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金:经济改革待政改配合
星期二 二月 26, 2008 8:15 pm
【商报讯】十七年前在邓小平南巡之后以「皇甫平」笔名发表文章,从而使舆论再次吹响进一步改革开放号角的周瑞金,近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改革还处于拐点,坚持改革不可动摇。他并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得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
周瑞金是「皇甫平」系列评论的主要组织者与撰稿者,当年担任《解放日报》副总编,后升任《人民日报》副总编。在他看来,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30年,把中国人变成了「政治人」,而改革开放的30年,又把「政治人」转变为了「经济人」,引导大家关心经济利益,努力创造财富,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经济人」带来了一些问题,过分强调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忽视了对人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下一阶段的改革要著重从「经济人」转向「和谐人」,把这些年来形成的「以物为本」的价值观真正转向「以人为本」上来。
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引发新问题
2006年发表《改革不可动摇》重出「江湖」的周瑞金说,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只能用进一步改革解决。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并不意味著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有问题,反而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引发的问题。这种不彻底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得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特别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跟上。
在周瑞金看来,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然要解决许多体制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层次问题。这就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改革。
他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
周瑞金是「皇甫平」系列评论的主要组织者与撰稿者,当年担任《解放日报》副总编,后升任《人民日报》副总编。在他看来,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30年,把中国人变成了「政治人」,而改革开放的30年,又把「政治人」转变为了「经济人」,引导大家关心经济利益,努力创造财富,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经济人」带来了一些问题,过分强调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忽视了对人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下一阶段的改革要著重从「经济人」转向「和谐人」,把这些年来形成的「以物为本」的价值观真正转向「以人为本」上来。
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引发新问题
2006年发表《改革不可动摇》重出「江湖」的周瑞金说,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只能用进一步改革解决。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并不意味著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有问题,反而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引发的问题。这种不彻底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得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特别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跟上。
在周瑞金看来,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然要解决许多体制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层次问题。这就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改革。
他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