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茶居

2007-10-11 周四 九月初一 阴天小雨

星期四 十月 11, 2007 10:13 am

[  心情: Amused ]

2007-10-11 周四 九月初一 阴天小雨

【诗话】
研讨会:星子——山城子对话

星子: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多的是小我...我总是从我自己的观察或想象出发,来表现和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诗歌写得有没有意义,我以前不怎么去想,只管写.

现在,我会更多想一想,因为在我写作过程以前是发现自我,而现在应该是塑造自我. 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层面和层次去追求,去完善...以前我并不了解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求索过程我也有过理想化,现在现实多了,也知道沉浸在主观世界有时不是好事... 世界是广阔的, 只有怀有博爱的心才能更看得更远也体会更深...

好作品往往是经得起不同程度的考验. 诗与诗人的立足点多从现实出发,通过融入社会,反映社会,自我也会逐渐完善.更真实. 不过很多时候自我的抒发和沉浸也是必要的,是一种自我解放和发现的方式.
(10月10日 )

山城子:
小我是大我的细胞,也不能严格分得清的——我是说反映的内容即便从小我出发,也不可能不反映社会,因为小我的感受、体验、情怀,也不是脱离社会而凭空产生的。“且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是诗圣的小我的情怀,也是大唐的大我情怀。“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若不是那样的唐代政治现实,诗仙何以这般感叹?反之,直面社会现实的大我,也须从小我的角度出发抒情的。例如祁鸿升的《后审判》,是以新闻事件为素材写出的一首长句式的现代乐府诗(见网帖《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71]),诗意的客观描述当中,其情怀还是通过主观的小我抒发出来:“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正义倒在罪恶的铁拳下更让人心痛?”这一行的直抒胸臆,诗人的小我就重合于社会的大我当中了。

诚然,你的总结很辩证,很实际,既看到了“诗与诗人的立足点多从现实出发,通过融入社会,反映社会,自我也会逐渐完善.更真实.”,也看到了 “很多时候自我的抒发和沉浸也是必要的,是一种自我解放和发现的方式.”我也有同感,因为诗的审美价值即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也体现在阅读的过程,特别是诗人与读者互动的过程。就创作的过程而言,也是诗人以真善美的情感自我陶冶的过程和审美的实践过程,这是诗诞生时的前价值的实现,也就是你说的“是一种自我解放和发现的方式”。诗以文字的或声音的方式的传播,使读者和听众产生共鸣,使其得到一种艺术的审美的享受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诗的后价值既社会价值的实现,诚如你说的“融入社会”。

看来我们在诗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与诗人立足点等问题的讨论,还是比较统一的。不妨就换个话题说吧——
我们“酷我”既然以东西方文化交流为己任,就无法绕过文字的翻译问题。这方面你是内行,可以用双语写诗的人毕竟不多。但于我就很尴尬,因不懂外文,就无法赏读外文的原著,而只能读翻译成汉文的西方作品,而且据说,同一个作品由不同的人翻译过来,阅读的感觉可能大不一样。这样的情景是否真的存在呢?当你将自己用英文写的诗,翻译成母语时,你觉得会有什么不一样么?——请诗友们不要笑话一个外行人的请教。
(10月11日)


【诗品】

爱在没发芽时的美好——赏析寒雪梅花的《秋水》
——《徜徉爱苑》——“山城子品情诗”系列随笔[18]
文/ 山城子

在诗苑里,我听到一株梅,高粱一样的拔节声,看到了那枝桠的婉约长势和花开的轻灵,嗅到了逸出雪压的清香。这与我半年前初读半年前她的诗作,感觉迥然而异。一如半年前邻家读初一的小女孩,眨眼间怎么就水葱似的长高了呢?所以我只能退守在“品”字上,不能说是“评”了。

寒雪梅花的临屏组诗《醉别西楼醒不记》(尽管她还是记了——见“中国情诗网”)共有七首。我一并载下细读,感觉首首轻灵别致,从现代手法中散发出一种古典的气息与芳香。《秋水》是其中的第三首,尤使我目不转睛,爱不释眼。不信你们看——移录如下:

秋水明净潺湲
秋云飘逸

秋天的鱼生出
许多小宝宝,吐小泡泡
在水底的石缝间玩耍,一只
鱼儿躲起来,一只鱼儿在寻找

这也许就叫青梅竹马,从秋天
认识,春暖花开时我们分离

至今,我还吐着思念你的小泡泡
一串串,一坠坠

10行的小诗,她精心的分了四节。
第一节直从标题起兴,两行10个汉字干净利索得没法再简洁。虽是秋,却无伤感,有水有云,云水辉映出“明净、潺湲、飘逸”。文字面铺陈的是景,行间里抒发的是疏朗逸致的心情。

诗人的心情疏朗逸致到哪里去了?是水中的小鱼给她媒介到也带“小”字的儿时去了。想到了大多都经历过的两小无猜的无忧无虑的青梅竹马,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后享受呢?她决计要用语言艺术的文学体裁表现出来了。总要运用手法技巧的呀,否则叫什么艺术,叫什么诗呀?于是就有了第二节的隐喻铺垫。从诗文本中你还看不出诗人心中哑然快慰,抑或淡淡若失的回味。仿佛就是在展示自然界的美好,以其细致的观察和和描绘。妙在“在水底的石缝间玩耍,一只/ 鱼儿躲起来,一只鱼儿在寻找”素材做成意象的选择——谁都能想到一如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捉迷藏。这就是诗人要的阅读效果,也是诗人忍俊不住的主观审美的陶醉。

有了上述的隐喻铺垫,再走一步,就极其自然的过渡到诗旨的所在,儿时没发芽的爱的所在了。说“这也许就叫”表面上好像是对铺垫的一种不确定而又认可的判断,但内里何尝不是诗人对与两小无猜小伙伴玩捉迷藏情景的回忆呢?秋天认识的,春天就分开了,不知之间半年的日子,有过多少快乐的缤纷与披拂,多少幼稚的憧憬与交流。留下这大片的空白,不说出具体,不只是为个人内心里的独享,更为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忆的空间。事实上品到这里,对我这个老读者来说,尽管岁月已经辽远得渺茫,但许多沉睡的儿时片断,也仿佛都要“惊蛰”了一般的蠕动于心了。

最后一节的独白,像顺手拈来的花瓣儿一样,一唱三叹地叠出了三个比喻的叠词,从而深挚地表达了珍惜和忆恋之情。令人感慨的是,人生的过往会留下多少美丽,用以慰籍漫长的孤寂与落寞。而能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人,无疑是幸福的。因之,我笃信“诗是人生的雅伴儿”——无论是自己写的,还是别人写的,尤其是像寒雪梅花的《秋水》一样陪我度过一个阴冷毛毛雨的白昼时辰的美诗。
2007-10-11未时于文化村


【诗作】

《那时——致昔日的 W-q》

文/ 山城子

那时席慕容还没有写出那首诗
可调皮的藏躲在一株茂密的树
你等我约好的经过

活泼与恋情压抑不住吃一声笑
引得我回步欣然找
然后北陵去会同学

38年之后天南地北再会同学时
单独回说的苦味只我老伴知道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5181

   

作者 留言

引用






帖子发表于: 星期一 十一月 26, 2007 1:00 pm    发表主题: Free Mp3 Songs Download    

http://greyhoundbettin.forum66.com http://replicarolex1.phpbbnow.com
返回页首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山城茶居 -> 2007-10-11 周四 九月初一 阴天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