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歪考 老鼠过街
星期二 十二月 18, 2007 6:36 am
对于一稿两投,著名学术刊物《粉刺露与脚气灵》的执行主编孔庆西有自己的看法:中国读者多,刊物杂;稿酬低,记性差。这和辜鸿名老先生的茶壶茶杯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能收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之效。各位,这就叫中国特色。我很同意他的观点,跺双脚赞成。之所以跺双脚,是因为举双手的样子看上去太像缴械投降。我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观点,一稿岂止两投,要努力做到多投:每篇《俗语歪考》,就像练习投标枪那样,我至少要二十投呢!广种可以薄收嘛。
文章本天成,猫腰偶拾之。当然,现在愿意猫下腰拾文章的人很少,大家都忙着拾钞票。《粉刺露与脚气灵》也好,《俗语歪考》也好,是敌不过《地上拾钞票的二十九种方法》、《拾钞票要诀》、《拾金得昧大全》等等之大行其道的。一猫腰拾起来,再一挺腰扔出去。对我也算是锻炼身体。因为很少有人拾,多扔几个地方也就毫不希奇了。数学上这叫增加几率。
孔庆西同学的观点给我的启发还不止于此。要知道,举一反三是我辈俗语研究者所必须遵循的规矩。我对其观点的最新发展是:两稿一投。这叫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嘛。你增加几率,我加大密度嘛。这叫“小株密植”。这个方法应用到俗语研究中,那就是:把两个俗语并起。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前无古人是一定的,后面有没有来者就不敢肯定了。至于如何并起,我立刻想到了串联和并联的方法。但是很快,串联的方法被我摈弃:俗语又不是羊肉串,而且我也没有烤肉架,没法烤。那就只有并联了,一如并联两个电灯泡。
那么哪两个俗语可以并联起来做照亮以后的研究的电灯泡呢?我翻遍了《大不列颠了颠百科全书 俗语卷》,终于找到了可以双星并耀的两个俗语:会逮耗子的猫不叫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两个俗语里有一个同类项:耗子和老鼠名字不同,面目却是一副。在老鼠的两边,一边是猫,一边是人。猫要逮耗子究竟出于何种原因说法很多,反正不是为了果腹,这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猫大多被人类喂养得肠肥脑满,哪还稀罕什么老鼠肉!人类喂猫的历史意义是使得鼠类彻底摆脱了作为食物的命运,可以自主地,无拘无束地要求生存和发展。这就造成了鼠国世界鼠满为患,gpt大大降低。所以猫勇敢地承担起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光荣使命:解决鼠国的鼠口质量问题。如此看来,猫的工作对于鼠国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把一批呆头呆脑、 溜起来不利索的或者急躁冒进、不懂得撤退艺术的鼠辈淘汰出去,可以提高鼠国的鼠口质量,增强他们生存的竞争能力。这也是猫类对于他们的前食物提供者的一种回报,更体现出猫类的深谋远虑:他们深知人类的反复无常,总有一天人类会断了猫粮,或以断猫粮相威胁,所以猫类要保持鼠辈出色的生存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口粮上的战略储备。由此可见,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猫和老鼠不存在生存的竞争问题。猫肩负如此重任,却没有得到鼠辈们的理解。所以猫类只能默默无声地工作,体现出一种巨大的奉献精神。他们工作,但是不叫唤,任劳任怨;但人类就不同了,他们叫唤:看见一只老鼠在街上走过,人人都会喊打!打!打!甚至可以喊到声嘶力竭,也一定会有人奋拳攮臂,但是真正打将下去的,我敢保证,一个也不会有。这是由于人类和老鼠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而暧昧的关系所决定的。因为有竞争,打是一定要喊的;因为有合作,实际上是打不起来的。打在老鼠身上,很可能疼了自己。鼠辈们虽然不能理解猫类的良苦用心,对于人类的心理却是一清而楚。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一再喊打,老鼠照样过街的原因所在。千百年来一向如此,千百年后还将如此。
文章本天成,猫腰偶拾之。当然,现在愿意猫下腰拾文章的人很少,大家都忙着拾钞票。《粉刺露与脚气灵》也好,《俗语歪考》也好,是敌不过《地上拾钞票的二十九种方法》、《拾钞票要诀》、《拾金得昧大全》等等之大行其道的。一猫腰拾起来,再一挺腰扔出去。对我也算是锻炼身体。因为很少有人拾,多扔几个地方也就毫不希奇了。数学上这叫增加几率。
孔庆西同学的观点给我的启发还不止于此。要知道,举一反三是我辈俗语研究者所必须遵循的规矩。我对其观点的最新发展是:两稿一投。这叫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嘛。你增加几率,我加大密度嘛。这叫“小株密植”。这个方法应用到俗语研究中,那就是:把两个俗语并起。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前无古人是一定的,后面有没有来者就不敢肯定了。至于如何并起,我立刻想到了串联和并联的方法。但是很快,串联的方法被我摈弃:俗语又不是羊肉串,而且我也没有烤肉架,没法烤。那就只有并联了,一如并联两个电灯泡。
那么哪两个俗语可以并联起来做照亮以后的研究的电灯泡呢?我翻遍了《大不列颠了颠百科全书 俗语卷》,终于找到了可以双星并耀的两个俗语:会逮耗子的猫不叫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两个俗语里有一个同类项:耗子和老鼠名字不同,面目却是一副。在老鼠的两边,一边是猫,一边是人。猫要逮耗子究竟出于何种原因说法很多,反正不是为了果腹,这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猫大多被人类喂养得肠肥脑满,哪还稀罕什么老鼠肉!人类喂猫的历史意义是使得鼠类彻底摆脱了作为食物的命运,可以自主地,无拘无束地要求生存和发展。这就造成了鼠国世界鼠满为患,gpt大大降低。所以猫勇敢地承担起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光荣使命:解决鼠国的鼠口质量问题。如此看来,猫的工作对于鼠国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把一批呆头呆脑、 溜起来不利索的或者急躁冒进、不懂得撤退艺术的鼠辈淘汰出去,可以提高鼠国的鼠口质量,增强他们生存的竞争能力。这也是猫类对于他们的前食物提供者的一种回报,更体现出猫类的深谋远虑:他们深知人类的反复无常,总有一天人类会断了猫粮,或以断猫粮相威胁,所以猫类要保持鼠辈出色的生存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口粮上的战略储备。由此可见,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猫和老鼠不存在生存的竞争问题。猫肩负如此重任,却没有得到鼠辈们的理解。所以猫类只能默默无声地工作,体现出一种巨大的奉献精神。他们工作,但是不叫唤,任劳任怨;但人类就不同了,他们叫唤:看见一只老鼠在街上走过,人人都会喊打!打!打!甚至可以喊到声嘶力竭,也一定会有人奋拳攮臂,但是真正打将下去的,我敢保证,一个也不会有。这是由于人类和老鼠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而暧昧的关系所决定的。因为有竞争,打是一定要喊的;因为有合作,实际上是打不起来的。打在老鼠身上,很可能疼了自己。鼠辈们虽然不能理解猫类的良苦用心,对于人类的心理却是一清而楚。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一再喊打,老鼠照样过街的原因所在。千百年来一向如此,千百年后还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