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鮮血做顏料/張鳴

星期五 六月 06, 2008 10:10 am

莫用鮮血做顏料/張鳴
文章日期:2008年6月6日
【明報專訊】我們中國,有一段英雄輩出的時代,這個時代過去不遠,我小時候還有幸趕上了。那個時代,多災多難,但凡有災有難,就有英雄出世,無論這個災難是天災還是人禍。在根本不能圍海造田的地方圍海造田,海嘯襲來,屯墾戰士用血肉之軀來抗,抗的結果,出來一個死傷枕藉的「英雄集體」。由事故導致的特大井噴,鑽井隊員用身體撲火,前仆後繼,最後一個個犧牲的隊員構成一個英雄的鑽井隊。我所在的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經常著火,無論是房屋火還是山火,起來就沒法子救,因為沒有起碼的工具。每年的山火,都有大批的人衝上去救火,有經驗的老職工還好,沒有經驗的女知青也往上衝,每每葬身火海,一場山火下來,所在的師和團都要學習救火死難英雄的事跡,我們照例被感動,因為英雄用自己的鮮血,奏響了一曲某某思想的凱歌。

表彰英雄掩蓋該總結經驗教訓

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很多救人救物(搶救國家財產)的人,往往都閃現出人性的光芒,即使那些為了當英雄而當英雄的人,在今天看起來好像做的無謂犧牲,比如毫無意義地以血肉之軀抵擋無情的水火,甚至為了打撈一根被水走的電線杆而被淹死,其實內心都有很純的東西在。表彰這些人,即使後一種情下的「英雄」,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其實也不算太離譜。只是,對英雄的表彰,往往掩蓋了人們原本更該進行的經驗教訓的總結,人們的感動和激動,除了激勵人們在下一場災難中更加衝動,其中人為的過失,幾乎完全被忽略了,甚至有些原本對災難負有責任,或者對災害的處置負有責任的人,原本已經被災害畫上的白鼻子,居然可以被英雄的鮮血,染成紅色,變成了奏響勝利凱歌的英雄集體的一員。

那個時代過去了,但多年形成的傳統卻不會全然消失。但有天災人禍,出現感人的事,有人會被感動,有人則會利用這個感動說事。天災是人類生活的無奈,人在抵禦災難的時候,相濡以沫,生死救助,可歌可泣,但如果其中有人為的因素,導致了災難的擴大,人的生死救助,就包含了某種人為悲劇的色彩。這樣的生死救助,本身就應該是人類自我反思、總結教訓的最大動力,災難中的人表現愈是令人感動,其反思的刺激就應該愈大。

然而,很多人並不這樣想。在他們看來,凡是有可歌可泣事跡的地方,都是可以用來轉移責任視線的憑藉,塗抹政績的顏料。此次汶川大地震,學校損失慘重,在眾多遇難的師生中,有許多盡生命最後一息保護學生的老師,也有非常懂事令人感泣的孩子。這樣一些催人淚下的師生,他們的事被媒體宣傳,為人傳誦,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種事跡,似乎不應該成為某些部門表明自己成績的證據。在這些部門的某些人看來,凡是說這些年教育搞的不好的人,在這些師生面前,都應該閉嘴,因為這些師生的表現,證明我們的教育,還是不錯的。

歌頌感動代替不了反思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師生的表現,是我們現行教育體制的結果,但把成績歸功領導,似乎也沒大錯。只是,在成績歸領導的同時,過錯領導也該分擔一點。人們也應該問問,為什麼在這個教育體系內,存在這麼多一震就垮塌的校舍,連一點逃生的時間都沒有給師生,為什麼同在地震中,希望工程捐助的學校就安然無恙,而政府蓋的教學樓卻無一倖免,據現在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說是某些校舍原本就是年久失修的危房,有些校舍違規多加一層。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不僅在大學搞評估檢查,在中小學也搞,為什麼如此明顯的問題,我們的評估檢查沒有發現?地震中各個倒塌的學校,在「迎評促建」中,沒有改善哪怕一丁點校舍的條件?如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能像災區某個中學校長那樣,一點一點討來資金,修繕加固校舍危房,那麼這些動人的事跡,這些為保護學生而付出的犧牲,是不是就可以不存在了?

在一個強調以人為本的社會裏,儘管這些事跡很動人,這些師生催人淚下,但是沒有這樣的事跡,沒有這樣的犧牲還是更好些。再多的感動,再多的眼淚,也不如這些師生生命有價值,我們寧願讓他們還活著,即便是默默無聞地活。

歌頌代替不了反思,感動同樣代替不了反思,反過來,歌頌和感動,只應該促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更好、更深切地反思,畢竟,一個個感動了我們的生命閃光,本質上都是最深刻的悲劇,我們最應該想的是,這悲劇有沒有人為的因素,我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讓生命,孩子的生命,少受無謂的損失。人的鮮血,不是塗抹政績的顏料。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7538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