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不是剧评家的剧评——观看风车剧社《驴得水》随感之一
星期三 六月 04, 2014 10:02 am
昨晚,整理了一下头绪。
要说的话多多,豆腐干系列开博,希望有兰花豆腐干。
虽然我历来从不只说好话不作批评——熟悉我的旧雨新知都知道我的直率坦诚。
整台演出好极了!
事先再怎么充分想象,也想象不出昨天下午的热闹劲儿。
小剧场,百多个座位,真个是座无虚席。特别是——
90度华氏,比天气预报整整高了十度;由于小剧场地处一个阁楼,没有空调,只有少许风扇和好些冰块——观众一样挥汗如雨。北美传统不带扇子大家使劲扇说明书,可除开两位七十以上的老人纯粹因心脏不好中途被迫退场之外,人人坚持到谢幕。
感动!
总体来说,演出质量出乎意料。
如果用最简略的话语来作评价,那就是惊叹,就这两个字。
昨晚,看六一少儿京剧专场,很棒!
国粹加上少年儿童,那就无往而不胜的了。
里面最棒的就是从诸天舒开始的小票友,无论彩唱或者清唱,无一不佳,甚至可以说完全达到专业水准。
话剧泊来品,虽说不需四功五法唱做念打,不存在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演要求,却在风车剧社《驴得水》的全场演出中得到体验的感触就是不亚于专业剧团。
不说视频比如《四世同堂》《雷雨》等名团名作,就拿我现场看的《天下第一楼》——肯尼迪演艺中心;《黑咖啡》——上海新光剧场,来对照,好些演员可以说与专业比美。
具体的剖析请看后续。
总体来说还必须说不仅演员是业余,导演也是。他和她不是那种重金以百万人民币计数清来的名导,一样演绎,不在台上赛如台上,尽管最后演绎是台上的演员,导演的身影无处不在。
下面再说一些涉及总体的问题。
关于剧本一剧之本,回头再说。
有些问题不是剧社的问题,有些还得算在剧社头上。
比如环境,有些不可克服的原因,谅解,理解,理解万岁。
比如没有字幕,也能接受——又不是京剧,更不是地方戏曲。
但没有准时开场,那就是剧社的问题了。
不管出自哪个环节——甚至于比如堵车这个电视连续剧常用的桥段,造成误场总是误场。
我不知道其余场次如何,反正这最后收官的这一场是没有准点开幕。
不能不说这是失误,不能拿业余两字来说事。
救场如救火,这是我从小就听来的深刻记忆。
就说一次梅花玉兰双奖演出,因为要等首长要人,误了三分钟,观众自然也有权利抱怨。
给个建议——如以后再碰上这样的不可抗拒原因引起的情况,应该垫场。
拿戏曲界来说,那就是来一个开锣戏;如果中场有人误场了,那就尽量放慢速度或者加词加桥段拖到那个误场者赶到化妆完毕能上场为止。
对评弹界,那更容易——加唱开篇,观众只会感到幸福,赚了!
话剧社团也极简单——加演正式开幕前的一段朗诵,或者短小相声。
别介意,我猜昨天是等摄像师架好架子,准备就绪。
无论什么原因,请勿误解我因为《驴得水》对风车剧社的喜爱和敬重。
后续豆腐干会逐次贴出,敬请关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286
作者 |
留言 |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
发表于: 星期五 六月 13, 2014 9:30 pm 发表主题: |
|
不是剧评家的剧评——观看风车剧社《驴得水》随感之十二
演员是直接面对观众,站在第一线。
幕后英雄很多,就是剧组团队。
摩天大楼,打下的基础是一剧之本剧本。
《驴得水》是原创剧本,很感兴趣的是周申据说他是理工出身,后来成为戏剧学硕士。
因为我也是理工出身,后来才投身编剧行当,所以更加关注。
这部戏在豆瓣那里评级八点七,不简单!进入优良行列。
《驴得水》是一出荒诞喜剧,也是如今难得可以无愧于“名头”的一出话剧。
他无愧,我惭愧——我是绝对写不出这样一部黑色幽默闹剧的。
这和功力有关,也和经历有关。
我的话剧剧本都来自我的戏曲剧本。
而《驴得水》这样的本子只适合话剧,不适合戏曲。
通篇充满了黑色幽默,于是笑料不断。引爆票房。
这也是至今为止的话剧,尤其是小剧场话剧的一个时尚。
话剧本来就比戏曲上马快,小剧场话剧越发短平快。
短平快的结果就是容易传播。
不像京剧史剧赤壁,大制作,每到一处可谓兴师动众,结果不得不经常束之高阁。
小剧场话剧就绝对没有这样的缺陷。
人物有限场景简洁故事生动,迅速地进入吸引人的剧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驴得水》这样的小剧场话剧居然承担了重大主题。
以至于一开始据说还过不了关。
编剧灵机一动,添加上一个莫名其妙的韩朝地名东莫村——应该来自让人哭笑不得的韩国幽默电影《来到东莫村》——居然就此放行。
聪明的编导后来在演出海报中又恢复原名,仅仅附注加上一条:又名东莫村的驴得水。
反过来,也说明了审核过程的可笑之极。
“欲盖弥彰”似的“掩耳盗铃”,居然把铃摘到手了。
正因为在剧情铺开的过程中,引发深层的思考,那就继续探讨在笑声背后的眼泪。
赞誉之后会是批评,别见怪——本来就是见仁见智,何况爱之深责之切。
敬请关注。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
返回页首 |
|
 |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
发表于: 星期六 六月 14, 2014 9:48 am 发表主题: |
|
不是剧评家的剧评——观看风车剧社《驴得水》随感之十三
金陵十三钗,该结束这个系列。
关于《驴得水》剧本的褒语多多,还有说到beat了别的所有五星,把《蒋公的面子》给比下去了的提法。
诚然,正如很客观的评价:有对灵魂层面的探索和追问,这样一句很中肯的议论。
还可以,更激烈些,把追问换成拷问。
这些观众和评论家都看出了黑色幽默袍子下面隐藏着的矛头所指。
某些笑声爆发的桥段也宣泄了编导演和受众的内心感触。所以,屡获好评丝毫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说小剧场话剧舞台的一朵奇芭。
问题在于别的方面——
这部舞台局的文本规定可类比于贾平凹的《废都》——被一种压抑灰暗的绝望感所笼罩。
通篇文字把所有人物都一网打尽。犹如洪洞县——东莫村无好人,至少没有值得称颂的,哪怕有一点点值得称颂的地方。最后硬按在孙小姐头上的那一丝光明也是不真实的或者说就算是真实也是一种暗喻,关于这一点回头再说。
知识分子已经臭不可闻,无一例外;工农联盟的铁匠夫妇,完全体现了伟人圣训:越有知识越反动——至少是越不好对付,越来越“修正主义”——不是原意,随便借用一下,反正随笔不是论述。
也有一位公务员,相比之下,最后还是揭发腐败上交教育当局处置。
这远比那一句“民国的腐败XXXXXX”这句台词删掉若干字,来得软弱,怎么能说一头驴就beat了一个将呢。
在那个“将”里,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和表现出来的某种风雅——文科教授啊——没有用任何其他的低俗去淹没。这也是它至今还没被认可校园戏剧官方参演资格的原因,尽管早就到处巡演。
而在“驴”那里,正如对著名作家王小波的“以性致勃勃反衬革命之荒谬与无聊,是真正的黑色幽默”的评价,我们——所有的观众,反正没有小毛孩子,那是被谢绝入场的——都品尝到了从头到尾提供的性致勃勃这种味精。
同样,来到东莫村这种教育革命本身也是荒谬和无聊的。这就是这个剧本的致命伤。
举两个不合逻辑的例子——当然,可以辩解反正黑色幽默;可别忘了理工出身强调逻辑,哪怕做梦,其实也有做梦的逻辑,发疯也有疯子的逻辑。
1,生存是第一位的,哪怕自然界也是如此。东莫村的条件就算是虚拟,就算是当初选点失误,在如此严酷(不一一细数如何严酷)的现实面前,若不改弦更张去另外选点却要死死地守着这一村落,除了愚蠢还是愚蠢。
2,或许大家会说这是剧本设定环境,非此不能引出那头驴来,那么请看,在因为驴得水老师获得肯定,教育厅特派员带来了莫大的收益之后,一片欢欣鼓舞,于是不光是原先的水的恐慌没有了,还大快人心的有水桶人手一份泡脚。
仔细想想,这水从哪儿来——钱不能直接变成水,是吗?没有交代是不是从一头挑水的驴增加到了十头,也可以推想那出水的井或者远处的水源比如溪流是否因此突然加大了出水量。
总之,如此性质的质变是缺乏逻辑缺乏背景材料交代的。
这其实还是小节,我们办大事不拘小节——特派员语录。
下面再说几个重要桥段——
1,所有的老师包括校长在内,看不出他们的专业归属有神马表达,或者说除了一样卑劣之外还是一样没有专业特色。因此,就在于交代别的课程都有独缺英语——由此引出设置了一位虚拟的后来变成真实的英语老师,这才和美国慈善家挂了钩。这跟“将”里面的教授能体现专业特征以及个人风范是完全不同的。甚至于可以说这四位老师不过是披了教师的外衣而已,为紧扣需要英文老师这个空额所设置。
2,干吗要让张一曼老师自杀啊?糟蹋得她还不够吗?!再说疯子的疯就在于不同常人的思维逻辑,她能自杀吗?为什么她要自杀呢?唯一的解释是她把枪当成玩具,误杀了自己。可这样一来不更加表达了东莫村的冷酷和同事们缺乏起码的人性关爱,是不是?
3,最后的“亮点”是孙小姐毅然离开——这让我想到了离开“东莫村”来到芝加哥就学的那位好演员。也特地点出了“东莫村”的不值得留恋。说句笑话,如果让我来做些调整,或许可以考虑让女儿留下来顶上张一曼的位置。她不是到达婚龄了吗,她不是校长的女儿吗,教教东莫村的小学生有何难哉。这样,亮点就确立了,让我们觉到一点薪火相传的意味。当然,这不过是胡说八道而已。
4,最后的镜头是四人帮虽然死了一个女的,三个大男人,还都是光棍——注意到了没有——坚守在东莫村,为了他们遥不可及的所谓目标。
5,整台戏不错,但是到后来非常拖沓,以至于我有一个想法——不是因为天热——什么时候谢幕。这里说的拖沓是指后来为了继续有个交代。或许还是豁然收场,让观众有个悬念更好。当然,编剧是为了不断地黑色幽默一路延续不肯善甘罢休。
随便写写,衷心谢谢。
谢谢风车给观众带来了非常愉快的一个下午。
也请涉及到的九位演员对我的豆腐干文字能够不拘小节。
比如我原先以为张晨应该扩展戏路,结果发现人家早就摘了玫瑰。于是赶紧修正承认误判。
同样,万一还有不小心得罪之处,请多包涵。
在我任教的时候,因为我不喜欢照本宣科,因为我经常会引起哄堂大笑——当然是系里没人来听课的时候,因为我做班主任的时候特地关照打是疼骂是爱,所以学生反馈到系里的信息还算可以。
值得欣慰——今年四月还有一对我介绍成功的学生夫妇特地来访。不好意思,跑题了。
就此打住。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
返回页首 |
|
 |
|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不是剧评家的剧评——观看风车剧社《驴得水》随感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