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高阳先生笔下的朱楼经济篇
星期三 七月 13, 2016 10:05 am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发表的第二篇红学文章是关于曹雪芹的经济管理思想。文中主要涉及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以及三驾马车兴利除弊的内容,从经济学的角度一一加以分析并借此批判了四人帮御用文人对有关红楼章节的误导。
在高阳先生笔下,红曹系列小说——不妨再次强调足以称为《朱楼梦》这一总称,有关的经济篇章段落涉及人物事件远比曹雪芹的《红楼梦》来得广泛而又深刻。篇幅内容较多,照样分成四个部分来分别叙述。
其一:协理
相对应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段,高阳先生并没有让相应的角色震二奶奶马凤英同样的处置——否则就是依样画葫芦太不像高阳先生这样的大文豪作派。一样的协理办丧事,琏二奶奶是大权独揽,杀伐决断,写得精彩;震二奶奶却是尽守本分,充分领会老太太的教诲和旨意——这样一来更加符合实情,一切尽在情理之中。
震二奶奶很聪明,知道旧家世族亦有许多城狐社鼠盘踞,架弄哄骗明侵暗蚀其弊不可究诘。自己只是受托料理丧事并非替苏州织造府自己的舅公家来整顿改革清理积弊。从时间上来讲又仅仅是一个短局丧事结束便得离开回到金陵江宁织造府。所以,绝对不宜于兴师动众得罪众人到头来落得个虎头蛇尾徒留话柄反而不好。
因此,震二奶奶打定主意守着老太太关照的"别逞能"之告诫,上任之际即行声明:论人个个陌生不知面长面短;论事件件生疏不明来龙去脉。所以她采取了一个极为妥善的办法——遇到下人回事仍然由原先的当家人发落,要到遇有疑难不决之时一起商量着办;倘使自己或有所见则直陈无隐——如此安排的结果是震二奶奶备位顾问成了名副其实的客卿。
可进可退的身份地位,既能积极参与办事又不用担当真实的责任。当然,即在其位便谋其政——马凤英的桩桩主意不论大小都赢得上下一致的心服口服。无论是天井搭席棚既挡北风避寒又避免有火灾之虞,或者是务期劳逸均衡再在后半夜(最困乏最辛苦的时辰)另加一顿点心多发一个脚炉中取暖的炭结。
总而言之,得人心,办成事,想得周到叫人服帖。从行文中还可看出高阳先生他熟知江南风情——李老太太的丧事在寒冬腊月,苏州人用脚炉取暖其中烧的就是炭结。
虽然协理宁国府时打板子一类的事情也就免了,但是震二奶奶第一次出场后的大动作也一样树立起一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形象。
震二奶奶的精明能干远不止于此。接下来她婆家面上的舅公面对手头拮据开口告帮,马凤英的利害盘算极快应对极其妥当。她心思灵敏反应准确,既不能因为谊属至亲加以推托,又不能枉担责任。非借不可的三千两银钱至少要能开的出口来讨还。
她一口回绝舅公要她出面向娘家叔叔划账的要求,理由是马家李家都是至好,她不应当插手其间——以免让马家叔父落下一个只相信侄女不相信交情的话把。接下来就是主动给舅公出谋划策,从佟都统太太委托震二奶奶放债那儿挪来的私房钱借给他救急。这样,钱就有了着落。
事情并没有完,震二奶奶抬出一个毫不相干的人佟都统太太来就是为了要张笔据在手。一来有借据不怕赖账,二来陌生人是债主好开口讨债。关于利息,震二奶奶更有巧妙的说法。佟都统太太是要二分利,但是也不能依了她,震二奶奶自己就能作主给她一分五利息。一下子就打了一个七五折,怎么样,你应该高兴还来不及呢。
可是这个七五折另外再有花样,它就是内扣。也就是相当于华尔街的零债券——利息是在出借的时候先期扣除的。震二奶奶的理由充分——舅公用三个月,拿利息先扣了给她也让她高兴高兴——妇道人家贪小的居多。
你看看,碰到居多的一个贪小的妇道人家你还能说个啥,乖乖地就范不必再讨价还价——实际借到手的银两先就这么不足数目啦。
先说的就是这一次奔丧,鬼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个佟都统太太——震二奶奶的花样多着呢,单单是经济上的事情还有很多事例。请看其二。
其二:中饱
借贷放债,是拿银子钱生息盈利的一个方法。另外一种生息盈利的办法便是放在店铺里面。旧时各家有些名望的店铺就兼做这样的集资。在茅盾的小说和由此而来的电影《林家铺子》里就有这方面的描写。
震二奶奶她从公款中捞取私房,比之琏二奶奶克扣延误丫头月规钱放出去生息更要高明数额也更大。最后中饱私囊的行为败露,曹震偷了她的存折前往相关店铺提取银两换成他自己的名字。三个存折计有十五万两之多。
转换手续是在上元县立案挂失办妥的,显然就是买通官府。一连跑了两家都畅通无阻,结果在有八万多的第三个折子上碰到了黑吃黑。
店主赵胖子心狠手辣,算准曹震手里的折子来路不明。所以要拿着县衙门立案的挂失文书前来交涉,而并非震二奶奶或锦儿前来办理。赵胖子谎称震二奶奶留有手印,凭存折图章手印三者缺一不可。捏准胛不用刀,曹震偷了老婆的私房银子只能乖乖就范,和赵胖子立下文书拿走四万银子在折子上批注全数领取两清。也就是说赵胖子凭空乘机捞横堂拿到这飞来横财四万两只多不少。
这样子的捞横堂当然并不常见。常见的是戴帽子。
朱楼梦中涉及这样的买卖不在少数。这儿主要列出官商中介的几件典型事例。
平郡王府太福晋关照处分曹老太太遗留下来的两个大箱子里的宝贝。接下来的勾心斗角先不去说他,中间提及的买祭田一段,就明白无误地介绍了中介戴帽的利害程度。
曹世隆受震二奶奶唆使,前来和季姨娘说项。一共二百多亩,分三处。价钱分两种,一种是实价一种是虚价。实价是十二两一亩,中介人之一季姨娘有一两好处。虚价看戴帽子戴多少,比如二十五两一亩,季姨娘的好处上升到三两半。小说里最后这笔买卖因故未成,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戴帽子的热昏。
中介捞好处最有大收获的一笔是曹震代为说合转让一顶七两赤金打就的金丝帐。原是赵文华孝敬严嵩的礼物。本身所值不足三千两银子,被曹震簇哄抬价到一万!但是经手过程中只给内当家报三千净价。由此可见,曹震夫妇间相互欺骗——拿震二奶奶的话来说,落一成是他该得,落二成也还说得过去,就算落三成吧也就认了,没想到一万竟然落了七千!倒三七实在让精明的马凤英忍受不了,结果夫妻破脸连带买卖也到头来没能做成。内耗的危害性通过小说家言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至于曹震,这个曹家真正的不肖子弟,替马夫人把通州张家湾老屋出租给粮台,讲好一年租金三百六十两。其实,他向粮台报销的数目是一年六百两。平空就落下了二百四十两的好处,占据四成之多。
在朱楼梦中大量地揭露了皇室官府的敲诈勒索,请看其三——仅以官盐为例。
其三:官盐
所谓淡食的地方包括云贵广西三省。广西报称自动库银为本官运官销已无盐缺致贵之虞。规定的盐价每斤减去二厘,实际上二厘只是部定差价。结果却是一层一层附加上去,豆腐盘成肉价钱。老百姓仍然是吃不起盐。
云南的盐价额定是每百斤二两五钱,其实官价已经高达每百斤四两银子。中间的差价为一两五钱,提价为规定价格的百分之六十!起因在于云贵总督尹继善少年得志勇于任事。但凡有兴作必得用钱,因而提高盐价。由此除去应缴户部盐课之外,其盈余就用作地方公益事项。
这还是一个清官所为,看来是取之于公用之于公无可非议。倘使尹继善是一位贪官,那里面的花样还不知道有哪些门槛呢。
这些精彩描写,远比就是一个黑山村乌庄头的年货单子叫喊打饥荒越发是既生动又详细喽。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6146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高阳先生笔下的朱楼经济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