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关于《中国戏曲大会》出题与各位专家商榷
星期日 八月 20, 2017 3:11 pm
一片冰心在戏曲
关于《中国戏曲大会》出题与各位专家商榷
《中国戏曲大会》是一档中央电视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精心推出的大型传统文化节目,为了弘扬祖国的戏曲文化,可谓是苦心孤诣,诚意满满。当然,诚心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成为很多电视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达到了普及宣传戏曲的作用。相对于其他的传统戏曲类节目,这个节目在宣传普及戏曲方面无疑是领先很多。那么说《戏曲大会》相对以往节目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呢?个人感觉,它并不是以展现戏曲专业演员或票友的表演为重点的,不是“自娱自乐”,而是站在“戏迷”的角度,不,也不是单纯意义的热衷于表演的戏迷,而是把中国戏曲真正当做一种文化,站在“观众”的角度引导大家欣赏。这种理念难能可贵,中国戏曲缺少演员吗?我感觉并不缺,缺的是能够真正欣赏戏曲的观众。所以这个节目基本摒弃了“戏迷票友大赛”等自娱自乐的堆砌式的展示,而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替观众着想怎样欣赏戏曲。这种理念无疑是成功的关键。那怎么贯彻这种理念呢,出题当然是重中之重了。题目当然是各位专家费尽心血而成,我从中所受教益也很多,但是看过节目之后,也有一些想法想与专家商榷,当然是班门弄斧,但是念在本人对戏曲的一片拳拳之心,也只好说将出来,敬请批评指教。
这次戏曲大会的题目关于戏曲专业术语的东西太多,对普及戏曲,特别是普通人了解戏曲没有多少帮助,比如“亮相”“场面”“圆场”“抽签”“压轴”等专业戏曲术语,甚至严谨地说,只是京剧这一个单一剧种的专业术语,并不具有普遍性,对观众了解戏曲之美也没有什么大的帮助。大学者钱钟书先生有句话,大意是尝到了鸡蛋的美味,又何必关心这个鸡蛋是哪个老母鸡下的呢?当然这是戏谑之语,关心一下下蛋的母鸡也很必要,但是我们不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鸡蛋的美味上吗?所以,关于专业戏曲术语的问题还是少出为好,意义不大。
有些题出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有道选择题是“湘剧《描容》是哪出戏里的一折?”,答案当然是《琵琶记》,但是这道题到底想要考察什么呢??如果说要考察《琵琶记》的内容,不管是用昆剧、湘剧、川剧还是赣剧来演绎这个故事,《描容》都是《琵琶记》中的一折,跟湘剧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所以特别举例说湘剧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说这个题想普及湘剧相关知识的话,这道题就更没有出到点上了,所以说,出题专家还可以再斟酌。
还有就是除“地方戏”题目的难度似乎可以再深一些,毕竟这是《中国戏曲大会》,应该引导大家建立一种“大戏曲”的观念,这次“地方戏”的考察基本都集中在第六题“视听题”上,出现了难易度不均,整体偏简单的问题。比如说有一道视听题,放了常香玉老师豫剧电影《花木兰》中“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场,然后问这是什么剧种,最后百人团全部答对,就说明这个题太简单了,起不到宣传、欣赏“豫剧”这个北方大剧种的作用。相反,有些视听题难度就过大,比如说像广东粤剧红线女的题,就放一个动画片让判断是谁配唱的,说实话,这道题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难度太大,即使是对全国剧种有点基本了解的人来说,也不一定仅凭声音就能听出是红线女老师,特别同样是视听题,跟豫剧那道题一比较,难度就真是天上地下。我个人建议是,像这类题目难度系数还是差不多为好。比如豫剧题就可以提高一点难度,我理解题目的意图是为了引出介绍常香玉老师,其实完全可以放一些常老师其他剧目的片段,像《红娘》、《大祭桩》、《白蛇传》什么的,据我所知,常老师这几个戏都是留有录像资料的,这样一来,既可以向观众普及一下常香玉老师可不是只有《花木兰》这个戏,她还有很多代表作,另外呢,对参赛选手来说也不至于太简单。同样的,红线女老师的题目可以稍稍降低一下难度,红线女老师也留下了很多录像资料,像著名的《搜书院》、《昭君出塞》啊,可以考虑放一下真人版的视听资料嘛,一是可以普及一下这位广东粤剧大家,让观众认识一下红线女老师的庐山真面目。二呢,也可以降低一些难度,使选手之间答题相对公平。但是总体来说,“地方戏”的出题还是过于简单,其实对于所谓的“地方戏”的提法我个人就不太认同,基本就是把京剧以外的所有剧种都叫地方戏,其实站在大戏曲的观念上来说,京剧不过是皮黄系统剧种的一员罢了,京剧对应的不是地方戏,而是像秦腔、昆曲、晋剧、川剧、梨园戏等等一个一个的剧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出题过于简单,出的一些视听题像秦腔的《斩单童》、锡剧的《珍珠塔·跌雪》、湖北汉剧的《宇宙锋·装疯》等,都是本剧种最有代表性的剧目,然后题面只是让选手选择这是哪个剧种,不免显得过于简单, 个人感觉也是对一些剧种不够尊重。还不如说放完视听资料后,问这是哪出剧目呢!
第三题“表演类题”出题是一个亮点,效果也很好,基本上让观众了解了戏曲的各种程式,但有的题目出题还是要多加斟酌,比如有一道题是京剧《打瓜园》陶洪念白的题目,问他的念白是什么?备选答案是京白、韵白和方言白,当时这道题百人团就错了一个人。为什么?因为陶洪念的是方言这一点太明显了,另外两个备选答案很容易排除,所以说这道题出的就没什么意义。我们知道京剧中有很多剧目的人物是念方言白的,也体现了剧种之间的交流,这些方言白很多,有山西白,就像《打瓜园》、《徐良出世》等,也有苏白,还有山东方言等等,所以说这道题应该考一下陶洪念的是哪个地方的方言白,如果这样的话这个题就有意义的多了。
再说一下第四题“图片题”的问题,从出题来看,这种题主要考察了人物穿戴和脸谱问题,还是存在难易不均的情况。例如说脸谱题,有几道题,考哪个是关公,哪个是金钱豹,哪个是跳出卦炉的孙悟空,这几道题都太简单,即使是对戏曲毫无了解的观众也能凭常识判断出来,寺庙里大红脸的关公,金钱豹脸谱上显眼的金钱,明显“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特征太明显。相比另外一道图片题,有三张不同剧种的包公脸谱,让选择哪一张是秦腔的脸谱,这个题的难度系数就比之前所说的图片题难太多了,这不仅需要选手对京剧,秦腔,川剧这三个剧种都特别熟悉,更需要对三个剧种的花脸行当有相当了解。这样一来,难度大很多,就显出不公平。而且这道题出得很不严谨,且不说川剧的包公脸谱在当今的演出中不常出现,基本按照京剧脸谱画,就说秦腔的那个脸谱,现在秦腔界早就不按图中所谓的脸谱画了,很多秦腔演员和资深秦腔观众都说没有见过那张脸谱,经笔者多方讨教,才从一位专门研究秦腔脸谱的爱好者那里了解到这算秦腔早期的脸谱,现在舞台上早已消失,据我猜想,这个脸谱起码在文革前,也有可能在建国前就可能不用了,所以说,拿一个这么陈旧的脸谱来出题显得太不严谨,即使要考这道题,也应该用现在秦腔舞台上的脸谱造型为好。
还有一些题目意义不大,可以考虑改换考察的方向。比如说有道题考哪个剧种是最年轻的剧种,三个答案,龙江剧、吉剧和漫瀚剧,最后答案是漫瀚剧。我相信这个题即使是资深观众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不客气的说,这道题没有意义。这三个剧种都是建国后人为创造出来的,由行政力量推动,经过组织命名然后产生。众所周知,龙江剧和吉剧基本是以二人转为基础的,漫瀚剧呢,之前我真不知道,经查询,得知是以二人台为基础创立的,就一个剧团,剧目也很少,所以说,知道这种知识有什么意义呢,在这里我并不是说这些剧种不好,它们都是二人转和二人台在新时期的发展,如果说要考察漫瀚剧这个汉族和蒙古族和谐发展共同创立的剧种,为什么不考察一下漫瀚剧与二人台之间的联系呢?题目可以设置成内蒙古漫瀚剧是在哪个剧种的基础上创立的,这样题目就会有意义的多。
随想随敲写了这么多,不成体系,知识也难免浅陋,但因为对戏曲的热爱,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权作参考,不足为凭。
齐海岱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6539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关于《中国戏曲大会》出题与各位专家商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