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余秋雨的悲情宗教史
星期五 九月 12, 2008 9:06 am
余秋雨的悲情宗教史
-边仞-
大多数中文作家对伊斯兰文明不求甚解。九一一恐怖事件发生后,他们必须做出评论。但是苦于宗教文化素养不足,加上疏于研究、勤于臆想的习惯,他们对伊斯兰世界的谈论,往往脱离现实,成为天方夜谭的各式各样现代版本。
号称“文化人”的余秋雨也不例外。他笔下的伊斯兰和实际情况颇有出入。不论其真正原因,可以断言的是:余秋雨既不读《圣经》,也不读《古兰经》。
《圣经》包括《旧约》39卷和《新约》27卷。《古兰经》全书共114章。《旧约》、《新约》、《古兰经》三本书,包含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这三个本是同根生的一神宗教的教义。
因此,谈论中东历史与未来,《圣经》和《古兰经》都是不可或缺的经典着作。如果不愿意参考《圣经》、《古兰经》,那么,关于中东宗教的看法,只能凭空想像,或者人云亦云,起码二者必居其一。
余秋雨说:“相传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由此升天”;伊斯兰“把一层层神圣的悲情叠加给”耶路撒冷。他还说:“任何宗教在创始之时总有一种悲剧意识。”
他既没有讲清楚所谓伊斯兰“悲情”、“悲剧”何指,又没有从《圣经》、《古兰经》提出任何依据,读者们只好作出结论:余秋雨认为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升天是悲剧;穆罕默德以后撒手尘寰,使得穆斯林们悲伤痛惜,使得圣城成为“无数信徒的精神寄托”云云。
事实上,《古兰经》第十七章第一节说穆罕默德从麦加禁寺到耶路撒冷远寺,伊斯兰《圣训》说他从远寺登天,然后回去麦加,中间还遨游了七重天。总之,穆罕默德和圣城之间的关系丝毫没有悲剧的意味,更谈不到穆斯林的“悲情。”余秋雨认为耶路撒冷是三教的“悲情城市”,显然是个不小的误会。
当然,如果余秋雨了解耶稣在伊斯兰的崇高地位,也许可以勉强说穆斯林的“耶路撒冷悲情”源自耶稣在圣城的受苦和死亡。但是,根据《古兰经》,耶稣(尔撒)是伊斯兰先知,是上帝的最杰出的使者之一,并未死亡。
一般穆斯林对耶稣极为崇敬。耶稣在中国回族文化,通常按阿拉伯文对音,称为尔撒。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的名字是Ruhullah,意思是上帝灵魂,正是耶稣的外号。领导埃及收复苏彝士运河的纳塞尔总统也自言以耶稣为终身模范。每年耶诞日,伊朗国家电台都有特别的纪念节目。
穆斯林认为耶稣无父有母,他的诞生是人间奇迹,而上帝将耶稣交给那虔诚的玛利亚去诞生,是一项神奇而不可思议的行动。《古兰经》提到耶稣和耶稣的母亲玛利亚(麦尔彦)不下100次。事实上,玛利亚是《古兰经》中唯一的女性。耶稣在伊斯兰的地位,可见一斑。
但是,伊斯兰认为上帝所托付给耶稣的任务并不是流血牺牲救赎世人。《古兰经》第五章46节明确指出耶稣的使命:“我在众使者之后续派麦尔彦之子尔撒以证实在他之前的《讨拉特(摩西五经)》,并赏赐他《引支勒(福音书)》,其中有向导和光明,能证实在他之前的《讨拉特(摩西五经)》,并作敬畏者的向导和劝谏。”
伊斯兰认为耶稣非神。《古兰经》第五章17节说:“妄言真主就是麦尔彦之子麦西哈(弥赛亚)的人,确已不信道了。”第43章595节也说:“他只是一个仆人,我赐他恩典,并以他为以色列后裔的示范。” 因此,伊斯兰的耶稣有两个外号,即上帝灵魂和上帝的道,后者正好对应于《约翰福音》第一章第一节:“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伊斯兰认为耶稣不死。《古兰经》第四章157节说:“又因为他们说:‘我们确已杀死麦尔彦之子麦西哈。尔撒,真主的使者。’他们没有杀死他,也没有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他们不明白这件事的真相。”
耶稣和耶路撒冷的关系无疑极其密切。但是,伊斯兰根本否认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穆罕默德与耶路撒冷的关系,则完全系于夜行和宵登,穆斯林至今还津津乐道。
换言之,伊斯兰最后两大先知在耶路撒冷的事迹至今令穆斯林欢欣鼓舞,根本谈不到什么悲情。余秋雨所说的“神圣的悲情”,毋宁是张冠李戴。
神圣悲情既然子虚乌有,不妨再从历史的角度,考虑耶路撒冷在伊斯兰世界的命运。
穆罕默德死后,穆斯林军队在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支援之下,结束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在耶路撒冷的统治。从公元638年开始,到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攻陷圣城、驱逐非基督徒(犹太人、穆斯林等)为止,耶路撒冷是大食帝国的领地。1187年,撒拉丁率领穆斯林军队收复耶路撒冷。1229年,神圣罗马皇帝弗里德里西二世攻占耶路撒冷,但穆斯林保留耶路撒冷的远寺(即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大石清真寺(即萨赫莱清真寺)的主权。1244年,基督教政权完全撤出圣城。
蒙古兴起后,元世祖忽必烈之弟旭烈兀麾下军队曾经攻占耶路撒冷。次年(1260),埃及的麦木鲁克王朝军队,在巴勒斯坦耶稣故乡拿撒勒附近击败蒙古大军,从此统治耶路撒冷,直到王朝灭亡。
1517年以后就是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凡400年。1917年,耶路撒冷被英国占据,以后成为国联巴勒斯坦委任托管地。1948年,以色列建国,约旦军队进驻耶路撒冷老城。1967年,以色列发动六日战争,占据老城至今。
可见,在过去1370年,耶路撒冷的远寺和圆顶大石清真寺在非穆斯林政权(基督教、犹太教)先后控制之下,总共161年,不到12%。在不承认耶稣的政权(以色列)掌握之下,只有41年,不到3%。今天的穆斯林固然说要“收复”圣城,但是“神圣悲情”之说,与他们的关联不大。
因此。余秋雨的臆说殊不足取,更谈不到历史贡献。余家老宅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之议,应该缓行,不如先办申遗再说。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8332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余秋雨的悲情宗教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