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绝版七十二家房客

星期六 一月 17, 2009 8:47 am



无意间从一位朋友博客里看了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在前两年重排的经典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和杨华生、绿杨等老一辈的老版本相比,那差距真的是非常大,没办法,演员变了、观众变了、时代也变了。



新版本中,除了沈荣海扮演的金医生、张国庆扮演的老裁缝、林锡彪扮演的杜福林相对而言同样出色外,几大主角:三六九、二房东、炳根,包括小皮匠,比起老版本实在是逊色太多了,尤其是张小玲扮演的二房东,同绿杨前辈比,那种旧时代恶老太婆的感觉是一点都找不到,经典老戏重排就是这个样子,一方面,观众对于老版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更何况老版本又是如此出彩,另一方面,新一代的演员,无论从真实的生活经历还是舞台磨砺与老一辈相比都差距甚远,所以,超越老版本是几乎无法做到的,而在某一点上要有所创新,至少能给观众留下些许好的印象,也是难上加难,因为剧本已经非常成熟,纵然滑稽戏充满了舞台上的即兴发挥或者“与时俱进”的因子,但大框架早已非常完善地树好了,轻易改动,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不知道北京人艺重排的《茶馆》是怎么样一个状态,没看过,据看过的朋友说梁冠华扮演的王掌柜非常出色,可能话剧和滑稽戏本质上还是有巨大的差别吧,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演员功力的问题,对角色的理解,等等,总之,在新版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上,很难看出这些。很遗憾。



《七十二家房客》是人民滑稽剧团的代表作,可以说是镇团之宝。也完全可以说是滑稽戏的代表作,几位老艺术家在五十年代时根据旧社会的生活经历,创作并演出了这么一个戏,情节简单,但很生动,底层老百姓同房东、警察、恶霸流氓的斗争,最后结局自然是正义战胜邪恶,滑稽戏最擅长表现的就是以旧上海十里洋场为背景的戏,《海上第一家》中最出彩的也是第二幕:旧上海时代的戏。包括姚周的段子《各地堂倌》、《学生意》,十里洋场各帮饭馆的场景几乎就是信手拈来,老一辈的生活积淀太丰厚了,他们把那段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尝尽了、吃透了!抖包袱,出噱头,其实无非就是把那些生活经历吐露出来而已,厚积而薄发。当看到周星驰的电影《功夫》,那栋杂居的大楼,我第一印象就是:这不是《七十二家房客》么?呵呵。不过比《七十二家房客》中的居住条件要好一些,至少基本都是单间隔开的,呵呵。周星驰用招牌式的无厘头加上“小人物励志”的核心,轻易地卷走了大量的票房,可同样是房客、房东、旧上海的故事,《七十二家房客》却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了,包括曾根据这部滑稽戏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而且不止一次,广东、香港都曾改编过,也只是历史的记忆了。香港版的电影中,沈殿霞曾经是主演,她也在刚刚过去的08年去世。至于老版本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里面很多演员都已经去世,健在的,也都已是耄耋之年。所以,当现在看老版本时,更多的是一种感慨,一个时代过去了,又一个时代过去了,甚至现在很多年轻人,或许对这类题材都有了隔阂:他们会认为这类题材距离生活太遥远了,或者太简单了,好人和坏人斗来斗去。经典在这时出现了巨大的尴尬,他所依托的土壤,已经变了,而正如前面写到的,他本身不能怎么变,一变就不是他了,就是另一出戏,甚至另一种艺术形式了。不知道现在人滑是否还在继续演《七十二家房客》,也不知道票房如何,更不知道,现在看这部戏的很多观众,会带着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呢?

from 苏大鱼's blog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9328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绝版七十二家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