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尊重女性的反封建共同意识(其三)————两个曹雪芹
星期二 二月 10, 2009 10:28 am
曹雪芹的《红楼梦》反封建意识的又一表现是鄙视代表封建社会秩序的尊卑观念。而男尊女卑更是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这一点上来说,尊重女性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就是突出地表达了作者这一颠覆性的思想。
贾宝玉他有一句名言:男人是泥做的(以显浊),女儿是水做的(以显清)。撇开他又有一句名言大意是女儿如何从珍珠变成鱼眼珠不说,(从中看出他其实对女儿和女人的界限区别对待)贾宝玉对年轻女儿的爱护是有目共睹的。这也让人把贾宝玉天下第一意淫之人和西门庆一流决然区分开来。
贾宝玉不光是对姐姐妹妹如此亲近,又有一个甄宝玉南北呼应也是从小儿就姐姐妹妹没个完,特别突出的是他对下层女儿即丫头的亲近。在贾宝玉眼里,对丫鬟是没有主仆主子奴才深刻概念的。故而大观园里怡红院成了丫环们的“天堂”,她们嬉闹她们可以不把这位男“主子”放在眼里甚至于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这儿的千金曾被一位咬文嚼字的教授误当成千金小姐。最后,暴风雨过后,贾宝玉又专门写祭文痛悼。
由让贾宝玉拿实际行动表现来颠覆男尊女卑传统出发,——最明显的发人深省一句话就是“为这些人(金钏等)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红楼梦》中也铺陈了原书作者的婚恋观念。在“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之间,如果不去寻寻觅觅金代表啥“清”玉代表啥“玺”木又代表啥石又代表啥的话,只设定于两种爱情婚姻的选择上,那么这种近乎现代自由选择爱情和婚姻的观念也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同样,这也是越剧《红楼梦》剧本取得莫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后续的四十回中,除了完成荣宁两府的抄家之外,调包计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来终于“悬崖撒手”从本质上来说其感人之处也基于此一点。
到了台湾高阳先生的笔下,作为小说主人公的曹雪芹更是把这样一种反封建意识发挥到了极致。
曹雪芹照样从小喜欢吃胭脂,有爱红的毛病,在丫头堆里厮混。没个上下尊卑的主子样儿。我在剧作《曹雪芹议亲》也引用发挥了这一点:用童儿之口说出我家公子眼里,不管哪个丫头都是他的姐姐!
《红楼梦》中相对来说比较着重“金陵十二钗”中的正册人物。到了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红曹系列小说总称)里,不仅仅是“正册”中的某些人物形象大大加强,而且“金陵十二钗”的“副册”“又副册”人物的重要地位大大提升。
如果硬要一一加以对照的话,可以说“平儿”“鸳鸯”“尤二姐”“袭人”“小红”等人的占有篇幅和深入描述都是很值得细加分析的朱楼人物。尤其是当好几场暴风雨来临之时,小人物的表现越发有声有色。
至于婚恋爱情观,在高阳先生写来也是举重若轻。不但是曹雪芹本人对自己情感的把握婚姻的抉择,就是对于“王熙凤”的两场婚外恋情,作者其实也是寄予相当的同情。这就有点儿像山阴公主对其皇兄的挑战,——为何男的可以三妻四妾再加上花街柳巷胡天酒地嫖妓包养,女的就不能红杏出墙呢?
所以,删除了“毒设相思局“之后,由于有这些具体入微的红杏出墙举动描写,让“王熙凤”的形象更加丰满也在某种程度上更让人同情。到了“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时候,也是她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再加上最后的再一次败落,每一场变故都是大祸有男人闯残局由女人来收。
女人啊女人,这些朱楼女性都是既是社会秩序中的弱者又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弱者。一系列的钟情描述反而让她们的形象显得比之须眉男儿高大得多。
这就是高阳先生的红曹系列《朱楼梦》全方位魅力体现的一个要点。
(关于由高阳先生红曹系列《朱楼梦》源头生发而来的红楼高学引子部分至此全部结束。之后将陆续展开种种细节探讨,敬请网友访客们关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9583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尊重女性的反封建共同意识(其三)————两个曹雪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