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一个 共同目标 不分门槛内外
星期六 八月 20, 2016 2:41 pm
一个人这辈子喜不喜欢戏剧,估计一定跟儿时经历大有关系;儿时喜不喜欢戏剧,又大多跟家庭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所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即是此意。祖辈有两位演员一名琴师一位编剧与上海戏曲颇有渊源,这就打下了成为资深戏迷牢固扎实的基础。同样铸就了我的座右铭:戏曲兴衰匹夫有责。
我看戏不限剧种不拘流派,只要舞台呈现就会全神贯注兴奋异常。上海剧协成立六十周年,也就是我观剧生涯的一甲子。记忆犹深的就有看过的周信芳贺梦梨追韩信、袁雪芬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西厢记、刘正道汪秀英战斗在敌人心脏里、少儿早早场的京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沪剧马兰花,还有方掬芬主演的以革命的名义等等。
高三临近毕业,虽然语文成绩不错常有作文被选为范文张贴,还是忍痛放弃上戏戏文系。因为文科容易出事唯恐摊上文字狱,最终选择理工填报志愿。否则的话,说不定就是余秋雨诸伯承他们的学兄了。尽管如此,到了著书不为稻粱谋的辰光还是不可抑制地重拾旧梦走上了编剧之路。
继先后出版了红楼新曲集锦和赵燮雨剧作新编上下册(已赠送上海剧协和上海戏校)之后,赵燮雨剧作六卷本正在定稿校对不日即将问世。很高兴其中包含着一些获奖作品。另外还有一篇楝亭遗篇描写清初戏曲名家曹寅洪升惺惺相惜有关长生殿的故事,为上海剧协选中报送中国剧协关于中国历代文人选题的剧本征集。尽管最终并没有入选,照样很感激上海剧协的青眼。
身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前身的上海京昆艺术中心曾经征集尚长荣领衔主演三部京剧精品征文,连续投稿终有五篇论文入选。不说质量如何,数量上遥遥领先 足证饱含观剧热情和认真思考。此外,还有宁波方面的戏剧评论杂志专门约稿。更为自豪的是竟然有名家名团主动来联系获奖展演剧目的相关戏剧评论,于是分别有两篇文字入选沪剧《挑山女人》学术研讨会汇编材料以及《讲述澳门故事——本土题材京剧戏里戏外》戏剧评论集。
原本没有身心拘束,无关编制职称待遇,并非完成本职工作的完全基于自愿出自兴趣爱好来做事情编故事,这是不是可能更加超然能够攀登一种别样的境界。以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文化创新,是否就不应局限于专业,一样可以吧眼光投射到民间啊。回望当年的名编徐进文牧等,即便当今大名鼎鼎的梅花剧作家罗怀臻李莉本来不全都是半路出家,从业余草根转为专业人士?
不久前看到新一轮的上海新剧本朗读会明确“展现专业院团、学院学子、老中青三代编剧的实力风采,制作上也呈现专业团体、学院派、民营三种风格的特点”,不禁有些许纳闷。为什么制作上允许民营参与——比如锦辉传播,而剧本征集就没有民间参与呢。
刚收到一份聘书证书,远在甘肃的白银秦腔文化发扬协会聘请我为顾问会员和特邀编剧,准备排演中意的小戏大戏。墙里开花墙外香,这实在有点叫人啼笑皆非。上海是我的家乡地,真心期望上海剧协能够不拘一格选用这篇征文---目前还并非剧协成员写的上海剧协六十周年纪念文字。
今年正好是文革发端五十周年,回望当初,除了红卫兵不是还有红外围么?是不是嘛!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6180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一个 共同目标 不分门槛内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