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流行音乐长大

星期一 四月 16, 2007 10:45 am

人之为人,每天都得喝奶,不管是人奶还是牛奶羊奶,一直到老,据说是补钙,另外还要补很多东西。这在二十前,是闻所未闻的事,我们连每天二两肉都保证不了,哪能奢望每天喝上奶呢。二十年来,中国埋头发家致富,确乎阔了许多。
除了喝奶,人们还喝一样东西,那就是流行音乐。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应该是《诗经》。其中的《国风》,就是采自民间流行音乐。那时是周代,有专门的采诗官,据说摇着小船,像货郎一样地在乡村溜达,一听到好歌就追着记下来,可以“察民俗之变化”。现在还有些文人将自己的公费旅游美其名曰“采风”。古代影响比较大的流行音乐是宋词,比如柳永的词,“有水井处皆唱其词”,流行程度并不亚于八十年代曾红极一时的张明敏、费翔等。宋代在军事上不强大,但在文化上十分发达,几乎没有中断地继承了唐朝的东西,并有伟大的创造性发展。
元朝开始,有了整本的歌剧,一般称之为“元杂剧”、“元曲”。这些歌剧的歌词还保存至今,如关汉卿的《牡丹亭》,曲调则已无法知其端详了。《牡丹亭》今天在昆曲里还在演,但这已不是当年元曲的曲调了。明清时代,昆曲、京剧以及一些地方戏成了新的流行音乐。
在西方近代音乐完全进入中国前,京剧“粉丝”的痴迷程度,似毫不亚于少男少女对刘德华、周杰伦、超级女生的疯狂。民国年间,在北京有一位京剧明星,白天睡大觉,晚上十点、十一点才练声,街坊不仅没有投诉说吵的,还纷纷聚到他后窗外面站着、蹲着听,唯恐漏掉半句。他一个人改变了整条街的作息时间。(那个时代的人一般晚上八九点就入睡)。
说了以上这么多,是想说明,人类自从有文明史,就有流行音乐。每个时代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相伴着长大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喝不喝牛奶,流行音乐你是一定要喝的。
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流行音乐,总是间接承载着一定的道德和思想的责任,只在民歌里,表现了完全的人类情绪和本能要求,往往这种表现是单纯大方的,当然也会悄悄流传一些恶俗的东西,这既不奇怪,也可以理解与研究。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是向着“现代”、“前卫”、“先锋”的方向走的。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一是解构,二是表现,三是形式。“解构”就是解除掉原有文代文明的结构,相当于折掉以前的老房子,基本特征是反传统,反社会,反文化,简称“三反”;“表现”就是表现出人类潜意识,本能和情绪,梦境和意识的自然流动,荒诞错乱的思维,对人类文明的失望和绝望等,有时候表现出的是一种精神症状;“形式”就是认为形式就是内容,形式有时大于内容,“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这在绘画、雕塑、音乐、装饰等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也最有说服力。
现代主义最早在文学领域出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即露端倪,但一直不被理解和接受。波德莱尔、毕加索、卡夫卡、萨特、庞德等等是名气比较响的人物。现代主义最后实际上是靠音乐这种不需要解码的形式(文字在阅读时存在一个解码的问题,也就抽象和具象互相转化的问题)获得了成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摇滚这种现代主义的音乐形式出现了,它是解构的、表现的,也是形式的。“猫王”、“甲壳虫”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由此可见,音乐是人类沟通的最直接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也许解构和表现的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世界流行音乐开始完全专注于形式。
商业时代完全专注于形式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媚俗。怎样让唱片热销、演唱会爆满才是重要的,于是唱片公司只有研究年轻大众需要什么来加以迎合才能有更好的商业成功。逐步地,原先几千年来一直具有理性和道德逻辑思维的流行音乐完全让位于感官和情绪,我们在八十年代港台流行音乐中还能时常听到所谓“励志”歌曲,以及收放有度的带有古典和唯美成分的东西,如张明敏、谭咏麟、齐秦、张雨生、郑智化、王杰、杨庆煌、童安格、姜育恒、费翔...必须承认,当时台湾的人才辈出和人文精神是香港的商业音乐望尘莫及的,但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港台音乐几乎没有了这些人文精神,代之的是表面的虚花和欲望的赤裸表达,而实际在精神上是彻底地苍白和虚弱。
媒体的肉麻和伪装小资的宣传,产业化的“造星运动”,精神虚弱者在镜头前和演唱会上集体伪感动,伪痛苦,伪单纯,伪白痴,伪幽默,伪笨拙,伪激情,伪性感...音乐不再是诗歌,不再带来心灵的快乐和激情,它只是超市里一堆杂乱无章的消费品,视觉、节奏、混乱的误导情绪的歌词都直指感官,追赶时髦的年青一代正兴奋地喝着这样的营养……
不知不觉地,他们的判断力和情绪以及生活方式几乎全被这样的音乐所左右,因为这样的音乐不能带给他们正面的、系统的、清晰的思维方式,代之的是一些负面的情绪(痛苦、哀伤、放弃、失败、苦苦地哀求、无能的挣扎),零散的片断和混乱的、矛盾而不自知的思维。这样恶劣的心理暗示会搞垮一代人,让他们忘记了世界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能过于挑剔,不能夸大自己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失败和痛苦,从而走不出消极情绪的阴影,不能正面地看待生活和人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换位思考,理解朋友、家人、社会、政府...
进入21世纪后的网络音乐,更是肤浅、恶俗、伪幽默、伪流畅、没有核心价值的混乱,畅饮这样的音乐长大的一代人,其心理年龄明显滞后 ,思维方式明显偏于简单,价值观明显漂浮不定,信仰明显缺乏。
那么他们的未来在那里呢?他们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在那里呢?
唐诗的雄浑 ,造就了唐朝的强大,宋词的绵软,暗示了宋朝的无能。
危言耸听地说一句,娱乐,也许会成为毁灭人类的流行病。
谁来纠正现代主义解构、表现和形式的艺术给人类心灵及思维、价值观、信仰带来的毁灭性的问题呢?


2007.4.14 凌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3402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