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若思好手笔。
星期一 六月 09, 2008 2:19 pm
呵呵,好几位网友又跟帖了。我忙别的去了。才为朋友写了篇读后感,也贴来热闹。但愿这里能成为真正的思想文笔交流地。
精品!若思好手笔。
唐夫
前些时出了个小车祸,我又到鬼门关前晃一下,怪来怪去,怪在数月来被自行车迷住,整日骑车不亦乐乎,周末更是找群山万壑赴荆门柴门玩,掠夺了写文章的时间和上网的机会。前日蹬车去横跨台湾南横山脉,驾驭小小钢圈胶轮,酣畅淋漓,一路追风,由台西到台东,翻山越岭,日行(26小时)近三百公里回来,差点倒床就瘫痪得不再想起立。我觉得这是忘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灵丹妙药。
但是,我那一路惊心动魄的见闻和刚才开机上网读到若思的“假如明天“平反”六四 ”这篇小说,其震动之剧烈,我的那点让自行车手听了就目瞪口呆的小小感受,相比之下顿时变得不足挂齿。真是好久不见若兄文字,今夜撞到,读罢惶惶,不可终日矣!
于此,忍不住要为若思老友写两句感受:
到底是身临其境的斗士,与血淋淋的绞肉机擦肩而过的幸存者,对六四的深刻的反省以及悟性非同凡响:一场重大的历史悲剧竟然在若思笔下以“柔懦”的语调侃侃而出,这种入世出世的心境,广博的思想,深邃的情怀,太极拳模式,圆滑细腻推手而出。
读之,令人感慨万端,悲凉出泪。一个十三亿人滑稽剧层出不穷的大国,随时随地可将血与墨调和为美妙的颜料,营造出铺天盖地的蝇蚊蝇蚁螻般愤青,涂得到处都有广告价值。说得感性,又可以冒出数不清的--连粪桶也装不下的--少云黄继光等等好汉,一如当年红卫兵觉得屠杀黑五类不过瘾,干脆到缅甸去冲锋陷阵吃枪子儿,结局远不比柬埔寨骷髅,那样的灰飞烟灭,是我党最成功的杰作。
这是篇罕见的奇文,梦幻式的笔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淡,写出夺命惊魂的篇章,这样的史笔饱蘸浓墨,画龙点睛,触类旁通的开拓出一页新篇。末尾,作者笔锋一转,苦涩的幽默竟然是“我就把这个梦记下来,特别要告诉那些爱较真的同志,以上事件均系虚构,乃是非科学的幻想小说。”不知多少读者能谙其中三昧,而我读到此,觉得气都出不来了。
曾阅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之句,到此浮现我心头为:不见若思久,漫说六四空。
草草数语,言不尽意,打住!
2008-6-10
非科学微型幻想小说:假如明天“平反”六四
郑若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题记
(一)
这一天的央视,报道了香港的六四烛光晚会;
这一期的《求是》而不是《炎黄春秋》杂志,肯定了赵紫阳领导改革开放的政绩;
这一年六四难属集体祭奠亲人的仪式上,不见了便衣警察;
这一届上海电影节的回顾展上,因有六四镜头被禁映的《颐和园》重见天日;
外电报道,中共内部已经成立了工作组,专门处理平反六四的问题,但是外交部发言人守口如瓶:“我国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外界的传闻完全没有根据。”
所有的猜测,终于在这一天得到证实了。
晚间七点,央视新闻联播的开始曲结束后,屏幕上出现的男女主人公,是两个陌生而苍老的面孔。仔细辨认,才知是薛飞和杜宪,两人一身黑衣,和89年6月4日那天一样。做了多年播客的薛飞,声音还是那么磁性而深沉:
“下面播送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中共十×届×次会议昨天在北京闭幕,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重新评价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政治风波的决议》,决议指出,发生在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群众游行示威活动,主流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希望推进改革开放,反对腐败,与我党一贯的方针是一致的。由于陈希同、李锡铭、杨白冰反党集团的阴谋破坏和挑拨离间,使我党决策发生失误,在杨白冰等暗藏在人民军队中的野心家指使下,戒严部队误伤了不少群众,造成党和人民之间长期的隔阂和误解。早在九十年代,我党就有很多老同志明确指出,六四政治风波是我党历史上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不平反就无法真正使我党重新树立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信。在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有关方面长期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郑重宣布:重新评价“六四”政治风波,平反因“六四事件”出现的所有冤假错案,为被误伤、杀害、牵连的党员、群众恢复名誉,予以适当的赔偿。……
长久没有坐过主播台的杜宪,这天神情激动,声音也有些沙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看望了部份“六四”遇难者家属,向他们表示慰问。”
画面上,白发苍苍的温总理握着丁子霖等人的手:“我代表党中央来看望大家来了,我对你们的丧亲之痛,感同身受……”总理哽咽了,他和难属们一起老泪纵横……主播杜宪也是热泪盈眶。
接下来的新闻是:
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撤销对参加六四前后示威活动的党员的纪律处分,被开除党籍的允许恢复党籍,对被误伤、误杀党员的亲属做好抚恤工作。
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新闻单位宣传好中央关于重新评价“六四”政治风波的决议,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学好决议,深入揭批陈希同、李锡铭、杨白冰反党集团阴谋分裂党、离间党和人民关系的罪恶行径,做好难属抚恤工作,把决议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第二天的新闻联播,镜头转向了人民群众。
“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了决议精神以后,深受鼓舞,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们纷纷表示:这表明我们的党是一个勇于纠正错误、改正错误的党,充分表现了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光辉形象。”
(二)
同一时刻,军事科学院的军史研究人员正忙着校订新版军史,在这最新版本中,完全没有了关于“共和国卫士”和平暴的记载,只剩了1989年6月某军区某部大搞学雷锋活动的记录。
重庆的解放军通信学院内,几个战士用粗大的钢索套住“共和国卫士”刘国庚的铜像,起重机的轰鸣中铜像被高高吊起,又重重地甩在一辆开往冶炼厂的卡车上。
互联网的流量这几天都上升到最高点。人们无心上班,纷纷议论着中央的新决议。还有人把戒严部队的名单,和“共和国卫士”亲属的个人资料贴在网上,呼吁大家人肉搜索当年的“杀人犯”。
山东莱阳。刘国庚父亲的家。老人正在闭目养神,忽然被一阵激烈的敲门声惊醒了,开门一看,一伙陌生人凶神恶煞地站在门口,有人拿着油漆桶,有人拿着刷子:“这是刘国庚的家吗?”“是啊,他是我儿子。”“好你个老小子,养了一个杀人犯!”“你胡说,”老人气得胡子直颤:“他是共和国卫士,是为了国家牺牲的!”“老小子你听着:党中央已经给六四平反了,你儿子帮反党集团戒严,就是杀人犯!还不赶快向全国人民谢罪!”几个人说完,把老人的家砸个稀烂,抓起墙上的刘国庚遗像丢在地上,重重地踏了几脚,然后在门前用红油漆写了大大的“杀人犯”几个字,又把一桶粪泼在门口,才尽兴而去。
网上传闻,前“共和国卫士”的亲属遭人肉搜索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爱国人士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叫好声响彻云霄。一个叫郑若思的人在博客上发表“要公平对待共和国卫士及亲属”的网文,立刻被上万个跟贴骂得灵魂出窍。
(三)
北大人事处的桌子上,堆了一叠求职信。王丹、柴玲、封从德、张伯笠……要求回母校执教。
人事处长皱起了眉头,拨通了给校长许智宏的电话:“按中央新规定,这些流亡学生领袖可以回国探亲、经商、执教,但是不能从事政治活动。可是如果放虎归山,谁知他们会干些什么,又给我们惹麻烦。”许校长马上回答:“你说得对,我们就以相关专业没有招聘教师名额来回应就是了。”
刘晓波的家里,电话铃声响了。他拿起来一听,居然是北师大中文系主任打来的,他兴奋得声音都发颤了:“主任,你收到我的信啦?”“是的,”系主任并不激动,“刘博士,啊,不,刘老师,我们很认真地研究了你的要求,可是呢,我们现在聘请一名教授,要看研究成果、研究领域,你这几年写的这些文章,都很好!都很好!可就是不属于本系的研究领域啊。我们中文系总不能专门搞个‘反对独裁’教研室,也不能搞什么反对专制的研究课题,那也申请不到钱是不是?您是不是上网看看本系搞的主要研究,写些相关的书再联系?”刘晓波叹口气挂了电话,两行热泪挂在脸上。
(四)
六月四日。
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数万群众。他们臂戴黑纱、胸佩白花,高唱国际歌。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升到旗杆顶端,又降到了一半——中国政府把这天定为国民哀悼日,纪念六四死难者。
万安公墓的一个角落人声嘈杂,这里集中了数名六四死难者的坟墓,不断有人来送花圈,一名教师带着少先队员打着军鼓也来了,他把入队仪式搬到了这里。新队员向墓碑庄严敬礼,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做党的好孩子”。里面只有一个顽童在指指点点:“我爷爷的墓在隔壁,以前我们来扫墓,我爸都不让我来这边,说这里都是暴徒……”他的话被辅导员听见了:“有的同学思想很不端正,从来不关心时事,不懂得怎样跟党走……”
(五)
国务院信访办。
门前排满了六四死伤者家属。这天来的一群家属很特殊,他们拿的都是医院开的“因病死亡”证明,死亡日期都在1989年6月4日到10日之间,信访办内部称她们为“特殊难属”。
一个大妈红着眼圈说:“我那孩子是下夜班路上被戒严部队打死的,那时候我们怕他白送了命还摊上暴徒当,就叫医院给开了这证明,谁想到你们一平反,一抚恤,就没我们份了,这可太不公平了!”又有一个大爷挤上来说:“你儿子冤,我姑爷更冤!他在厨房里烧开水,就被窗外飞进来的子弹打死了!”“就是!就是!”后面一群大爷大妈都喊了起来。
工作人员连忙安慰:“大家不要吵了,只要你们能拿出证明来,说你们的亲人是戒严部队打死的,或者还能找到当初的医生作证,我们就帮你们解决问题,行不行?”“那证明让我们哪儿找啊?这不是在踢皮球吗?你们要是不还我个公道,俺们今天就不走了!”
办公室主任情急之下,拨通了温总理的电话,说明了情况以后,话筒那边传来总理坚定的声音:“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主任放了电话,眼睛盯着天花板发呆。
几天后,余秋雨的《含泪劝告特殊“难属”》传遍网络。余大师用他饱含激情的笔触写道:
“你们所遭遇的丧子之痛,全国人民都感同身受。十三亿人在同一时间全部肃立,默哀三分钟,这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对象,就有你们的孩子。在全国哀悼日,一位佛学大师对我说,有十几亿人护持,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会一直佑护中国。我想,你们的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宁。”
你们1989年以来的杰出表现,已经为整个中华民族赢来了最高尊严。因此,你们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避免横生枝节。一些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
(六)
环球时报编辑部。
编辑们正忙着整理世界各国传媒对中共平反六四的反应。一位编辑从电脑画面上将一个大标题扩大了两个字号:“CNN新闻评论员卡弗蒂高度评价我国政府”。这则消息称“原来咒骂中国政府是goons
and thugs
的臭嘴卡弗蒂,在我国政府光明磊落的态度面前幡然悔过。他在最近一次节目中称赞中国政府是举世罕见的诚实的政府,中国共产党是有顽强生命力的政党。”
(七)
日本东京近郊的一所公寓。
门敲开了。来人热情地握着老郑的手:“大李介绍我来找你。”
“大李?你有什么事?”
“你不记得了?六四的时候你和大李一起到木樨地堵军车,大李说你是他的老战友。”
“什么战友,难友差不多。”
“是这样,大李现在成了和反党集团作斗争的英雄人物了,我们要组织些人作报告,不仅在中国做,也在外国作,大李就推荐你了,你可以用日语跟日本人讲讲我们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事迹,长长中国人的志气。我们已经租用了东京中心的一个礼堂,准备……”来人滔滔不绝。
“这些嘛,我也不知道日本人有没有兴趣,关键是我不是什么英雄啊,大李也不是,他跟我一样,当时听见解放军枪响,腿哆嗦得就像弹棉花……”
“你到底爱不爱国?”来人彻底激怒了。“你要来也得来,不要来也得来!”几个壮汉驾着老郑的胳膊就往外走。
(八)
“救命啊!”我刚喊出来,太座怒冲冲的声音便传来了:“老头子,你发什么神经,又哭又喊的?”
我睁开眼,明白那是一场不知是悲是喜的梦。
我把梦讲给太座听。她说:“都是芦笛那老家伙害的,弄得你天天想些没用的事。你想的这些都太荒唐,只能当荒诞派小说。”
于是我就把这个梦记下来,特别要告诉那些爱较真的同志,以上事件均系虚构,乃是非科学的幻想小说。
2008年6月8日
精品!若思好手笔。
唐夫
前些时出了个小车祸,我又到鬼门关前晃一下,怪来怪去,怪在数月来被自行车迷住,整日骑车不亦乐乎,周末更是找群山万壑赴荆门柴门玩,掠夺了写文章的时间和上网的机会。前日蹬车去横跨台湾南横山脉,驾驭小小钢圈胶轮,酣畅淋漓,一路追风,由台西到台东,翻山越岭,日行(26小时)近三百公里回来,差点倒床就瘫痪得不再想起立。我觉得这是忘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灵丹妙药。
但是,我那一路惊心动魄的见闻和刚才开机上网读到若思的“假如明天“平反”六四 ”这篇小说,其震动之剧烈,我的那点让自行车手听了就目瞪口呆的小小感受,相比之下顿时变得不足挂齿。真是好久不见若兄文字,今夜撞到,读罢惶惶,不可终日矣!
于此,忍不住要为若思老友写两句感受:
到底是身临其境的斗士,与血淋淋的绞肉机擦肩而过的幸存者,对六四的深刻的反省以及悟性非同凡响:一场重大的历史悲剧竟然在若思笔下以“柔懦”的语调侃侃而出,这种入世出世的心境,广博的思想,深邃的情怀,太极拳模式,圆滑细腻推手而出。
读之,令人感慨万端,悲凉出泪。一个十三亿人滑稽剧层出不穷的大国,随时随地可将血与墨调和为美妙的颜料,营造出铺天盖地的蝇蚊蝇蚁螻般愤青,涂得到处都有广告价值。说得感性,又可以冒出数不清的--连粪桶也装不下的--少云黄继光等等好汉,一如当年红卫兵觉得屠杀黑五类不过瘾,干脆到缅甸去冲锋陷阵吃枪子儿,结局远不比柬埔寨骷髅,那样的灰飞烟灭,是我党最成功的杰作。
这是篇罕见的奇文,梦幻式的笔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淡,写出夺命惊魂的篇章,这样的史笔饱蘸浓墨,画龙点睛,触类旁通的开拓出一页新篇。末尾,作者笔锋一转,苦涩的幽默竟然是“我就把这个梦记下来,特别要告诉那些爱较真的同志,以上事件均系虚构,乃是非科学的幻想小说。”不知多少读者能谙其中三昧,而我读到此,觉得气都出不来了。
曾阅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之句,到此浮现我心头为:不见若思久,漫说六四空。
草草数语,言不尽意,打住!
2008-6-10
非科学微型幻想小说:假如明天“平反”六四
郑若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题记
(一)
这一天的央视,报道了香港的六四烛光晚会;
这一期的《求是》而不是《炎黄春秋》杂志,肯定了赵紫阳领导改革开放的政绩;
这一年六四难属集体祭奠亲人的仪式上,不见了便衣警察;
这一届上海电影节的回顾展上,因有六四镜头被禁映的《颐和园》重见天日;
外电报道,中共内部已经成立了工作组,专门处理平反六四的问题,但是外交部发言人守口如瓶:“我国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外界的传闻完全没有根据。”
所有的猜测,终于在这一天得到证实了。
晚间七点,央视新闻联播的开始曲结束后,屏幕上出现的男女主人公,是两个陌生而苍老的面孔。仔细辨认,才知是薛飞和杜宪,两人一身黑衣,和89年6月4日那天一样。做了多年播客的薛飞,声音还是那么磁性而深沉:
“下面播送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中共十×届×次会议昨天在北京闭幕,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重新评价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政治风波的决议》,决议指出,发生在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群众游行示威活动,主流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希望推进改革开放,反对腐败,与我党一贯的方针是一致的。由于陈希同、李锡铭、杨白冰反党集团的阴谋破坏和挑拨离间,使我党决策发生失误,在杨白冰等暗藏在人民军队中的野心家指使下,戒严部队误伤了不少群众,造成党和人民之间长期的隔阂和误解。早在九十年代,我党就有很多老同志明确指出,六四政治风波是我党历史上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不平反就无法真正使我党重新树立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信。在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有关方面长期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郑重宣布:重新评价“六四”政治风波,平反因“六四事件”出现的所有冤假错案,为被误伤、杀害、牵连的党员、群众恢复名誉,予以适当的赔偿。……
长久没有坐过主播台的杜宪,这天神情激动,声音也有些沙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看望了部份“六四”遇难者家属,向他们表示慰问。”
画面上,白发苍苍的温总理握着丁子霖等人的手:“我代表党中央来看望大家来了,我对你们的丧亲之痛,感同身受……”总理哽咽了,他和难属们一起老泪纵横……主播杜宪也是热泪盈眶。
接下来的新闻是:
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撤销对参加六四前后示威活动的党员的纪律处分,被开除党籍的允许恢复党籍,对被误伤、误杀党员的亲属做好抚恤工作。
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新闻单位宣传好中央关于重新评价“六四”政治风波的决议,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学好决议,深入揭批陈希同、李锡铭、杨白冰反党集团阴谋分裂党、离间党和人民关系的罪恶行径,做好难属抚恤工作,把决议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第二天的新闻联播,镜头转向了人民群众。
“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了决议精神以后,深受鼓舞,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们纷纷表示:这表明我们的党是一个勇于纠正错误、改正错误的党,充分表现了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光辉形象。”
(二)
同一时刻,军事科学院的军史研究人员正忙着校订新版军史,在这最新版本中,完全没有了关于“共和国卫士”和平暴的记载,只剩了1989年6月某军区某部大搞学雷锋活动的记录。
重庆的解放军通信学院内,几个战士用粗大的钢索套住“共和国卫士”刘国庚的铜像,起重机的轰鸣中铜像被高高吊起,又重重地甩在一辆开往冶炼厂的卡车上。
互联网的流量这几天都上升到最高点。人们无心上班,纷纷议论着中央的新决议。还有人把戒严部队的名单,和“共和国卫士”亲属的个人资料贴在网上,呼吁大家人肉搜索当年的“杀人犯”。
山东莱阳。刘国庚父亲的家。老人正在闭目养神,忽然被一阵激烈的敲门声惊醒了,开门一看,一伙陌生人凶神恶煞地站在门口,有人拿着油漆桶,有人拿着刷子:“这是刘国庚的家吗?”“是啊,他是我儿子。”“好你个老小子,养了一个杀人犯!”“你胡说,”老人气得胡子直颤:“他是共和国卫士,是为了国家牺牲的!”“老小子你听着:党中央已经给六四平反了,你儿子帮反党集团戒严,就是杀人犯!还不赶快向全国人民谢罪!”几个人说完,把老人的家砸个稀烂,抓起墙上的刘国庚遗像丢在地上,重重地踏了几脚,然后在门前用红油漆写了大大的“杀人犯”几个字,又把一桶粪泼在门口,才尽兴而去。
网上传闻,前“共和国卫士”的亲属遭人肉搜索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爱国人士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叫好声响彻云霄。一个叫郑若思的人在博客上发表“要公平对待共和国卫士及亲属”的网文,立刻被上万个跟贴骂得灵魂出窍。
(三)
北大人事处的桌子上,堆了一叠求职信。王丹、柴玲、封从德、张伯笠……要求回母校执教。
人事处长皱起了眉头,拨通了给校长许智宏的电话:“按中央新规定,这些流亡学生领袖可以回国探亲、经商、执教,但是不能从事政治活动。可是如果放虎归山,谁知他们会干些什么,又给我们惹麻烦。”许校长马上回答:“你说得对,我们就以相关专业没有招聘教师名额来回应就是了。”
刘晓波的家里,电话铃声响了。他拿起来一听,居然是北师大中文系主任打来的,他兴奋得声音都发颤了:“主任,你收到我的信啦?”“是的,”系主任并不激动,“刘博士,啊,不,刘老师,我们很认真地研究了你的要求,可是呢,我们现在聘请一名教授,要看研究成果、研究领域,你这几年写的这些文章,都很好!都很好!可就是不属于本系的研究领域啊。我们中文系总不能专门搞个‘反对独裁’教研室,也不能搞什么反对专制的研究课题,那也申请不到钱是不是?您是不是上网看看本系搞的主要研究,写些相关的书再联系?”刘晓波叹口气挂了电话,两行热泪挂在脸上。
(四)
六月四日。
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数万群众。他们臂戴黑纱、胸佩白花,高唱国际歌。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升到旗杆顶端,又降到了一半——中国政府把这天定为国民哀悼日,纪念六四死难者。
万安公墓的一个角落人声嘈杂,这里集中了数名六四死难者的坟墓,不断有人来送花圈,一名教师带着少先队员打着军鼓也来了,他把入队仪式搬到了这里。新队员向墓碑庄严敬礼,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做党的好孩子”。里面只有一个顽童在指指点点:“我爷爷的墓在隔壁,以前我们来扫墓,我爸都不让我来这边,说这里都是暴徒……”他的话被辅导员听见了:“有的同学思想很不端正,从来不关心时事,不懂得怎样跟党走……”
(五)
国务院信访办。
门前排满了六四死伤者家属。这天来的一群家属很特殊,他们拿的都是医院开的“因病死亡”证明,死亡日期都在1989年6月4日到10日之间,信访办内部称她们为“特殊难属”。
一个大妈红着眼圈说:“我那孩子是下夜班路上被戒严部队打死的,那时候我们怕他白送了命还摊上暴徒当,就叫医院给开了这证明,谁想到你们一平反,一抚恤,就没我们份了,这可太不公平了!”又有一个大爷挤上来说:“你儿子冤,我姑爷更冤!他在厨房里烧开水,就被窗外飞进来的子弹打死了!”“就是!就是!”后面一群大爷大妈都喊了起来。
工作人员连忙安慰:“大家不要吵了,只要你们能拿出证明来,说你们的亲人是戒严部队打死的,或者还能找到当初的医生作证,我们就帮你们解决问题,行不行?”“那证明让我们哪儿找啊?这不是在踢皮球吗?你们要是不还我个公道,俺们今天就不走了!”
办公室主任情急之下,拨通了温总理的电话,说明了情况以后,话筒那边传来总理坚定的声音:“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主任放了电话,眼睛盯着天花板发呆。
几天后,余秋雨的《含泪劝告特殊“难属”》传遍网络。余大师用他饱含激情的笔触写道:
“你们所遭遇的丧子之痛,全国人民都感同身受。十三亿人在同一时间全部肃立,默哀三分钟,这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对象,就有你们的孩子。在全国哀悼日,一位佛学大师对我说,有十几亿人护持,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会一直佑护中国。我想,你们的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宁。”
你们1989年以来的杰出表现,已经为整个中华民族赢来了最高尊严。因此,你们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避免横生枝节。一些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
(六)
环球时报编辑部。
编辑们正忙着整理世界各国传媒对中共平反六四的反应。一位编辑从电脑画面上将一个大标题扩大了两个字号:“CNN新闻评论员卡弗蒂高度评价我国政府”。这则消息称“原来咒骂中国政府是goons
and thugs
的臭嘴卡弗蒂,在我国政府光明磊落的态度面前幡然悔过。他在最近一次节目中称赞中国政府是举世罕见的诚实的政府,中国共产党是有顽强生命力的政党。”
(七)
日本东京近郊的一所公寓。
门敲开了。来人热情地握着老郑的手:“大李介绍我来找你。”
“大李?你有什么事?”
“你不记得了?六四的时候你和大李一起到木樨地堵军车,大李说你是他的老战友。”
“什么战友,难友差不多。”
“是这样,大李现在成了和反党集团作斗争的英雄人物了,我们要组织些人作报告,不仅在中国做,也在外国作,大李就推荐你了,你可以用日语跟日本人讲讲我们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事迹,长长中国人的志气。我们已经租用了东京中心的一个礼堂,准备……”来人滔滔不绝。
“这些嘛,我也不知道日本人有没有兴趣,关键是我不是什么英雄啊,大李也不是,他跟我一样,当时听见解放军枪响,腿哆嗦得就像弹棉花……”
“你到底爱不爱国?”来人彻底激怒了。“你要来也得来,不要来也得来!”几个壮汉驾着老郑的胳膊就往外走。
(八)
“救命啊!”我刚喊出来,太座怒冲冲的声音便传来了:“老头子,你发什么神经,又哭又喊的?”
我睁开眼,明白那是一场不知是悲是喜的梦。
我把梦讲给太座听。她说:“都是芦笛那老家伙害的,弄得你天天想些没用的事。你想的这些都太荒唐,只能当荒诞派小说。”
于是我就把这个梦记下来,特别要告诉那些爱较真的同志,以上事件均系虚构,乃是非科学的幻想小说。
200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