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滩簧陶一铭的沪剧情缘——开篇

星期五 十二月 31, 2010 1:14 pm



分段目录:

开篇
奔忙
缘起
入迷
遇后
投师
参与
收集
珍藏
合缘
茶会
层楼




滩簧陶一铭的沪剧情缘——开篇


在台上正演唱着传统唱段《三国开篇》的陶一铭,字正腔圆。虽然是票友,举手投足毫不怯场。

早就听说这位上海沪剧界的老番三却一直无缘谋面。这一回不但见到了本尊而且领略到他的台上风采。

学唱沪剧,男唱“三国”女唱“西厢”——这两个开篇分别是生角旦角的基本唱段。

董卓欺君汉运终,
吕布无谋妄逞凶,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貂蝉为国除奸雄。
桃园结义三兄弟,
刘备张飞共关公,
三请军师上卧龙;
博望坡,
夏侯惇烧得真苦楚,
烧得他焦头烂额满身红,
初出茅庐第一功。
曹操称霸中原地,
孙权虎穴居江东,
赤壁大战兴兵马,
用火攻,
孔明妙计借东风。
华容道关羽释放奸雄曹孟德,
三分鼎足各称雄。
勇马超、赵子龙,
还有那百步穿杨老黄忠。
先取荆州为根本,
得了西川得汉中,
荆襄九郡归刘主,
八门金锁服江东,
七擒孟获来收服,
六出祁山恨无功,
五丈原,
诸葛亮一命归西去,
四野同声哭卧龙。
姜维一计三贤害,
二虎相争邓与钟,
司马江山归一统。

面不改色气不喘,一曲下来大家喝采。

文派创始人筱文滨的代表作之一。经典毕竟是经典,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的经典。熟捻传统唱段的陶一铭把这几句《三国开篇》唱得中规中矩。

又一次,听说陶一铭上台演唱《昨夜情》主题曲“为你打开一扇窗”。这一回,从传统到现代,从开篇到选曲。可惜哦,我没有机会亲耳聆听。

传统的、当代的,新老掌故都在他那里。

又有传闻说上海沪剧院啥辰光短缺资料了,也得找陶一铭。

小陶啊,侬帮忙寻寻看嘛——茅善玉在打电话。

一句闲话!——爽快的回答。

这“一句闲话”是上海方言,也就是北方所说“小菜一碟”的意思。很有意思的是在英文里面——“A piece of cake”与之异曲同工,我们国人讲到小菜一碟时说的是孔乙己的那盘花生米或者早餐的一碟酱豆腐,和老外口中随便切一块家常自己做的蛋糕给你尝尝其实就是一码事:既是司空见惯也就不过是举手之劳。

我对陶一铭感兴趣最初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是因为他非常像我的一个外甥,现在定居在加拿大多伦多。

这滩簧究竟会是怎么样的一位传奇人物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备注:此一系列是根据和陶一铭面谈回忆以及有关文字记录以第三人称称呼他写作而成。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2891

3页/共3页   前往页面 上一个  1, 2, 3

作者 留言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一月 15, 2011 6:21 pm    发表主题:    

拙文在沪剧网站贴出之后,网友冯国跃先生于今年一月十五日跟贴中写道:

陶一鸣——堪称沪剧“一绝”~~

笔者认为此言不虚。

就说陶一铭他向老先生们求教,其实也是花了一番苦功夫的。起初,一个年青的陌生人,沪剧“一懂不懂”,啥人会来理你?很难攀谈上几句,当然更难深谈。老先生们态度谨慎,完全可以理解。老早辰光就有“一出戏要三亩田价”的说法。让他们了解需要过程,需要时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积月累老先生们被小陶的真诚和热心所感动,最后一个个都同他非常亲近热络,人人愿意主动帮他教他。比如龚福生老前辈不顾年老多病,手把手地教了陶一铭《拔兰花》、《小分理》、《双落发》、《籴粜》等许多沪剧老戏,还把自己用了几十年的“老郎”(沪剧界称鼓板为老郎)送给他作为藏品。熟悉龚老前辈的人都知道,他个性极强,但小陶和他相处时却感到他十分和善很好相处。这不就是一个“缘”字吗。

又比如许龙龙老前辈,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住在七宝,不顾年迈体弱,积极为陶一铭提供了许多信息、资料,甚至于天上下雨还陪着一起外出走访。茶会上的交流,听老先生们讲沪剧历史、典故、流派传承,叙谈剧坛内外的故事,了解了旧时艺人学戏唱戏的艰难辛酸。更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结识“忘年交”的好去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追寻沪剧历史与渊源的浓厚兴趣。

比如所谓“高台”是一种很原始的流动演出形式。陶一铭为了学习观摩沪剧原生态的表演,多年来先后去过虹桥镇的南曹家角、南汇的鲁汇、金山的亭林、青浦的徐泾、松江的九亭、闵行的华漕、昆山的花桥等处学习观摩“王秀文班”、“赵燕芳班”、“朱玉龙班”、“郭传鸣班”、“吴翔飞班”的演出。高台演出时的观众都是“本乡本土本地人”,演出环境、条件、设备根本无法同正规的剧场相比,但是演员的唱、念、做都凭真功夫。艺人们大多年逾花甲古稀,老艺人沈玲琴、朱一飞、丁根本、范秀英等都已八十多了,但是因为他们对沪剧艺术的眷恋,至今还活跃在农村沪剧舞台,受到观众的赞誉,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令人感动。有一次,讨一铭去青浦徐泾看高台演出,被举办方发现小陶来了,就特地邀请他上台与84岁高龄的邱晓云老师(原崇明沪剧团老艺人)合作,临时客串演唱了一段原汁原味的沪剧老戏《赠花鞋》,台下的掌声和喝彩极其热烈。

说实在的,陶一铭他自己就写过多篇关于沪剧的美文。出自谦虚好学为人低调的性格,特地委托我来执笔写这一篇《滩簧陶一铭的沪剧情缘》。不好意思推辞这位难能可贵的老番三级别的青年沪剧迷,勉为其难凑了十二小节。

最后结束本文之前,还想特别提一下陶一铭他亲自拟写缅怀沪剧老前辈筱文滨先生的《纪念开篇》——原文可到网上找到;不好意思,为调整韵脚此处仅做了些微更动。


《纪念开篇》

——陶一铭写于2007年5月3日

沪剧泰斗筱文滨,
一代宗师令人敬。
投拜名师邵文滨,
青出于蓝多长进。
“文滨剧团”亲创办,
“水泊梁山”听号令。
大家服来大家赞,
不愧是沪剧界的领军人。
请编导、搞舞美,
抓传统还要搞革新。
灌唱片、拍电影,
紧跟时代不留停。
唱腔软糯韵味足,
“文派”流传到如今。
儒雅小生称第一,
雅俗共赏艺术精。
拿手好戏《大出灯》,
赵圣哥(牢)还有陈宰庭。
《三国开篇》名声响,
《哭师开篇》一只鼎。
承前启后功劳大,
桃李满园数不清。
邵派、王派和袁派,
继承发展来创新。
他创办公会谋福利,
关心同行怀深情。
德艺双馨人称赞,
沪剧史册永留名。
学习前辈高风格,
铭刻在心陶一铭。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滩簧陶一铭的沪剧情缘——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