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歪考之十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续篇
星期二 十二月 18, 2007 6:15 am
对于我在《俗语歪考之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文末尾表示的担忧,著名学者董三省先生颇不以为然。他撰文批评说,俗语就像沙漠里的红柳,站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也还一千年不朽。有这三千年打底,不过百年的人生就是冬虫夏草而已。董先生是研究植物生殖器的一代大师,其代表作品《99朵鲜花的春天》被誉为植物界计划生育研究的圣经,堪比马寅初先生的《人口论》。在这部伟大作品中,董先生旁征博引,论述了百花齐放实际上是植物界不重视计划生育的结果。日本学者干勾犰狳曾在其台湾演讲录中评论董先生“知识渊博,作风严谨”,所以他说的自然是有道理的。哪怕他想说的本不是红柳,是胡杨,也错不了的。那些在这种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的学者做的是小学问,对“大一点的历史问题则完全懵懂无知”。要知道,能够将俗语和沙漠里的红柳相比拟,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创见。要知道,俗语之所以成为俗语,是因为它们来自贫瘠的民间,先天缺乏营养,而不是来自多肉食者的上层社会。因为贫瘠,所以要求俗语有很深的根须,这些根须甚至可以深入好几代人的血脉,这与沙漠里的红柳何其神似也!所以我完全同意董先生的说法,即使老鼠的儿子不再打洞,这个俗语还将再站一千年;即使老鼠成了绝灭师太,不再生男育女,这个俗语还将一千年不坏。这个结论对于我们俗语研究者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在这种跨越千年的大历史观的视角的审视下,俗语研究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董先生的这一发现构成了历史的拐点。俗语研究的历史由红柳说开始拐了一个弯,据不完全考证,这样的拐点在历史上以前只出现过八次。经由这第九个拐点,我们离开绝对真理所在的自由王国只有几十里地了。
具体而言,“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一俗语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为历史的滚滚洪流(我老打成“红柳”)所裹挟,展现全新的姿态。
在全新的眼光审视下,《大不列颠了颠百科全书 俗语卷》的编撰者的历史局限性开始显露无疑:在他们的解释中,龙和凤似乎是虚拟和假想出来的。我们现在知道,就俗语的生命史而言,这个俗语产生之时,完全可能是龙和凤在地上天下大行其道的时代。人家的历史里有什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我们的历史里有龙凤时代也不算什么希奇古怪的事情。至于后来究竟由于什么原因造成了龙凤时代的结束,局外人之间是很难进行对话的。从这个俗语的先后顺序来看,龙凤时代要早于老鼠时代是不容置疑的。要知道立竿才能见影,尽管我们见到的影子已经被岁月所拉长,但里面仍藏着历史的真相,这一点应该毫无疑问。我们相信,那最初的竿仍在某个地方如红柳般挺立着,只是由于我们鼠目寸光,对之视而不见罢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像俗语这样来自民间的东西是不可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必有其生活的原型和依据。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个依据今天看不到了而已。有人说,历史最喜欢做的是埋葬证人,然后等人出来作证。若果真如此,《全书》编撰者无疑成了历史的帮凶:在他们轻飘飘的语气之下,龙和凤曾经的存在被盖上了最后一掊黄土。从此,龙和凤由历史进入神话,进入传说,他们曾经的痛苦和欢欣,他们的爱情和功绩,都彻底随风而去。正因为这个原因,即使今天我们意识到了这个俗语前半部分并非荒诞不经,值得花力气研究的时候,我们能找到的资料极为匮乏,所谓“文献不足征”,此之谓也。对此的进一步研究也只能等待地下考古的有新的发现了。
在这种跨越千年的大历史观的视角的审视下,俗语研究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董先生的这一发现构成了历史的拐点。俗语研究的历史由红柳说开始拐了一个弯,据不完全考证,这样的拐点在历史上以前只出现过八次。经由这第九个拐点,我们离开绝对真理所在的自由王国只有几十里地了。
具体而言,“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一俗语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为历史的滚滚洪流(我老打成“红柳”)所裹挟,展现全新的姿态。
在全新的眼光审视下,《大不列颠了颠百科全书 俗语卷》的编撰者的历史局限性开始显露无疑:在他们的解释中,龙和凤似乎是虚拟和假想出来的。我们现在知道,就俗语的生命史而言,这个俗语产生之时,完全可能是龙和凤在地上天下大行其道的时代。人家的历史里有什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我们的历史里有龙凤时代也不算什么希奇古怪的事情。至于后来究竟由于什么原因造成了龙凤时代的结束,局外人之间是很难进行对话的。从这个俗语的先后顺序来看,龙凤时代要早于老鼠时代是不容置疑的。要知道立竿才能见影,尽管我们见到的影子已经被岁月所拉长,但里面仍藏着历史的真相,这一点应该毫无疑问。我们相信,那最初的竿仍在某个地方如红柳般挺立着,只是由于我们鼠目寸光,对之视而不见罢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像俗语这样来自民间的东西是不可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必有其生活的原型和依据。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个依据今天看不到了而已。有人说,历史最喜欢做的是埋葬证人,然后等人出来作证。若果真如此,《全书》编撰者无疑成了历史的帮凶:在他们轻飘飘的语气之下,龙和凤曾经的存在被盖上了最后一掊黄土。从此,龙和凤由历史进入神话,进入传说,他们曾经的痛苦和欢欣,他们的爱情和功绩,都彻底随风而去。正因为这个原因,即使今天我们意识到了这个俗语前半部分并非荒诞不经,值得花力气研究的时候,我们能找到的资料极为匮乏,所谓“文献不足征”,此之谓也。对此的进一步研究也只能等待地下考古的有新的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