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茶居

卖蜂糖的女人与心思——读半溪明月的《青豌豆》

星期二 五月 06, 2008 9:16 am

[  心情: Amused ]

卖蜂糖的女人与心思——读半溪明月的《青豌豆》
文/ 山城子

半溪明月这首13行的短诗很别致,别致在以卖蜂糖的女人为衬景,来衬托在阳台上剥青豌豆的女人——诗中“我”的心思。这样的衬景使诗文本的呈现,一开始就有了浓郁的社会生活气息。有生活气息的诗,总是令人感到亲切的,仿佛身临其境,就坐在自家的门口或站在阳台,看肩着两桶蜂蜜的女人吆喝着走过楼下或街头。“声如游丝”是说走远了。“金灿灿地阳光”,我注意到诗人用了“地”,这样那“阳光”就不仅是阳光(一路走在阳光里),还兼说这养蜂人家的女人生活得很阳光。“静悄悄地心思”——不免引动了个人的心事,就静悄悄地思想起来。

思想起来并没停下手中的家务活——剥青豌豆。这样诗到了第二节,进入心事了。三行都用“给的”结尾,很艺术。换成非诗意的句子就是:太阳给了青豌豆的青,我将它剥出来豆荚壳就空了。我的心不空,但满是痛,为什么呢?这样就得看第三节了。
第三节短短的四行,以“豌豆挣脱豆荚”为喻,说“我挣脱了你”,好像应当自由了,然而不。“青瓷盘装满泪珠”(好省俭的用喻语言)---原来是痛苦的---痛苦在于心里“装满”一个人。说“谁?”不是没确定,没确定就不会“满”的,而是不想告诉别人。为什么这样痛苦呢?因为种种原因还不能走到一起。唉!还不如那个卖蜂糖的女人哩!
“还不如那个卖蜂糖的女人哩!”这个也许瞬间的感觉,是潜藏在末节对首节的反复回环里的。这样的回环不能不让人体会出诗的主体形象“我”的情之深、之真、之痛来。

这样的一首真情短诗,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很审美的。题旨抱在中间两节,而两端的衬托,因为反复回环,就构成了从语言到文字的上下对称,实在是美!
2008-5-6
于黔中文化村
(561104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 李德贵)

附:
《青豌豆》
文/ 半溪明月

"蜂糖--"。女人的喊声如游丝
轻飘飘,飞过阳台不见了
金灿灿地阳光,静悄悄地心思

青豌豆的青是太阳给的
豆荚壳的空是我给的
而我心底的痛是谁给的?

一粒豌豆挣脱豆荚
我挣脱了你
青瓷盘装满泪珠
我装满了谁?

静悄悄地心思, 金灿灿地阳光
飞过阳台不见了,轻飘飘
女人的喊声如游丝。"蜂糖--"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7186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山城茶居 -> 卖蜂糖的女人与心思——读半溪明月的《青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