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茶居
《山城子诗生活日记》(07-10-2)
星期二 十月 02, 2007 3:12 am
[ 心情: Amused ]
《山城子诗生活日记》(07-10-2)
2007-10-2 周二 八月二十二 晴间多云
【诗品】
当诗歌走进我曾经的职业——品汉江《当我写下:记忆》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69]
文/ 山城子
我是35岁改工从教的,感想就是:我怎么不从19岁就开始当教师呢?可我没法回到19岁,更珍惜这职业就是了。这一珍惜就使我没少挨累,也没少获得快乐。有了快乐,还计较什么呢?退休后徜徉网上学诗,最喜欢反映教育生活的作品,特别是同行对教育事业片断的回顾。在“华河杯”初选作品的网帖上,我邂逅了诗人汉江的《当我写下:记忆》,于是就品味起来。
品诗是共鸣的过程,主要是主观性的情绪渲染;评诗则要客观些,或一分为二,或单指出作品的创新,要理性得多。先概念一下,明确副题上何以用“品”,而不用“评”字。因为本诗翻动了我许多职业上的精神积淀,情绪的渲染就不可避免了。
汉江的这首诗只有18行,从中间平分为两节。下面是第一节:
当我写下:记忆
手中的笔便拔节成了教鞭
许多年前,我指着黑板上这个词
说“一切都会衰老、暗淡
唯有记忆不会凋谢”
如今,校园已是市中心广场
我为人师表的立身之处——
一个圆形花坛,像句号
结束了小城和我逼仄的昨天
第2行的“拔节”镶嵌得别致,拟物得别致,就想到坐下的几十个少男少女,也高粱、玉米一样的拔节哩,岂止教鞭?这样的感觉真好,学生们最爱动的胳膊,就像风中的宽长的碧叶不肯停息下来,沙沙声便从桌面升起来!
“唯有记忆不会凋谢”。现在是由我来证明了。我使过家长送给我的柞木棍儿教鞭,说我儿子要是不听话,你就用这个敲他!呵呵!开初我不懂教育还真敲过。后来学校统一发过的教鞭是收音机天线式的那种,还真是“拔节”的,虽然不如诗人写在诗里就有了生命似的,但比柞木棍儿方便,因为它可以钢笔似的别在衣袋上。
“逼仄”这个词,在汉语中出现的太晚,我是从《文化苦旅》中读到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书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新词,让我感到学者总得有些多方面的建树,包括语言,才可显现那个称谓的内涵的。“逼仄”这个动宾式的双音合成词合成得相当的学者。“逼”兼有逼近、逼迫之义,动感强烈;“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的标称,有挫、顿、没入的感觉,远不如阴平阳平来得舒畅、宽敞、响亮。汉江移在诗中用,再准确不过地衬托了小城及人的发展与变化。
坐在花坛边沿上,我写着
记忆这首诗,身后每一朵花
抢答似的发出芬芳的语言
对面的电子显示屏
矗立着一块不断更新的黑板
但一切都会衰老、暗淡
许多年后,手中的笔会是拐杖
唯有那个用粉笔写下的词
在记忆中洁白、明亮……
“身后每一朵花/ 抢答似的发出芬芳的语言”——这样的诗句,没法让我不想起我曾经的课堂。我们的“自学互教”的反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宰一切,那时我就坐在学生中间如同坐在花丛中,那感觉足以快乐到下辈子去了。
“不断更新的黑板”我也赶上了。我们的学生分组承包——进行多媒体备课和讲课。那时我的制作技术赶不上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他们的画面是可动的,而且录进了声音。
“许多年后,手中的笔会是拐杖”——诗人的许多年后,移到我这里就是现在了。我手中的笔没了,我的拐杖是键盘,只有柱着键盘,我才能健步前行。
“唯有那个用粉笔写下的词/ 在记忆中洁白、明亮……”——妙在越是“洁白、明亮”,就越是显出对教育生活的迷恋,就越是能凸显社会发展变化带给诗人的明丽畅快的心情。
从教育生活片断出发,又回到教育生活的片断,中间带出的是中国社会面貌的大变化,这样双重审美的作品不是很多见,难怪初评的专家们没有放下它,。在待终评的一百余首的诗中,尽管排在第46位,我的目光却是大可以排到一位数去的了,因为它深深地走进了我曾经的职业。
2007-10-2于文化村
【诗话】
研讨会:星子—— 山城子 对话 (欢迎诗友夹帖插话)
山城子:
星子让我先说。思维就冒出一句话:“诗不能浅白,也不能深奥。”那要怎么样呢?思维就补充:“要深奥的浅白,要浅白得深奥。”
想与星子探讨:如果这里的“浅白”是指语言的浅显明白,“深奥”是指内容的深刻和技艺的奥妙,那么这是否可以成为我们诗创作的一种尺度呢?
(07-9-28)
星子:
山城子老师,不好意思.
今天才看到. 我总是很粗心的...(自批一下,也被批了无数次)
我不太想谈理论的东西,因为我研究的很少. 我只想谈自己的感受. 我喜欢用简单自然的方式来表达生活中,生命中我认为重要的东西. 诗歌是最简洁,又是最灵活的,也最深刻的.
我觉得语言的浅显明白并不是指白话,诗歌的语言平实也罢,精巧也罢,都是内容和层次上的烘托,最终要为内容服务. 那些文字游戏一样的诗歌,我觉得并不可取.
而诗歌内容的深奥并不是晦涩难懂,也许反而是动人心弦的,暮然回首的很普遍存在的真理或感悟. 我个人往往不会为很高深的理论而感动,却为生活中面面相触的一些内容和真情真理
仿然悟切后感动,久久难以忘怀.
所以我觉得诗歌不应该是技艺上的咏叹,更应该是反思锤炼的美或自然的产物.
(07-10-2)
山城子:
我以为只我这年纪粗心,能粗心到将肖今的两首诗当作一首诗来评。尽管你自批了,但比之于我,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很赞同你的观点。语言的浅白当然不可能是白话,但它应当来自白话,贴近白话,近似白话。不论是用口语,还是书面语,都是对白话的诗性加工。而恰到好处的加工,诗文本的呈现应当是浅而显之,明白晓畅的。同你一样,我也厌恶把诗作成文字游戏,就像利用软件做诗一样,是毫无味道的一堆零碎塑料。
应当说,语言是诗载体的直观,包装的透明,艺术的外在,因此是应当讲究技艺巧妙的。于是就到了修辞学的领域。消极的修辞,是让表达更明白更准确,准确明白得无可替代;积极的修辞是让表达更生动更形象更活泼有趣。有趣活泼形象生动得别无选择。尽管许多诗人是凭着感觉写诗的,就是说写的时候压根没想用什么技巧。但我想说凡是好诗,其语言的技巧就已经天成在诗文本当中了!这也体现在你的许多作品中。你能谈谈写作时,你运用语言的一些体会吗?
(07-10-2)
【诗记】
《做衣》
黄金假期我们黄金在晴和天气的家里
她客厅铺展开为别家帮忙做小儿棉衣
要两套(4件) 竟做了四套(8件)
老邻居不知如何表达惊喜
我屏前姿势开为别家作品做嫁衣
没有预约全凭我徜徉的兴趣
今天邂逅汉江的一首走进我曾经的职业
把我的欣慰汉字到广阔的虚拟
(记于申时)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5066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山城茶居
-> 《山城子诗生活日记》(07-1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