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茶居
2007-11-3 周六 九月二十四 阴 零星细雨 间多云
星期日 十一月 04, 2007 7:39 am
2007-11-3 周六 九月二十四 阴 零星细雨 间多云
《采撷深秋》
文/ 山城子
无数小黄花向日葵袖珍山野处处
千年的寂寞与谁相约太阳躲在薄云
喷洒零星极致眼睫毛细小泪珠
它们至今不肯向城市出发……
固守瘦弱矍铄情趣在自由王国
缘分青睐一篮篮装满挎你们回家
2007-11-3
2007-11-4 周日 九月二十五 晴好天气
《别人忽略的景观》
文/ 山城子
裤衩楼顶上电视塔及“锅”沿
二十多喜鹊飞落
“家家、家家…”弄错了吧?
“佳佳、佳佳…”称赞什么?
“假假、假假…”抨击什么?
“驾驾、驾驾…”没有毛驴车呀?
“架架、架架…”七夕早过了呀?
这个鸟世界——谁能猜透干啥!
2007-11-4
《与山共享》
文/ 山城子
早上薄云何以迅疾逃逸
知道太阳来视察吗万里澄明
拨丛攀岩与山共享
有人坐于一排旱芦穗底下
陪伴无数小黄花蜂近鸟远白鹭天上
下望小湖干涸鱼儿去了哪
山不说话 我们也不说话
一任深秋浅春般填词作画
2007-11-4
《泡酒》
文/ 山城子
黑甜甜泡酒苦-消气管炎
红子儿泡酒甜-补V之C片
甜甜苦苦错杂-饮哟
老百姓的日子-全在里边
2007-11-4
山城子印象-------感谢山城子致力于诗歌,诗评
文/ 星子
站我面前的你
鼻梁上一定架一副眼镜,
怀里紧拽几本诗书.
当我们坐下,
一定会围膝长谈.
不需要什么美酒佳肴,
谈你的冬青,我的峦山。
而你的头上会伸出很多灵角,
手上的笔不断记着
那火花一样的绝句.
此时,我会沉默,
想象整个秋天,
橡树写满它的枝叶,
一片片,一叶叶,
让五颜六色点缀.
我只是树下拾穗的人,
偶尔拾到你的一两片,
就值得珍藏一生.
《谢谢星子》
文/ 山城子
一株老榆树落光初冬挺立原上
一颗很亮的星深夜里闪烁光芒
一枚黄叶将久远收藏在那儿了
一种力量厚积绿情明春榆钱虬枝再放
——2007-11-4深夜临屏
读山城子老师
文/ 秋天的枫叶林
读你知道沈阳是故乡
贵州平坝也是故乡
雅伴儿陪在身旁
青苹果荡漾在课堂
小麻雀呼啦啦起落在操场
谁拎只塑料桶打雪地走过
烧锅热开水
烫一烫有滋有味的生活
——临屏
《谢谢秋天的枫叶林》
文/ 山城子
看见你的网名就袭来一片红光
深夜也一样温暖在理解的路上
人与人也许相逢不相识
诗和诗却能穿越时空心相依傍
2007-11-4深夜临屏
"谢谢山城子....谢谢所有参与和关注的朋友.
附心曲一首...以表谢意.
文/星子
我的心是一潭湖水,
清风是你的相赠,
微澜的心语轻轻.
我的影连万条丝线,
月光是你的牵引,
相隔千里,紧紧相随.
我的梦是一座花园,
诗歌是你我的盟约,
千言万语,相伴永远.
《也来个心曲表谢意.》
——步星子原文句式
文/ 山城子
我的诗是一堆黄叶,
声响是你的馈赠,
飘零的心语静静.
我的情牵万条亮线,
星光是你的牵引,
相隔万里,相跟紧紧.
我的心是一件古乐,
诗歌是你我的雅约,
一天一奏,不会停歇.
2007-11-5零时临屏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_________________
2007-11-6 周二 九月二十七 晴天
茶座闲聊:
看山望水:
啊呀,文学内能让人敬重的除了文品与人品两条,还剩下什么啦,这不是明摆着的么。那点点清贫之地的所谓权力,贫瘠山崖渡口的把关权,如果没有体现为与文学相称的品位,该是多么可怜可鄙的东西。文学领域如果还有点值得我去一顾的,也就这点让我钟情之处。说的都是大实话,听着似乎有点“刺儿”,却是最阳光的文字哈。发表普通作品给自己搞个脸熟没有什么荣誉可言,只证明自己是个普通诗歌作者,真有杰出作品,我想我仍道哪里都是抬举它、抬举我自己。可惜还没有:)不大敢随便写诗,写出来的东西反过来嘲笑我:看你,就这么个水平。
我将两种情况对比一下:小贩子和大众的真实俗文化,文学中的虚假空洞品位,我更反感后者。这就是我为什么我感到文学中没有文学相应品位的人可怜的缘由。文学作者要有追求,有品位;文学编辑要有良知,有坚守;文学作家要有真文字真操守。除去这些之外,皆可弃之!如果不喜欢做名声很差的诗人,就做个喜欢读书的人,和古往今来优秀的人灵魂对话,也还是很不错的。这是我给自己选的两条路。
生活中的美丑香臭真假,且忍耐一下,文学领域中,却只能和美的、真的、香的东西达成一致。(如果当代不多,难遇到,没关系,书中还有嘛。呵呵。)
山城子:
你说:“那点点清贫之地的所谓权力,贫瘠山崖渡口的把关权,如果没有体现为与文学相称的品位,该是多么可怜可鄙的东西。”
我非常的赞同!但如果是没有如果的,文学社会也逃脱不了社会的社会之影响。社会怎么回事,文学也怎么回事,发表官办的纸刊,就与你想升迁仕途一样,有时是极有才干又听话,而更多是没有才干,就不仅仅是听话了,还需要许多动作才行。姜太公要是转世,就不会直勾垂钓了——他河边也不去了。
至于“真有杰出作品,我想我仍道哪里都是抬举它、抬举我自己。”说的也是。但我看还是扔到网上好,至少有更多的人看,扔到纸刊上,只能给编辑看——而且有时只看你的名字。
看山望水:
应该说并没有一个坛子叫“诗坛”,在中国的所谓诗坛,主要是一些国家供养的诗歌刊物。刊物的经营策略和选稿原则,是有问题的,接受的作者和选的作品也就不能受到大家喜爱。这个分析不是纸上谈兵,事实上我们刊物丢掉的往往是那些真爱诗的人,聚拢的是一小伙心思在功利上重所以乖乖熊样子的人,所谓适应了编辑喜欢拍马屁的现实需要。我们这里几乎没有订阅诗刊物的,大家都是一个看法,编辑编选有问题。诗人作者们写什么,刊物就编什么,没有原则性,迷惑。而且,有鼓动大潮,恨黄河不开口的心思。为了刊物生存,采取的媚俗媚“市”策略,看来已经彻底失败。于是现在刊物就在那里“吊”着,搞不清应该怎么选,放不下刊物阵地架子和好处,依然是互相交易,依然是懵懂地暗箱地选稿,依然在广告上大作文章,也依然是上气不接下气。看着都感到可怜,感到可气。我有个“乌托邦”想法,把中国全部眼光迟钝,心思庸俗,假公济私的编辑们,换上诗歌心思纯正,有诗歌水平的人,中国诗歌刊物这条船可以立即启动,走出泥潭。但实际上这些清淡权力口的人员任用,仍然是可鄙的官僚权力运行机制的产物,也就谈不上什么希望,只能是空想。这些半死不活的机制,产生的当然是半死不活的现实。四处找原因大可不必,问题就在自身。大街上走过的人不买票,看看几个演员心里就烦。
山城子:官办的门是他们自己掩上的。但网络之门却敞开着。希望不在官办刊,也不一定在民刊;希望在不断衍生的诗歌论坛上。现在正是层出不穷的诗歌论坛在不断的吸引更多的诗爱者的目光。这也正是官办刊物“吊”着半死不活的原因之一。我不订阅诗的刊物,也不购买诗集,因为想看谁的诗歌,尽可以搜索到,打开网页读就是了。诗歌进入网络时代,贴出来就是发表,点击就是阅读,一个作品就这样完成着诗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没必要一定用纸媒印出来呀!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5331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山城茶居
-> 2007-11-3 周六 九月二十四 阴 零星细雨 间多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