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掩卷之后的某种遗憾——真实的细节和细节的真实:静秋篇(6)
星期三 四月 30, 2008 9:10 am
这是关于静秋系列的收尾,接下来要在老三忌日开始更长的一个系列——老三篇。
静秋是可爱的。这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恐怕当时能够给人印象中的欠缺只是出身地主这个黑五类家庭。老三偏偏能够冲破社会等级不顾那个巨大的鸿沟——军区大院首长家庭和第一号反动家庭之间存在的一般人看来不能逾越的差距。这一点和长林妈妈的不顾成分差异(贫下中农和地主)程度上相差很多难度上更相差很多。
静秋是幸运的,就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住到了那个老三曾经住过的村长家由此碰上了老三。那一曲山楂树的手风琴演奏牵动了少女的芳心,一步一步地她情不自禁地被现实的“诗意”所笼罩。至少是心理上“情窦初开”。
静秋又是不幸的,就是因为这个已经被看好的或者说可能被看好的爱情最终夭折——因为有更高层次的召唤。老三说得很冷静也很“残忍”。月老终于承认系上的那根红线中间有个断头。那只是持续了最多有一年稍稍超出的时间。
那末,既然是命运的召唤和月老的“恶作剧”,你要遗憾点啥?为啥要遗憾?
遗憾的是静秋本身的性格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悲剧”。
老三爱静秋爱得比静秋爱老三爱得深——有的网友码字分析得比我厉害得多。这种情感上的投入差距不可否认。我并不是说静秋不爱老三——那初恋不仅深深地扎根在她心中,而且深深地扎根在今天的山楂迷心中。而是静秋没有能够把握住她自身的机遇。或许那时候她实在太年轻,在那个时代教育下她也实在缺乏某种可能采取的“谋略”。
不光是老三,老三一家对静秋的态度也是十分到位的。从军区首长那个老人开始到老三的亲弟弟姑且叫他老四都对静秋倾注了应有的感情——自然出发点是老三自己的儿子和哥哥。
特别一提的是老四。他居然最后还代替哥哥(实际上是代替他的眼睛)像侦察兵那样坚持收集静秋的实地情报并按时汇报以满足一个白血病人的愿望。人之将死,其情也哀。满足临终的愿望,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经历和感触。比如我三舅公在那十年浩劫期间为了我二十七岁的三表姨(她几乎要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嫁入高干的家庭,但是得了胃癌)到处去找炸麻雀给她吃。可是满足老三这样特殊的要求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这也是一个极其感人的情节。
然后老三家里做到了——老四他替哥哥做到了!看到这里,我的遗憾就是静秋完全有可能继续她和这一家子的情分。但是,我们的静秋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方面说明她的单纯可爱另一方面也说她缺乏城府不能冷静地思考老三逝世之后自身的有利地位——她只是默默地退出甚至是“冷冷”地面对。
不能苛责她本人。静秋她毕竟不是《奋斗》里的那些女孩子再加上她性格里的某种优柔寡断比较少主动进取(这一点以后我还会提及进一步分析,这里只是先谈她和老三的感情)。
其实,初恋对她的影响之大使得她迟迟才再开始一段感情(我不认为她至迟恋爱结婚完全是事业问题)。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她遇上了一个和老三在很多方面很有某些类似经历的人——这些内容比如江边独宿等等早就见之于静秋她码出来的字(要注意!不是艾米码出来的!)不再一一列举。
非但是当事者本人,就是静秋妈妈她也是以老三为参照体。我想她同意静秋的婚事也和老三有关联——毕竟她知道女儿的初恋经历以及老三的分量也是她在心中默认老三的一个极好例证。
我没有要挑拨静秋现在婚姻的意思,静秋对从奴隶到将军的不满和抱怨也是她自己亲口说出来的(码出来的),否则网友们包括我在内如何得知?可是,如果设想静秋她和老四终于缔造良缘(恐怕静秋和大家都没有想过吧?),那末情况的发展就会十分圆满。
沪剧《叛逆的女性》是一出传统剧目,西装旗袍戏石派代表作。其中一出折子戏常演常热——“花园会”。内中有一句唱词:愿作兄长第二人!
老四对老三那么好,对静秋那么好——他几乎可以说某种程度某段时间里做了老三的替身(请理解我用了影视专用语)。如果静秋和老四再续良缘,我想不但是静秋家而且是老三家的福音——特别是足以告慰老三的在天之灵。
自然,一切都成往事,也是不可能事件。但是,作为一种惋惜一种遗憾总还是可以的。之所以如此,我把老三老四写成完全相似的两个人——尽管不是双胞胎。也在十场戏曲剧本里让同一位演员来出演老三和老四。
当然,如果假设的再在这两个家庭之间月老又系红绳并牢牢结住的话,我们广大网友很可能就读不到这样一本言情小说——至少不会是由艾米她来码字。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7147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掩卷之后的某种遗憾——真实的细节和细节的真实:静秋篇(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