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留言 |
livetodream[FAFAFA] livetodream作品集 七品按察司 (我开始管这里的事儿了)
注册时间: 2008-02-05 帖子: 96
|
发表于: 星期一 一月 04, 2010 8:45 pm 发表主题: ZT (国学小开读《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
|
翻开《论语》,不数行,就有这样一句话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的意思,国学大师钱穆是解释说:"巧言"即花言巧语,"令色" -善于察言观色。"鲜矣仁"-很少有仁者。就是说,善于察言观色,会说话,会来事的人,很少有好人。"
南怀瑾的说法不太一样,他认为"巧言"是"能吹,会盖", 也即夸夸其谈。"令色" 是装出一副很道德很仁义的样子。这样的人,鲜有仁者。
两人的解释稍有差别,但是看他们对此话的见解,则大致相去不远。都是说"巧言令色"的多不是好人,须得提防。
从字面上看起来,这个结论好象是一望可知的。然吾再三度之,则似又不甚然。
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一部名言集锦,一个"语录本"。所以历代学人都以为它象《毛主席语录》一样,只是把片语只字堆在那里,中间并无连贯。其实非也。
《论语》记载的是名言语录不错,但是它的编排是有讲究的。它有启、承、转、合,有立意,有阐述,有结论。整本书是一部逻辑紧密的论文。
刚问世的时候,《论语》并非面向大众的出版物,而只是供孔子俱乐部成员使用的,属于内部流通文件。所以一直到南宋,它都还不是科举考试的必考项目,也不在学术上太被人看重。
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此句在《论语》开篇不久即出现,就应当属于很重要的开宗明义的一句话。南怀瑾认为这是为了提醒弟子们要做到有修养,不为别人的逢迎、阿谀所打动。但此解仍恐未得其旨。
要理解这句话,关键在"仁"字。孔子自己说过:"仁者,爱人。"但是对他来说"仁"字其意远不止于此。"仁"是古代中国本有的一个理念,而孔子进一步发扬了它,并把它变成儒家思想里最核心的准则和最高境界,是断非一个"爱人"可以包含的。关于"仁"的字义解释,到处可以查到,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若以一句话来概括:"仁"是知识、修养、行为方面综合能力的最高标准。用现代语言就是:"极品男"。
那么,"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就是巧言令色的人,少有极品男。但不是极品男,也算不上是坏人,何至于要孔子那么紧张,一开篇就警醒弟子们小心呢?
其实,夸夸奇谈,能吹,或是能说好听的,都不能全面的解释"巧言"这两字。它在此处的理解应该是"工于言辞"、"善于表达"的意思。不但是指口才,还应当包括文字上的技巧。要知道和儒家产生的同时代,还出现了辩家,比如"白马非马"之流。不难理解,儒家对于辩家提倡巧言善辩是深不以为然的。
关于"令色",南怀瑾的解释是对的,就是在表面行为上,装得好象很有仁义,用现代话说:"矫情"。举个例子,"二十四孝"里面的人和事,很多就特别假,纯粹是为了沽名钓誉。这就是一种"令色"。
能说善写,并非坏事。本来学问也少不了这个,但是孔子提醒学生们,切莫单纯追求文辞,而变成务虚。要想做一个"仁"者,首先要从内心世界做起,只是在表面行为上符合"仁"的标准,是没有用的。就象《大学》里的那两句话:"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形于外。"
孔子和他的门徒们的思想,归根结底,首先是如何作人。他们很重"行",特别强调从小处做起,心诚务实。"行有余力而后学文。"至少在《大学》和《论语》里面,这是贯穿始终的思想。这句话至关重要,是以摆在开篇明义的位置。
若把合《论语》的论述风格, 和儒家要旨放在心上,再来看"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就明白了。孔子并不是让弟子们提防"巧言令色"之人。而是告诫他们:切勿只在文字言辞上下功夫,更不能矫情做作,只注重表面文章。这样是舍本逐末,不可能达到极品的"仁"。所以,作人、作学问,最重要是脚踏实地。
(ZT from (夏河_讲古的小开) |
|
返回页首 |
|
|
|
|
您不能发布新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投票
|
本论坛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不拘一格地发表创作和评论.凡在网站发表的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丛书, 《诗歌榜》和《酷我电子杂志》投稿(暂无稿费, 请谅)。如果您的作品不想编入《北美枫》或《诗歌榜》或《酷我电子杂志》,请在发帖时注明。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文责自负.作品的观点与<酷我-北美枫>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宣传.论坛上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
Powered by phpBB 2.0.8 © 2001, 2002 phpBB Group phpBB 简体中文界面由 iCy-fLaME 更新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