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奥普拉:攀上事业顶峰的“媒体皇后”
星期五 二月 27, 2009 10:55 am
【ICXO.com编者按】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她是个乐天派,她是最成功杂志的创始人,她目前更是一位春风得意的“媒体皇后”。
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她是个乐天派,她是最成功杂志的创始人,她目前更是一位春风得意的“媒体皇后”。虽然她为曾经的失败痛哭过,在一个女人的生活中,在她心爱的杂志面前,她是如何面对失败重新塑造自己和改变她的生活呢?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美国著名清谈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雷(Oprah Winfrey)显得非常平静。尼尔逊·曼德拉即将到来接受电视采访。工作人员正在作最后的准备。奥普拉坐在一张舒适的扶手椅上,旁边还点着一支蜡烛,她正在打电话,跟别人谈论着过去一年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时,一位助理失声喊了一句:“瞧,他来了。”
曼德拉先生提前30分钟来到,这时的奥普拉却仍是一身便装——一件松身的毛绒衫、一条穿旧了的裤子。“他会发现我并没有化妆,”奥普拉说,并用手理了一下她那没有做任何发型的头发。没想到,曼德拉竟然对这样一种随便的欢迎仪式感到非常高兴。
媒体皇后
她是媒介中的女主角,她是个思维异常的女人,她是一个能和你闲聊的好朋友。从密西西比州乡村的小姑娘到现在作为“媒体皇后”举足轻重的地位,46岁的奥普拉走过了一段漫长之路。现在,在经过无数次的挑战和令人鼓舞的阶段后,处在事业巅峰的奥普拉,无论是在她的精神、情绪和专业化方面都已被打造得近乎完美。
如今,她已成为了多媒体行业的大亨,制作电影电视节目,对慈善事业慷慨解囊,她的魅力无所不在,她新创办的杂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她的成功鼓舞着女性朋友们更爱倾听自己的声音和扮演自己的角色。上千万名女性阅读她的杂志,看她的节目和购买她推荐的书,这就是奥普拉的时代,人们对她的着迷已形成一股旋风。
她在去年4月创办的《奥普拉》杂志自创刊便受到普遍的欢迎,这成为杂志史上的首例。该杂志创刊时为双月刊,现在已改为月刊。在刚出版7期后,它的销量已达到200万份,超过了《时尚》、《名利场》等卖点最好的杂志。奥普拉创办此刊意在鼓励人们振奋精神面对生活。杂志中还刊登许多有关女性话题的文章,以及对一些名人的采访记和名人名言。
演艺生涯
1976年,奥普拉开始在巴尔的摩一电视台当记者和新闻播音员。1977年,她开始主持“巴尔的摩在谈论”节目。1984年,她从巴尔的摩迁到芝加哥,在一家电视台主持“芝加哥的早晨”节目,因此而声名远播。
尽管她的表演经验不是很丰富,1985年她还是被制片人昆西·琼斯选中在由艾丽斯·沃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紫色》中扮演一个角色。她的表演获得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并被提名参加奥斯卡奖的角逐。
1988年至1989年期间,从芝加哥WLS电视台,奥普拉接管了“奥普拉·温弗雷秀”的所有监制权,迈向她作为一名黑人女性展开自己电影电视业的第一步。1991年,奥普拉每年净赚8000万美元,从而荣登《福布斯》杂志富豪榜,在娱乐业中位居第三名,成为娱乐圈中最富有的女艺人。
在奥普拉主持“芝加哥的早晨”节目后3个月,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就超过了菲尔·唐纳休主持的一个全国播放的节目。18个月内,“芝加哥的早晨”被更名为“奥普拉·温弗雷节目”,并在全国播放。不久,这个节目在全美国130个城市都可以收看到,并且获得很大的反响。
1994年,奥普拉开始对节目的内容进行改革,转向谈论精神上的和更有实质性的话题。 1996年,她在节目中又开辟了一个图书俱乐部,并获得极大的成功。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一次,她与观众举行评论某本著作的活动。这个节目不仅增加了奥普拉的知名度,也使被评论的著作成为市场上的一大卖点。由此人们对这种销售现象称为“奥普拉的效应”。
奥普拉曾花了10年的时间试图把托尼·莫里森获得普利奖的小说《爱人》搬上银幕。1998年她终于如愿以偿,但是影片并未产生多大震动,观众对该片反应平谈。
创办杂志
2000年4月,《奥普拉》杂志第一次登场亮相,创刊便印刷了100万份。每一期的封面都是奥普拉·温夫雷的照片,而里面的文章则表现了她主持的节目的主题。
这份杂志成为奥普拉人生旅程中的一个标识。她常常把自己的一些痛苦的经历和挫折作为告诫她的观众的范例。80年代,她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时,已在鼓励人们要勇于剖露自己的不幸。她还把自己减肥失败的经历讲给她的观众听,告诉他们即使失败也无关紧要。她还帮助许多观众去寻找生活的真谛。于是,她的节目又吸引了一些对生活绝望的男性观众,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面对生活。
作为一名精明的商人,奥普拉对公司超过1000美元的开支要由她本人签字。对于1000美元以下的开支虽由其他人签字,但是她也要做到每笔开支要仔细过目。她与雇员都要签订严格规定的协约。
但是,比管理她快速发展的业务更难的是她如何平衡自己的心理压力。主持节目、制作电影、办杂志,甚至还有教学,使得奥普拉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真想卸掉一些包袱。而制作《爱人》一片的失败使她颇受打击。该片在美国上映的总收入为2300万美元,还不到它的成本的一半。她说,她感到别人在笑她。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于是,她一改制作《爱人》一片时独干的做法,开始寻求与人合作。不久,一家杂志的编辑埃伦·莱文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帮助她创办一个刊物。这便有了《奥普拉》杂志的问世。
正如图书俱乐部一样,该刊物一出版便产生了很大的轰动。第一次印刷的100万册立刻销售一空,打到公司要求订购该杂志的电话也不绝于耳,随后增印的50万册也被抢购一空。巴诺书店单独销售该杂志就达到了破记录的10万册。
奥普拉的追随者说,他们喜欢这本杂志,正如他们喜欢她主持的节目一样。此话不假。奥普拉已经成了他们心中的偶像,男士们更戏称《奥普拉》是“令人着迷的妻子”。
神的旨意
对于《奥普拉》杂志创办的契机,奥普拉曾向传媒记者坦言,这已不是第一次,她说自己以前也感觉到同样的契机。一连串的出版商在身后鞭策着她和她的图书俱乐部、脱口秀,但她对此不以为然。当她的一名观众建议她要像她的脱口秀一样,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公众人物时,奥普拉相信这是神的旨意,她要让奥普拉的精神所在之地处处打上奥普拉的记号。
一些杂志总裁表示:“我们认为,她身上肩负的并不是一本杂志,而是一项使命”。 他们甚至给奥普拉的杂志冠以创造出一项新产品的名誉,即“奥普拉精神”。
不过,奥普拉并不太喜欢这个名词,认为它太沉重了。《奥普拉》教会人们认识到他们自己的精神,知道小孩的死亡或是离婚只是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真实,教会人们改变他们的生活。
其实,像创办图书俱乐部一样,奥普拉在创办杂志时也遇到过印刷方面的小困难,但她还是知难而上。创办杂志的艰苦磨炼了她,令她变得更加坚强。她找到了她的得力助手——坚强的艾米格罗斯,她是一名制作杂志的老手,她鄙视杂志的通俗做法。她的主旨同奥普拉同出一辙,于是,她很快加入了奥普拉的行列。
《奥普拉》不像许多杂志的封面美艳女郎一样,奥普拉的亲和力给了读者一种可以触摸的真实美感。“虽然她不是高挑完美的金发美女,但她给了人们真实”,一位读者如是说。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9748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奥普拉:攀上事业顶峰的“媒体皇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