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品味上海的另一面
星期三 五月 11, 2016 9:18 am
環保的概念在國際上已有很多國家都重視,著名國際大都會的上海,當然不會落于人後,在這一次的釆風活動可以深深感受。
筆者是第一次与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們,在中國進行采風活動,這次釆風的目的是“品味上海”,看上海的另一面。
繁華背後的上海究竟是怎樣的呢!上海市僑務辦公室蔡建國副主任和處長曹波與陳軒,還有闊別十多年的新加坡女強人蓉子,在活動中與我們同行,帶我們探索上海環保與科技之旅,品味上海的改變。
第一日的開幕儀式在閘北區內三面環水的會議廳內舉行,出席的領導致詞並介紹上海市的新面貌,有上海市僑務辦公室崔明華主任,上海市作家協會趙麗宏副主席,閘北區僑務辦公室江萍主任,文學研究所陳聖來所長,新聞晚報嚴建平社長,主持由上海市僑務辦公室蔡建國副主任,蔡副主任是留學日本的歸僑,是蔡元培的後人。
据說閘北區原是貧民集居之地,政府把區內設施提高,升為文化與經濟並重的社區,重視生態環保,像我們開會的會議廳,容納人數雖然不多[約一百多人] ,因外面景觀怡人,更有三面環水,令人倦意頓消。
會後我們乘環保電車遊覽園內景緻,見有很多對新人在園內取景拍婚紗照,大會安排在附近的潮府酒家舉行歡迎午宴。
潮州菜是世界聞名,正宗潮州菜則不是每家都做得出色,想不到在上海能食到正宗潮州菜,更意想不到董事長是位年青的企業家黄謙,他可算是潮商表表者。
另一位潮商是上海潮汕商會姚文琛會長,人稱樸克大王,經營行銷全球的樸克牌,他的公司“姚記”佔了三分之一,這也是部分華商的成功例子,另外他很有眼光,在祟明島投資開發生態園林和房地產,將會有另文介紹。
餐後繼續参觀「海上文化中心」,原來「海上」是上海的別稱,看過簡介才知道,否則誤會以為是介紹海上活动的中心;其實這是一座十分有創意,含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多功能,綜合型的活動中心,是海派的文化代表之一,是市民需要的文化場所。
市北工業園區是把原住民的老房子拆掉,改造而成的,又是上海另一種風貌,很多人以為上海沒有工業,這工業園區是閘北區貢獻最大的區域之一,那里環境一流,有湖,有山又有樹,園林美化綠草如茵,步行其中活像在休閒的社區內散步。
臨汾社區內的文化活動中心,給人有一種親切感,很多退了休的工人,在中心內不愁寂寞,中心內集動靜皆宜的活動,像曲藝,圖書,鋼琴,茶藝,書畫,上網,攝影,繩結,各種球類,展示廳,健身室,多功能廳[跳舞廳],周二至周五更有小朋友樂園,中心內的活動真是包鑼萬有,泰國作家夢凌在繩結班內顯身手,而筆者則向書法老師請教,我們一行人都上了一堂文化課程,獲益不淺。
晚上大會安排在東方明珠旋轉餐廳晚餐,品嚐各國美食自助美食,餐後參觀上海城市歷史展示館,與陳若曦老師把臂同遊,看到老上海的生活概況,真不愧是“十里洋場繁華夢,百年歷史回味中”。
嘉定與黃埔
上海政府對改造學校,醫院,文化中心投入了很大的資源,像設備完善的醫院,多元化的文化中心,老有所依的老人院,師資優良的學校,環境幽美的幼兒園,都能夠照顧週全,令人感到有歸屬感。
看到嘉定這個地方名很熟識,想起當年長江大水時,與朋友去武漢賑災後到她家鄉一行,那就是嘉定,當年的嘉定是以務農為生的社區,這次釆風看到的是有點不同,經過十多年的變化,另人眼前一亮。
沿途兩旁種植了排列有序的水衫,農具展示廳展出以前用過的農具,華亭鎮毛橋生態農庒是農民宅基地,庒內的農民房屋,蓋得像別墅似的,配套還有排球場和網球場,更有可容納1,600人的農民宴會廳。
以種源,旅遊,觀光為一體的“華亭人家”,位於華亭鎮聯華村內,有由吳明珠院士培育著名“華亭牌” 哈密瓜,和多種有機蔬菜,被定為上海市安全衛生優質產品,更有10大景點給遊人觀光。
芝麻開花節節高,是形容芝麻這種植物是節節向上的,耳聞不如目睹,經凌鼎年老師指點那些長長向上生長的植物是芝麻,打開像花蕾的干果,數十粒的芝麻迎風而出,又一見證了,忍不住摘了一個花蕾來留念。
在遊覽毛橋村和馬陸鎮當天給我們這一群「城市鄉巴佬/婆」,開了大大的眼界,参觀葡萄園是最開心的時候,除了能了解到馬陸鎮著名葡萄的改良品種是由單傳倫所長精心研究達70種之多,都是給農民種植外,也從來沒有試過食葡萄都食到飽的,見到在葡萄園內很多高高的葡萄架上掛滿了已用紙包着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但奇怪是葡萄樹主幹旁掛滿了一串串的大蒜,一向每事問的筆者,忍不住向單傳倫所長查問,是否用來防蛇呢?得到答覆是防虫,而水仙花才是防蛇的,真是一物治一物了,美麗的水仙花居然可以防蛇,這是第一次知道。
在園內我們享受到幽美的環境和一杯原汁原味的葡萄汁,更品嚐到多品種的沒有污染又是有機的葡萄,又得到種植葡萄的智識,真是令人難忘。
提起黄埔區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上海灘”,因為上海灘見證了上海的繁華,世界知名的都會,特別是有電視劇的主題曲,風魔了全球,連洋人也要學唱。
很多人只知道有黃埔外灘或上海灘,原來還有一處叫“外灘源”的地方,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起點,僑民的生活區,從建築物的外型已看出當年的盛況,政府為了保留其特色的外觀,又要有現代化的設備,花了無限的心思,把外灘源改造,既可“重現風貌”,又能起“重塑功能” 的作用 。
我們参觀了黄埔源一号,一座英色建築物,原為英國總領事官坻,現為金融家俱樂部,政府聘了著名義大利設計師可凱設計,改造成為上海金融巨子之會所,內有名家真蹟,要成為會員是不容易的,因為只收100名而已,這証實是有身份的象徵,幸虧我們能先睹為快,否則可能入內一睹芳姿。
文/冼锦燕
http://wxs.hi2net.com/home/news_read.asp?NewsID=91280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6086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品味上海的另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