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略谈分身法的缘起和滥觞(3)

星期二 十二月 23, 2008 10:03 am



其三:非传统的分身法(中)



判词和唱曲中的分身法已经是够新鲜的,但是作为分身法最有力的例证应该是真假宝玉。也就是江南甄府的甄宝玉和京城荣府的贾宝玉。



明写的就是两个人面目身段一式一样,脾气个性也是一般无两。两个人又不是同卵双胞胎,却偏偏要写得如此,这也就是提醒读者实际上江南有一个宝玉京城也有一个宝玉。把一个人物的分别在两地的两截生活给安插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又特别强调这是完全相仿的一个人(后四十回最后的变化不算的话),这是一种别具匠心的写法。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题柳絮词”中,小说家设计的豪门巨宅败象已露。三小姐贾探春写过半首南柯子柳絮词——后半首是贾宝玉所续。那里面是“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更作悲的是林妹妹的唐多令“凭尔去忍淹留!”。薛宝钗作的临江仙翻案文章“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夺得第一。薛大妹妹薛宝琴写的是西江月。评语是声调悲壮——其中“几处”“谁家”两句最佳。我却非常欣赏的是最后结句——“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这里明写着江南江北一般同,江南的甄宝玉和江北的贾宝玉可不是一般同吗。过了长江别了金陵的宝玉仍然是宝玉他自己,只不过变换了一个姓氏,出来一个分身。



作者故意真真假假弄虚作假以假蒙真,但是无论真假最终都逃不脱“偏是离人恨重”的悲惨结局。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9055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略谈分身法的缘起和滥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