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看人类的进化

星期二 十一月 14, 2006 9:26 am

食肉动物在吃的问题上是绝对排它的,这体现了生存的残酷性。且不说它以其它动物的的死亡作为自己生存下去的前提条件,同一种群之间,同一家庭之间,一样争吵撕斗,不容对方染指,哪怕那是自己的母亲。

在《动物世界》里,当母狮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可以与自己争抢食物,有我无你时,她会悄悄地走开,从此已经长大的小狮子将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分析家们说,这不是因为母狮子伤心,而是它觉得小狮子已经长大,可以独立了;而且它为了避免母子相斗的一幕。

其实不用看《动物世界》,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养狗,母狗生了小狗崽子,那是非常捍卫的,最初的一段日子,谁也不能动它的宝贝,连主人也不行,它也一样咬。可是狗崽子长大了,一样会来抢她的食物,她也会选择默默的走开——当然不会失踪。

在生存的残酷里,我们一样看到原始的伟大的母爱。

我喜欢看《动物世界》,其实是想从中发现人类的轨迹,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在这种对比中,我明白了一件事:人类的进化,本质上是道德的进化。

人类的食物在什么时候才基本解决,不用害怕饥饿呢?是在农业文明时期,而不是游牧文明时期。农业文明部分回归了食草动物的生存方式:食物以植物为主,而不是以动物为主;并且人类自己种植,不仅仅是依靠大自然。

食草动物要比食肉动物和谐温和得多,那种母子相斗的一幕在食草动物这里是不可能发生的。食肉并不代表着进化,灵长类本来就是以植物为主食的。

游牧文明的食肉性决定了它的强悍,也决定了它的杀伐和抢夺,它们是古代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建立的——的破坏者,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波斯、古罗马文明都是被游牧民族破坏的,罗马帝国在扩张期也有着明显的游牧文明的痕迹,后来加入了希腊的商业文明的因素。四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游牧民族的斗争史,也差一点被破坏掉,有赖于自身的非宗教性、平衡性、丰富性和人口优势,才反过来创造了以文明战胜强敌的奇迹,同化了统治自己的游牧民族,让其消失于无形,就像一小块肉,在一大锅水里煮得无影无踪。

中华文化圈的人们吃饭,许多人用筷子从一个碗里夹菜吃,还要喝酒、猜拳、高谈阔论,许多人视这种共盘制为恶习,推崇欧美人的分盘快餐制。我认为中式吃法在文化上主要意义在于彼此认同,没有敌意,互相信任,强调亲近,和谐,这是农业文明特有的。而游牧文明总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是分盘制。共盘制感染传染病的机率,我看也比接吻和性开放小不知多少倍。而分盘制我们并没有拒绝,在街头的快餐店和单位的饭堂,不就是这样吗?

所以我国人民办事,是一定要吃饭的。除了追女孩子搞气氛,大抵都是吃中餐。这是符合进化论的。

2006.11.4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2089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