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译文
星期五 二月 09, 2007 1:52 pm
.
读罢我的朋友前两天寄来的译文,感觉文笔流畅深邃,留存博客,值得阅读和反思。回忆当年,这样的现象几乎泛滥半个地球,不能不给人以沉痛的教训,谁忘记这样的事实,就是对冤魂的亵渎和凌辱。很遗憾,时至今日,愿意忘记的并对此漠不关心的同胞太多,这就是中国的今天距离世界民主还十分遥远的因素吧。
――唐夫
【卡特門】
Melody
摘譯:【卡特門】
-源自 米沃什《禁錮的心靈》第三章 (之一)
在蘇聯共產時代及其附庸國家統治下,以一言堂式的思想控制人民令其於表面上必需配合國家政策及認同其團結一致的假象。因此沒人敢將其分岐的想法與事實具體顯露出來,對於知識分子來說,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自處是一項考驗—真正的考驗,然而他們選擇了裝聾作啞的方法來面對這考驗。
如果形容這些國家的人民彼此之間的關係像是在演戲一點也不為過。不同的是他們用的是實際的人生做佈景,在街道、辦公室、工廠、會議室、或自個兒的房裡作戲。這戲碼須在精神上有警覺性才可能成功,每說出任何一個字時都應考慮其未來的後果;不該笑的時候,笑和不得體的眼神都可能遭受懷疑與指責,甚至其不經意的舉止、聲音,以及對某種領帶的偏好,都可看作是其政治意識形態的反應。
這既成的社會風氣,往往會讓來自蘇聯共產帝制國家初次到西方造訪的訪客感到驚訝,接觸的人從腳伕到計程車司機,沒有人會對他產生戒心,這些人看起來輕鬆自然,沒有低頭不語與不安的眼神,說起話來無拘無束,笑起來盡情開懷。不禁要問,難道人與人之間真的能夠如此的率真表達嗎?
而生活中的表現與劇場的不同,不同於每一個人都在為別人演戲,且自身非常清楚狀況。事實上,演戲對他(知識份子)來說並不會使其自我嫌惡,且也不視其為驚人之舉。唯盡力演好,因為若要將自己的性格建立在適當的基礎上,就必須演好他應有的角色。假使他要對西方做激烈的評擊,其言論憤怒的程度至少要有百分之十是來自自己真正的感覺。倘若他以溫和的方式來批評西方文化,那事實上他必然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吸引的。當然,所有人類的行為都含有或多或少演戲的成分在。凡人對其所處的環境會有所反應,並且從他的言行舉止可反映出這項事實。雖然如此,在共產國家中還是可發現,大眾是很清醒的在實行他們的行為模式,非僅只是機械式的模仿。有意識的做戲,若下點功夫,便可以將自己的角色中最重要的特性表現出來,就像一個有飛捷快腿的短跑選手能夠在訓練中更發達他的腿一樣。個人在熟悉於他所扮演的角色後,有時會入戲得以致於分不出「真我」與模仿的「假我」,連最親近的親朋好友都僅以通用的政治口號來相互表示意見,能將自己必須扮演的角色和自我合一便可感到解脫,使自己的警覺性放鬆,若能在某個時機做某種反應,就已經做到真正的自動化了。
這樣的情形也同樣發生在文學領域上。一個寫宣傳文字的詩人,並不將自己限制在理性的範疇內,深信理想的詩應可在集會上被朗誦著,然在他於文字表達自己以前,就先將自己處於最適合的群體情緒反應當中。在戲院裡,飾演希德的男演員就是戲台上的希德,並非任何一個人就能演好這希德角色,他必須要有天賦的能力於演這角色時能將自己的感情收放自如。詩如我們所知,可以解釋成一種在社會傳統風氣影響下的個人性情的表現。相反的,「新生活」的詩可以是在個人性情下影響產生新社會傳統。這就是為什麼適應新環境的詩是具有演戲天份的原因。詩人製造了一個理想的革命分子,並且將自己的詩句做為戲中的獨白腳本,他只為這個理想的的公民發言,而不為自己來發表意見,這種作法就好像是替被腳銬栓在一起的士兵唱歌一樣。最好的例證就是德國詩人貝索特的詩句所譜成的歌曲一樣,他的作品因為清楚的表現出演戲的技巧,而相較其他蘇聯共產國家的詩人好。
雖然人們將公眾和自己私下的思想盡量表現的一致,仍可察覺到未能完全同化的事物出來。一個長久普遍的化妝舞會所產生的氣氛,卻能夠給予表演者一些不算小的滿足。當可以把某事物從白的說成黑之時,表面上雖嚴厲,但內心卻在笑;在表面親民愛人的面具下,卻充滿了怨恨;對知道的事裝做不清楚,用來愚弄他人(敵人),令人感到自己的慧黠是最值得驕傲的,在這遊戲裡的獲得成功是一種滿足。相同的,也讓那想探人隱私的人不得其門而入,因為他從不用明確的話語來表達,故有一種無理智約束的純粹情緒表達的快感。這種屬於內心的避風港,愈是隱密不為人知,則是愈珍貴。
類似這種大規模的的做作演戲其實未經常在人類史上發生。但我們可以從中東回教文化裡找到相似之處,該文化不但人的思想與感覺一向隱密不為人熟知,且演進成為一種永久固定的狀態,並冠以【卡特門】一詞稱之。
*(未完待續)
做為一輩子的讀者,第一次嘗試譯一篇不是自己所寫的文章.
而此篇的難度不僅是對我在文學與語言上的考驗, 而是來自對於像米洛什這樣的作家的瞭解, 和對一位來自於共產國家的知識份子於民主社會中的反觀察與其廣博思想的理解與揣情,或許有著與他一樣背景的朋友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對我而言則是無法想像與體驗的一面,若內文因而有誤請不吝指導,期待受教之!
並以此回應我所觀察到部份的中國作家!:)
Taiwan [7/2/2005 5:51:32 AM]
读罢我的朋友前两天寄来的译文,感觉文笔流畅深邃,留存博客,值得阅读和反思。回忆当年,这样的现象几乎泛滥半个地球,不能不给人以沉痛的教训,谁忘记这样的事实,就是对冤魂的亵渎和凌辱。很遗憾,时至今日,愿意忘记的并对此漠不关心的同胞太多,这就是中国的今天距离世界民主还十分遥远的因素吧。
――唐夫
【卡特門】
Melody
摘譯:【卡特門】
-源自 米沃什《禁錮的心靈》第三章 (之一)
在蘇聯共產時代及其附庸國家統治下,以一言堂式的思想控制人民令其於表面上必需配合國家政策及認同其團結一致的假象。因此沒人敢將其分岐的想法與事實具體顯露出來,對於知識分子來說,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自處是一項考驗—真正的考驗,然而他們選擇了裝聾作啞的方法來面對這考驗。
如果形容這些國家的人民彼此之間的關係像是在演戲一點也不為過。不同的是他們用的是實際的人生做佈景,在街道、辦公室、工廠、會議室、或自個兒的房裡作戲。這戲碼須在精神上有警覺性才可能成功,每說出任何一個字時都應考慮其未來的後果;不該笑的時候,笑和不得體的眼神都可能遭受懷疑與指責,甚至其不經意的舉止、聲音,以及對某種領帶的偏好,都可看作是其政治意識形態的反應。
這既成的社會風氣,往往會讓來自蘇聯共產帝制國家初次到西方造訪的訪客感到驚訝,接觸的人從腳伕到計程車司機,沒有人會對他產生戒心,這些人看起來輕鬆自然,沒有低頭不語與不安的眼神,說起話來無拘無束,笑起來盡情開懷。不禁要問,難道人與人之間真的能夠如此的率真表達嗎?
而生活中的表現與劇場的不同,不同於每一個人都在為別人演戲,且自身非常清楚狀況。事實上,演戲對他(知識份子)來說並不會使其自我嫌惡,且也不視其為驚人之舉。唯盡力演好,因為若要將自己的性格建立在適當的基礎上,就必須演好他應有的角色。假使他要對西方做激烈的評擊,其言論憤怒的程度至少要有百分之十是來自自己真正的感覺。倘若他以溫和的方式來批評西方文化,那事實上他必然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吸引的。當然,所有人類的行為都含有或多或少演戲的成分在。凡人對其所處的環境會有所反應,並且從他的言行舉止可反映出這項事實。雖然如此,在共產國家中還是可發現,大眾是很清醒的在實行他們的行為模式,非僅只是機械式的模仿。有意識的做戲,若下點功夫,便可以將自己的角色中最重要的特性表現出來,就像一個有飛捷快腿的短跑選手能夠在訓練中更發達他的腿一樣。個人在熟悉於他所扮演的角色後,有時會入戲得以致於分不出「真我」與模仿的「假我」,連最親近的親朋好友都僅以通用的政治口號來相互表示意見,能將自己必須扮演的角色和自我合一便可感到解脫,使自己的警覺性放鬆,若能在某個時機做某種反應,就已經做到真正的自動化了。
這樣的情形也同樣發生在文學領域上。一個寫宣傳文字的詩人,並不將自己限制在理性的範疇內,深信理想的詩應可在集會上被朗誦著,然在他於文字表達自己以前,就先將自己處於最適合的群體情緒反應當中。在戲院裡,飾演希德的男演員就是戲台上的希德,並非任何一個人就能演好這希德角色,他必須要有天賦的能力於演這角色時能將自己的感情收放自如。詩如我們所知,可以解釋成一種在社會傳統風氣影響下的個人性情的表現。相反的,「新生活」的詩可以是在個人性情下影響產生新社會傳統。這就是為什麼適應新環境的詩是具有演戲天份的原因。詩人製造了一個理想的革命分子,並且將自己的詩句做為戲中的獨白腳本,他只為這個理想的的公民發言,而不為自己來發表意見,這種作法就好像是替被腳銬栓在一起的士兵唱歌一樣。最好的例證就是德國詩人貝索特的詩句所譜成的歌曲一樣,他的作品因為清楚的表現出演戲的技巧,而相較其他蘇聯共產國家的詩人好。
雖然人們將公眾和自己私下的思想盡量表現的一致,仍可察覺到未能完全同化的事物出來。一個長久普遍的化妝舞會所產生的氣氛,卻能夠給予表演者一些不算小的滿足。當可以把某事物從白的說成黑之時,表面上雖嚴厲,但內心卻在笑;在表面親民愛人的面具下,卻充滿了怨恨;對知道的事裝做不清楚,用來愚弄他人(敵人),令人感到自己的慧黠是最值得驕傲的,在這遊戲裡的獲得成功是一種滿足。相同的,也讓那想探人隱私的人不得其門而入,因為他從不用明確的話語來表達,故有一種無理智約束的純粹情緒表達的快感。這種屬於內心的避風港,愈是隱密不為人知,則是愈珍貴。
類似這種大規模的的做作演戲其實未經常在人類史上發生。但我們可以從中東回教文化裡找到相似之處,該文化不但人的思想與感覺一向隱密不為人熟知,且演進成為一種永久固定的狀態,並冠以【卡特門】一詞稱之。
*(未完待續)
做為一輩子的讀者,第一次嘗試譯一篇不是自己所寫的文章.
而此篇的難度不僅是對我在文學與語言上的考驗, 而是來自對於像米洛什這樣的作家的瞭解, 和對一位來自於共產國家的知識份子於民主社會中的反觀察與其廣博思想的理解與揣情,或許有著與他一樣背景的朋友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對我而言則是無法想像與體驗的一面,若內文因而有誤請不吝指導,期待受教之!
並以此回應我所觀察到部份的中國作家!:)
Taiwan [7/2/2005 5:51:32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