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

星期四 二月 22, 2007 12:03 pm

天堂在这里是一个正面的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跃进的时候,共产主义天堂的理想图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早已实现了。我们当下生活的许多习以为常的细节,在五十年前的人看起来,无异于天堂,甚至是天方夜谭。即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人看起来,也差不多是如此吧。

但八十年代出生,九十年代成长的人不会这样看。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的这五、六年,差别不太大,经济一直高速增长,没有前后的对比。

知足和不知足的问题永远讨论不完。没有知足就没有感恩之心,没有不知足就没有推动力。在应该知足的时候知足,在应该不知足的时候不知足吧。“如风行水上,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理论形成了,关键是应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分寸,是孔子说的“中庸”,“过犹不及”,河南人说的“中”,要把握好,其实是非常难的。

澳门的赛狗,在狗前面绑一块肉,狗就拼命地追那块永远到不了手的肉,完成了比赛。狗真那么傻,不懂吗?从小我就养狗,据我对狗的观察和了解,它们的智商是很高的,甚至比某些智商低的人还高。它们一定知道那是个不能说破的骗局,只不过它们都是很贪玩的,喜欢配合着去玩而已。要不然活着干什么呢?

我们的运动会、世界杯、大奖赛、超级女生等等不也是这样吗?我们象狗一样都很明白,只不过大家都很配合,不说破而已。从结构主义的角度看,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的哲学结构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它上演呢?是不知足啊,也就是欲望啊,或者说意志力啊……

我们也总觉得前面就是天堂,所以每天拼命赶路,争取提前到达,甚至动脑筋走捷径。你看报纸的房地产版,还有汽车版,新款、豪华、上流生活……新的增长点就是新的欲望,新的天堂。

天堂永远在前面,也永远到不了。

谈论是否远离这种现实生活其实意义也不大,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人在实践。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天生我才,难道就是为了逃避人群,或者就是逃避他们认为的俗人吗?我认为说不过去,生活和社会需要每个人来担当,否则就象庄子说的,活着不如死了。也许我的年龄还没到吧,所以不想放弃生活。悟到了,但是不去做,这是一种什么人呢?

随便你说是什么人吧,哈哈!

一个年青人,因为读了一点书,就去逃避生活,确实不太对。生命本来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东西,我们承认它的矛盾性,但还要参与。奥运会的口号怎么说了?“重在参与”。我们一定要参与啊!

我从17岁到24岁,过了几年逃避的生活。那时从自闭的屋子出来,走上街去,看到任何一个人都觉得亲切,我不嫌他们俗气。一个人独自从沙漠或森林、雪山中脱险出来,一定有我同样的感受。

我出生在偏僻的农村,我嫌谁俗气啊,何况我现在的职业是商人,我那些搞文化的、当官的朋友不嫌我俗气就不错了。我也只是在晚上灯下,写一点心里的想法罢了。到了白天,我又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哈哈。



其实我们都知道,明年不是天堂,也许跟今年一样,也许还能增长10%,我们总不能空着,总要有点事去做。并且,还要把后年当天堂。当然,真正的天堂,只在我们心里,不关手机,电脑和花卉的事。

王小二过年,过了一年又是一年,一定要参与啊?



2007、2、13

凌晨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2873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