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燕燕侬是格小姑娘
星期四 二月 19, 2009 11:58 am
刚写了“流派的辉煌和哀伤(系列之十一)——沪剧皇后”提及在电影《罗汉钱》里演燕燕的就是王雅琴徒弟邢月莉。那一段紫竹调“燕燕做媒”邢月莉和丁是娥的对唱至今仍是经典——上海沪剧院网页在线视听目录第一段。这次春节戏曲晚会上唱的就是这一段的前半段。
之前到央视春晚演唱这一段紫竹调的是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她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去演唱的也是这一段“燕燕做媒”。这样子的沪剧经典几乎在老上海(不是现在的有了金茂有了明珠的新上海)大家会得唱大家欢喜听。那种盛况比之孙徐春《昨夜情》里的“为你打开一扇窗”更加空前。
据说《罗汉钱》里的反阴阳“回忆”一段曾经让一个植物人苏醒过来。可是这段“回忆”的反阴阳曲调比较紫竹调这类江南小调要难唱,紫竹调又是最负盛名的江南小调,“燕燕做媒”旋律轻快容易上口所以流行得非常流行,或者可以说是赶得上现在的流行歌曲那样子红火。
今年戏曲春晚演唱这一段的是现在在上海沪剧院挑大梁的青年演员吉燕萍。虽然说吉燕萍她是当代青年沪剧旦角演员中的佼佼者,上海沪剧院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但是这段家常便饭式的唱段她唱来还是觉得有点儿拘谨。有些活泼劲头过于做作,不太像当年农村姑娘的调皮。或许可以原谅的是她这一次是独自唱两个角色不太好掌握。但也正是反映出她把握燕燕和小飞蛾两人演唱应该有的区别。
沪剧式微,好像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尽管《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一票难求,但是不能排除大家去看旧上海百乐门风情画。这跟当年(不要说吉燕萍没有出生,恐怕茅善玉也没有)上演《茶花女》《少奶奶的扇子》一样,那里面的服饰也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上海青年男女,喜欢追赶时尚的那一类主流派。
为何这样说?因为吉燕萍演不出那种旧上海舞女的风情。没有生活体验是一方面,没有很好的指导又是另一方面。真心希望吉燕萍能够日趋成熟,把这样一部戏演成新的经典。
再想说说戏曲春晚上沪剧的尴尬。唱来唱去,就是一段“燕燕做媒”。能不能换一换新花样新唱段啊?不要说现在的新编戏目,就是十七年间以上海人民沪剧团为代表的上海沪剧界就创作了多少处新戏,多少段流传的优美唱段啊。怎么在央视唱来唱去就是那一段呢?别的不说,但看豫剧京剧就有新东西。
自然,这也不是沪剧一家的问题,比如越剧这老二也是,总是《梁祝》《红楼梦》加上《盘妻索妻》这些老戏。
还有一个就是猜谜。小金牛做奖品。其中一个题目就是紫竹调。居然只能答对是沪剧,——按题意应该再答哪一出戏,可她根本没答。这还不算,正确答案是江南小调。可这又和原先的题目要求不吻合——应该是哪一个剧种哪一出戏。
连得主持人都忘了题意,遑论其他。至于那段紫竹调应该是就在当晚的演出中刚刚已经唱过,那就是“燕燕做媒”,那就是沪剧的建国后第一部戏曲电影《罗汉钱》。现场没有人(都是戏迷哪)能答上来。
可悲啊可悲!
联想到有人著文说讲上海话是没文化的表现,——现在大多上海青年人已经不讲上海话,这也很像移民海外第二代不再讲普通话一样,若干年之后沪剧将会怎样呢?
(备注:这是戏曲春晚点评系列第二篇,特别希望戏迷网友予以关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9680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燕燕侬是格小姑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