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春华:教育部的辟谣和一本有关的新书出版
星期三 一月 02, 2008 10:06 am
2007 年十月底在北京举行了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和李大遂,台湾中国文字协会理事长许学仁,韩国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会长李大淳和日本财团法人协和协会专务理事兼国际亲善部会长清原淳平出席了会议。会后,海内外报刊和网站纷纷报道,说会议达成了协议,汉字简繁两体将共存,并以五千繁体字为基础,逐步趋向统一。国内网站各种争议蜂起,对汉字的统一表示赞赏,对统一于繁体则有的欢呼,有的忧虑。香港的开放杂志评论说"正统汉字战胜了简化字",美国的网路文摘也表示了庆幸。海外的大纪元时报更把有关消息放在头版头条。汉字统一和是否恢复繁体的意愿在中国人意识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可是很快就来了相反的消息。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说,会议上韩国学者希望在韩中日三国实现"书同文",但是中方没有在统一汉字问题上与日韩达成任何协议。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姚喜双说:会议没有为"将 5000 个常用标准字以繁体为主进行统一"达成协议。所谓达成协议的消息纯属误会。根据社会语言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可以知道,凡是一种谣言可以不胫而走,往往是因为这个并非事实的说法适应了某种社会心理的需要。比如某位年轻走红的女歌星被传为某领导人的情妇,流传的笑话十分幽默而机巧,广泛成为海内外中国人的茶余饭后。实际上到底如何,在官民等级森严,新闻极不自由的中国社会,几乎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这类飞短流长并不能证明这位歌星是否红杏出墙,或这位领导是否沾花惹草,却更深沉地证明了他们所属的党政军形象在人民心目中彻底的崩溃。同理,汉字将在汉字文化圈实现书同文,甚至恢复繁体,这样的消息能够迅速传播,立刻引起舆论的波动,也说明社会上积郁着对于逾百年来汉字受到不公正的排挤打压,汉字简化得不偿失的忧虑和不平。关于汉字国际研讨会的不实报道可以因辟谣而纠正,而人民心理深层的忧思和疑虑是不会被轻易消弭的。
汉字的祖籍国是我们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韩国学者建议三国书同文,绝对是好事。历史上的书同文是进步的创举。今天为什么要拒绝就书同文达成协议?因为简化字。科学实践已经证明简化字无助于认字效率,无助于电脑输入,无助于扫盲。可是它是党和政府主持强制推行的。而且将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打成右派。今天要重新认识繁体字,要这个党及其御用知识分子认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这点面子,关于青少年越来越不容易接近古文,关于不利于祖国两岸统一大业,关于不利于汉字文化圈和电脑信息标准化数字化,他们都听不进去。几十年都在肯定简化字的功绩,要他们承认简化字无功有害,岂不是要命。
恰好在 2008年新年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出版了旅德学人彭小明的新书《汉字简化得不偿失》。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将给予汉字简化理论以当头棒喝。逾百年来,简化字理论形成国人的普遍误区,以为减少汉字笔画,就可以提高认字效率,还有助于扫盲。该书以认知心理学的科学论证,分析了汉字简化并不能提高认字效率。例如 Tothepark 对于没有学过英文的人来说,是九个字母拼成的一个组合。可是对于学过英文的人来说,却是to the park 三个英文单词的连写。这样已被熟悉的记忆单位在心理学上称为组块chunk 。汉字的偏旁对于学过汉语的人来说,也是组块。一旦熟悉了这些偏旁组块,就作为一个整体被记忆,里面到底有多少笔画和有什么笔画形式,根本不发生影响。简化运动将许多常用偏旁都作了简化,并形成了大量偏旁类推简化字。实际上汉字偏旁无论简繁,一旦形成组块,其中的笔画就不再发生影响。这样的简化,纯属多此一举。又如,汉字多有对称的优美结构。心理学实验证明,凡是对称结构的汉字或偏旁都更加容易观察和记忆。可是简化字偏偏将很多对称结构的汉字或偏旁简化成不再对称,比如门、东、乐等等。至于书写,汉字电脑输入成功以后,简繁两体的任何输入方法都与汉字笔画的数量没有关系,所谓简化字易写的好处荡然无存。彭小明指出,简体字并不是共产党发明的。早在简化运动以前就在中国民间存在着大量简体字,包括许多行草简字,书写效率并非很低。 1956 年简化以后,只有一部分流行简字被吸收到规范简化字表中,其余就变成了"不规范字",政治运动频繁的时代,知识分子不敢随意使用这些不规范的行草简字,否则可能被认为是打击劳动人民,迫害工农子女的资产阶级思想表现。于是这类流行简字逐渐不再流行。所以简化字也并没有提高全民族的书写总效率。简化字对于扫盲也没有重要的贡献。扫盲用字俗称扫盲两千字,其中大量选择的是最常用字如人手口刀牛羊你我他大家好上下左右,都没有简化。被简化的汉字一共两千多个,被选入作扫盲字的本身就不多。扫盲要求只要认识其中的一千五到一千七,然后能写自己的名字和基本数字就算脱盲。简化的笔画在扫盲两千字中大约平均每字节省了一笔左右。想要脱盲的人不会在乎这区区一笔,不愿学习的人,节省了这一笔也学不好文化。所以中国大陆汉字简化以后,扫盲并没有减少困难,而持续教学繁体字的港台地区早已文盲基本绝迹,大陆文盲率近年来反而出现回升(教育部承认的事实)。说明扫盲跟汉字的笔画没有关系,而是跟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以及社会的平静和稳定(不搞政治运动)有关系。该书揭露了汉字简化运动没有展开过民主讨论,却将不同意见者送去劳改的历史,书中举例介绍了河南省在知识界打右派和其他阶级敌人的比例,有的地区有的学校竟高达一半以上。而且 1949 年以来,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教育投资最低的国家。五十年代大量农村儿童没有学校,没有教材,毛泽东要求各地在合作化运动中顺带用高小毕业生当教员扫盲,却在全国各地大量扩建监狱、劳改农场,关押被打成阶级敌人的大批公民,其中包括很多知识分子,文革后获得平反时多半已经死亡。近年流亡在德国的一些中国难民文盲之所以是文盲,恰恰是文革时因为出身不好不准入学或政治动乱学校停办造成的。该书大胆地提出了废除简化字,降格为书写体,逐步恢复繁体的主张。因为将简化字降格为书写体,就可以避免不会写繁体的人成为新的文盲,在当今电视、电脑、手机日益普及的时代,经过学习和适应,阅读繁体根本不是难事。然后从小学开始重新教学繁体,(招聘港台青年志愿者 5000 人,培训中小学师资,半年到一年)经过一代或两代人的教育,恢复中国繁体汉字的文化,结束一国两字的荒唐局面,至少将两岸的文字先统一起来。然后将汉字简化得不偿失的理论告诉日韩越新马等国家,就可能在新的正体汉字的基础上实现汉字文化圈(电脑网路)的书同文。废除了简化字,简繁转换的困扰和笑话就可以立刻一扫而空。儿童从小就学习繁体字,虽然会多练习一些基本笔画,但是由于接触到了正宗的汉字,是认识祖国文化最重要的基本功,终身受用无穷。两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都是这么启蒙和成长起来的。彭小明驳斥了教育部官员以及北大教授苏培成所谓繁体汉字只是少数人需要的知识,不必在基础教育中教学的说法。高中物理教学第一、第二宇宙速度和核裂变原理、火箭推进原理,学生做大量练习,在考试中回答相应试题。难道航天工程师和宇航员是大多数人的职业吗?恰恰相反,由于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每个中学毕业生嗣后都有可能主动、被动地接触古典文化(读史、写作、书法、旅游、风水),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多元方程组、元素周期表、物理公式推理、染色体配对等数理化生知识多得多。该书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结合德国的教育和文字改革,向国人说明,德国不仅是自然生态的环保模范,而且也是文化生态的爱护模范。从现代绿色意识出发,为了追求利润而损害不可再生的自然生态是愚昧落后的思想,为了所谓的效率而牺牲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传统文化和语文),则是更加愚昧落后的思想。自然生态破坏的惩罚已经开始降临(毒水、毒土、毒食品、沙尘暴、癌症村),文化生态破坏的惩罚(文化传承断层、一国两字),还不为国人重视,或者觉醒刚开始萌动。彭小明认为,汉字简化是一个文化浅陋的武装集团在夺取政权之后,对民族文化施行的强制性媚俗整容。作为一党一派,未经两岸三地人民的认可,无权进行这样重大的改革。中共中央当时的成员以革命活动家和军事指挥员为主,包括不少文盲和半文盲,由这样一些人员来决定全民族的文化未来,本身就是十分荒谬的事情。要废除简化字,首先必须赢得批判简化字的言论自由。
著名散文家、《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的作者章诒和女士为《汉字简化得不偿失》作序。她的父亲就是 1957 年被打成右派的章伯钧先生。"反对汉字简化"是章先生定为右派的第五条罪状。这本新书2008 年初在香港上市,定价每本80 港元,约合八欧元。共两百三十八页。附部分插图。这本新书因为是学术论证性质,不会畅销。但是逐步流传进入大陆知识界,可望在一定时日之后形成反思汉字命运的冲击波。
可是很快就来了相反的消息。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说,会议上韩国学者希望在韩中日三国实现"书同文",但是中方没有在统一汉字问题上与日韩达成任何协议。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姚喜双说:会议没有为"将 5000 个常用标准字以繁体为主进行统一"达成协议。所谓达成协议的消息纯属误会。根据社会语言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可以知道,凡是一种谣言可以不胫而走,往往是因为这个并非事实的说法适应了某种社会心理的需要。比如某位年轻走红的女歌星被传为某领导人的情妇,流传的笑话十分幽默而机巧,广泛成为海内外中国人的茶余饭后。实际上到底如何,在官民等级森严,新闻极不自由的中国社会,几乎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这类飞短流长并不能证明这位歌星是否红杏出墙,或这位领导是否沾花惹草,却更深沉地证明了他们所属的党政军形象在人民心目中彻底的崩溃。同理,汉字将在汉字文化圈实现书同文,甚至恢复繁体,这样的消息能够迅速传播,立刻引起舆论的波动,也说明社会上积郁着对于逾百年来汉字受到不公正的排挤打压,汉字简化得不偿失的忧虑和不平。关于汉字国际研讨会的不实报道可以因辟谣而纠正,而人民心理深层的忧思和疑虑是不会被轻易消弭的。
汉字的祖籍国是我们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韩国学者建议三国书同文,绝对是好事。历史上的书同文是进步的创举。今天为什么要拒绝就书同文达成协议?因为简化字。科学实践已经证明简化字无助于认字效率,无助于电脑输入,无助于扫盲。可是它是党和政府主持强制推行的。而且将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打成右派。今天要重新认识繁体字,要这个党及其御用知识分子认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这点面子,关于青少年越来越不容易接近古文,关于不利于祖国两岸统一大业,关于不利于汉字文化圈和电脑信息标准化数字化,他们都听不进去。几十年都在肯定简化字的功绩,要他们承认简化字无功有害,岂不是要命。
恰好在 2008年新年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出版了旅德学人彭小明的新书《汉字简化得不偿失》。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将给予汉字简化理论以当头棒喝。逾百年来,简化字理论形成国人的普遍误区,以为减少汉字笔画,就可以提高认字效率,还有助于扫盲。该书以认知心理学的科学论证,分析了汉字简化并不能提高认字效率。例如 Tothepark 对于没有学过英文的人来说,是九个字母拼成的一个组合。可是对于学过英文的人来说,却是to the park 三个英文单词的连写。这样已被熟悉的记忆单位在心理学上称为组块chunk 。汉字的偏旁对于学过汉语的人来说,也是组块。一旦熟悉了这些偏旁组块,就作为一个整体被记忆,里面到底有多少笔画和有什么笔画形式,根本不发生影响。简化运动将许多常用偏旁都作了简化,并形成了大量偏旁类推简化字。实际上汉字偏旁无论简繁,一旦形成组块,其中的笔画就不再发生影响。这样的简化,纯属多此一举。又如,汉字多有对称的优美结构。心理学实验证明,凡是对称结构的汉字或偏旁都更加容易观察和记忆。可是简化字偏偏将很多对称结构的汉字或偏旁简化成不再对称,比如门、东、乐等等。至于书写,汉字电脑输入成功以后,简繁两体的任何输入方法都与汉字笔画的数量没有关系,所谓简化字易写的好处荡然无存。彭小明指出,简体字并不是共产党发明的。早在简化运动以前就在中国民间存在着大量简体字,包括许多行草简字,书写效率并非很低。 1956 年简化以后,只有一部分流行简字被吸收到规范简化字表中,其余就变成了"不规范字",政治运动频繁的时代,知识分子不敢随意使用这些不规范的行草简字,否则可能被认为是打击劳动人民,迫害工农子女的资产阶级思想表现。于是这类流行简字逐渐不再流行。所以简化字也并没有提高全民族的书写总效率。简化字对于扫盲也没有重要的贡献。扫盲用字俗称扫盲两千字,其中大量选择的是最常用字如人手口刀牛羊你我他大家好上下左右,都没有简化。被简化的汉字一共两千多个,被选入作扫盲字的本身就不多。扫盲要求只要认识其中的一千五到一千七,然后能写自己的名字和基本数字就算脱盲。简化的笔画在扫盲两千字中大约平均每字节省了一笔左右。想要脱盲的人不会在乎这区区一笔,不愿学习的人,节省了这一笔也学不好文化。所以中国大陆汉字简化以后,扫盲并没有减少困难,而持续教学繁体字的港台地区早已文盲基本绝迹,大陆文盲率近年来反而出现回升(教育部承认的事实)。说明扫盲跟汉字的笔画没有关系,而是跟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以及社会的平静和稳定(不搞政治运动)有关系。该书揭露了汉字简化运动没有展开过民主讨论,却将不同意见者送去劳改的历史,书中举例介绍了河南省在知识界打右派和其他阶级敌人的比例,有的地区有的学校竟高达一半以上。而且 1949 年以来,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教育投资最低的国家。五十年代大量农村儿童没有学校,没有教材,毛泽东要求各地在合作化运动中顺带用高小毕业生当教员扫盲,却在全国各地大量扩建监狱、劳改农场,关押被打成阶级敌人的大批公民,其中包括很多知识分子,文革后获得平反时多半已经死亡。近年流亡在德国的一些中国难民文盲之所以是文盲,恰恰是文革时因为出身不好不准入学或政治动乱学校停办造成的。该书大胆地提出了废除简化字,降格为书写体,逐步恢复繁体的主张。因为将简化字降格为书写体,就可以避免不会写繁体的人成为新的文盲,在当今电视、电脑、手机日益普及的时代,经过学习和适应,阅读繁体根本不是难事。然后从小学开始重新教学繁体,(招聘港台青年志愿者 5000 人,培训中小学师资,半年到一年)经过一代或两代人的教育,恢复中国繁体汉字的文化,结束一国两字的荒唐局面,至少将两岸的文字先统一起来。然后将汉字简化得不偿失的理论告诉日韩越新马等国家,就可能在新的正体汉字的基础上实现汉字文化圈(电脑网路)的书同文。废除了简化字,简繁转换的困扰和笑话就可以立刻一扫而空。儿童从小就学习繁体字,虽然会多练习一些基本笔画,但是由于接触到了正宗的汉字,是认识祖国文化最重要的基本功,终身受用无穷。两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都是这么启蒙和成长起来的。彭小明驳斥了教育部官员以及北大教授苏培成所谓繁体汉字只是少数人需要的知识,不必在基础教育中教学的说法。高中物理教学第一、第二宇宙速度和核裂变原理、火箭推进原理,学生做大量练习,在考试中回答相应试题。难道航天工程师和宇航员是大多数人的职业吗?恰恰相反,由于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每个中学毕业生嗣后都有可能主动、被动地接触古典文化(读史、写作、书法、旅游、风水),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多元方程组、元素周期表、物理公式推理、染色体配对等数理化生知识多得多。该书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结合德国的教育和文字改革,向国人说明,德国不仅是自然生态的环保模范,而且也是文化生态的爱护模范。从现代绿色意识出发,为了追求利润而损害不可再生的自然生态是愚昧落后的思想,为了所谓的效率而牺牲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传统文化和语文),则是更加愚昧落后的思想。自然生态破坏的惩罚已经开始降临(毒水、毒土、毒食品、沙尘暴、癌症村),文化生态破坏的惩罚(文化传承断层、一国两字),还不为国人重视,或者觉醒刚开始萌动。彭小明认为,汉字简化是一个文化浅陋的武装集团在夺取政权之后,对民族文化施行的强制性媚俗整容。作为一党一派,未经两岸三地人民的认可,无权进行这样重大的改革。中共中央当时的成员以革命活动家和军事指挥员为主,包括不少文盲和半文盲,由这样一些人员来决定全民族的文化未来,本身就是十分荒谬的事情。要废除简化字,首先必须赢得批判简化字的言论自由。
著名散文家、《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的作者章诒和女士为《汉字简化得不偿失》作序。她的父亲就是 1957 年被打成右派的章伯钧先生。"反对汉字简化"是章先生定为右派的第五条罪状。这本新书2008 年初在香港上市,定价每本80 港元,约合八欧元。共两百三十八页。附部分插图。这本新书因为是学术论证性质,不会畅销。但是逐步流传进入大陆知识界,可望在一定时日之后形成反思汉字命运的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