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茶居
2007-10-28 周日 九月十八 多云
星期日 十月 28, 2007 10:17 am
[ 心情: Amused ]
2007-10-28 周日 九月十八 多云
【诗话】
绿风茶座:爱斯基摩——山城子
爱斯基摩:
晕。呵呵。
够浪漫的。
两个语境中出现的“大众”和“小众”是一回事。后面的“大众”是上下文出现的,前面还加了限制词“我们”,这不就是“小众”么。不能孤立地在字词上看啦。
握手。讨论时间急,语气生硬,望勿怪责啊:)
重复一个学诗看法:
我主张诗人加强阅读学习,是源于对诗歌的认识。弥尔顿在获得剑桥两个学位,被教师们称作博学多才的人,诗歌也小有成就时候,仍然说"我还羽翼未丰,我的诗歌之马还不能飞腾”。他依然在阅读学习。以诸般天才人物的资质仍然在自我培养,我们更应该加紧学习,在复杂的艺术时代,理解诗歌,建设诗歌。所以我说还要读书学习,我们的阅读都不够。说起诗歌来,也只是闲聊。弥尔顿也是一个不被时代接受的诗人,他的《失乐园》出版商只给他5英镑稿酬,真诗被社会接受几乎是个虚妄,而劣诗又被社会嘲笑,这是诗歌的悲剧性吧。
供交流。
山城子:
原来场合的转变,大与小也互换了位置。至于讨论的语气,是不必说的,因为我总是把握对方能够接受的程度,你也一样的。
重申的观点,对我很有教益,毕竟我读的东西不多,特别是当代的诗歌理论,更特别是为拉起山头乖乖的流派们的理论,粗略接触的一些,不过是利用他们自己发明的名词置换术,将前人的理论东拼西凑地换成他们的词汇,来连篇累牍一下。例如将立意叫寻思,将结构文章叫建构,把语言表达叫寻言什么的,道理还是没逃出文学创作的立意、结构、表达三程序。所以我是不大愿意看的。
我的阅读主要是从网上选一些符合我口味的诗来读,来研读。为何觉着好,找出好的道理来,这样潜移默化到自己的习作中来。我特别喜欢辨识语言修辞。我发现凡是好的语言表达,不是拓展了某一个修辞格,就是两个以上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或者连用,再就是诗人于冥冥中创造了新的修辞格。这两天我从一年多来的学诗随笔中,整理出来由我给新创修辞格命了名字定了义的就多达15个。而古人积累的我集合了一下也就37种。37种两千余年积下的,而新诗兴起不到百年,而这些创新的时间就更短,几年、十几年、近20年,就有这样大的比例出新。现代诗于汉语修辞学的发展,委实功不可没呀!
至于你说的真诗与劣诗,不知是怎样的分类?真与假对应,劣与优对应,你一边扔掉一个,就像拆散两对旧人,再婚了一个新家庭似的,好有意思哩!——开个玩笑了!笑一笑,十年少!
【诗事】
星子诗歌研讨会结束语
《结》
结出果了,红红的
满枝
十余位诗友
十六篇评文
两百多留帖
数千次点击
海风推热浪
热浪助海风
温润大洋两岸
太多的诗心
颠簸于浪尖
都不肯沉沦
一座虹桥架起
衬以满天晶莹
啊——
星子!
星子!
星子!
《束》
束而未缚
顺其自然
隔洋对话
无声亦喧
所涉心语
流水潺潺
偶有浪花
岸上飞溅
有风在树
有度在岩
磊落礁石
锐敏紫燕
加籍星子
深入浅出
大陆山城
受益匪浅
忘怀不了
十月交谈
萦萦绕绕
且甘且甜
《语》
语言的艺术
文学的体裁
多少人结下雅缘
一个“酷我”
天天相见
一件事情
多少人扶持支援
最感动
温东华先生
把声音
在海内外传遍
北美的品牌
处处在线
亮眼……
语就是说呀
还说什么
都没说完
日子正长
天高地远
就远远地相握吧
西方握住东方
东方握住西方
握住艺术共鸣
握住源渊流长
握住人生的雅伴儿
直到地老天荒
犬也不吠
鸡也不鸣
鸭没雀静
还有诗情……
山城子2007-10-28夜临屏于家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5277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山城茶居
-> 2007-10-28 周日 九月十八 多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