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茶居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4-37]
星期六 五月 12, 2007 7:33 pm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4] 《试说功底》
文/ 山城子
在网上阅诗,年轻的诗人们和诗爱者虽然风格各异,也各出精品,但见出功底深厚的好诗不多。这情形有点像商潮来时,人人皆商,但很有一些人连起码的粗线条的经济常识也没有,相跟着买进卖出照此办理,后来席稀拉糊涂就赔进去了。而那些懂得经济规律看得出市场动向的人就崭露头角了。崭露头角,要有功底。一棵树底下土层肥厚,才能根深叶茂花红呀!
为诗的功底应当有哪些具体的构成呢?我很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就试着说说吧。
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所以首先是语言功底。
请看大卫树的[花瓣诗28] 《轻轻,轻轻,拍着我的江南入睡(十四行) 》的前8行诗:
从断桥到断桥到断桥,一路都是断桥,西子湖就累了
躺在江南的枕边,在艳水三千媚山三千的怀中,你疲倦地笑着
山也烟雨濛濛,水也烟雨濛濛,你笑得我心疼而忧伤,我也烟雨濛濛
那些美丽的沧桑作了窈窕的胭脂,你开始有着丰腴的红唇白齿的历史
我徘徊在你心事曲折的长廊,一唱三叹地念着你的名字:鱼,鱼,鱼
你潜伏水底,偶然给我一个惊艳的水泡,我却想拥有是你整个水下的城市
从天堂奔跑向天堂,从伊甸奔跑向伊甸,从爱奔跑向爱,你真的累了
轻轻,轻轻,拍着我的江南入睡,抱着我的鱼儿入睡,我和你眠成永远
——语言是多么舒缓细腻美丽!功底在于复沓、拟人、比喻、排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格的频繁交叠使用。
2、诗歌又是高雅的文学体裁,因此需要文学功底。
例如左岸的《岁月》,就有明显文学功底在里边。请看:
月光普照古老的家国
江山没有新旧之分,都在词的枝头上
任凭年年芳香。骑在岁月墙头
左右的风景同是辽阔,胸前自然
就有了远山起伏的激烈
大气自酒中出,遥想三二骚人墨客
拍马中原终难忘,前生后世怎一本书
的棺椁就作罢?有山中的石头
张开嘴要说什么,但
我的心,不是你轻意就能摘下的红苹果
——这首诗的6-8行,不是谙熟唐诗宋词,如何这样顺手拈来,从而让你想到李白、陆游、辛弃疾这样的爱国诗人和词人呢?
3、诗歌是社会生活在诗人头脑中的艺术反映,当然要有社会知识的功底。
司马策风《 正在融化的冰柱 》,可以从一个方面印证社会知识功底。
滴 落——
从佛的手指
是激烈的敲响
还是一串温柔的耳语
风,默数着佛珠
每一颗载有不同的旨意
你是流星雨的坠落
我却等过了一个世纪
等你穿越红尘万里
等你把雪封的羞涩抹去
从第一圈涟漪
直透——心底
等你,等你轻扣深潭
共吟幽谷丁冬的诗句
能否从春波初涌,直到
冰封轮回 ,雪飘叹息
——本诗的每一节,都运用了佛家的相关知识,从“佛”到“佛珠”到“红尘”,最后落脚“轮回”。诚然,有关宗教知识,仅是社会知识的一小部分。
4、诗歌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文学,也就当有对应的高度概括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哲学功底。
肖今的《琴指合鸣》一诗的第4节,可以说明哲学功底。请看:
贫瘠的已开始肥沃
失色的已开始缤纷
阻塞的已开始通畅
混乱的已开始归位
凝固的已开始流动
散漫的已开始激扬
……
——这6行诗以排比的形式,深刻地道出了矛盾双方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哲学原理。
5、诗歌作为一种与艺术相通的文学样式,也还应当有些艺术功底。
下面还是肖今的《琴指合鸣》一诗中的,是第2-3节。
流着蜜汁的空气里
一场盛大的演奏会正举行
结束冬眠的素妆的小精灵们
它们是如此疯狂而又节奏自如
没有指挥棒却音韵统一
弹吧弹吧弹吧弹——吧
弹出低调里的高音
弹出高弦里的低符
弹出前所未有的和弦
别在乎那枯燥的五线谱
在得来之际
在那恰似天衣的时刻
生手即可荣升为音乐大师
——这是诗人将音乐艺术的体验,融会到诗里来了,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底。当然艺术门类繁多,不止音乐了。
——2007-5-4于文化村小区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5] 《深厚你的功底》
文/ 山城子
上一篇我仅仅举例说了功底的构成,这篇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为诗功底深厚起来。
1、如何才能深厚语言功底呢?
我想首先要懂古典的与现代的汉语语法修辞知识。那是汉语言规律的系统总结。语法(是为消极修辞)管着我按常规说话,管着我们把话说得正确、准确、精确;修辞(专指积极修辞)管着我们把话说得好听、动听、耐听,也就是如何说得生动、形象、活泼、艺术、幽默、细腻、绵密或大气磅礴,丝丝入扣或回肠荡气。
语法知识主要是要懂句子的结构,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及它们的搭配和变化。修辞知识要把握起码的常用的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排比、排偶、对偶、反复、复沓、回环、顶针、通感、移就、异配、引用、用典、叠词、双关,以及词类的活用。
通晓了这些理论,把握了这些规律,语言就有了规范,有了模本,加之勤于实践,就会熟能生巧,就会化陈出新,就能渐渐地见出功底来。
2、如何才能增强文学功底呢?
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置身到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去,泡一泡,游一游,闭上眼睛体验体验。我们是为汉诗的,应当读一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自然也不排除世界文学史。只读史是不够的,还要读作品。不仅要读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正始诗、东晋田园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词及历代民歌,还要读先秦散文、汉赋、《史记》、唐宋散文八大家、四大文学名著,乃至鲁迅杂文等等。自然是时间不够用,不够用就选读,读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国人谈文学修养,不过就是这样多浏览,精彩处就研究研究何以精彩,于是潜移默化,量变到质变,就有了文学修养,就有了文学功底。
3、怎样积累社会知识的功底呢?
我觉得这是个很庞杂的问题。但至少得接触一下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伦理学、社会心理学,浏览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了解各种宗教信仰等等。我们正处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商品形态时期,人人都无法逃离,所以不懂商品经济就无法理解这个社会。与此同时,经济的集中表现,就构成政治,因此不懂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这些政治范畴,也就难以正确理解这个社会。无需说,我们面对这些社会常识还是不可或缺的。有了缺失,就欠了功底。
4、如何得到哲学功底呢?
有一条捷径。如果你在高中阶段没有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常识》,那就再自学一遍吧!马克思无疑是个世界级的伟人,他的聪明在于把前辈哲学家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们的合理部分拿来重新组合起来,于是成为囊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万事万物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实他们研究得很微观,如果单是从宏观研究,我们的老祖宗周公、李冉、庄周早在两千年前就给我们形象地概括出这最一般的规律来了,被现代哲学家们称之为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说朴素,表明简练而原始。原始才是真的东西。不妨读读它们的原著,可以借助于注释嘛!如何才能检验自己是否获得了哲学常识呢?有个简便的方法:用任何一个事物为对象,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看出它所含有的所有哲学原理来;也可以用任何一个哲学原理为衡量,去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正确地解释万事万物。如斯,就是把哲学学到手了。学到手还愁什么功底呢?
5、关于艺术功底的吸纳。
我们平时总爱说诗情画意。诗艺与画艺,实质上是处处相通的。汉诗对应的是国画是书法,外诗对应是油画与雕塑。文学里说的速写、工笔、白描、泼墨、渲染、衬托等手法本来就是绘画的专利,却早就被前人借鉴过来了。相声、戏剧小品艺术,特殊点在于抖包袱。马也有几首诗的包袱抖的特耐读,比赵本山捧腹多了。艺术门类不少,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等等。各门类艺术技法也颇多,了解一些,熏染一些,借鉴一些,于诗的创作无疑是有好处的。
如上我仅从五个方面谈及,并非说只此五个方面。但不论多少方面,功底见出于诗,都是合力的体现。有了功底,诗出就不会浅薄、苍白、浮躁、拖沓、散乱、没重量了。
——2007-5-4于文化村小区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6]《人性细腻而深邃的内省》
文/ 山城子
诗为人生的雅伴儿,不是指所有分行排列的东西。近两年来我的寻找,一如当下后生的选择伉俪。但如坐上美一家公司副总裁(总裁空缺)宝座的北师大大四女生吴莹莹既有娇好的外貌,且有了两项专利发明的内在资质的人,实在难寻。看来,只有退选其次了。
在熙熙攘攘的尘凡世界往来穿梭的面庞中,别只注意风摆杨柳月貌花颜,那或许近似于室内的一种插瓶,经不住岁月的。倒是相貌平平中射出两道柔和而内敛、深邃而坦荡之光的单眼皮小眼睛,才可能最可人意,或者最渴人心。
我今天碰到了,今天就变成了我的幸福时光。喜鹊在窗外树上不时喳喳相互招呼,不知名的小雀伴奏似的细碎着鸣叫,阳光铺满操场,南风习习掠过,没忘记掀动我小屋的帘子,悄眼窥望一回我在做什么。
我在笔记本上录入《开什么口呢》这首诗呢——昨天接到著名军旅诗人周承强寄来的他的新著《在守望中歌唱》(惠特曼出版社2006年12月美国纽约)30-31页就是这首诗,就是我寻觅的单眼皮小眼睛,不性感,却很耐看。
我常常咒骂那个恼人的大伯娘
说话像他的龅牙一样俗不可耐
小时候她骂我们兄弟最凶
从来不肯支借一分半块学费
还在老妈的葬礼上说三道四
这个滔滔不绝的老太婆
使人没一点探家的欲望
这是第一节诗。如碰面唠起家常一样,唠出个令人厌恶的大伯娘。因其烦人,以至“我”没了探家的欲望。其实故事就这样不经意间就开始了。至于如何发展,自然是要往下读了。
这个周末大哥突然打来电话
说你今年探家肯定感到意外
那个大伯娘呀就这么悄悄走了
走时被火车挂得七零八落的
车站也就陪了五百元处理费
大哥唠唠叨叨了好半天
突然被我一声喝断
居然传来意外消息,那个烦人的大伯娘竟被火车撞死了。常态可能如大哥那样“唠唠叨叨”觉得解恨,然而“我”却是“一声喝断”。这一声非同小可,喝出了极深刻的人性关照和美学价值,并从斯而生长而升华而取胜了。何以见得?请看末节:
我说要是她能开口再骂一回就好了
这样我就可以安然沉没不语
不用再为平时的咒语内疚了
大哥莫名其妙地追问
开什么口呢是说大伯娘吗
连嘴唇都撞得模糊不清哩
一上午我都琢磨着
人啊 开什么口呢
原来“喝断”是因为:“我说要是她能开口再骂一回就好了”(如果诗里果然有“眼睛”,这行就是了)。那个单眼皮小眼睛的柔和与内敛、深邃而坦荡之光,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我”何以有这种想法?因为内疚。为何内疚?因为平时对大伯娘进行了诅咒。诅咒有何关系?毕竟在民俗观念里,认为诅咒可能是会有应验的,“我”平时的诅咒里自然少不了“不得好死”一类的话,不然就不叫诅咒了,结果真就没得好死。这使“我”想到是否要承担一些道德和道义上的责任呢?而这种责任的承担形式就是“内疚”了。以至于一上午都在自责性的思考:“人啊 开什么口呢”?
——尽管大伯娘很讨厌,凶骂晚辈,也无助人为乐的品行,且在人家的事情上说三道四,一至遭至了“我”的诅咒,但她也不该遭受到这样悲惨的下场呀?这就是诗主体形象“我”的潜台词,就是人性的良知,就是深刻而令人震撼的笔触。“人啊 开什么口呢”,警钟长鸣般的令人深思——生活中,工作中,交往中,人们会遭逢多少细微的磨擦,琐碎的隔阂,支离的误会,不尽人意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无可避免。但是,千万千万,千万别“开口”呀!当面别开口(骂),背后也别开口(咒),和谐自然,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和谐人。谁让咱们都是人,而不是禽兽牲畜鱼虫呢?
周承强作为一个著名的军旅诗人,能越过军营与哨所的天空,将笔细腻深邃到人性的深层面来驰骋,来内省,应是他创作生涯中积累的人文精神底蕴的自然流淌。在黔中的小屋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深盼诗人的这种流淌,能够恣肆磅礴浩浩荡荡起来,则中国的现代诗坛幸甚,如我一样的读者幸甚。
——2007-5-9于毛栗坡小屋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7] 《不当诗匠,要做诗人》
文/ 山城子
我是一个教师,但不是教书匠。教书匠是照本宣科,我从不照本宣科;教书匠照搬教学参考,我压根不看那东西;教书匠循规蹈矩,我是旁逸斜出;教书匠满堂灌,我引导学生自学互教;教书匠教的是教材上的知识,我教的是我消化了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艺术,诗歌也是一种艺术。大凡艺术的东西不可成匠。所谓匠者,大体是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组装,是“三来”的熟练操作者。在加工界能成匠,是一种技能,一种荣誉,一种骄傲。但在诗界,成了诗匠,则是一种耻辱。
似乎没有人这样说过。我这里是想以“匠”来类比诗的“制作现象”。诗的制作现象是不可取的,是对诗的误会,对诗的亵渎,对诗的破坏。不必说电脑做诗的荒唐——不过是一种词语的组合游戏——可悲的是有些人脑也做这种游戏,尽管甚至已经被戴上了诗人的桂冠,但那实在无异于伪劣假冒,是经不起历史的考量的。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学校园风靡某个人的“诗作”,其实几乎都是一种语言的制作,外观也好看,就像塑料花,或如近年来出现的丝网花,有形有色,就是没味。诗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淌,而制作的诗致命点就是没有主观情绪在里边,其渗透的是一种商品的嗅觉。他首先在他瞄准的市场上揣摩,什么样的分行排列是大学生们的卖点,便挖空心思地给以迎合。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大学生们都懂诗,真正的校园诗人只能对这样的制作以鼻嗤之。所以风靡,是因为风靡者们觉得它是个风雅的小制作,其喜欢的心理如同喜欢贺卡一样。特别是大一的新生,不过是刚刚挤过独木桥的高中生们。对于高中生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刚进了大学就到教师节,寄回来的各式各样的贺卡,我是积了一叠又一叠的,一款款都精致精美精巧。正是这种喜爱,最能转移到语言的小制作上来,如是而已。真是一场历史的误会,一个诗匠被誉为诗人了,且冠以“著名”。
我最近着手制作(也是制作)一个“品情诗”的系列,这不排除有些“迎合”市场的意味,老都老了一本书还没出过,是不是也得找些窍门呢?不过我不知道我在面向谁,有无市场也是个问题,但我产生了品味各种情诗的冲动,行动上就在有限的条件内寻觅。我曾连续八年为夫人订阅《知音》杂志,因为她喜欢看真人真事,对文学作品一字不看。我是相反,不看真人真事,只看文学。而《知音》上唯一的文学就是登在扉页上的情诗。记起这回事,我就把旧刊翻了出来,一期期地翻过,有些诗确实是精品,然而有几首出自“著名”者,就品不出个味来,认真地解析一回,制作的痕迹就显现出来了。
比如写约会吧,且是第一次约会,且是等了很久的终于到来的第一次约会。这样的约会,如果是自己亲历的,其诗的主体形象“我”将是一种怎样激动得不好描摹的心理状态呢?但我除了看到一些平静如无风的湖面一样的美丽的词句之外,一点真实的感觉也体味不到,如同一款美丽的时装,裹的却是个石膏模特,真让人受不了。诚然商品的交易原则有一条是“自主选择”,有人愿意买,就有人愿意制作,与别人并没关系,你管得着吗?
是的,我没有这个权力。但我作为一个诗爱者,觉得有义务辨清何谓诗,何谓制作,何谓诗人,何谓诗匠。如是罢了。并且主张:欲步入诗门的诗爱者,请准备好你的真情实感,并且自然地流淌出来。不当诗匠,要做诗人。
——2007-5-12下午于文化村小区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3597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山城茶居
->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4-3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