发性创造。所以沈约在《宋书•谢灵运列传》的《史臣曰》中也说:“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而歌德同样强调“写出来的诗必须是应景即兴的诗。” 由应景即兴所生的诗,迹近白描,最易于趋问自然。而自然的境界,“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薄言情晤,悠悠天钧”, 极为难得。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正系即景即兴的白描,才使李白倾倒不己。谢灵运《登池上楼》为元好问所极赞:“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陶渊明诗向以自然称著。苏东坡因慕陶而和陶,直至首首皆和,元好问则赞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李白有《秋浦歌十七首》。《其五》曰:“秋浦多白猿,超腾若白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其十五》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一写眼前景,一麻胸中境,同为直抒胸臆,即境即兴,皆为好诗。
学习古诗,当从根本着手。最根本的一条是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多阅历,多体验。“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行万里路重于读万卷书。毕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真诗人岂可脱离社会历史实践。

情景交融,人生慨深

古诗最讲求情景交融,由意、情、象融合而成意象、意境。欧阳修《六一诗话》说:“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梅圣俞还说:“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小鹿放,鸡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鸟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然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意求其宏深,情求其真挚,象求其生动,三者交合诗的境界便跃然显现。
王昌龄《诗格》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因景物起兴,摩其极丽绝秀者,得形象之逼真。比如吴均《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四句白描四种景象,合成一幅悦目的动画,富于山中清静特色,抒发心之恬淡闲逸。
情境生于情感情绪之激荡,或借物或直抒,而深得其情之真挚感人,比如柳永《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疏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薄情人去后,音书断绝,一段恋情愁思娓娓抒发。虽也写到此前或没想的一些情事景物,而全篇皆为情感情绪的外化。
意境则起因于某种理念意绪,溶情托物,使人“能闻到玫瑰花一样立刻感受到他们的思想”; 或者直接出以精妙而生动的理语。比如朱喜《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绯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此诗直接由于观书而在做学问和人生哲理上深有感悟,凭思想去寻找“客观对应物,” 诗的意象意境实系哲理的形象显现。
不论物境、情境、意境,都是意情象的融合,只是诗的起兴与表现方式各有不同的着重点罢了。王夫之说得好:诗歌“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情景各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有情中景,景中情。”“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 王国维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意境由意象建构而成。意象追求生动、新颖、奇丽。“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风、心、树皆极平常,但如此一说,送别客人还归长安的痛惜心情便十分强烈而奇特。“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确为诗人自巩洛舟行人黄河涂中即景,是一幅让人宛若亲历的生动画卷,又是行人寒寂心境的深挚外射。足证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之说。诗为抒情之物,其所抒的情中则深蕴诗人真挚的人生慨叹。
诗中的人生体验和哲理必须诗化,必须溶解于情趣盎然的诗美之中。古人诗化理意的方法大体有如下四种。
一是理语与情语景语相间而浑然。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写送人惜别情景,颔联用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理语,显得非常警辟,宛如画龙点睛。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联,顿使全诗的重量大增。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心相对尚难知,何况万里不相疑”,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事代谢,往来成古今”、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云云,都是理语在全篇写景叙事中凸显出来,又浑然一体。
二是本说情景事因象征而升华为至理。许诨《咸阳城东楼》:“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全篇写景抒怀。便“山雨”一句原意亦恐未予以哲理化。但其所涵社会人生体验哲理却自然脱颖而出,乃成千古至理名言。他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共昏”、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等等,也都是本说情景事因象征而升华为至理。
三是以反常悖理之言表达真切意蕴。杜甫《月夜忆舍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句当是实录,下句甚为悖理。但这是物理上的悖谬,心理上的真切。“天外黑风吹海立。” 海无脚如何站立?浪似墙即可挺然。“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花会睡吗?即使会睡,烛照便能醒而晤对吗?然而这样一说,说人爱花情切却如清泉喷涌。“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有此一疑,亦惜春之情宛见。
四是寓理意于情景交融之中。此法在在皆是,最为常见。“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目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并无半句理语,亦似不表何等深意,而元夜繁华正透出对盛世的赞颂。“摇荡越江春,相将采白萍。归时不觉夜,出浦月随人。” 也只叙事写景,并非着意舒怀,而情怀自见。欧美意象派正是对此法格外崇尚青睐。

古诗中的现代诗艺(中)

动静变幻,失真之真

古人论艺崇尚“气韵生动”,以神似胜过形似,追求失真之真。在现代西方,“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一贯目标是要显示世界可被想象力渗透的程度。诗人和画家同样寻求证明幻想的东西之所以能够乱真,是因为它有顽强的真实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则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octpaHeHNe)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反常化又称奇化、陌生化。以动静互变、真幻相生的方式,创造新颖奇丽的意象意境,达到反常化或曰陌生化,以失真而求真,在中国古诗中早已屡见不鲜。
动静互变。“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用了散、澄两个动词,便使画面由静变动,“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也因出、渡两字使云霞、梅柳、江春一齐运动而鲜活起来。“小雨绽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好一个“网春”。这种动词与名词的不当搭配,因而变抽象词为具象词,现代称作暴力式嵌合。如此一嵌合,又在“网”前用一欲字,遂令丝丝小雨不仅成网,且成捕捉春天的主动者。“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芭蕉,窗纱皆为静物,用了分、与二字,便使之活而且动起来了。也有变动为静的。“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 人绝鸟立,一片静境。关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云云,更是变动为静的适例。
真幻相生。幻总是在真的基地上起飞,且以真为归宿。幻的成因是幻想与幻觉,在艺术上追求失真,往往更能提示事物的本真。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秋是季节,如何望见,可望者只是秋景。孤峰屹然,动者乃湖水与舟乃舟中望峰者,显然是视觉上的幻象。神仙是幻想中人物。而心又如何随着湖水共悠悠呢。全诗真真幻幻,真幻相生,以幻显真。诗中最真实者乃亲友送别之情。“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幻想以心托月,又化照影而流入君王的怀抱。这是绝不可能的,却更显孤凄而怨深。“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这一浮字甚见精神,是雨后阳光在碧瓦上的浮动,又幻化作瓦亦随之浮动。“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老牛吃举之后又在夕阳光下卧歇坡头。但“卧夕阳”三字也可解作“卧着夕阳”,那就牛成了夕阳,或者牛与夕阳一同躺卧坡头。如此联想而来的幻景便使诗味更浓了。汉字的奇妙可使一诗多解而真幻相生。李贺的诗更以创造奇丽幻境而称著,诸如《李凭箜篌引》、《梦天》、《天上谣》、《浩歌》、《秦王饮酒》等等,一向脍炙人口。古诗中所有这些动静真幻变易,都是为了追求失真之真,追求比形似更本真的神似。

炼字锻句,隐秀相宜

古诗注重炼字锻句,艺术成就极高,向为今人所熟知盛赞。胡仔说:“古今诗人,以诗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联,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不专在此,然播传于后世,脍炙于人口者,终不出此矣,岂在多哉?” 足见诗中炼字锻句属对的极端重要性。
锻句基于炼字,尤其是其中响字。钱钟书指出:“盖唐人诗好用名词,宋人诗好用动词,《赢奎律髓》所圈句眼可证。” “鸡声茅店月,人足迹板桥霜” 一联叠用六个名词,凝炼而生动,足为唐人诗好用名词佳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五十二卷引《西清诗话》云:“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于壁云:‘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着画墙。’莉公见之甚叹爱,为既作‘奏赋《长杨》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钱先生就此解释道:“荆公乙‘赋’字,非仅倒装字句,乃使‘赋’字兼为动词耳。” 以此佐证宋人诗好用动词。再如“山深失小寺” 的“失”字,“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的“议”字,皆颇尖新,亦可用作佐证。
古诗尤其是律绝多用对,时见名联。“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对仗工巧,写尽春夕旅居思乡情怀。“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副流水对绝妙地表现了禅院的清幽静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仅“曲尽梅之体态”, 且更为梅摄魄勾魂。追求对仗工巧,尤能促使对于字句的锤炼。那么,古诗的工巧对仗在现代诗中还有用武之地吗?有。艾青是大力提倡散文美的,而他的《花样滑冰》中就有“冬季的花朵/寒冷的狂欢”、“有大的弧线的徐缓/有小的急促的旋转//忽而是旋转中的跳跃/忽而是跳跃中的旋转”、“安详如高空的鹰/轻捷如低飞的燕,”“没有休止符的音乐/没有标点号的诗篇//象流水似的延续/象轮子似的不断”等句子,难道不是用了对仗和准对仗吗?北岛的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除了思想上的精警,艺术上的工巧对仗,也是起到颇大作用的。现代诗需要散文美,而对于骈文美也能兼收并蓄,“熔骈散子一炉”。
诗求隐秀相宜。“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 秀指一篇中独拔卓绝的佳句,所谓“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篇中秀句往往是一篇之精神所团聚处或所发源处。犹如“棋眼”,有此则全盘皆活。比如,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其中“常恐”一联便是秀句。此前只讲因扇成因、作用,此后说扇被遗弃。此联为诗中转折,意切词婉,领导全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以神话传说为素材的情诗,几乎句句皆佳,但全诗仍以结尾一联为特秀。前六句对河汉如情景的摹写是一层铺垫,“河汉”两句是二层铺垫,结末藉此嘣的一跳,跃上诗情的峰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多少相思,多少幽怨,多深情爱。为人间多少痴男怨女喊出强烈心声。确为片言居要,一篇警策。
隐指全篇的复意重旨,篇中所蕴涵的多重意蕴。“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 宛如“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饮马长城窟行》云: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开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与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其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此诗不见特秀之句,而全篇皆佳。上半写闺妇因丈夫久出不归,日夜怀念的孤凄情怀,下半写她接读丈夫来信时的惊喜情状。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素朴的语言表现内里,情味无限,感人至深。又如曹植《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针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见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此诗近乎寓言。其所寓的情怀意蕴可作多层面多种解读。说它反映了曹植与曹丕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子建对帮助他的友人一一被杀害,无力救助而内心痛苦,希冀强力者的援助,这是诗的浅层涵义。而在深层,它也可看作喻指弱者在暴力的高压下,丧失自由,企求解放,而重获“飞飞摩天”。这是百代人所共有的求自由、争解放的理想的表现,故能获得千古共鸣。
古诗不论或隐或秀,要在因篇制宜,各得其所。所谓隐者多表现为篇秀。而不论句秀、联秀、篇秀,皆须炼字锻句,而尤当讲求炼意。所谓“争新,在意不在词”, 亦是此意。

古诗中的现代诗艺(下)

贵曲求圆,风流神韵

古诗贵曲求圆。曲能因巧致妙,圆是完美的象形。曲靠巧思。可以正反相生。“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上句系直说,下句有曲思。钱钟书注曰:“接逻辑说来,‘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题总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已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馋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其实诗中说点废话也不妨,只要它有味。“坐来虽近远于天”, “隔花阴,人近天涯远”, “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这些则是距离上的正反相生,以悖理表达至情。可以层层递进。刘皂《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因离咸阳更远,反将客居十年而离乡较近的并州认作故乡。层层递进使思乡之情愈浓。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其层层递进更为直接。而“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云云,词意相类,异曲同工。也可运用二度意象。例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悬知草莽化池台”, “莺边日暖如人语”, “西窗一语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等等,都是藉词序更变而从一度意象跃入二度意象,使诗情曲折而微妙。诗赖曲折回环而构成有机整体,以成完美的圆形。
古诗之极境当为风流神韵。不仅全诗有机统一为完美的圆形,而且球面放射,使不尽的意味溢于言外。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所谓“知其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所谓“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都指的是风流神韵。所以王士禛大力倡导神韵说,推崇“神韵天然”,“神到不可凑泊”。 翁方纲则对神韵说加以充实,藉以扩清其种种误解。他说:“吾谓新城变格调之说而衷以神韵,其实格调即神韵也。今人误执神韵,似涉空言,是以鄙人之见,欲以肌理之说以实之。其实肌理亦即神韵也。”“神韵者,彻上彻下。无所不该”。 “有于格调见神韵者,有于音节见神韵者,亦有于字句见神韵者,非可执一端以名之也。有于实际见神韵者,亦有于虚处见神韵者,有于高古浑朴见神韵者,亦有于情致见神韵者,非可执一端以名之也。” 神韵说即通于境界说。而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可臻于神韵妙境。神韵无他,即诗之气韵生动而入于神妙风流的境界。“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二诗都为王士禛作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举证。的确,二诗皆情景交融,意旨清遥,尤其是结句的含蓄而岩开,余味无穷。不过,若杜甫《望岳》、《春望》、《旅夜书怀》诸诗,亦何尝不可目之为深得神韵。
以上所述古诗中种种仍可为现代诗美创造汲取运用的主要诗艺,虽可分作五个方面,实为内在相通,交错互渗的有机整体。不论从哪方面着手,皆可提挈全体。比如即境即兴关乎诗的来源与创作方法,而着手所成之春,即为情景交融,人生慨深,也有动静变幻,失真之真等等。比如炼字锻句关乎语言层面,隐秀相宜关于诗的总体呈现,两者自成因果,又通向情景交融,人生慨深和贵曲求圆、风流神韵等等。没有一方面是孤立的,自足的。现代诗在汲取运用这些诗艺时,就应充分注意及此。我们应当从古诗的艺术精神、创作方法、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上全面承继和发扬古诗的艺术传统。




于[诗生活·翻译论坛]


--------------------------------------------------------------------------------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十一楼主[舒雨]
十一楼主作品集

六品通判
(官儿做大了,保持廉洁哦)
六品通判<BR>(官儿做大了,保持廉洁哦)


注册时间: 2005-05-23
帖子: 123
来自: 范蠡雅舍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五月 28, 2005 12:39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好东西 我喜欢看
也喜欢收藏!

谢谢楼上
_________________
我是笨蛋,我怕鬼;我是舒雨,我不悔!
返回页首
個人頁面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秋叶[我还没有昵称]
秋叶作品集

二品总督
(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二品总督<BR>(刚入二品,小心做人)


注册时间: 2004-05-20
帖子: 1633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五月 28, 2005 8:01 am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论述深入,不可多得,谢谢了。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Blog(博客)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English Garden 论坛时间为 EST (美国/加拿大)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