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儒林洋史——第二回:总署关李亚伦援手
星期一 三月 12, 2007 3:33 pm
第二回:总署关李亚伦援手
一个打到纽约的长途,一个长途电话让他从无法摆脱的困境中脱身出来。
你好,这里是李亚伦律师事务所。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你好你好,我想请李亚伦大律师帮我解决移民手续上的一个难题。
可以啊。李亚伦律师一定可以帮助你。你知道李亚伦律师的收费标准吗?
知道知道。我听一个朋友说过。
李亚伦律师对来电回答以小时计费。不过,你一个中国人总知道货真价实罗。你确定……
我确定,一定请李大律师帮帮我……
好,现在我给你转过去,并开始对你们的谈话记录时间。
非常感谢。
打长途电话的人是英韵伟。英韵伟身高一米八二,体形适中,相貌堂堂。他曾是京大的高材生,六六届老大学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五届中的老大哥。本来都已经答辩就等着分配走上工作岗位,据说毕业分配方案都下达了。按照英韵伟又红又专的水平和他老爸的人脉,全班同学都清楚他一定是唯一的留校教学名额。闹不好教研组的办公桌都给他预备好啦。没有人会想入非非和他去争,剩下有来头有想法的是瞄上了一个指导员名额一个南大楼名额。南大楼是京大的中南海,到了那里就是校办的行政干部。
生不逢辰啊,真是生不逢辰!“我的一张大字报”彻底摧毁了英韵伟和他的同学们的美梦。后来留校名额全部取消,不管是教学是行政,统统没有!原有的都要砸个稀巴烂,怎么会再进人?!英韵伟去了外地的一个小厂,没有像他的师弟们那样被发配去农场赶去下乡插队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教授子弟毕竟是教授子弟。“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是最早一批知道要恢复高考恢复招研究生的人。英韵伟顺理成章地考回了京大,他的导师就是原来教研组的元老,也是他老爸在西南联大的老同学。念完了硕士又交了好运,继续原先失去的留校名额是培养对象,妻子孩子调回京都,接着赶在在四十岁之前又成了元老招收的第一个博士生。
人心总是难以满足。本来在小县城里梦想的是回京都和老爸老妈团聚,孩子也能有个京城户口。现在什么都有了,接着却又想放弃这京城户口闹个别的。西南联大老同学能躲过一劫活到现在都是德高望重,办法有的是!拆穿西洋景也没什么,跟灾荒年头“易子而食”本质没啥两样。也像是古希腊时代两个智者交换儿子带在各自身边,由老的提供知识阅历,有小的提供青春肌体。你帮我儿子我帮你闺女,一帮一一对红。
校园内张网的结果是人人交换来交换去交换出几个出国名额。大家熟悉的是官官相护和太子党,殊不知另外还有医医相护,所以医疗事故很难明确成立。在教育界则是教教相护,教育界的太子党往往也很容易是名利双收。
英韵伟又顺理成章地出了国。并且不是什么加拿大英吉利,而是美利坚。那时政策规定,都是访问学者。属于J - 1签证(有人戏称为鸡瘟)。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个交换项目。交换项目的参与者归新闻总署管。这一点也透着奇怪,新闻总署管新闻嘛,干吗管着人家研究人员?这也反映了美国政出多门,五花八门,大门小门旁门边门…….
J - 1签证保证了交换人员在交换学习研究期满后一定回到祖国。一般而言J 签证年年延续,以三年为期。在三年期满后往往再没有什么理由继续你那个J - 1签证。偶尔有再延的则最多又一个三年。可是从此你也就不能再玩什么别的花样,老老实实乖乖地给我回去吧!
J - 1签证人员拿到手的既不是工资又不是奖学金,而是津贴。为什么呢?设想的你一个交换人员一定有原来的身份原来的收益。所以美国允许J – 1签证的配偶即持有J – 2签证的可以在美国合法打工,来弥补生活必需。可是中国来的J签证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所谓自费公派,甚至于有些人已被原单位除名。他们根本不应当在这个交换范畴之内。可美国政府不懂得这些弯弯绕,一律把你们当作必须回国的人员对待。这一点和正常的学生签证不一样,学生学成走上社会完全允许你找工作转成工作签证再进一步向绿卡迈进。
J签证成了孙悟空头上套着的一道紧箍咒。我们的英韵伟也正承受着这道“紧箍咒”的折磨。英韵伟一来美国,就蓄谋着弄个美国户口。可三年回国的规定又让他日夜煎熬。他这个访问学者并不忙,老板也不管你的钱粮。抽时间把全部的路线图摸清楚了之后,一道越不过去的坎就在前面摆着。要过新闻总署的关,先要过纽约领馆的关;要过纽约领馆的关,先得要过原单位京大的关。教研室的关好说,根本不用过;系里的关也好说,托托关系就过得去。难的是校一级:那时候的风水可不像现在。再说又拿了国家资助,占着校内的房子。即使顺顺当当过了批准关口,路子通了天,但是要退钱退房也是心疼。
英韵伟绝对不知道后来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一心想的是自己年龄够大,到东到西都是老大哥级别,还不赶快改换身份向绿卡进军!孩子也大了,将要上大学,千万不能再让他回去。恐怕一旦回去,不光丢了英文,再要背政治学中文都是麻烦事。
英韵伟跑遍了市中心的律师楼。回答千遍一律:这是美国的法律,难以通融。
这里面有少许华人律师,大多数是坐在高大楼房办公厅里面体体面面的白人律师。他们无一例外地宣称自己有多年移民案件经验,甚至于上移民法庭云云。英韵伟想我才不要上移民法庭呢,我又不是非法移民!
走投无路几乎绝望之际,英韵伟偶然得到了一个老朋友的信息。老朋友在纽约,他办出来了。据他说,纽约的华人律师花招多的是,当然费用也不低。说道了半天,英韵伟知道了他这位老朋友办的是政治避难。据说花样也是百出,有祖上受害的有自己划右倾的有计划生育的甚至于有同性恋的。可英韵伟不知从哪儿听说办了政治避难,那护照上面就有了黑点,再回去时恐怕有麻烦。他是既要呆在这儿又舍不得爹娘的孝子,万一回国时有麻烦那就糟啦。
天无绝人之路。
英韵伟订了一份世界日报。日日看夜夜读,只见上面赫然登着:
移民律师李亚伦先生
地址:408 8 Ave 5A NY NY 10001 曼哈顿第八大道卅街和卅一街之间,
NY 电话:(212) 564-9496
李亚伦律师:H-lB、E、O、P、V、K签证;杰出人士绿卡、各类亲属移民、各类移民上诉案。
李亚伦先生有二十多年的移民法经验,律师事务所设在纽约市。于1977年在克利夫兰-马歇尔法学院得到最佳法律写作的 Sidney A. Levine奖,并在许多族裔报纸投稿刊登有移民专栏,如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巴基斯坦之声,Muhasha 和 OCS 日文报。他也曾在民事法庭以移民专家的身份出庭作证,并在1985年因保护人权受到台湾政府的表扬。
英韵伟看到李亚伦登载在广告上的照片,不知怎地心里一阵触动。只见他园脸大耳,戴一副绅士眼镜,好一个园头园脑的大脑袋!那神态那眼睛充满了智慧,英韵伟相信自己多年来与人打交道的经验。英老师在京大相当自负的一点是上大班课阶梯教室,满教室一眼扫去,谁是好学生谁是差等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决定了,就是他!
这就是前头那个长途电话的由来。
英韵伟给李大律师介绍了他的情况和想法。李亚伦耐心地听了并提出了一些问题,最后让英韵伟把他的全部材料寄一份复印件到纽约他的办公室。
英韵伟马上急事急办,当天就赶在邮局六点关门之前把信用挂号寄出。心里有了的安慰是李大律师并没有像先前别的律师那样显得束手无策。
盼星星盼月亮,一星期后,李亚伦律师事务所的回信来了。
看得出信是助手打印的规格文件,给出一个可以面谈的时间,底下是李亚伦一笔流利的英文签名。
干吗要去纽约面谈?电话不行?!
英太太有疑问。
我这就去订机票,订了机票再给纽约确认我准时到达。
真的要去?
你怎么搞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英韵伟一向看不起太太,优柔寡断。
风尘仆仆赶到纽约拉瓜地机场,找了一家华人开设的便宜旅店。老板娘倒很热心,介绍哪些地方好玩,法拉盛哪儿有好的饭馆,并告诉他哪儿上七路地铁到曼哈顿。
第二天,英韵伟换了行头,到终点站挤上七路地铁。四周一看,哈,没有谁穿得像自己那样一本正经的。想想也好笑,又不是去招工面试?
按图索骥,到了八大道四零八号5A大套间办公室。一个大概是女助理的中年妇女,热情地让他稍等。一等等了十几分钟,李大律师送走一名女客户出来。回来就笑容可掬地招呼英韵伟进他的私人办公室。
寒暄,加上问过要什么饮料,言归正传。
劈头一句话,把英韵伟的心都搅浑了。
你根本不需要办豁免!
一向聪敏过人的英韵伟傻呆了。
怎么?为什么?
你来看,这是中美之间关于交换领域的一份原始协议复印件。这上面根本没有你的这个专业!
怎么会?怎么可能呢?
我们现在没有必要讨论你的“怎么会和怎么可能”的问题。
一副律师的职业口气。
那,那么……。
因为你不在那个单子上面,所以你和新闻总署不会发生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你担心的纽约领馆出具给你一份对你的豁免不持异议的书面证明完全没有必要。接下来,也就根本不需要让你原来的单位同意你不必回京大同时证明你和京大的一切经济关系都已结清。
那就是说,一切的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不不不,不是迎刃而解,而是根本就没有问题要解。
事情就是这样。
谢谢李律师,谢谢李先生。
先不要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接下来的事情是如何继续办你的工作签证,踏上绿卡之路。
我全部交给你来办。
好,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和委托。这儿是一张委托书,请看了以后签字。
一口气看下来。全部是法律词汇,好在是中文本,尽管是繁体字。
打包办理,直到绿卡到手为止,包括配偶孩子在内整个家庭。高级的律师高档次的收费标准。不过这次面谈的按小时收费就豁免了。
签完了字。拿到一份有双方签字的拷贝。
你可能不知道,按照你的材料完全可以按照杰出人才来办理。我保证又快又好。
谢谢,谢谢。
心情激动,也无心再去游览曼哈顿。回到小旅店,摆平在床上细想:怎么那么些老美律师都没有人看出来呢?心里捉摸不透,可那份科研领域的详细单子是死的。铁板钉钉,我居然就没有在上头!哈哈,原来就没有紧箍咒!这就像是孙悟空摘下了紧箍咒一开始也不敢信!也不像,倒像是严严密密的一幢监狱,以为是铁门把守,结果是门根本就没有锁!
回到家里,合家欢腾。
英韵伟彻夜不眠:一切的一切归功于李亚伦先生发现我那个专业,由老板给填下的是细目分支。因为是细目分支,新闻总署的人不会细到那样的程度。因为没有我那个大专业的字眼,新闻总署和移民局的人员无论如何对不上号。对不上号就说明他们都是些大傻蛋,我也就成了漏网之鱼。
接着又想:随之而来的是不用搭理纽约领馆,不用去乞求校领导网开一面。当然那出国经费不用归还,房子也一直在我的名下。(后来自然转成我老爸的名字,也一样以最便宜的意思意思价买了下来成为私产。)
纽约真是个厉害的地方!后来,英韵伟也确实给纽约方面介绍了一些客户,并经常关心他的李亚伦大律师。比如他发现李大律师的文章“布希总统临时工人计画与相关待审立法之分析”,为著名移民刊物出版社-Interpreter Releases在美国移民律师协会2004年年会上的头条文章,还有他以从未被任何法庭裁决过的法律问题在第二巡回上诉法庭以“首地国际公司对抗移民局”胜诉,并成功地挑战移民局40多年来根据模糊的标准撤销已经批准的移民签证申请的政策,此是后话。
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华东大学的君健和章怡面临困境就采取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处置。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3087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儒林洋史——第二回:总署关李亚伦援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