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二八事件纪念碑碑文》后感
星期三 二月 27, 2008 9:53 pm
读《二二八事件纪念碑碑文》后感
唐夫
读罢碑文,再看今天还在走,明天就到台北市目的地的绿营“步行团”,我想其中不乏颠倒黑白的沾血凶手,及其后代倒成了正义呼声的代表,那冠冕堂皇的笑容与文革的“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有何区别?真是:年年此日回忆中,人面血光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凶手依旧笑东风。恶人先告状,炒作群体分裂,非此不得善终么。
一天,我看电视,屏幕上有名立委振振有词侮辱对方说:“你国民党在大陆被中共打败,在台湾又被我们打败,你在哪里不是一败涂地,一败再败!” 我想,这老兄说的还真不错,谁叫国民政府对文化人除了尊重,就是爱护,像恩来周等被捕仅关三个月,几乎所有敌人,无论大小,只要随便写篇检查就走人,天下当官的哪有这么笨,总是让对手愉快,总是给于叫骂和贬低的机会。在大陆是这样,在台湾仍然这样,不败,成何体统?为此,我看马英九的道歉赔礼该没完没了,一再认错,尴尬覆尴尬。真不知他读过台湾史没有。
思及台湾人丑陋的旧剧――泉漳械斗――层出不穷,宋明时代已有案可寻,纵观各省炎黄很快被剃了半圆光头时,多而滚,顺治,康熙三朝对福建人却只有焦头烂额,算是段辉煌历史,但输于内斗的郑家子孙更是祸起萧墙,引来灭门之灾(也不竟然,后人现在还是台湾渔业专家)。相比之下,以内斗称雄的湖南毛在“四五”运动仅用棒棒敲打广场那些“扬眉剑出鞘”的,而后小设计师稍微冒点火就把坦克开出来压过去,还说要杀二十万人消遣,何等气魄。追根溯源,又得归功于他的福建客家血统。
有《福建通志》闽书(就网文取段)曰,
“泉、漳之民性极拙而易怒,拙则暗于利害而无远图;易怒 ……发之暴矣……掳禁、灭尸、械斗……有积怨深仇而斗者,有因端起衅而斗者……昔日之斗,会社犹少,今各处 无不会社,凡此社有斗,同会者必械助之……抗官、拒捕 、夺犯、杀差……小忿辄斗,无赖者乐以此为利,而善良者屡破产倾家。富民移居城市亦不免凶身指使之控……窃。计泉、漳之民无一县不斗,无一岁不斗,一县之中,每岁斗死者即不过百亦以数十计……凡泉民械斗,先期必有乡之桀恶能把持其众者,按户派银、派丁……其家无壮丁及 有壮丁而不任斗者,必加派之银。及斗,则刀镰、棒铳之具悉陈两地,杀伤若相当,毙则各敛其尸……男妇过其境 则污之、戕之或絷之使赎……其讼于官者,率乡之奸宄……集民壮、乡勇、徒役共数百人或百余人若出师状……民 先尽室远遁空其庐,令与兵役至,索人不得则焚其庐舍、殃其鸡犬,鱼烂而未已……健役以次收囊橐,自营将、县 宰以逮阍人、傔从、胥役、厮养、舆皂之役咸中饱……其杀人之犯,则贿无软者代死,谓之顶凶……往吾弱冠时抵 泉,尝目击之……今又月或斗者数起……泉之民顽而吝,独械斗可戚劫而货弋也……民社乡勇与悍役日出诇伺民间 ,一闻某乡械斗则鼓掌相庆……。”
由此可见,这么百折不饶,百战不殆的精神,令人倒还“百思不解”。难怪清朝统台200余年就发生过械斗60多次,平均三年动一动,总有家破人亡。细思,这些祖祖辈辈的械斗专业户,早期渡海必是亡命之流,就像现在滔滔不绝偷渡去美国的福建人,硬是把山姆大叔搞得焦头烂额一样。看来,寄望于陈谢等人绿得深深的,要使台湾安居乐业,怕是痴人说梦。其实228的两败俱伤与历史漳泉械斗,岂不是一脉相承。细读诸多文献,如此鸡毛蒜皮事引起大暴乱,把罪过全推给大陆人,还写上历史丰碑。似可忍,孰不可忍,就看下面文字。
这碑文的第一段说陈仪“不谙民情,施政偏颇,歧视台民,加以官纪败坏,产销失调,物价飞涨,失业严重,民众不满情绪濒于沸点。”这里些文字掩盖了前因后果的事实:美军的轰炸,工业的停滞,长年征战,日本已经把台湾经济搞成枯竭。,几十万台籍日军转业回来,即成无业游民,寻衅闹事,他们无中生有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竟然被那点不像话的文字遮盖得天衣无缝。要说贪腐,这是中国社会顽疾,比较陈水扁贪腐又好得了多少?还有几天就下台,竟敢私搞一个达震公司来取6000亿军火费,台湾人快气疯,为什么不暴乱?
第二段更荒谬,因陈仪的“偏颇”才衍生出查缉私菸伤人后果,才“点燃全面抗争怒火。为解决争端与消除积怨,各地士绅组成事件处理委员会,居中协调,并提出政治改革要求。”那是何等恐怖的“居中协调”,围攻,冲击,屠杀,强奸,私刑,枪战,开监,组军......。这是“改革要求”吗?这样写碑文,良心何在!
第三段说镇压“在镇压清乡时,株连无辜,数月之间,死伤、失踪者数以万计”。以228专案赔偿数目,加冒领此款的总计才几百,有文者专门统计台湾历年人口增减,实际结论为四到五百人而已,可见国民政府的镇压何等“酷烈”。比较被害的大陆人数简直不成正比,而后者不得赔偿。可以揣测是有误杀误伤的不良报复,但228暴乱经历十天之后,镇压行为并非过度(量),赔款数据是最好的证据。奇怪的是,大陆人死了,谁管?我看蒋介石挨骂倒是不值同情。
第四段之言,以228遗风,漳泉斗习惯,看陈水扁上台八年的所作所为,就不言而喻了。既然前面皆为不实之词,何来“以及纪念碑之建立。疗愈社会巨创,有赖全民共尽心力。”而今民进党人大肆造作,岂能“勒石隽文,旨在告慰亡者在天之灵,平抚受难者及其家属悲愤之情,并警示国人,引为殷鉴。” 实际上,碑文已失偏颇,批判声讨日日讲,月月讲,年年讲,何来“引为殷鉴。自今而后,无分你我,凝为一体,互助以爱,相待以诚,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恒。天佑宝岛,万古长青。” 连三岁小孩都哄不了,怎么把国民党弄口服心服,我倒要佩服他们了!
说到此,我想为陈仪说两句。
其实,杀陈仪是蒋介石的败笔,相比之下,张学良该死而得善终,陈仪该活却血洒黄泉,这是苍天不公。张学良在国家危如累卵时图谋不轨为民族犯下千秋罪行,却优哉游哉的活到103岁。而陈仪是在众叛亲离,蒋不得人心之余,叫汤恩伯保存上海,那叫随机应变,骨牌效应罢。陈仪有罪,但罪不当死。杀陈仪等于为台湾今日的动荡留下祸根。
陈仪、这位国民党中元老,从北伐之后就任职为政府要员,特别在十九路军破坏安定团结之后,他受命治理福建,1934年到1941年“福建在政治上渐有起色,经济逐步发展,文化教育步上轨道,成为中国一个开风气之先的省份。陈仪在福建设立银行,发展公营经济,推行粮食公沽……”《陈仪与福建台湾研究.褚静涛》。可以说,要不是日本侵略,福建的改革开放,可开中国之先河,而非是后来考走私和偷渡起家。陈仪对台湾的关注,早在他任职初期,就带团考察台湾全岛各地市乡区,各行各业,并汇集了大量的资料,还在回收之前,他对台湾已经了如指掌。在国民党政军人中,他两度留学日本,深谙该国国情,更是首屈一指的台湾通。陈仪的清廉也是有口皆碑。甚至他的幕僚都受不了他那清教徒似的作风,吃饭睡觉工作都在办公室。当然,至于他的部下如何行为缺损?我不否认有,但声名显赫的后者孙运璇,一度为台湾人厚誉的行政院长就是在他麾下栽培出来,可一叶知秋。话说回来,哪朝哪国没有贪腐,只是多少而已。他来台湾就说愿做吴凤,不想此话成真,至今被民进党人钉上耻辱柱。
陈仪遭受指责的罪名之一是他留用了日本政府官员协助国府工作。这是万不得已得临时措施,在台湾回归之后,日本统治期间,台湾人被列为二等国民,没有权利参加政府部门工作,学校不许台湾人读法律政治等管理学科。回归之后,台湾人普遍不谙国语,这是事实。陈仪也太相信台湾人回归的(我看只有三分钟)热情,忘却了漳泉斗的历史和台湾当时的复杂性,他让蒋介石把驻军主力调走,留下少量人马,以为仁慈可感天人。而且,当年物价上涨,民不聊生,世界形势大同,德国有饿死的,日本全靠美国急救,中国大陆尤甚,要知道,被美军26次轰炸之后的台湾,贸易原料全部告罄,几乎所有工厂无法开工。陈仪是竭尽全力控制管理,并将金融与战乱的大陆脱钩,才没有使台湾陷于法币金元卷似的危机。
一人犯法,全岛支持。
碑文中说:“专卖局人员于台北市延平北路查缉私菸,打伤女贩,误杀路人,激起民愤。”就台湾文史档案展出影印本笔录,综合判断,这位四十岁的女烟贩林江迈不是等闲之流,近乎于阿庆嫂似的招风影蝶似的几开人物,事后她本人也认不出凶手,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实际上当公务员执法检查时,林女便泼横撒野,一呼百诺,让那些平常爱来插科打诨的沾腥兄弟伙,争先恐后为邀功讨赏而大打出手,接踵而至棍棒,石块砖头齐下,致使公务员们不得不拔腿逃跑,惊惶失措中,误打误撞鸣枪告警时,不小心伤害到站在高处观看的路人。既是打伤的她,也仅是呆在医院一周不外乎想赖帐讨钱而已,这点习性,中国人都有。哪有被打昏,满脸流血,才耍横耍痞的呆在医院几天,对她来说,那几天还是“大好形势”正好借风得箭的机会。置于碑文说“次日,台北群众游行示威,前往长官公署请求惩凶,不意竟遭枪击,死伤数人,由是点燃全面抗争怒火。”此说更不妥,明明围攻人里有歹徒先开枪射杀陈仪,他身边的警卫人员还击而战,击中了三四人。要是真心屠杀,在群起围攻时,只要开枪,多少人亡?去猜。碑文还写道:“为解决争端与消除积怨,各地士绅组成事件处理委员会,居中协调,并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好个“协调”和“要求”?让我们看看这些善举,有目击者言:
当天之后,台湾到处广播,恶作剧的事蔓延全岛。在街头,有些歹徒只要看到外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施以么刑,攻击官署和公营机关,挥舞日本军刀,布巾缠头,高唱日本军。基隆的台湾人立即袭击派出所,围攻剧场。紧接着,3月1日,台中市与彰化县等各市义员立即煽动支持,由市民学生开设暴动袭击警察局。
3月2日,台湾共产党员谢雪红被推举为暴动主席。开设围攻暴动,成立学生起义军,以警察局的武器武装自己。组织志“人民军”,成立“人民政府”。
3月2日,新竹暴动夺取宪警武装,捣毁政府机关。成立”新竹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
3月2日晚,台南市群众暴动,他们袭击警察所,夺取武器。
3月2日晚,台南市群众暴动,他们袭击警察所,夺取武器。
3月3下午,码头工人袭击军用仓库,遭军警血腥镇夺,杀害多人,并将尸首投入海里(双方都用过的伎俩)。
3月3日上午举行民众大会,决议支持台北的挤暴斗争,要求改革政治,实行市长民选。
3月3日下午,决议支持台北的搞暴斗争,要求改革政治,衽市长民选。
3月3日下千,高雄市开始暴动,市民占领两处警察分局,台籍警察2000进攻宪兵队、军械库,占领军政机关,打开监狱,释放囚犯。屏东、宜兰各县也纷纷响应。
3月3日晚,台中地区:人民军五增援的宪兵队两个连,冒雨激战6个小时,俘虏士兵及官员300余人(后文不知,也许被害)。台中地区的员林、彰化、斗六、虎尾各地,到处有武装群众暴动。战斗最激烈的地区是嘉义市,人民军发展到3000余人,国民党军被迫逃出市区,退逃机场,又被人民军包围。
3月4日,游行群众高呼“反对内战“、”要求台湾自治“,并组成人民武装,接管市政机关。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那样的协调是要命的日子。除澎湖外,暴动北起基隆,南至高雄,西到台中,东达花莲港,席郑全省,国民党地方政权和瓦解与瘫痪状态。再说,那十多天,台湾失去控制,死了多少大陆人?至今不闻不问。要查,举手之劳。他们来自大陆各地,有政府档案记载,当那些逐字逐句推敲228碑文的学者,想过被害的大陆人没有?碑文不见一段,一句,一字。这就是你们苦口婆心的呼吁:“自今而后,无分你我,凝为一体,互助以爱,相待以诚,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恒。天佑宝岛,万古长青。”的真实用意吗?
末了,我觉得这样的“协调”和“要求”是否欠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否?何哉!
2008-2-27 28日
附:
二二八事件纪念碑碑文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消息传来,万民欢腾,庆幸脱离不公不义之殖民统治。讵料台湾行政长官陈仪,肩负接收治台重任,却不谙民情,施政偏颇,歧视台民,加以官纪败坏,产销失调,物价飞涨,失业严重,民众不满情绪濒于沸点。
1947年2月27日,专卖局人员于台北市延平北路查缉私菸,打伤女贩,误杀路人,激起民愤。次日,台北群众游行示威,前往长官公署请求惩凶,不意竟遭枪击,死伤数人,由是点燃全面抗争怒火。为解决争端与消除积怨,各地士绅组成事件处理委员会,居中协调,并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不料,陈仪颟顸刚愎,一面协调,一面以士绅为奸匪叛徒,迳向南京请兵。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闻报,即派兵来台。3月8日,二十一师在师长刘雨卿指挥下登陆基隆。10日,全台戒严。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柯远芬、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缉及宪兵团长张慕陶等人,在镇压清乡时,株连无辜,数月之间,死伤、失踪者数以万计,其中以基隆、台北、嘉义、高雄最为惨重,事称二二八事件。
斯后近半世纪,台湾长期戒严,朝野噤若寒蝉,莫敢触及此一禁忌。然冤屈郁积,终须宣泄,省籍猜忌与统独争议,尤属隐忧。1987年解严后,各界深感沈疴不治,安和难期,乃有二二八事件之调查研究,国家元首之致歉,受难者与其家属之补偿,以及纪念碑之建立。疗愈社会巨创,有赖全民共尽心力。勒石隽文,旨在告慰亡者在天之灵,平抚受难者及其家属悲愤之情,并警示国人,引为殷鉴。自今而后,无分你我,凝为一体,互助以爱,相待以诚,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恒。天佑宝岛,万古长青。
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谨立。
唐夫
读罢碑文,再看今天还在走,明天就到台北市目的地的绿营“步行团”,我想其中不乏颠倒黑白的沾血凶手,及其后代倒成了正义呼声的代表,那冠冕堂皇的笑容与文革的“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有何区别?真是:年年此日回忆中,人面血光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凶手依旧笑东风。恶人先告状,炒作群体分裂,非此不得善终么。
一天,我看电视,屏幕上有名立委振振有词侮辱对方说:“你国民党在大陆被中共打败,在台湾又被我们打败,你在哪里不是一败涂地,一败再败!” 我想,这老兄说的还真不错,谁叫国民政府对文化人除了尊重,就是爱护,像恩来周等被捕仅关三个月,几乎所有敌人,无论大小,只要随便写篇检查就走人,天下当官的哪有这么笨,总是让对手愉快,总是给于叫骂和贬低的机会。在大陆是这样,在台湾仍然这样,不败,成何体统?为此,我看马英九的道歉赔礼该没完没了,一再认错,尴尬覆尴尬。真不知他读过台湾史没有。
思及台湾人丑陋的旧剧――泉漳械斗――层出不穷,宋明时代已有案可寻,纵观各省炎黄很快被剃了半圆光头时,多而滚,顺治,康熙三朝对福建人却只有焦头烂额,算是段辉煌历史,但输于内斗的郑家子孙更是祸起萧墙,引来灭门之灾(也不竟然,后人现在还是台湾渔业专家)。相比之下,以内斗称雄的湖南毛在“四五”运动仅用棒棒敲打广场那些“扬眉剑出鞘”的,而后小设计师稍微冒点火就把坦克开出来压过去,还说要杀二十万人消遣,何等气魄。追根溯源,又得归功于他的福建客家血统。
有《福建通志》闽书(就网文取段)曰,
“泉、漳之民性极拙而易怒,拙则暗于利害而无远图;易怒 ……发之暴矣……掳禁、灭尸、械斗……有积怨深仇而斗者,有因端起衅而斗者……昔日之斗,会社犹少,今各处 无不会社,凡此社有斗,同会者必械助之……抗官、拒捕 、夺犯、杀差……小忿辄斗,无赖者乐以此为利,而善良者屡破产倾家。富民移居城市亦不免凶身指使之控……窃。计泉、漳之民无一县不斗,无一岁不斗,一县之中,每岁斗死者即不过百亦以数十计……凡泉民械斗,先期必有乡之桀恶能把持其众者,按户派银、派丁……其家无壮丁及 有壮丁而不任斗者,必加派之银。及斗,则刀镰、棒铳之具悉陈两地,杀伤若相当,毙则各敛其尸……男妇过其境 则污之、戕之或絷之使赎……其讼于官者,率乡之奸宄……集民壮、乡勇、徒役共数百人或百余人若出师状……民 先尽室远遁空其庐,令与兵役至,索人不得则焚其庐舍、殃其鸡犬,鱼烂而未已……健役以次收囊橐,自营将、县 宰以逮阍人、傔从、胥役、厮养、舆皂之役咸中饱……其杀人之犯,则贿无软者代死,谓之顶凶……往吾弱冠时抵 泉,尝目击之……今又月或斗者数起……泉之民顽而吝,独械斗可戚劫而货弋也……民社乡勇与悍役日出诇伺民间 ,一闻某乡械斗则鼓掌相庆……。”
由此可见,这么百折不饶,百战不殆的精神,令人倒还“百思不解”。难怪清朝统台200余年就发生过械斗60多次,平均三年动一动,总有家破人亡。细思,这些祖祖辈辈的械斗专业户,早期渡海必是亡命之流,就像现在滔滔不绝偷渡去美国的福建人,硬是把山姆大叔搞得焦头烂额一样。看来,寄望于陈谢等人绿得深深的,要使台湾安居乐业,怕是痴人说梦。其实228的两败俱伤与历史漳泉械斗,岂不是一脉相承。细读诸多文献,如此鸡毛蒜皮事引起大暴乱,把罪过全推给大陆人,还写上历史丰碑。似可忍,孰不可忍,就看下面文字。
这碑文的第一段说陈仪“不谙民情,施政偏颇,歧视台民,加以官纪败坏,产销失调,物价飞涨,失业严重,民众不满情绪濒于沸点。”这里些文字掩盖了前因后果的事实:美军的轰炸,工业的停滞,长年征战,日本已经把台湾经济搞成枯竭。,几十万台籍日军转业回来,即成无业游民,寻衅闹事,他们无中生有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竟然被那点不像话的文字遮盖得天衣无缝。要说贪腐,这是中国社会顽疾,比较陈水扁贪腐又好得了多少?还有几天就下台,竟敢私搞一个达震公司来取6000亿军火费,台湾人快气疯,为什么不暴乱?
第二段更荒谬,因陈仪的“偏颇”才衍生出查缉私菸伤人后果,才“点燃全面抗争怒火。为解决争端与消除积怨,各地士绅组成事件处理委员会,居中协调,并提出政治改革要求。”那是何等恐怖的“居中协调”,围攻,冲击,屠杀,强奸,私刑,枪战,开监,组军......。这是“改革要求”吗?这样写碑文,良心何在!
第三段说镇压“在镇压清乡时,株连无辜,数月之间,死伤、失踪者数以万计”。以228专案赔偿数目,加冒领此款的总计才几百,有文者专门统计台湾历年人口增减,实际结论为四到五百人而已,可见国民政府的镇压何等“酷烈”。比较被害的大陆人数简直不成正比,而后者不得赔偿。可以揣测是有误杀误伤的不良报复,但228暴乱经历十天之后,镇压行为并非过度(量),赔款数据是最好的证据。奇怪的是,大陆人死了,谁管?我看蒋介石挨骂倒是不值同情。
第四段之言,以228遗风,漳泉斗习惯,看陈水扁上台八年的所作所为,就不言而喻了。既然前面皆为不实之词,何来“以及纪念碑之建立。疗愈社会巨创,有赖全民共尽心力。”而今民进党人大肆造作,岂能“勒石隽文,旨在告慰亡者在天之灵,平抚受难者及其家属悲愤之情,并警示国人,引为殷鉴。” 实际上,碑文已失偏颇,批判声讨日日讲,月月讲,年年讲,何来“引为殷鉴。自今而后,无分你我,凝为一体,互助以爱,相待以诚,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恒。天佑宝岛,万古长青。” 连三岁小孩都哄不了,怎么把国民党弄口服心服,我倒要佩服他们了!
说到此,我想为陈仪说两句。
其实,杀陈仪是蒋介石的败笔,相比之下,张学良该死而得善终,陈仪该活却血洒黄泉,这是苍天不公。张学良在国家危如累卵时图谋不轨为民族犯下千秋罪行,却优哉游哉的活到103岁。而陈仪是在众叛亲离,蒋不得人心之余,叫汤恩伯保存上海,那叫随机应变,骨牌效应罢。陈仪有罪,但罪不当死。杀陈仪等于为台湾今日的动荡留下祸根。
陈仪、这位国民党中元老,从北伐之后就任职为政府要员,特别在十九路军破坏安定团结之后,他受命治理福建,1934年到1941年“福建在政治上渐有起色,经济逐步发展,文化教育步上轨道,成为中国一个开风气之先的省份。陈仪在福建设立银行,发展公营经济,推行粮食公沽……”《陈仪与福建台湾研究.褚静涛》。可以说,要不是日本侵略,福建的改革开放,可开中国之先河,而非是后来考走私和偷渡起家。陈仪对台湾的关注,早在他任职初期,就带团考察台湾全岛各地市乡区,各行各业,并汇集了大量的资料,还在回收之前,他对台湾已经了如指掌。在国民党政军人中,他两度留学日本,深谙该国国情,更是首屈一指的台湾通。陈仪的清廉也是有口皆碑。甚至他的幕僚都受不了他那清教徒似的作风,吃饭睡觉工作都在办公室。当然,至于他的部下如何行为缺损?我不否认有,但声名显赫的后者孙运璇,一度为台湾人厚誉的行政院长就是在他麾下栽培出来,可一叶知秋。话说回来,哪朝哪国没有贪腐,只是多少而已。他来台湾就说愿做吴凤,不想此话成真,至今被民进党人钉上耻辱柱。
陈仪遭受指责的罪名之一是他留用了日本政府官员协助国府工作。这是万不得已得临时措施,在台湾回归之后,日本统治期间,台湾人被列为二等国民,没有权利参加政府部门工作,学校不许台湾人读法律政治等管理学科。回归之后,台湾人普遍不谙国语,这是事实。陈仪也太相信台湾人回归的(我看只有三分钟)热情,忘却了漳泉斗的历史和台湾当时的复杂性,他让蒋介石把驻军主力调走,留下少量人马,以为仁慈可感天人。而且,当年物价上涨,民不聊生,世界形势大同,德国有饿死的,日本全靠美国急救,中国大陆尤甚,要知道,被美军26次轰炸之后的台湾,贸易原料全部告罄,几乎所有工厂无法开工。陈仪是竭尽全力控制管理,并将金融与战乱的大陆脱钩,才没有使台湾陷于法币金元卷似的危机。
一人犯法,全岛支持。
碑文中说:“专卖局人员于台北市延平北路查缉私菸,打伤女贩,误杀路人,激起民愤。”就台湾文史档案展出影印本笔录,综合判断,这位四十岁的女烟贩林江迈不是等闲之流,近乎于阿庆嫂似的招风影蝶似的几开人物,事后她本人也认不出凶手,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实际上当公务员执法检查时,林女便泼横撒野,一呼百诺,让那些平常爱来插科打诨的沾腥兄弟伙,争先恐后为邀功讨赏而大打出手,接踵而至棍棒,石块砖头齐下,致使公务员们不得不拔腿逃跑,惊惶失措中,误打误撞鸣枪告警时,不小心伤害到站在高处观看的路人。既是打伤的她,也仅是呆在医院一周不外乎想赖帐讨钱而已,这点习性,中国人都有。哪有被打昏,满脸流血,才耍横耍痞的呆在医院几天,对她来说,那几天还是“大好形势”正好借风得箭的机会。置于碑文说“次日,台北群众游行示威,前往长官公署请求惩凶,不意竟遭枪击,死伤数人,由是点燃全面抗争怒火。”此说更不妥,明明围攻人里有歹徒先开枪射杀陈仪,他身边的警卫人员还击而战,击中了三四人。要是真心屠杀,在群起围攻时,只要开枪,多少人亡?去猜。碑文还写道:“为解决争端与消除积怨,各地士绅组成事件处理委员会,居中协调,并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好个“协调”和“要求”?让我们看看这些善举,有目击者言:
当天之后,台湾到处广播,恶作剧的事蔓延全岛。在街头,有些歹徒只要看到外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施以么刑,攻击官署和公营机关,挥舞日本军刀,布巾缠头,高唱日本军。基隆的台湾人立即袭击派出所,围攻剧场。紧接着,3月1日,台中市与彰化县等各市义员立即煽动支持,由市民学生开设暴动袭击警察局。
3月2日,台湾共产党员谢雪红被推举为暴动主席。开设围攻暴动,成立学生起义军,以警察局的武器武装自己。组织志“人民军”,成立“人民政府”。
3月2日,新竹暴动夺取宪警武装,捣毁政府机关。成立”新竹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
3月2日晚,台南市群众暴动,他们袭击警察所,夺取武器。
3月2日晚,台南市群众暴动,他们袭击警察所,夺取武器。
3月3下午,码头工人袭击军用仓库,遭军警血腥镇夺,杀害多人,并将尸首投入海里(双方都用过的伎俩)。
3月3日上午举行民众大会,决议支持台北的挤暴斗争,要求改革政治,实行市长民选。
3月3日下午,决议支持台北的搞暴斗争,要求改革政治,衽市长民选。
3月3日下千,高雄市开始暴动,市民占领两处警察分局,台籍警察2000进攻宪兵队、军械库,占领军政机关,打开监狱,释放囚犯。屏东、宜兰各县也纷纷响应。
3月3日晚,台中地区:人民军五增援的宪兵队两个连,冒雨激战6个小时,俘虏士兵及官员300余人(后文不知,也许被害)。台中地区的员林、彰化、斗六、虎尾各地,到处有武装群众暴动。战斗最激烈的地区是嘉义市,人民军发展到3000余人,国民党军被迫逃出市区,退逃机场,又被人民军包围。
3月4日,游行群众高呼“反对内战“、”要求台湾自治“,并组成人民武装,接管市政机关。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那样的协调是要命的日子。除澎湖外,暴动北起基隆,南至高雄,西到台中,东达花莲港,席郑全省,国民党地方政权和瓦解与瘫痪状态。再说,那十多天,台湾失去控制,死了多少大陆人?至今不闻不问。要查,举手之劳。他们来自大陆各地,有政府档案记载,当那些逐字逐句推敲228碑文的学者,想过被害的大陆人没有?碑文不见一段,一句,一字。这就是你们苦口婆心的呼吁:“自今而后,无分你我,凝为一体,互助以爱,相待以诚,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恒。天佑宝岛,万古长青。”的真实用意吗?
末了,我觉得这样的“协调”和“要求”是否欠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否?何哉!
2008-2-27 28日
附:
二二八事件纪念碑碑文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消息传来,万民欢腾,庆幸脱离不公不义之殖民统治。讵料台湾行政长官陈仪,肩负接收治台重任,却不谙民情,施政偏颇,歧视台民,加以官纪败坏,产销失调,物价飞涨,失业严重,民众不满情绪濒于沸点。
1947年2月27日,专卖局人员于台北市延平北路查缉私菸,打伤女贩,误杀路人,激起民愤。次日,台北群众游行示威,前往长官公署请求惩凶,不意竟遭枪击,死伤数人,由是点燃全面抗争怒火。为解决争端与消除积怨,各地士绅组成事件处理委员会,居中协调,并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不料,陈仪颟顸刚愎,一面协调,一面以士绅为奸匪叛徒,迳向南京请兵。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闻报,即派兵来台。3月8日,二十一师在师长刘雨卿指挥下登陆基隆。10日,全台戒严。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柯远芬、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缉及宪兵团长张慕陶等人,在镇压清乡时,株连无辜,数月之间,死伤、失踪者数以万计,其中以基隆、台北、嘉义、高雄最为惨重,事称二二八事件。
斯后近半世纪,台湾长期戒严,朝野噤若寒蝉,莫敢触及此一禁忌。然冤屈郁积,终须宣泄,省籍猜忌与统独争议,尤属隐忧。1987年解严后,各界深感沈疴不治,安和难期,乃有二二八事件之调查研究,国家元首之致歉,受难者与其家属之补偿,以及纪念碑之建立。疗愈社会巨创,有赖全民共尽心力。勒石隽文,旨在告慰亡者在天之灵,平抚受难者及其家属悲愤之情,并警示国人,引为殷鉴。自今而后,无分你我,凝为一体,互助以爱,相待以诚,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恒。天佑宝岛,万古长青。
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