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洁迷,艾迷,山楂迷——我看李老三

星期六 六月 23, 2012 12:35 pm



已经看了六集,可以开始正儿八经地写一个系列了。

题目里的三个迷,其实我一个都不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从一个曾经把小说改编为戏曲剧本的网络写手专务编剧的角度来说说拙见(哈哈,和卓见原来是一个音),算是再次交流。

或许大家也能进一步看出我不是蛇,而她也根本不是一头象。

整个系列内容是交叉的。题目是混包,但中心依然是围绕着李老三。

先说一个引子。

电视连续剧山楂树之恋的片头是一棵山楂树。

这本来就该如此。

突出的区别是这棵山楂树和后来以及其他的山楂树都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极度的不对称。

所有的植物都有不对称的生长,就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从日光里吸取能量。

向阳花木早逢春,国人喜欢朝南房间也是这个道理。不像老美无所谓——人家不开窗开空调,要晒太阳去户外。

这棵片头山楂树很夸张地采取了一个角度,朝南的一边长长地伸展出去,另一边则几乎是很少伸展的枝叶。

整个儿给人的感觉是一边倒。

编导是要引出一个画画的,习作给了脚色给了观众一个进入故事进入情感进入悬念的视角。

是为引子。

这里可以引申的观感是两条——

首先,也暗示了不同的地位造成莫大的差异。近水楼台向阳花木和处在阴暗低洼的方位,其成就形态决然不同。

一边是欣欣向荣,一边是黯然神伤。

再是,不同的视角造成的观感差异是客观存在。

从导演,从演员,从小说作者,从最初的故事源头,从不同层次的观众,因为视角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

问题还在于立场。

如果一味地坚持不正确的视角有欠缺的立场,甚至于唯某某的马首是瞻,那就不能不让人思考是否有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了。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4070

2页/共2页   前往页面 上一个  1, 2

作者 留言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六月 23, 2012 12:40 pm    发表主题:    

这会,来说说电视剧的剧本里增加的血肉。

我用的不是增加水分或者增添情节这样的提法,而后增加的血肉。

由于,小说来源是静秋的回忆和老三的日记,小说作者不可能对丹娘等人有任何深刻的思想判别。

而正如艾米所言——其实这是常识——电影做减法电视做加法,做加法也有一个怎么做加什么的优劣问题。

现在众多的电视剧里的加法——因为很少有现代长篇小说诸如三国红楼水浒西游那样厚实丰裕,而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动则三十四十集——比如屡出车祸比如顿时失忆比如突然回国比如绑架追踪,都无法增添到山楂树下。

于是,展开丹娘的这一家人的故事,非常必要。

也更加深刻地把老三放在一个“当下”而不是以往的夹板困境里面去。

戏眼频频出现,演来十分精彩。

我懒得去艾园“哀怨”,不清楚艾米她是否对改编剧本是不是指手画脚地痛批。

从我同样一个改编者的角度来看,为电视改编本叫好!

某些在下乡之前的桥段设计得十分可信。

包括孙家的原址同在一地,而不是小说中语焉不详的某个地方。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好多静秋的旁白,尽管原著小说里根本没有有关情节就不可能有照搬的台词和内心独白却口气如出一辙,甚至于可以说衔接得天衣无缝。

编剧熟读了原著,把握了人物,因此同样写出精彩。

我甚至于觉得如果跟老谋子写了小说满城尽戴黄金甲一样,假定编导合作由电视文学剧本倒回去写一本小说,肯定其包容量含金量会超越原著小说。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六月 23, 2012 12:41 pm    发表主题:    

现在承接上面的七,来专门说说静秋妈。

对静秋妈的与众不同的评述,是艾米和我交往的开始。

由于小说叙述面的问题,以及有关文字的偏颇,情节展开的缺损,更由于读者的生活环境对故事时代背景理解的的不足造成了某些人包括艾迷山楂迷对静秋妈的不友好评论。

而我正好从一个经历了十年浩劫同时又是出身于黑五类家庭的生活经历出发,对小说人物静秋妈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作为黑五类妻子的一个家庭主持人来讲,自有她对青春期女儿的一番告诫和管束。

非常好理解,非常地正常。

由此不同于一般的看法,引起了艾米的关注。她还特地告诉我远在加拿大的静秋妈也看到了这些公正的观感,据说静秋妈还十分感动。

也正因为如此,艾米开设了专栏准备继续转贴我的系列——没法子,我喜欢系列,或许是因为熟读元素周期表的缘故,也或许是喜欢看连台本戏的源头。

这才有了我想把这网络走红的小说改编为戏剧剧本的想法,并得到认可。

电视连续剧里,静秋妈出场很早,也很有些特有戏眼的桥段。

最早在渴望里知道的王沪生的姐姐,后来是新结婚时代里的吕大夫——小西小航的妈妈。

这次,是静秋妈。

增添的血肉包括静秋表姐的未婚先孕。

去丹娘家说理,静秋妈的表现可圈可点。

一失足成千古恨,荧屏展示的情节更有了活生生的例子,增加了震撼力。

对李主任的态度不卑不亢,同样是正正好好。

不愧是老戏骨!

这样一个静秋妈,非常值得同情应该理解,与其说家庭的重担早早地落在静秋的肩上,还更应该说家庭的重担更是早早地落在静秋妈的身上。

刚看到第十二集,相信下面更多的精彩。尤其想看她和李光洁的对手戏。期待——。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六月 23, 2012 12:41 pm    发表主题:    

看了一半,已经知道为什么这部曾经令洁迷,艾迷,山楂迷翘首期待的片子评级分数不高的缘由。

卖个关子,到看完快的时候再说。

现在说长林。

长林是我很关注的一个脚色。

艾米和我的分歧即由此开端。

长林为什么值得关注——他处在一个潜在的对手位置,并且由于他的弱势和他的忠厚憨实。

和电视镜头里每一个出现的脚色一样,长林出场马上得到了认可,也站到了他应有的地位。

太喜欢这个脚色了,非常喜欢这位演员。

形象非常到位,不知道艾米有没有对导演选择侯剑提出过非议。

按理说,这才是很不符合艾米或者静秋笔下的长林形象。

我开始评述网络小说,先是因为静秋妈配了艾米和静秋妈原型的胃口——实事求是嘛,获得赞誉甚至于艾园开设专栏——早就被删除;后来从长林的长相描述开始分道扬镳直至她对我恶语相加。

看看原著的长林外貌——

发现他长得一点不像他哥哥,倒是很像张村长,个子矮矮的,五官也象是没长开一样。静秋有点吃惊,怎么一家两兄弟之间、两姐妹之间会相差这么远呢?好像父母生第一个儿子和女儿的时候,都竭尽全力造出最好的品种,到了第二个,就懈怠了,完全随造物主乱捏一个了事。

同样,对长芳的描写——
二女儿叫张长芳,长相跟她姐完全不一样,嘴有点突出,眼睛也比姐姐的小。

显然,导演挑选演员和原著描写的决然不同。

很欣赏长林长芳,演员挑选得好,演得也传神。

给人的信服感尤其好。

由于剧情的铺陈,长林的这一个角描写得比小说透彻,虽然戏份要少于丹娘,但是都尽情挥洒,给人一个真实的感觉。

对比下来,原著的描写太过分地强调了长林的丑陋。

其实,老三和老二之间的对比,完全不需要靠外貌身材分出高下。

如果,艾米没有对长林的演员选择表示异议的话,那就间接地证明了我对她的第一轮批评没有什么不对路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洁迷,艾迷,山楂迷——我看李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