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略说“忆秦娥”
星期二 三月 20, 2007 5:07 pm
因为舞曼西楼和海外逸士两位关于词牌“忆秦娥”的几个帖子,于是有了这个题目。
诗歌诗歌, 其歌咏(至少是吟诵)本色和作用一定不能够被忽略。唐诗发展到宋词,那就更加讲究演唱的中规中矩。因而有词牌一说。在唐诗的格律和韵脚之外,词首先是有那个调调儿。宋词其实是从民间小调发展而成,这里说的民间小调还不同于诗经收集的民间吟唱。比如“竹枝”,那一定是有其区域性尤其是那特定的调门。好比说刘三姐对歌,就肯定不是哭丧调门。那应该是充满着爱情。同样可以说词牌的喜怒哀乐也早在骚人墨客写了好些词之前就已经定局。
李清照最负盛誉的“声声慢”和她的又一代表作“渔家傲”分别反映了她自己创作时的心情和个别的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你不可能用“声声慢”的词牌来填“九万里风鹏正举”。同样,你也不应该把“独自怎生得黑”填进“渔家傲”里去。
一样的道理,“满江红”就是“壮怀激烈”的词牌,“永遇乐”就是“欢庆高兴”的词牌。这一点和京剧的曲牌有相仿之处。当然,也有相当数目的词牌不是那么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或者说既不是大悲也不是大喜,比较中性。凡事尽管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忆秦娥”分明是一种特定气氛特定感情下的产物,应当不会有人质疑。
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事实是——豪放派的苏辛不见有什么“忆秦娥”的大作,婉约派的柳温也不见多少“忆秦娥”的大作。可能我检索得不够,如果有哪位能够提供新的信息不深感激。检点宋词,“忆秦娥”并非是一个很普遍使用的词牌。而 “渔家傲”“满江红”“鹧鸪天”“贺新郎”“西江月”“念奴娇”“蝶恋花”“菩萨蛮”“如梦令”等要见得多得多。
李清照的“忆秦娥”是断香残香情怀恶,是还寂寞;朱敦儒的“忆秦娥”是天涯客,是故人难得,是“无消息”;方以智的“忆秦娥”是香销南国,是古今离别;宋徵舆的则是来时无奈,是迷离满眼。
“忆秦娥”的大作古代要算范成大,现代就是毛泽东。范成大有“忆秦娥”四首,其中最佳者为“楼阴缺”起句的一首。作者在那里面写了罗帏黯淡,片时春梦;其余三首也无一例外地写着鹁鸠鸣怒,绿杨风急,闲愁无限,远山斜叠,西园空锁,带围宽尽。总而言之,一派落寞的境地,一番怨愁的心情。毛泽东被誉为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者,但也在他的“忆秦娥”里写了喇叭声咽,残阳如血。即使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也是强调从头越之前的惨烈。再联系到“鲜为人知”所披露的娄山关情景,同样是不容乐观的心情。
凡此种种,也决定了“忆秦娥”的词谱调性。正如阿姆斯特朗网友所说忆秦娥通常应押入声韵。古代的上声、去声和入声构成仄声。入声基本上从现代汉语中消失了,只保存在一些地方口音中。它发音很短促,有爆破感,象“雪,铁,灭,特、克、角(音‘各’)等。如果作者不是这些依旧发入声方言地区的人,就会有困难去理解掌握。但是,如果是一个以古色古香著称的人没有看出这个大问题,那就很不妥当也难以理解。这跟有没有词谱在手毫无关系。
舞曼西楼的两首词作如下:
忆秦娥
秋无雁,岸桥灯影如银练.
如银练,万缕忧丝,一条情线。
山盟海誓谁曾见?高山流水弦空断.
弦空断,逢君无日,欲言还叹。
忆秦娥2
秋风朔,羁途不走斜阳陌。
斜阳陌,夜来寒筝,帘深独卧。
衔寒雁影年年过,残枝捡尽还不落。
还不落,寓情深处,笔端无墨。
原作者曾问我如何修改,因那会儿一时无甚情绪未能作答,只是指出问题所在。现因有些兴致,试着重写如下:
雁声咽,岸桥灯影片时灭。片时灭,飞鸿未字,雨丝千叠。
山盟海誓何时绝,高山流水弓弦歇。弓弦歇,唯余叹息,最伤离别。
秋风急,羁途又遇斜阳陌。 斜阳陌,夜来独卧,寓阴如铁。
衔寒雁影年年别,残枝捡尽无栖落。无栖落,寓情深处,难诸形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3169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略说“忆秦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