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青评点梅花——越剧《柳永》

星期六 四月 09, 2016 2:04 pm



我们六个人队伍里,有三个人是体制内专业戏评人,我与另俩个博主是在网上写戏评被邀请参加梅花奖快评的,关于《柳永》,我们意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王君安,有粉丝,好现象,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广州媒体也专门问了这个问题,我们也是给的正面回复,但是《柳永》是出烂戏,这也是公认的。为了怕君迷找他们麻烦,我此处就省略很多他们的个人信息,只做基本介绍和评论摘抄。
第一位评论者:国家一级编剧,专业人士。越剧《柳永》
2015.5.12.19:30
广州蓓蕾剧院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演出
偏安一隅,观看越剧的机会不多,但因其唱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扮相青春靓丽而喜爱有加。但因学识浅薄,对其纷呈的艺术流派并无研究,看戏全是跟着感觉走。
越剧《柳永》,是尹派小生王君安的竞梅之作,据说还是编剧为其度身定做之作。加之,柳永是我上学时偏好的词人之一,其婉约缠绵、文雅诗韵的词风一度引我效颦,最终功力不够,无疾而终。由此,观剧热情高涨!
不仅我如此,君迷也是如此!观剧7场,第一次一票难求,黄牛党出没!剧院门前花篮阵仗喜人!剧场内君迷掌声雷动!
平心而论,全剧用柳永的《凤栖梧》、《鹤冲天》、《雨霖铃》、《望海潮》、《少年游》、《八声甘州》六首词将柳永“奉旨填词”、“眠花宿柳”、“白衣卿相”三个人生中最具个性的片段分别化到六场戏的剧情中,用越调缓缓唱出,辅之以大量留白、简笔勾勒、一桌二椅式写意工笔化的舞美,曲境、词境两相映照,使全剧弥漫在婉约、隽永的氛围中,确乃用心之作!也不辱“柳永”这一名号!
但是,成也箫何,败也箫何!由于编剧的选取角度如此,加之设置的矛盾过于牵强,简单,加之越剧种本身的剧种特色所制,越剧《柳永》中呈现的只能是醉眠烟花柳巷中、靠女人活着善写浅吟低唱、投献之词的那个词人,而柳永怀有的古代仕大夫那种才华横溢、报国无门、极度矛盾的情结在女人怀中消解了!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是淡淡然、不思家、只愿醉卧温柔乡的才子!如果把其词拿掉,冠上任何一个古代才子的名号,均无不可!
也许,观剧太多,期待太多,便失望越多!作为才子的柳永,此剧已然见到,无喜亦无悲!独一个的”柳永”,还得继续寻找、等待中!


第二位评论者:戏迷评论者。关于柳永为什么不好看
一、主旨立意。时至今日,很多观众可能已经看腻了奸臣陷害打压主角、主角报国无门而又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种主旋律戏码,所以柳永这个戏,根据我的理解是讲了一个文人在仕途上千方百计想要求取一点功名,却又屡屡不能得意的一生,也就是一种求而不得的痛苦,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终于放下了功名的执念,从而解脱了自己,也获得了灵魂上的自由。 我不觉得戏剧主人公非要高尚得如何如何,都不为五斗米折腰之类的,能写真实的人生,总比一味假大空要好。但当我看到柳永,把自己的锦绣诗词满世界拿去献媚要换一官半职的时候,我真是觉得他很“贱”,这种感觉导致了我对台上的柳永怎么也同情不起来,甚至觉得他的那些词也褪色了不少。假如说第二场金殿面圣后的失落还能让我接受,到了第四场因马屁拍到马脚上而那般的懊悔,就真的让人接受不了了。
一直到最后一场,看柳永说完自己的一生,稍微理解了编剧意图,才觉得对柳永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怜悯。放在今天,主角也就是个能写几篇赞歌的文化人拼命的巴结讨好想当个官,结果还没人鸟他,柳永有没有可能是这样的人呢?有。但是演一个这样的柳永是否吸引人?或者说这样的柳永是否是观众乐意看到的柳永?我认为不是。 可能我是属于偏传统的越剧观众,可以接受主人公卑微、无奈、为生存挣扎、为现实利益低头等等的设定,但我确实接受不来前五场的柳永。若说他为理想奋斗,他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很模糊。而且奋斗的方式不论是古代现代,都为我这样迂腐的观众所不齿。文人戏不好写、不好演,不仅在于剧本的词句要有相当的文学水平,更是因为文人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着一种清高、一点真纯、一丝傲气、一份淡泊,我觉得这会永远是文人戏的魂。
二、剧情。换句话讲,就算要表现柳永仕途不得意的落寞,不为人赏识的痛苦,这个戏也没写好,几个误会(皇帝的、孙眄的)都显得很儿戏,和柳永在台上表现出来的苦闷、抑郁严重失衡。通俗点讲就是你得让观者看到你受到很严重的打击、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你那么痛苦才有说服力。记得以前单位的保安跟我说过他的人生:“先是在一个国企工作,后来总想着自己不止这点能耐,出来倒卖过草药、开过修理厂,零零总总做了好几次老板,但总是不成,年过半百,想开了,回家乡做个保安吧!”嘿,我觉得主旨跟《柳永》差不多,情节还比它好…… 说到这里,就不免要谈谈柳永和虫娘的爱情戏。前几天看黄梅戏《小乔初嫁》,我们都说小乔的戏和王小六夫妻的戏有严重的割裂感,细想想,其实柳永的戏也有割裂感,只不过风格上还比较统一,但官场戏和爱情戏在情节上似乎没什么关联,进一步造成了整个戏的“散”。爱情戏的设计没什么新意,对整个剧情展开又没太大作用,感觉很鸡肋。如果能将这两块有机结合起来,那整个戏会连贯好看得多。
三、表演。王君安的表演不够的地方很多,一开始我觉得是选材问题,他可能不太适合演这样的戏,天生的戏路是富贵公子,或者如有的戏友所言“人淡如菊”,但仔细想一想,还是对柳永琢磨的不够,为啥?戏路不对,演技来凑嘛,不然也不会有演员成天说挑战自我了。尤其对该戏中柳永这样一个新编原创“非主流”男主角,对演员演技的要求更高,演他的谄媚,得让观众理解,产生同理心;演他的高才,得让观众信服,得有个风流名士的“把式”;演他的痛苦,更是要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他的痛苦,不是说演员自己痛苦得泪流满面就行。这些需要演员不断的琢磨,表演里得有很多很多的细节,而王都是“大动作”,没有“小动作”。因此柳永这个人物,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又在表演上显得空洞了些。希望王君安再深入人物,多多研究,正因为这个人物不对戏路,可能是提升演技的一个极好机会。
四、题外话。柳永名满天下,有井水处皆唱柳词,兼有数不清的红粉知己,可惜官场失意,总是攀不到一官半职,这和王君安粉丝满天下,票房总是爆满却屡屡未折梅的情况何其相似。我是希望她这次如愿的,只是和柳永最后做了个六品小官一样,我觉得王君安最后拿了梅花,其实也没什么意思,有点惨淡的感觉,唉。


第三位评论者:戏迷评论者。
2015年5月12日,带女儿去蓓蕾剧院看了王君安领衔福建芳华越剧团上演的竞梅戏「王君安」。戏桥上〜〜〜戏桥要20块一本呢,第一次听说戏桥要花钱买〜〜〜海报上写的戏码是「柳永」,但是很抱歉,我只看到王君安,没看到柳永。舞台上那个叫柳永的,他是那么的单薄,单薄到你可以用任何一个符号来称呼他,柳三变、柳四遍、柳五辨,都随便〜〜〜甚至,其他的舞台形象,也没有一个是立起来的〜〜〜ps一句,王君安和一大波美女推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一种看老鹰抓小鸡的感觉?对不起,我知道我不该这么想,但我当时真的开了这么个大脑洞。舞台上,王君安向大家讲了柳永的两个笑话:一是,久负才名而科场失意的柳永填「鹤冲天」一词,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让皇帝很受伤,大家都不要浮名,谁还读书考试呢,那心情就像央行之恨余额宝、移动之恨微信、交委之恨优步,于是大喊一声,”专心搞你的艺术去,要行政职务干什么!”柳永又挂科了〜〜〜二是,柳永向杭州太守孙眄献词「望海潮」以颂德歌功,谁料张冠李戴,把四川太守孙沔当成了他,拍错了马屁,惹得孙眄大怒,女儿看到这里问我,”那个老公公为什么生气呀?””那个哥哥的作文交错人了。””是不是把语文作业交给数学老师了?”姑不论这件事是胡编乱造、无中生有,编剧之居心如何亦不考究,就这么个情节,除了刻画出柳永的阿谀谄媚、糊涂粗心、卑躬屈膝之外,还表达了什么呢?知识分子的无奈?那你把他写出来呀!总之,6场戏,全部如肥皂剧一样,相互不关联、无推进,每场还基本没有矛盾冲突可言,除了演员养眼,无甚可取之处。俗话说,无丑不成戏。这出戏,还真没安排个丑角调节气氛。幸好,有脑残粉呀!他们就等着机会鼓掌,好引起偶像的注意吧〜〜〜结果是该鼓掌也鼓掌,不该鼓掌也鼓掌,每次他们一鼓掌,我就忍不住想笑。〜〜〜散场了,朋友们都问我女儿,”小妹妹,戏好看吗?””好看!”对,一定好看的,因为出来看戏,就不用在家练琴写作业了〜〜〜
第四位评论者:国家二级编剧,专业人士。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今天说的不是王熙凤,是王君安的粉丝。说来也是醉了,已经进行了这么些场的梅花奖,第一次出现了中午开始就有粉丝在剧场门口徘徊等晚上演出的情况。可见王君安的热度与号召力,堪比戏曲界王菲,谁说戏曲没有粉丝经济?!那演出现场的掌声都是粉丝和观众们自发热烈而出,而非昨日两场演出中水军们无厘头的鼓掌造势这么拙劣。
王君安少年成名,如果不是因为十年的美利坚求学离开了舞台,或许她今天已经要竞二度梅的。或是也是因为错失的黄金十年,王君安在新戏方面塑造人物方面始终少了些历练与尝试,与同代的越剧小生们相比,自是有点亏欠。看她的柳永风流倜傥足以,唱腔也清爽宜情,却稍觉寡淡单薄,没有看到演员的爆发力。柳永,为官路上磕磕碰碰,从奉旨写词名落孙山,到张冠李戴错失机遇,直到做了n多年的芝麻绿豆官之后,他依旧因为填词得罪皇帝而迟迟未得晋升,想想都憋屈吧。然而,一世仕途的不如意,却为他赢得了为文上的盛名,脂粉地最受追捧的明星。常言道,只有足够的痛苦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学作品,若是柳永仕途顺利,文学史上可能便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词人。
王君安在演绎过程中,从若干个片段里展示出词人一生浮沉的几个节点,倒也不是因为散,却总是淡淡的。名落孙山长亭别虫娘,柳永与爱人分离,生离非死别,不舍却也不悲。到张冠李戴失机遇时,却遇楚楚得知音,想来也不算太遗憾。再寻虫娘发现爱人觅得新恩客,这种失落也不是彻骨的,本来一个欢场女子并未赎身,虽换恩客心仍属君,也并非嫁人一去不返。到二十年后,尽管没当上大官,但两美伴身旁,老年也不孤单。柳永一生并不顺畅,但比起更为大起大落的入狱囚禁或者贫苦无依,他也只能算是稍有不如意而已。因此,这个柳永在王君安演来也是淡淡暗伤淡淡愁,一切化于词海浮沉的情怀里。
《柳永》选取了〔凤栖梧〕、〔鹤冲天〕、〔雨霖铃〕、〔望海潮〕〔少年游〕、〔八声甘州〕六阙词引出六个人生片段组成六场戏,全剧看来并无激烈的外在戏剧冲突。初看来感觉每场虽然都有对立者,可整体却无贯穿的矛盾或者悬念,直到最后一场“是自家与自家过不去,读书人和填词人相交缠”才点出了贯穿的内心矛盾线,很淡却也是在的。编剧是用诗意和主人公内在的纠缠来编就了这个戏,所以,越剧《柳永》亦是淡然亦是诗。在全剧中一再出现的幻影,是难以琢磨透的安排,猜编剧本意是要作为词人和失意的读书人相呼应而设置的,但由于出现的时机有点蹊跷,幻影和柳永本人也缺乏言辞上的互动,若不是看了简介,真还琢磨不出这个角色是什么人来。想来舞台应该无闲人,推动不了戏剧进程的无用角色,还不如删了呢。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此剧舞台和服装,这等雅致,美不胜收,光养眼就满足了。相比于其他舞美投资庞大而只是显得堵塞舞台的剧目而已,少就是多,刘杏林留白的舞台设计,一直是最爱,没有之一。蓝玲的服装也是精致无比的,穿在一群颜值颇高的女子身上,就算是戏不够舞来凑,也感觉值回票价了。


第五位评论者:@天涯何日君回来。戏迷评论者。
本戏的立意没有问题,事实上,到如今这个年代,一出新编戏还讲什么“用自己老婆换别人老婆”“杀了老婆成全忠义”这种内容,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个人以为用传统唱念做打来表现现代精神,这才是“戏”的良性发展路线。同时,我不以为“戏”得拔高人物,才是艺术,正如茅威涛所谓,为什么非得给阿炳找理由让他堕落,他不能天生堕落吗?电影《莫扎特》里莫扎特不就是绝世天才荒唐人吗?柳永没有风骨,不深情,有什么问题?并不是高贵品质才能成就艺术。同时,柳永不是“怀才不遇”,他确实不是当官的料,没有当官的”才“,从戏中可以看出来,柳永的悲剧是个人才华与”主流审美“,个人才华与个人追求相悖的悲剧,这个悲剧要是能写好,是很有力量的。
只是,本戏除了”立意“之外,完全搞砸。
第一,越剧的特征注定了它不能采用片段式,因为越剧不是昆曲,程式化不够丰富,唱腔简单,没有很规整的一套”唱念做打“的功夫,它的特征就是”以情节抒情,故事非常重要“,而《柳永》情节编排失误,人物出不来,戏散,又没有个人技艺展现热台,底下看戏的人精神气也随之散了。
第二,情节选择缺乏说服力,错认太守,鹤冲天得罪皇上,这两折给人的感觉是”柳永运气太差“,而不是——自身性格与主流社会的不融合,无法达到主创所期待的效果。
第三,这不是王君安的戏路,王是淡雅性演员,台上台下都”幽淡如蓝“,缺少爆发力,而柳永之落魄潦倒孤傲,这些品质,都不是王的戏码,本来已经薄弱淡薄的”戏“加上王”淡雅“的表演,舞台效果可想而知——”寡淡“。
第四,幻影的作用依然不明确,”戏“靠的不是”戏“外功夫,靠观众去猜主创用意,观众也很累,好嘛。
第五,配戏差,皇帝不像皇帝,配戏老生班底水准差。
第六,吴非凡都拿梅花奖了,王君安还能不拿?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6022

1页/共1页   

作者 留言
主持
二品总督总管
(回首人生,前途在望)

注册时间: 2005-10-13
帖子: 4150

观看Blog

帖子发表于: 星期六 四月 09, 2016 2:09 pm    发表主题:    

不好意思,在王君安第一次申报梅花奖福建都没有出线时就评议过了——这部戏根本不适合王君安——据说很多人都认为适合,包括演员本人也觉得等了多年等到了合适的脚色。
_________________
是非是,我非我。

敬请光临我在北美枫的博客飞云浦

也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40799031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发送电子邮件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青评点梅花——越剧《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