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关于非遗传承的欣慰和再思考(一)

星期六 一月 03, 2009 7:14 am



关于非遗传承的欣慰和再思考(一)——上海文广局办事人员的疏漏

继国家级非遗传承名单(那里面有我最敬佩的尚长荣黄新德那样的艺术家)之后,又看到一份上海级别的非遗传承名单(公示版本)。

公示的目的是为了征集是否会有异议以及审核这些可能有人会提出来的不同意见。这很点儿像专利公告——那正是我的专业之一。

写这个因此而来的系列并非是要对推荐名单上的各位大家有任何异议。他们都是非常值得敬重的艺术工作者。有的熟悉比如黄浦区文化馆的小筱月珍——熟悉到在背后的称呼以小筱两字简化之,当然无可非议地应该推荐值得推荐(我还将继续写沪剧流派演唱会系列今年马上就会轮到小筱);有的根本不熟悉甚至于那个推荐名目都不了解,自然也无从提出异议——正像你无法对你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中的专利公告提出疑问一样。

想要提出的疑问是上海文广局具体办事人员肯定有的疏漏。

其一是史敏。这位上海京剧院的武旦刀马旦出身著名梅派青衣文武兼备的青年演员以最年轻的年龄入选推荐名单,非常让人高兴。

疑问所在是她的名字。去年刚看过的舞台姐妹电视连续剧,她演有点影射尹桂芳的大姐女小生演员,风度翩翩。又看介绍上京新戏圣母院中演那个艾斯米拉达的化身——主演名单上登载的也不是推荐名单上的史敏,而是她现在拥有的名字。

请看上海京剧院官方网站演员介绍栏目——史依弘

原名史敏。一级演员。2007年上海市领军人才。工旦角。女,汉族,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溧阳。1982 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京剧班,习京剧武旦,受教于著名京剧演员、教育家张美娟。在校期间,史敏即以扮相亮丽,基本功扎实而崭露头角,为该校尖子生。 1986年,年仅十四岁的史敏以《挡马》一剧参加上海戏曲武功电视大赛,在成年演员林立的对手中获取二等奖。后向戏曲声乐专家卢文勤学习发声方法,向文武并重的艺术道路发展。
1990 年正式进入上海京剧院,成为剧院重点培养的年轻演员。1991年,以《火凤凰》一剧,参加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荣获“优秀表演奖”。1994年,以 《扈三娘与王英》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被推选为首届“中国京剧之星”。同年底,在上海京剧院创 编的新编海派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中,饰演以身殉义的宫女寇珠,再一次以其全面发展的艺术风格,塑造了一位令人同情的艺术形象,该剧上演后,备受观众喜 爱,屡次赴福建、广东、北京、天津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并拍摄成电视连续剧。
1996年,史依弘考入由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受到了杜近芳、李玉茹、李金鸿等京剧艺术家的指点,并且在文艺理论上得到了系统的学习,使其在艺术修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9年在毕业汇报演出的大型神话剧《宝莲灯》中饰演三公主。此后在新现代京剧《映山红》、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中担任主演。并参与了音乐家谭盾的多媒体音乐剧《门》和《2000Today 》新世纪交响音乐会的演出。
史依弘由武旦开蒙,后潜心研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参与多个京剧新剧目的创作,成为文武兼擅,风格鲜明,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京剧演员。她大量地创排新剧目,使她的表演突破了传统京剧行当的局限,具有节奏明快,演唱与表演结合紧密,人物性格时代特色鲜明,勇于探索等特点。

非常清楚,史敏是曾用名史依弘才是她正式名字。

对于如此慎重的官方非遗传承推荐名单,如此之错误实在令人啼笑皆非。难道是上海京剧院报上来的时候搞错?我想很可能是网络工作人员登录时的疏忽——我在码字的时候每每提及我喜欢的这位旦角演员就码成史依泓。多了三点水,不过我可不是官方公告只不过是网络博文。

另外一个小毛病是在沪剧一览下,和其他的栏目不同多了一道横杠,那就肯定是网站工作人员的疏漏。

期望在正式确认(共识并经审核)时再公布,具体办事人员仔细核对不会有这样的低级错误。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9191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关于非遗传承的欣慰和再思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