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翅膀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的文化人格

星期三 三月 22, 2006 12:24 am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的文化人格
  
-----司马策风


我想大多数人都以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吧。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此刻我丝毫没有自得的窃笑。原来我也跟大家一样从未作他想,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直到有一天我读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后才有了新的认识。这里有两个细节不能不予以重视:
  第一,日本皇室的徽号不是樱花而是菊花。第二,日本公民护照的封面底衬图案也不是樱花仍旧是白菊花。天皇是日本的国家象征,而护照又是国民的国际通行证。这时,我想大家会觉得不言而喻了吧。
  
那么何以日本文化又给人造成如此强烈的印象呢?这实在是因为樱花如同血液一般,早已深深地浸透了日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生活习惯。
  在日本人那表面谦恭有礼的灵魂深处,实际上深藏着一种强烈的与身俱来的自卑、自怜、自贱,甚至还有自残的心性;同时又伴生了一种更为强烈的持久的逆反心理,就是:自尊、自爱、自傲,甚至不可一世的狂妄自大。这里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上的原因。
  存在决定了意识。首先上帝只给了日本人一小块弹丸之地供他们安身立命,并且远离大陆,如孤魂野鬼无人收,似一叶小舟在汪洋中颠簸无助,没有大山大河引以为傲,山低河短,小气无奈,又身处环太平洋地震多发带,经常有海啸如索命的魔鬼在睡梦中光临,一次就毁灭一个村镇或一个城市;山多地少,原始农业不发达,以海为生艰难度日;人口稀少不足以如幅员辽阔、人口庞大的中国,产生了多如群星的伟人,如老子、孔子、孟子、张衡、李白‘苏东坡等,足以令子孙们引以为傲,并因之而孕育了光照万世的历史文化。
  
长久以来,日本首先以朝鲜半岛为桥梁,输入和学习当时最先进的中国文化和科技。日本从汉代起派人去中国留学,尤其到了盛唐和北宋,在人数上先后达到两个高峰。无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学艺术、宗教等无所不包。日本古时的首都---京都,就是当时中国首都长安的翻版;日本文字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取自汉字和汉字的偏旁部首;大到四大发明,小自豆腐和酱油的制作,围棋,筷子,无一不是来自中国。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又在近代以欧美为师,并迅速在“明治维新”后发展壮大,以至在甲午海战中打败自己的恩师——当时衰弱的满清中国,创造了小蛇吞大象的奇迹,并从中国获得一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八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因此日本一夜成为爆发户,而中国因此就家壁四空。之后,日本殖民朝鲜,侵略中国,屠杀了大约四千万中国人。五十年代,战败不久的日本,又因为中朝对美韩的战争而接到美国大量的军火定单,再次大发了战争财,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亚洲首富。
  日本相较中国,既是自傲自大的经济巨人,同时又是自怜自卑的文化侏儒;既有师徒情义,又是世代仇敌。
  
我以为日本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有很多方面值得世人学习和借鉴。但是,日本人野心大,心胸却较狭小。一个不能反省自己的历史,不能有错认错,有错必改,反而百般狡辩拒不认罪的人和民族,是决没有人格的光彩的,迟早可能重蹈历史复辙,前途未必就那么远大。日本的言行,远不能相比中国盛唐时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近也不能比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知错能改,将功补过的明智和气度。
  
如果我们进行更深度分析就会发现:日本民族潜意识里面的自卑、小气、自傲和狂妄的心性决定了他们复杂矛盾的文化人格。他们天生就认为上天待他们不公平,让他们先天不足朝不保夕,他们的忧患意识与身俱来,悲壮情结如影相随,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要团结、自
强、抗争、拼搏,以求尽量拓展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历史上,日本先师中国后学欧美,侵占朝鲜,吞并中国海外属地冲绳群岛,殖民台湾,入侵亚洲多国,直至征服中国,花了一千多年时间才完成了从自卑到自强,同时差点被毁灭的悲壮的心理蜕变过程。
  
日本人天生的对具有“团结拼搏、辉煌悲壮”的意境有着宗教似的崇尚。这必然导致他们要在现实生活中去找到自我精神的外化象征物,以寄情托意。
  樱花,正是日本人这一特别的情意结的绝妙象征。日本人找到了他们精神的“梦中情人”,并对她崇尚到成了一种“审美的宗教”。
  樱花,本属落叶乔木,只开花不结果。通常会在日本的暮春四月,冬寒未尽,春风渐暖时开放。白、浅红、粉红、梅红各色都有。望去如轻烟浅雪,似白云红霞,而且她们似乎并不在意自己花小无香味。她们团结一心,重重迭迭,拼着命也开得又浓又密,灿烂夺目,尽情挥洒她们的浓艳、豪华,张扬她们的璀灿短暂的青春,把她们伤感悲壮的美丽铺满城市的大街小巷,铺满山野、小径和溪边……
  每当樱花盛开之时,日本万人空巷云集在城市、乡村或任何樱花繁多的地方。人们载歌载舞,吃着,喝着,闹着,醉着,似乎重生的不仅是樱花,而更是他们自己的青春。
  樱花因为太灿烂,所以上天不允许她持久。她的花期只有短暂的一周许,加上先放的与后发的相继而来,也顶多半个月左右,然后风飘彩雨,如梦似幻,在如诗如画的风光之后,迅速走过她们这一次短暂的生命轮回。婉若被帝王偶尔宠幸后又遗弃的红颜佳丽,在冷宫中哀伤凄婉无奈的凋零。这是一种悲壮而残缺的美。与其说是在欢庆还不如说是在哀悼。大凡与樱花相关的日本音乐和民歌,莫不伤感多于欢乐,凄伤夹着悲壮。
  
这一悲壮的情意结,曾被日本历史上的武士们发挥到极致。武士们通常都无妻无子,为了天皇和将军们的大业,他们随时准备去献身。胜利者当然可功成名就,失败或稍有差错,通常只有自残或剖腹自杀以死谢罪。他们的生命就如同樱花一般,充满了灿烂而短促的悲壮美。对武士们来说,天皇是精神,将军是父母,武士道如宗教,刀剑如手足,而樱花则是可以寄情托意相知相诉的红粉知己。
  而民间对樱花之激赏痴爱,则反映在日本人生活习俗的各个层面。此处容不多叙。
  
不知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比喻:菊花是日本国政府的国花,不过她却如正襟危坐、深居不露的贵妇,故罕以让外人知晓,可比作“官妻”;而樱花,日本大众宗教似的贡奉,母亲样的依恋,情人般的斯守,知交似的相知,女儿似的呵护,这不正是他们至情至爱的“二奶”吗?不妨戏称为“民妻”。
  
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樱花,尤其是与日本气候相若的贵州省拥有日本所有八个品种的樱花。时值花事,一样如云似霞风风火火,台湾的樱花也依然艳过桃李,令人不忍离去。日本人还送了许多樱花树给美国,以及北欧五国,如丹麦、挪威、瑞典等。
  世界上除日本以外,其他国家的人们也欣赏和赞叹樱花的浓烈美艳和气势的宏大,但绝对不会象日本人似的,赋与了樱花那么深厚,那么沉重,那么美妙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人就与中国人有相似之处。中国人爱牡丹花,大约是因为大唐盛世富甲天下、海纳百川雍容华贵的精神象征;而对梅花的偏好,不正好反映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坚韧不拔、中庸平和不事张扬的大家风范吗?
  日本人爱樱花如宗教,如妻如痴,中国人爱牡丹和梅花如知音良友,如导师。


2004,5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66

1页/共1页   

作者 留言
司马策风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6-01-13
帖子: 3402
来自: 温哥华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二 七月 21, 2009 11:26 pm    发表主题:    

配上几张照片!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阳光下的翅膀 ->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的文化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