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神州何处大观园?
星期四 七月 14, 2016 7:46 am
《红楼梦》中大观园其由来是因为荣国府贾政长女贾元春被选进宫册封为贤德妃后,皇上恩典回一次娘家而特地建造的省亲别墅。“天上人间诸景备,衔山抱水建来精”,在曹雪芹笔下再简单不过的两句诗足以描绘她的美妙景色。
不管《红楼梦》是怎么样一部小说,承载了多么大的历史负重,既然是小说是小说家言,那么其中的大观园中必定是一处虚构的园林。
在当代中国,有几处以大观园的描述为蓝本建造的园林景点。
87版本是至今公认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最佳版本。首都北京大观园就是为拍摄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专门建造的。北京这座大观园前身是原南菜园街东侧11公顷苗圃上修建起来的“南菜园公园”。1986年10月,北京大观园被选为“北京十六景”之“红楼大观”;1988年4月,又被评为“首都八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园中景物比较忠实于原著的时代背景与细节描述,成为一座再现《红楼梦》典型园林环境的文化园地。
上海大观园的建造早于北京大观园,据称是为了拍摄六部八集电影《红楼梦》而动工。之后的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和《黛玉传》也在此间选景。上海大观园曾荣获国家建筑鲁班奖,上海40周年十佳建筑,十佳休闲新景点,新中国50周年上海优秀建筑,上海十大旅游特色园林,上海市七大文明公园,国家建设部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更早期李翰祥拍摄的《红楼梦》是在邵氏公司巨大的摄影棚内建起了他心目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虽说并非类同北京上海大观园那样的真实园林建筑,作为电影拍摄场所,这一类布景不仅可以很容易移做其他古典影片的场景,说不定也一样和好莱坞影城开放作为旅游景点。
并非总体概念上完整的大观园但是和大观园林休戚相关的有位于南京市中心大行宫地区于2009年建成的江宁织造府。其中有西池、楝亭、萱瑞堂等和真实历史人物江宁织造曹寅相关连的地面设施,还有“有凤来仪”这样和《红楼梦》大观园相衔接的园林建筑。江宁织造府南侧的小院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格局,亭台楼阁、假山曲径、小桥流水。虽然没有可能被称作大观园只是个小观园,也颇具特色。如果再与陈列在江宁织造府里的大观园模型联系到一起,当可以算作当代兴建的一个迷你型大观园。
正如这些“大观园”或作为旅游胜景或作为影视布景,事物是为了人物而设置一样,正式的大观园不过是作者为了安插一个环境,脱离宁荣二府大环境的新环境来体现贵族化的脂粉味,来提供相关故事情节展开的园林而已。同时,正巧可以充分挥洒了一番作者脑海里的园林构思和美好回忆。
最为红学人士关注的并非这些今人搭建的大观园,而是那些被指认为《红楼梦》中编写大观园的园林原型。尽管不会得像红学各路英雄豪杰设定的《红楼梦》作者那样“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可这些据称大观园的原型无论数量还是分布也甚为可观。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每一个拟想中的大观园园林原型都可以说和设定的《红楼梦》作者形影不离有着密切相关的内在联系。
换句话说,考证《红楼梦》作者是谁这一命题关乎“人”;那么考证大观园的园林原型在哪里是关乎“物”。人和物之间正是一种密不可分的主体客体关系。
——恭王府后花园,北京。
很早之前,位于前海西街的恭亲王府后花园就被一些红学家认为是大观园的范本。旅游者去北京买门票参观恭王府,就明显带着参观心目中“大观园”的意念。恭王府“被”认为是大观园的年代也可谓最早。越剧《红楼梦》剧组应邀赴朝演出载誉归来回到北京,周总理设宴招待,饭后安排参观“大观园”——也就是恭亲王喜题为“萃锦园”的这座恭王府后花园。主陪参观的是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兼红学家王昆仑。参观结束后,王昆仑拿出一张用毛笔绘制的纸张已发黄的“大观园”图铺在地上,向周总理等人介绍说:《红楼梦》书中大观园的周边地名同这里的一样,如大翔风、小翔风、夹道子、姑子庙至今尚在,有后门可通德胜门;后海水与园子里的水相通。王昆仑认为,此处即为曹家的“大观园”。当然,一向审慎的周总理始终没有表态。
那会儿,人们普遍把这座后花园当作曹雪芹巨著《红楼梦》笔下的大观园。宝玉黛玉宝钗和三春居住以及元春省亲的地方——元妃归省必在京城。但当时的红学家们却争论不休,一派说这就是曹家的大观园;另一派说曹家的大观园在金陵(南京)。当时大观园并没有对社会开放,但有关系走门路慕名前来参观的《红楼梦》忠实读者为数不少。其中,自然少不了红学家前去参观研究考证,包括自誉文人雅士和“红学家”的康生。
关于这个恭王府后花园可以特别提到的有两处:姑子庙和“潇湘馆”。大观园东墙外是一座蒙古小王府,同小王府相邻的独院便是姑子庙,据称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在此修行诵经。其实,此说大谬——栊翠庵按照《红楼梦》小说中的说法应在大观园内,不可能游离于外,且不该与一座蒙古小王府比邻。周总理一行游园最后走进一处,月洞门(凡是中国园林这一类月洞门到处可见)内院子里种着一片竹林(这个也并不稀罕),表明这里是“潇湘馆”。周总理问艺术家们:像不像潇湘馆?当时就有人回答:规模小了点,不太像。可院子内凡种有竹林,就能代表是潇湘馆?那也太屈煞了林妹妹。
虽然,恭王府往上追溯其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的邸宅,与“大多数”《红楼梦》作者生活的年代比较起来嫌晚了一点。但是根据府邸建筑的考据,不少为明代建筑。于是,并不能排斥《红楼梦》作者曾到此游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此相连系而极有必要补述的是台湾高阳先生所著《大野龙蛇》中写道,时任工部员外郎的曹頫承建新修的和亲王(乾隆胞弟)王府在地安门大街钟鼓楼附近,就曾带着曹雪芹前去游览赏玩——为了先期替慎郡王题名制联“捉刀”。和亲王府位于东城铁狮子胡同,原为崇祯田贵妃之父左都督田宏遇府邸,其花园极尽华丽之能事。相传园有八景,其中一处名为“舒啸台”。新修的和亲王府花园越发争奇斗艳,比如写道其中“恩波楼”一景系桥上建搂形如水榭,乃仿照苏州拙政园见山楼而建造的桥楼。园内还有花一千五百两银子买来的一块“夏云奇”,据称是宋徽宗“艮岳”旧物。可想而知其典雅秀丽,生性好游见多识广的曹雪芹由此“游园”进而“惊梦”,也未尝不可。
——随园,江苏南京。
不算江宁织造府花园这个小观园——照样可以说是大观园蓝本——那么,在金陵这个地盘上就得数随园了。其实,随园本就是江宁织造曹寅所建,据称建造于1706年前后。地点位于金陵小仓山(今南京市广州路西侧)。随园可说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园林。
雍正五年(1727年),曹頫因“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抄家,由内务府郎中隋赫德接替曹家产业,此园归隋赫德所有。不久隋赫德又因贪污被抄家。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寓居于此,改名为随园,自号随园老人,并成就著名的《随园诗话》。
关于随园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出处系由曹家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亦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显然,无论持恭王府后花园说还是随园说,都归属于作者曹雪芹说。
——江宁织造府西花园,南京。
这不是2009年新建的那座,而是曹寅所居住的由前明汉王朱高炽府邸改成的织造衙门西花园。秉承皇帝意旨,曾在此广筵宾客论文较艺,笼络江南名士。不管“曹雪芹”是否在此长大,或者曾像纳兰性德、洪升等人一样到过此处,都会是大观园一个参照体系。
——平西王府西园,北京。
这就开始摈弃曹说了——不仅是摈弃“曹雪芹”,而且是摈弃曹氏家族。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清史学家阎崇年等学者确定,清康熙帝曾于北京德胜门外郑家庄(现昌平区郑各庄)兴建行宫及王府。
始终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蒋国震本人就是北京昌平郑家庄人氏,退休后受聘于宏福集团,就一直潜心研究北京昌平郑家庄村史,无意中发现,昌平郑家庄即为当年废太子胤礽的平西王府。蒋国震先生认为,大观园其实就是原来郑家庄皇城里平西王府的西园,遗址在现在的昌平北七家镇郑家庄村内。
由此,连同《红楼梦》原作者胤礽说在内,蒋国震他写作的《真假红楼梦——揭秘皇城大观园》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据说,针对蒋国震的说法,多位红学家表示没有阅读过该书,拒绝给予任何评价。可以认为这也代表了不少草根红楼学者的一种悲哀。
——水绘园,江苏如皋。
水绘园位于如皋市东北隅,南邻定慧禅寺,西倚碧霞山,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宛曾在此栖隐。南通市越剧团新编越剧剧目《董小宛与冒辟疆》剧情展示,董小宛起先不被见容于冒母,置之于别园,仿佛“苦尤娘赚入大观园”一般。如皋水绘园是我国众多名园中之佼佼者,饶有书卷气,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以园言志,以园为忆,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于一园,新颖独特,独步天下。
水绘园原为邑人冒一贯置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始臻完善。冒辟疆将旧园重整精心布局,在园中构筑“妙隐香林”、“壹默斋” 、“枕烟亭” 、“寒碧堂” 、“洗钵池” 、“小语溪” 、“鹤屿” 、“小三吾” 、“波烟玉亭” 、“湘中阁” 、“涩浪坡” 、“镜阁” 、“碧落庐”等十余处佳境。
绘者,会也——如皋古城东南西北的水道都汇集于此。水绘园以洗钵池为中心,池水四方分流,把园分隔为数块小区。再加上水中洲,在其回环的水道上,疏落有致地建造有一堂、一房、一斋、一庐、二阁、三亭,余均为水景。水绘园四周环水,积水弥漫,唯霞山桥一处可通往园内。桥址有一茅亭,过亭是荷花夹岸、桃柳交荫而蜿蜒的画堤。
由以上介绍很容易体会到如皋水绘园绝非《红楼梦》中大观园那样的布局。比如倒影尤佳的评语,于今当代人手一只傻瓜相机或进而手持“炮筒”,凡是游览风景无不拍摄倒影;而通篇《红楼梦》并无渲染大观园倒影景色。据记忆仅有第七十六回后半段“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处提到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和“寒塘渡鹤影”一句联句,算是两个倒影,但那月亮和仙鹤又同园林建筑都别无关连。
至于,抬出水绘园作为大观园的原型,不单是执着于冒襄是《红楼梦》作者或作者之一,而且基于两府一园格局的类比。持冒襄说者提出——水绘园的设计,几乎就是大观园的设计原型,加上冒家的东府西府,与《红楼梦》里面大观园加上荣国府宁国府,都是独一无二的“两府一园”格局!
《红楼梦》中荣宁两府加上大观园,称之为两府一园;而冒家也是两府一园格局。由此,看起来似乎在红楼作者姓冒这一点上更加重了砝码。固然,通常官宦王侯之府邸,均为一府一园格局,像冒家这样两府一园的格局确属少见。但请不要少见多怪。因为金陵护官符上“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位列第一的贾府,说实在的并非是两府一园这样的格局。因为,元妃省亲虽然是贾家合族大事一件,毕竟主要还是荣国府这一支。尽管建造大观园时动用了宁国府会芳园一些墙垣楼阁,实际上没有全盘并吞。请看第七十五回前半段“开夜宴异兆发悲音”中就明明白白地写着地点是会芳园丛绿堂。可见所谓两府一园格局应该是两府两园格局才对,只不过故事情节重点在大观园,会芳园场景较少提到而已。
如果再联想到不少红学人士认同的宁荣两府或视为镜像或各有所指,那么号称的两府一园格局仍然回归到常规的一府一园格局。
——柴庄,即西溪山庄,浙江杭州/西溪,浙江杭州/吴山,浙江杭州。
这三个相互关联,是一根藤上结的瓜瓜。放在一起略加叙述。众所周知,这便是土默热先生所持《红楼梦》作者洪升说的铁证之一部分,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土门红学文章多多,追随者也是门庭若市。杭州还居此开发西溪旅游业同时兴旺杭州红学。
柴庄是蕉园诗社——蕉园所在,土默热红学称之为狭义的大观园。这个狭义用在此地甚妙!和相对论一样,既有狭义便有广义。广义的大观园即是西溪——由于广义两字,大观园的原型不再拘泥于一座园林,而是一组园林!这是土默热红学的一个重要奉献。眼界一下子拓宽了,犹如相对论从狭义到广义的飞跃。于是,蕉园、洪园、花坞、秋雪庵、西溪山堂、西溪水阁等一一对应,赢得了一片热烈欢呼的掌声。
至于吴山则是为了确立“芳园应锡大观名”大观两字的来历,阐述“芳园缘何名大观”。土默热先生著文云:因为《石头记》书中的大观园是为了接待元妃省亲修建的,“大观”之名又是元妃所赐,又因为书中元妃省亲隐写的是康熙南巡,所以这个“大观园”的命名必然与康熙皇帝直接相关。查康熙六次南巡所经过的地方,扬州附近有瓜州的大观楼,苏州寒山有大观台,杭州吴山有大观台,浙江绍兴有大观堂。这些以“大观”为名的名胜,瓜州、苏州、绍兴三地的“大观”之名,均非康熙皇帝所取,唯一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就是杭州的“吴山大观”。
笔者很早就甚为部分赞同土默热先生的洪升说。随即创作了《楝亭遗篇》,颇受土默热先生赞许。笔者也深为欣赏土默热红学形成一个首尾衔接的完整体系,不像其他各位作者考证文字零打碎敲构不成一个体系。“断云零雁各凄清”和“西溪大观成一统”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无论是考据结论还是研究方法后者显然上了一个台阶。然则,既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相对论角度考量仍然要受“测不准”原理所制衡。此地,证据逐层推进言之凿凿,可惜依然尽是间接证据而非直接证据。即以大观为名来进一步探究——既然有瓜州大观楼、寒山大观台、吴山大观台、绍兴大观堂等等这些全都以“大观”为名的名胜古迹,任谁就不能因为游览胜景而触发灵机,也跟元妃娘娘一样观点觉得“芳园应锡大观名”呢!
可别忘了还有“洋洋大观”这个现成的词汇。说不定不需要到过别的什么以“大观”为名的名胜古迹,单凭“洋洋大观”这四个字就可以触发灵感,给自己笔下小说中的花园取名大观。
“洋洋大观”,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复杂繁多,丰富多彩。据记载——语出清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河之北,山如屏列,已属山西界,真洋洋大观也。”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浮生六记》作者。1763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其时正是清乾隆二十八年。诚然,也不排斥沈复是读到过《红楼梦》手抄本,把大观二字写进他自己的书里。
——水西庄,天津。
从南方再转回北方。水西庄原是天津芦盐巨商查日乾父子营建的园林别墅。韩吉辰先生著文《水西庄与大观园探源》判断水西庄是大观园原型。后来一向喜欢提携后辈的周汝昌先生也参与其中。这次大观园探源和查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美籍华人学者李明鸟先生经过精心考证,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查继佐。查继佐与天津水西庄的主人查家宜属本家。
水西庄中有好多景点名称与《红楼梦》中大观园景点名称非常类同。比如《红楼梦》中有栊翠庵、芦雪庵、藕香榭、潇湘馆、秋爽斋、逗蜂轩等名称,水西庄中也有揽翠庵、秋雪庵、藕香榭、湘中阁、秋白斋、来蝶亭、蓼花洲、蓼风轩等,名称如出一辙,似乎很难用偶合解释。跳出大观园林本身,和《红楼梦》相关连的还有诸如枕溪廊对应贾母忆旧的枕霞阁、一犁春雨对应元妃题匾的梨花春雨、数帆台 则对应天香楼原名西帆楼等等。由此,土默热先生也承认——水西庄与大观园确实相似。
虽然尚有“葬花”“焚稿”“咏菊”“游幸”等桥段,甚至于有海宁查氏后代查良英女士、查良诗先生提供曹雪芹曾避难水西庄的传说,水西庄依然只是“似曾相识”的大观园,而决非大观园本身。
土默热先生更是提出水西庄与大观园是一棵藤上结的两个瓜,它俩则有着共同的原型——杭州西溪。
《红楼梦》的芦雪庵与水西庄的秋雪庵的原型,都是西溪的“秋雪庵”!
《红楼梦》的藕香榭和水西庄的藕香榭的原型,都是西溪的“藕乡榭”!
《红楼梦》的栊翠庵与水西庄的揽翠庵的原型,都是西溪的“拢翠庵”!
《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原型是西溪的“洪园”!
《红楼梦》中蘅芜苑的原型是西溪的“花坞”!
《红楼梦》的紫菱洲的原型是西溪的“红菱浦”!
这些提出原型的说法本没有错,但是一定要说“天津查家父子修建的水西庄,不仅景点名称取自杭州西溪,连园子的总名称也取自杭州西溪!”——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呢。不能因为共有一个西字,就如此断言人家必是由西溪而水西。要知道水西庄本就位于南河南岸今西头芥园一带。至于说到“而清代乾隆年间,北方是没有水稻种植的,除掉北京皇家内苑有试种的小片水稻外,华北农家是没有专种水稻的村庄的。”以此来推翻水西庄不可能有“十里稻花香”,其实考据不严。
请看——百度引文:天津小站开发,仅有120年。但小站稻却是自北宋以来,千余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历代先哲垦拓北海,法式南方的实践递鍃推进下,得以问世的,是整个天津屯垦史上的一个突出环节。曾以江淮粳稻为母本,但结果却优于江淮稻;曾以韩国、日本的稻种为籽种,而品位却超越了韩国稻和日本稻;其前驱是葛沽稻,但比葛沽稻更胜一筹。“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
更据《明史•汪应蛟传》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天津巡抚汪应蛟利用驻防兵丁,在葛沽、白塘口两地垦田种稻5000余亩,采用筑堤围田,利用淡水洗碱,种稻每亩收四五石。 明万历四十一年至天启元年(公元1613—1621年),大科学家徐光启曾四次来天津,致力于垦田种稻。从此,葛沽稻大负盛名。而葛沽距小站仅12.5公里,一般把葛沽稻视为小站稻的前身。
——御花园,北京。
继续往北推进。这个提出大观园原型归属的观点同样视野广阔,或许还可以说富有想像力越发放得开了。这是不是和主张朱氏皇室人员有关联呢。
此种论点从谐音而来——“老明公”,“老明宫”也,“原明朝皇宫”之意。“山子野”,“山之野”也;“山”,燕山也,“野”,原野也,指华北平原。所谓“老明公号山子野”的意思为:原明朝皇宫,位于燕山脚下的原野上。由此推断贾府和大观园,明清皇宫也,即今故宫、景山、北海、中南海。
再进一步拓宽思路的还有把整个圆明园作为大观园原型了。实在太过激进,不必在此展开。
——清东陵,河北遵化。
同样从谐音出发——“大观园”就是“大棺园”,由此从棺廓陵园着手,把满清皇朝一个个老祖宗抬出来说事儿。
有介绍说东陵八景,岂不知它们和大观园别无干系:1,龙滩垂钓;2,引水归帆;3,宝顶凝辉;4,天桥挂瀑;5,泉沟采药;6,柳甸闻莺;7,明楼过雨;8,西山晴雪。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大观园并无瀑布一景。当然,持此论者着眼点是化观为棺,也就顾不得这许多了。
——故宫文溯阁,辽宁沈阳。
从遵化继续往东北方向,这回把视线转移到了盛京。并不是整体的考量大观园原型,仅仅是提出第七十六回中凸碧堂凹晶馆的原型是沈阳故宫文溯阁。不论真假如何,可以说这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最好注解。
——东皋草堂,京师之东的潞河东皋“博尔都园”。
又说城东郊,庆丰闸东里许。据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的王庆云先生著文《“红楼一任说,我说是东皋”——〈红楼梦〉“大观园”本事新说》,认同永璥是最早提出东皋草堂是“大观园”原型。注意到博尔都亦系皇族,字问亭,别号东皋渔父,太祖高皇帝之曾孙,辅国恪憘公之子,著有《问亭诗集》。
——七里山塘,江苏苏州。
回到林妹妹老家。这同样是属于取我所取舍我所舍的典型代表之一。正因为姑苏园林极尽江南私家园林之美,连得北宋宋徽宗也要从苏州洞庭西山一带采办花石纲,所以大凡中式园林无不与姑苏有关连。大观园中建筑取材于苏州也就丝毫不用惊讶。至于有人再继续引申——“太虚幻境”,苏州“山塘街”也,则不能不对其想像力之飞翔感到莫名惊诧。
——益王府,江西南城县。
这是由《红楼梦》作者朱由梿生发而来。因为原出处原文叙述说的是“益王府是贾府或大观园的原型”,两者取一口气并不十分坚定,故而不再讨论。
——谢园,地点不详。
见之于靖藏本畸笏第四十一回批注: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来!丁丑仲春畸笏叟。这一回正是给贾母奉茶故事,可见作者必得到过谢园。因而在创作大观园时把谢园印象融合进去也未可知。
——长沙,这是个泛指。
谢志明写有这么一句:大观园的环境与桃林湾乐恺堂附近的景观相仿佛。他还对屈原的《九歌》所描写的湘楚景观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进行了比对,发现《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景物很多竟与屈子笔下的湖南有关。谢志明最后认为,大观园是以湖南景物为原型,进而构建的一段美丽神话与梦景,其中融入了湘情楚境的神韵。
——长安。这是近年来再次冒出来的一个地点。
继胡适曾经认为红楼梦演绎地点在长安之后,最近西安灞桥李剑君拟写论文提出“大观园在长安”一说。然此长安古都包括今西安城历来却并无大观园建筑。
——中国。这是最荒谬的一个结论。
可参见逗红轩:“《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中国”一文。历来有标题党吸引眼球本可以理解,但过犹不及如此无限制地扩充大观园的地盘到九万里版图,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对照同样为四大古典名著的《水浒传》,同样有问题——梁山泊究竟在哪里?回答这一问题,既简单又复杂,至少包含以下四个问题,今天的梁山泊在哪里?历史上的梁山泊在哪里?宋江的根据地在哪里?人们心里的梁山泊在哪里?
结论不外乎是——梁山泊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
再比如《红楼梦》的“奶妈”——也是古典小说名著的《金瓶梅》中,据有学者考证其故事发生地清河县,与《水浒传》中的清河县一样,都是虚构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作者沿用《水浒传》中这个地名,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见闻对它加以改造,既有“俟河之清”这样的隐喻性暗示——与小说中纵情声色、吏治腐败、人伦败亡的污浊构成一定意义上的反讽,同时作者也基于自己的叙事目的和需要,整合自己走南闯北的人生阅历,调动文学想象力,拼合并建立了“清河”这样一个特殊的故事发生地。
小说文字中的地理与实际地理状况不合,本无足怪。大凡小说家,尤其是传统章回体小说的作者,使用烟云模糊之法本来就是作者自由发挥的权力。因此,还是认为曹雪芹汲取汇集京城江南园林的风格融为一炉来设计的为好。“大观园”便是他笔下独创的一个古典园林精华版本,用来作为他展示红楼人物吟诗作画消遣度日尽情享受同时也你争我斗各不相让的一个场景所在。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他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是这样子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因此,大可不必拘泥于大观园原型要有四个充要条件。自然也不必去指责水西园根本就没有山丘可言。谁知道曾经走南闯北的《红楼梦》作者是不是把几个板块拼凑起来造就了纸面上这样一座大观园呢。网载红楼梦文化社抢答题第二部分正误判别题中第24道题:从大观园描写的种种具体情景看,它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出题者给出的正确答案是——对。
最后,借花献佛,谨以此为结语——红学考据大拿王利器在1979年写了一篇《大观园在那里》的论文,发表在吉林《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一期。文中观点主要是大观园系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幅园林建筑蓝图,作为一个为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生活其间而创造的典型环境。大观园既不在南京,也不在北京,就在《红楼梦》里。王利器对这些年来“大观园热”的我见集中在这一句话:我认为把恭王府作为大观园纪念馆,我完全赞成;说恭王府就是大观园,我保留我的意见。
附录;拙作与红楼有关剧作《红楼新曲集锦》中三个本子与大观园相关的唱段描写。
《妙玉与宝玉》第二场:入园疑真
妙玉(赞叹):这等大观的一座园林!(边走边欣赏边唱)
妙手借得山川秀,
匠心添来景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
修篁时待凤来仪。
这壁厢桐剪秋风凉飕飕,
那边儿梨花春雨娇滴滴。
蓼汀花溆好光彩,
红香绿玉嫌俗气!
宝鼎茶闲烟尚余,
纱窗棋罢指犹迷。
杏帘在望来客饮,
曲径通幽居士宜。
天上人间诸景备,
衔山抱水工园艺。
游来宁不畅神思,
浑然不觉日已西。
〔邹嬷嬷和妙玉作见到栊翠庵状。
邹嬷嬷唱:
一路行过凹晶馆,
眼见庵堂在面前。
(接白)啊,妙玉,你来看,竟是如此精美的一座尼庵!
妙玉唱:
美轮美奂一所在,
七宝莲台法相严。
可惜是高高在上默无言,
东风不予佛门便。
红颜力弱难为厉,
惠质心悲只问天。
日诵菩提千百句,
闲看贝叶两三篇。
任它精致栊翠庵,
一样是青灯黄卷夜难眠。
《红楼探春》第三场:兴利
探春唱:
偷得浮生半日闲,
大观园里花木赏。
平儿背唱:
游园本来寻常事,
不知究竟啥名堂?
李纨唱:
前面就是花溆港,
荷花莲叶满池塘。
宝钗唱:
那边绕过潇湘馆,
一片竹林幽梦长。
探春唱:
宝姐姐你住蘅芜院,
满地瑞草扑鼻香。
杜若青芷竞芬芳,
只觉心静神又爽。(夹白)大嫂子,这里是你的地方了。(接唱)
一路行来稻香村,
田园归隐好风光。
五谷菜蔬应登场,
无人料理才饥荒。
平儿唱:
往常都曾到此地,
今日再看也平常。
探春唱:
记得和你一同去过赖大家,
你看他那个小小花园怎么样?
平儿唱:
还没有咱们一半大,
树木花草也寻常。
探春唱:
你可知他除去日常家用有出产,(夹白)每年包租出去,(接唱)
足足有纹银进帐二百两。
平儿:竟有这么多?!
探春:是啊,他们平时家里女孩子戴的花屋子里插的花,连吃的竹笋蔬菜鱼虾也都不用外面去买。(接唱)
可知道天下万物都有用,(夹白)哪怕是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都是值钱的。(接唱)
暴殄天物不应当!
如今只估算翻一倍,
再一进一出便是八百两。
平儿:姑娘此话怎讲?
宝钗唱:
三姑娘这样来算帐,
我们大户人家不便自己出外去张扬。
承包给懂行的老阿妈,
让她们自行管理自产自销来开张。
探春唱:
各样物品从花园出,
不必再采购离门墙。
又省下园工工钱不用付,
恐怕还远远不止八百两!
平儿:真是好主意!
探春唱:
天下你来我又往,
熙熙攘攘利禄场。
此身待处运筹界,
穷舜尧,背孔孟,
诸子百家只有杨子说得响!
红学探源戏——《楝亭遗篇》第三场:楝亭相知中提及江宁织造府衙花园情景。
〔曹寅洪升圆场进园,管家何谨下场。
曹寅:昉思兄,此地名沁芳闸,乃沁芳泉之正源。
洪升唱:
沁芳泉,碧波荡漾;
沐皇恩,源远流长。
(接白)眼前这座蜂腰桥甚是精致细巧。
〔曹寅洪升两人上桥下桥。
曹寅唱:
柳成行,曲水流觞;
群贤集,锦绣文章。
洪升:织造大人诗文词曲俱佳,堪为文坛领袖。江南文士云集此地,自当常有胜会。
曹寅:昉思兄过奖,我只是尽一份地主之谊。说到曲文嘛,海内有口皆碑,自当称昉思兄为第一。
洪升:不敢。织造大人四部传奇扬名海内,洪某早有所闻。
曹寅:实实地不及《长生殿》之万一。哦,此一处乃是迎紫轩,皇上曾驻跸在此。
洪升唱:
行宫地,气宇轩昂;
紫气临,神怡心旷。
(接白)哦,这里想必便是绿波廊了。
曹寅唱:
吟诗句,绿波回廊;
谱传奇,浅斟低唱。
洪升唱:
抛却了,名锁利缰;
风流事,似恁疏狂!
〔曹寅洪升两人圆场。
曹寅唱:
苦楝树,屹立在望;
勾起我,旧事涌心上。
洪升唱:
见楝亭,肃然景仰;
容若词,千古流芬芳。(夹白)洪某曾拜读纳兰容若《曹司空手植树记》一文和为楝亭所题《满江红》词。今日得亲见墨迹,好生敬佩!(接唱)
三生有幸,
来时非暮;
今日里,畅游织造行署。
颂诗文,
倚栏凝伫,酒旗遥举。
闲庭步,绿叶成阴,
楝亭沁泉相欢聚。
迎晨曦,沐雨露;
雷霆过,忘归途。
看手泽,深仰慕;
饮水词,厚情浓意万代称誉。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6149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神州何处大观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