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建 blog


生活中悟到的权力美学特征

星期二 九月 16, 2008 12:54 pm

生活中悟到的权力美学特征


70年代我在劳教队服苦役,“政府”(管理人员自称)找我们去训戒,总是在他们的办公桌前面,放一个极小的矮凳,让被训戒的人坐在这矮凳上。这种空间位置“高”与“低”的反差,自然就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使得处于“低”处的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卑微。这才想到,原来旧时儿子对父母、臣子对皇帝、百姓对官员的下跪,以至典当铺那高高的柜台,其空间压力效用莫不如此。眼不可见却更为森严的等级划分,更是专制独裁政权渗透全社会用以操控人民的有效工具。因此,显示与炫耀权力之强大足以压倒一切反抗的空间高度体现,便成了权力美学的第一个特征,简称为“高”。
权力美学的第二个特征,可以简称为“大”,即空间体积之大。这点,北京的故宫是个典型的例子。人在其中,四面皆是铺展开去的高墙大殿,同样使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卑微,如临大敌、如陷重围,在权力的包围中无路可走、无处可去,只能按权力的指引行事。
以上两种特征,多属于外在的、空间物理性的压力;而权力美学的第三个特征“多”,则更多地属于被压制者群体心理的范畴。
“文化大革命”期间,暴力横行,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劳改单位更是常有“公捕公判大会”。高台上挂着阴森森的大幅白底黑字橫标,公案后面坐着一排神情严峻面色青灰的审判者、执行者,四周围滿枪上刺刀的武警。台下广场上,则是一大片数以千计的被专政的人,一个个俯首低眉缩肩坐在地上。这些人当中,不乏对暴政心存不满和伺机反抗的人,但在对方“高”与“大”的空间压力与群体对权力的沉默认同之下,此时却如同等待屠宰的驯服畜牲,藉以获得认同权力之后的虚幻的安全感,此时,权力的空间压力已转化为以每个受压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挤压力。身处在这众“多”畜牲的挤压之中,你会更加感觉个人之孤立无助,对强权反抗之无力与绝望。
权力美学,体现的是皇权意志,宣扬极权者之不可战胜。它以“审美”这一迷惑人的形式,深入你潜意识层面制造威慑与恐惧,潜移默化地毒害着整个民族的心灵,养成一代代甘受奴役之后还要不断赞颂皇恩的奴才与顺民。它对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专制极权超稳定结构,是立下了大功的。
“高、大、多,”,这三位一体由权力意志生成的权力美学特征,不但在建筑上(它们和西方从宗教、经济立场出发的同样建筑性质完全不同),而且在社会、文化方面均顽强地表现出来。
被称作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国民党政权,已经被推翻60年了(在旧时,这被称作“一轮甲子”),可“权力美学”这一幽灵,不但没有灭亡反而日益猖獗。从各地政府竟相争逐“高”与“大”的建筑和雕塑,以及张艺谋之流花费巨资拍摄的歌颂皇权和暴力的“大片”、大场面,以及由他策划导演的奧运开幕式和闭幕式,全都可以看得出来。

──2008。9。13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8383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Powered by the Blog Mod version 0.2.x by Hyperion 中文化 by YLL讨论网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2 phpBB Group
Weblog style by Hyper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