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齐如山佩服“不由恒蹊”这四个字
星期一 三月 02, 2009 3:25 pm
齐如山佩服“不由恒蹊”这四个字
台湾学者张其昀先生(曾任台湾的“教育部长”)在为“齐如山回忆录”作序中有一段话“齐先生为学、为文,都注重创造的精神。他在《人生经验谈》里有一段话,题曰‘不由恒蹊’,他自称生平佩服这四个字”。
兹节录如下:
“古人有一句话曰:‘不由恒蹊’,意思是不走别人常走的路。这句话乍听似乎很平常,细一研究,确极有意义,也可以说是极重要。所谓不走别人常走之路者,就是有创造性。不过我个人的见解,‘不由恒蹊’四字,比‘有创造性’四字较好,而没有毛病,此层在下边补充谈之。
“盖人生一世,若没有创造性,那是一点成就也不会有的。凡享有大名有成就的人,都是得力于此四字。例如:大经济家、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大诗词家、大书画家等等,都是不拾人之牙慧,自己有特别的创作,才能享名。不但此,就是各种实业,各种工艺,凡能留名于后世者,也一定有他的特别创造。西洋更是如此,倘永远是人云亦云、按部就班的往前走,那是一生不会有什么发明的。由此推广言之,可以说是世界上都离不开创造性。
不过,诸君须要注意:‘有创造性’四字,与‘不由恒蹊’四字,性质虽然无异,但言外之意,则稍有不同。不由恒蹊者,是有恒蹊而不由。但你必须知道恒蹊是怎么一条道路,不但须知道,还要知道得清清楚楚,你才能不走它,而另走他道。你还不能离它太远,倘离它太远,你是走不到的。比方说,由延平北路到中和乡,走法当然可以不同,但差了方向是绝对不成的。这就如同人求学问,当然应该先学,把应该知道的都知道喽,把应该会的都会喽,然后凭借着这些知识,去另找道路来走。倘自己毫无知识,或学问不够,便要另找路走,另行创作,那必是一无所成的。这就如同唐诗,是唐朝人所创,人人说它好,可是他若不熟读诗经,不精研汉魏六朝的诗赋等等,他绝对不能创作出唐诗来;宋词元曲也是如此,他不但须熟读诗经及汉魏辞赋,而且须精研唐诗,否则他也创不出宋词元曲来,周朝的诗经,汉魏的辞赋,就是唐宋元等朝学者的恒蹊。这就是我所说,‘不由恒蹊’比‘有创造性’四字好的地方;按有创造性,当然也得有凭借,但他话的语气,未能补足耳。”
“不由恒蹊”是齐如山先生在思想上、精神上达到的一种境界。他“专心研究戏剧,其宗旨在致力文艺复兴,以期达民族复兴之目的。真可以说不厌不倦,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由恒蹊”使其成为“近百年来在戏剧学术上最有贡献的第一人”。
齐如山先生不仅在理念上崇尚“不由恒蹊”,而且毕生身体力行。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都是齐如山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的。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把“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如果真能把口头上的“创新”变成各行实践中的“创新”,克服浮躁、低俗、急功近利的风气。那中国才会真正繁荣富强,才会真正涌现出一批传世作品、一批大家、一批诺贝尔奖获奖名单。
仅以此与诸网友、齐氏后人共勉。
高阳齐寓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9772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齐如山佩服“不由恒蹊”这四个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