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思维

星期五 十一月 10, 2006 6:39 am

圣诞节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废话。提醒这一句是因为我们的圣诞思维要从这里开始。

圣诞节前的日子里,给朋友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总要赶一赶时髦,说句“圣诞快乐”,尤其是年轻人和有一定教育背景的。商界更是如此,围绕圣诞节做文章的广告铺天盖地。

作为西方国家一年中最重要节日的圣诞节,正越来越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尤其是一亿多城市人口,更尤其是临近港澳的广东省。“西方国家”这个词其实并不准确,换成“欧美国家”也不准确,因为放眼全球,有几个国家不过圣诞节呢?

随着几个世纪来欧洲文明以其强大的物质力量向全球的延伸,东西方文明从碰撞到宽容到融合,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这其中也包括美洲印第安文明在碰撞后的消亡。

为了缓解一下这个话题的严肃性和沉重感,我想说明的是,每年全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在过春节,我指的不仅是华人或东亚、东南亚背景的人士,欧、美、澳等国本地人士也跟着当地华人一起过。对他们来说,一个历史悠久的、好玩的节日是生活的一大收获,只要能从中获得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祥和就行,不存在文化的隔阂。

在现实的欧美澳各国文化中,圣诞的宗教色彩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一种传统,是一种神圣、庄严、欢乐、温暖,与亲情、童话、休闲相结合的气氛,类似于中国的春节。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使中国的许多人喜欢去过圣诞节,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它们体现的文化特色,是其它节日没有的或代替不了的。

不排除这其中有些崇洋的心态,这也不奇怪。一者西方(我还是沿用这个词,因为似乎也没有其它更好的词代替)近百年的文化确有其优点和优势,尤其在理性、科学、工商业等方面,许多地方太值得我们去学习了,一般老百姓有点崇洋并不足怪;二者正因为接触少,了解少,不免有些神秘,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如果交往多了,自然就平和了。

说到圣诞,绕不过基督教这个背景,这也是这个话题的敏感之处。其实西方社会这些年来不乏对《圣经》质疑的著作,我手边就有一本《耶稣,最后的法老——揭示西方文明的真实历史》,英国人拉尔夫·伊力斯所著。在此我并不想争论宗教问题,因为在今天的文明状态下,我宁愿把《圣经》看成是一部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无需逐字逐句地去解释、对照、验证和反驳,它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历史已经翻过了沉重的一页)成为文化背景的一部分。盲从和激烈反对都是没必要的。至于有人喜欢这个文化,愿意去教堂或参加基督教的聚会,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寻求心情宁静的方法,就像有人喜欢去庙宇里静坐或烧香,只要对社会公众无害,就应该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不过有些人信仰基督教是为了功利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求上帝保佑”,把上帝看成警察局或保险公司。保佑他干什么呢?保佑他升官发财。这与另一些人去庙里烧香求菩萨保佑有异曲同工之秒。而另一些人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行和追求良好的心灵感受,从而具备更多的向善、豁达、宽容、平和、快乐和热爱生活之心,也就是感受它的文化价值,我认为后一种人显然更为正确一些。





2003年12月21日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2048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