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藐视科举的反封建共同意识(其二)————两个曹雪芹

星期二 二月 03, 2009 4:56 pm



蔑视帝皇这样的封建社会最高权威已经明确同样地体现在曹雪芹和高阳先生笔下,而且将会继续阐述高阳先生绝对不次于曹雪芹,男主角曹雪芹也绝对不次于贾宝玉很可能更加生动更加信服。

封建社会人才汇拢的一个机制就是科举。科举考试的代表也就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八股文章。反封建的共同意识中反对仕途经济就是必要的内容之一。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通过王冕为代表的人物来蔑视科举更是通过一系列的儒林人物之丑态百出来表示对仕途经济的嗤之以鼻不肖一顾。

《红楼梦》则是明确地展示出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对于科举对于八股的不热衷。与之相反,他们偷读西厢记牡丹亭。特别设计的宝姐姐薛宝钗和史湘云她们的劝告,一旦出现贾宝玉则马上予以反击表达出自己的不愿。

贾政这个父亲是以和贾宝玉的立场相对立而存在的。于是,就有不肖种种痛打宝玉的一幕重头戏。尽管爆发的导火线是别的事情,但是根子却是孽种痴儿的承家无望——无才可去补苍天,贾宝玉是不具备那样的一种“才干”的。

在高阳笔下的曹雪芹,其表现更为突出更为细腻。这儿也仅仅是引子,以后会进一步展开。只是以《三春争及初春景》这不及五分之一篇幅一本书里少许例子来说道说道。

平郡王是曹雪芹的亲表哥,大将军行营应召归来,文武百官按照皇帝意愿出城迎接。曹家一门忙个不亦乐乎,也在其中跑腿。曹雪芹的震二哥特地给他讨来一个好差使,让他给下得马来的王爷递送缮写好的给皇上请安的折子让福彭过一下目——那是个既讨好露脸又不吃力的活儿。可曹雪芹竟然为了下层人士一个在内务府来大人那儿养蟋蟀的刘五一点儿不起眼的小事耽搁误了大事。

曹雪芹始终是个白身,简直可以说是不求上进。既不愿当差又不愿意攻读八股,倒是对一些微末小技上心。让他去给宁郡王爷(年龄相仿)陪读他也不愿,偏好搞诸如梅花雪水的双清茶乃至发展成红白梅花雪水的三清茶。

即便是曹雪芹他个人喜欢又有擅长的画画,也是爱好艺术而不愿当差。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清朝相当于现在中国画院院长的内廷供奉看重他画石天分有意收他为徒。可是曹雪芹却嫌一入画院便有约束而不愿接受他人好意。

贾宝玉不喜八股文章,却又能写就“芙蓉女儿诔”“姽婳将军”诗;曹雪芹不喜八股文章,却又能写就给来爷爷的寿序博得好评。两人可以说是相得益彰,难兄难弟。曹雪芹种种无状比之贾宝玉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雪芹最后终于在家庭各种力量的敦促下准备应试。以后的情形如何高阳先生没有写下去——因为他只写到《大野龙蛇》为止。最后的一卷据说已有构思却因为撒手尘埃未能面世。但是,倘若斗胆设想一下,其结果绝对不会理想化。一来,乾隆对曹家的猜疑(并非是因为竺香玉并非是因为曹雪芹毒杀雍正帝);二来曹家已经真正地坠入贫困;三来有的靠山都已经穷途末路。所以他是否能够有机会静下心来攻读八股很成问题。有可能的是从此就由小康陷入困顿——于是,他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满腔悲愤,这也就促使他奋笔而起写下红楼巨著。

贾宝玉在续作者的笔下终于去应试并且高中,所以最后还是中乡魁沐皇恩延世泽的了——究竟是否违背曹雪芹原作者的本意,我们不得而知。

(这方面的细节描写系列将有后续文字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9512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藐视科举的反封建共同意识(其二)————两个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