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再接再厉,献计献策,振兴戏曲——其一

星期三 二月 02, 2011 10:44 am



我把写过的没写过的在新春佳节之际整理一下作为一个系列推出。

新年唱大戏,历来是戏曲界挣大钱的好时候。再接再厉啊!

其一是说小朋友。——内容有些已贴过再综合起来。

戏曲的未来不单是青年演员学馆学员,而且在于小观众群体。

潜移默化的威力不可低估。

任何一位走上戏曲舞台和走进戏曲学校的少年可以说都是从儿童时代就培养起对戏曲的兴趣的。

那么扩大小朋友观众群体的办法大致有:

多编多演适合小朋友的戏曲节目,每到六一儿童节就必须责成各地方有关单位团体编演这类戏曲节目和保证演出。

凡是适合小朋友观看的大戏小戏,剧场应考虑统一有规定只要带小朋友进场或者大人可以半价或者小朋友同样占座但免费进场。

已有坚持拍摄动画戏曲片的单位,很感欣慰。政策上要倾斜给与税收优惠。

除开梅花奖演出团世界巡演之外,特别强调组织小梅花演出团进行世界巡演。(这一条曾蒙剧协领导欣赏。)可以考虑安排暑假寒假不妨碍平时学业。小梅花奖获得者报考同类戏曲学校一律免试入学。参演小梅花演出团世界巡演的小演员家长可选派代表参加巡演以起到照顾小朋友生活的作用好比少年大学生的指导员。是否考虑小演员家长轮流出征形成制度——估计巡演收入能够付得起多几张家长机票。

大力宣传小梅花奖获得者的形象,以便形成风气。使之完全不亚于超女好男和少年留学生。

千万记住,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魅力——现在中华杂技的小演员们走遍世界,在美国好多演出场地都能看到他们她们的演出票房绝对不俗。尤其是散场之后列队欢送观众时候老美小朋友艳羡的延伸和佩服的劲头使得我很是感动。

那么,为啥老是杂技和功夫少年才走向世界呢?

难道不能看到戏曲界小演员小票友的功力对世界文艺界可能的奉献以及传播中华传统的水准,当然还有经济收益。

自然,那首先都不需要舞台美术大制作!

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戏曲本来就不需要那些累累赘赘的布景。这样一来走遍世界就不难了。

不过,请目前搞大制作豪华布景的舞台美术工作者千万别骂我哦。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3036

2页/共2页   前往页面 上一个  1, 2

作者 留言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日 二月 06, 2011 10:26 am    发表主题:    

上海越剧院无奈之中推出新蕊专场,力捧五位新人。

院领导披露不能再在天蟾舞台因为场地租借费又涨了。青年演员以前在那里的上座率不到四成。

也就是票房不能冲抵成本,越演越亏。

这里固然有没有专用剧场以及青年人号召力不够缺乏媒体影响等因素,从剧场本身来讲运作的僵化也存在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没有有力地推销戏票只是坐等观众,经常反而是被黄牛钻了空子。

百老汇连演连满的诀窍不仅是戏本身好媒体介绍推广好而且在于它的售票运作方式。

纽约的地位和上海相仿。我曾写博文呼吁过,却至今未见实施。

百老汇的各家剧场不但是鸡犬之声相闻而且连同出票,有好几个售票点专门出售临场票。这跟飞机场航空公司在网络销售最后一分钟机票一个样!

与其让它座位空着,还不如把它卖出去!

逛纽约百老汇的旅客凡是受教过的都知道不必岌岌乎去定票,只要笃悠悠地提前半小时一小时去那些个点看看大屏幕上显示的那些剧目票价以及跌幅就行。

那些不断扫过的屏幕就好比股市的走带或者机场的到达出发显示屏幕,等待买票入场的观众看过去一目了然。

这样子的做法并不会影响真正爱好音乐剧看秀的观众事先买好票子,-----因为百老汇的花样很多,可以买连票买各种各样的连票。买下联票后还可以自由退票——退的是存在剧场里的钱以便你下次定票用。

退票的方便也是因为马上就在屏幕上秀出来了,原先满座的又有了空位置。

现在,联网如此发达,为什么不好好地取取经向百老汇学习学习呢。

让有限收入的草根观众有机会买到跟电影票一样的戏票来到现场观看,不比空在那里强上千倍万倍!

我曾经去看过上海戏校两场弱势流派专场,那上座率实在可悲——我猜想宣传也很不得力。

如果能通过百老汇的办法常演常满,对于戏曲的振兴无疑会有相应的促进。

——这个系列到此告一段落,其余关于振兴戏曲的想法会在何必苛求戏曲这个大题目下继续,敬请关注。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再接再厉,献计献策,振兴戏曲——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