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盛开的白玉兰 海派的白玉兰

星期日 一月 25, 2015 1:10 pm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和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艺术大奖,是当代中国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具权威、最受瞩目的标志性文艺大奖之一。始创于1983年的梅花表演奖(以下简称梅花奖)于2005年之后成为中国戏剧奖的六个常设子项之一。

自从最高戏剧表演艺术的奖项梅花奖建立之后。用花名作为本省市戏剧表演奖项的地方赛事不在少数,比如浙江的金桂奖、山西的杏花奖,还有菊花奖葵花奖等等。其中,真正能和梅花奖相匹敌的还数上海的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

有史以来,上海作为戏剧重镇足以和京朝派互相辉映的鲜明证据多多。单就说京剧界,素来便有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钱的说法。什么叫“上海赚钱”?岂不就是票房长红的意思?这可是来真格的大红大紫。荀派创始人荀慧生早期艺名白牡丹,原本唱梆子戏的他在京都颇为守旧派看不起认为并非正宗,到上海才是彻底翻身终于名列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抗战胜利复出,也是先在上海和俞振飞大师搭档演唱昆曲重登舞台。更不必说未经北京历练便已红遍全国的汪笑侬和盖叫天前辈大师。享誉大江南北的麒派艺术其基因是海派文化。华东三大地方戏剧种越剧锡剧黄梅戏的成熟和兴盛无不依托上海这个海派文化诞生地。越剧进入大上海后,才大踏步地跨越了笃班的初级阶段经过改革和升华成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锡剧也就是从老艺人袁仁仪走进了大上海,由此开启并造就了锡剧的百年繁华。黄梅戏的命运则更加明显,青春剧种的地位提升始自黄梅大师严凤英带着几部传统经典唱响上海滩。

这是作为引子从历史上来看白玉兰绽放盛开的肥沃厚实土壤。再从奖项的具体设置和申报来讨论,可以分成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是关于奖项设置——

梅花奖是单项奖,集中在演员的表演艺术,并且只限于主角:或者是大戏的主人公或者是个人专场的挑梁者。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因为更上层楼的关系跟一度梅不同的是要求新创剧目。因此,二度梅三度梅都不可能像一度梅那样是由一台折子戏组合来申报。梅花奖本身不设终身成就奖,其中体现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梅花大奖。终身成就奖则由梅花奖的上级母项中国戏剧奖设立,与梅花奖无涉。

白玉兰设置的奖项数目大大超过梅花奖。白玉兰不仅着眼于主演,而且也关注配角的表演艺术,从而起始便设立了配角奖。正因为如此,和前辈艺术家尚长荣、钱程、秦雷、陆英姿等一起,优秀青年沪剧演员顾奇军廿一岁小小年纪就在93年第三届拿到了白玉兰配角奖。申报范围中不单单是有表演艺术已臻成熟的表演艺术家,同时注重扶植舞台新秀。从04年开始白玉兰专门设立新人奖——一视同仁也设有新人主角奖和新人配角奖。第一位新人主角奖获得者是张晶晶,第一位新人配角奖获得者是李舒娴。去年更传来了好消息——为了更好的推动戏剧事业健康的发展,不少专家建议对“新人主配角奖”的申报条件放得更宽一些,鼓励更多青年演员磨练技艺积极申报。因此,上届白玉兰组委会决定,从2015年开始增加新人主配角提名奖各1名,这无疑是一个顺应当前戏剧表演人才发展趋势的好举措。而梅花奖一开始设立的宗旨是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因此,梅花奖的准入门槛较高,起码得是二级演员。由此可见,尽管从上一届开始呼吁35岁以下的青年演员踊跃参与申报据说要给予政策倾斜,但崇尚高端的梅花奖始终还是和舞台新人无关。当年迟小秋还不到二十,茅善玉华雯才廿二岁年纪轻轻就摘取梅花的范例已不复再现。

除开个人的表演艺术之外,白玉兰还设立了集体奖——这和金球奖奥斯卡金鸡百花台湾金马香港金像的最佳影片相仿佛,指的是整台剧目的总体呈现。比如最早在98年,集体奖颁给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冰糖葫芦》和上海歌剧院的歌剧《江姐》。另外,白玉兰设有专项奖项比如育人奖——第十五届,获奖者周小燕;个人荣誉奖——第四届,获奖者卢燕和申凤梅;终身成就奖于第十六届设立,第一个获奖者是袁雪芬;特殊贡献奖于第十八届设立,第一个获奖者坂田藤十郎;还设有一个特别奖——第十四届,获奖者陈薪伊;在第二十一届,特别奖还颁发给了京津沪京剧流派对口交流会。

让人尤为高兴的是从第十五届起,获得提名者照样上台领奖——提名奖。尤其还有旨在长子中拔长子别出心裁地颁发榜首奖——即在主角奖名单中获得榜首的特别予以注明,用意类似于科举强调新科状元的第一名地位。最近的几年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者有这几届白玉兰榜首分别为——倪茂才、李政成、李东桥、杨霞云和刘建杨。

在此,还需要再多罗嗦几句的是:由于白玉兰奖项设置申报条件和梅花奖不同,因而在获奖名单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特殊情景。比如第一届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名单里依次出现马莉莉、陈瑜和茅善玉,她们三位来自同一剧种同一院团,这种情况在梅花奖不可能出现——一个院团怎么能同时申报一个剧目三位主角呢。同样是梅花奖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尚长荣、计镇华和王锦文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不单摘取白玉兰主角奖,还照样摘取了白玉兰配角奖——这说明杰出的表演艺术之呈现并不在乎戏份的多少脚色的大小。奖项设置的这种做法和奥斯卡金球奖等类同,让台上台下包括演员和观众,大家都看到了艺术殿堂上没有“小脚色”一说。完全可以说亏得戏剧界有白玉兰,否则好些硬里子演员便永远失去了获奖机会——如果百花园里光有一树梅花的话。

其次是申报条件——

白玉兰要求参与评奖的演员把各自戏剧佳作带到上海展演。换言之,申报者 必须在上海的舞台上上演申报剧目。不到上海演出,就不可能 申报(无须个人申报的荣誉奖等不在此例)。这跟早期的梅花奖相一致。由于当时规定必须进京演出方才能够申报梅花奖,致使好些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由于院团“没有钱上北京也是枉然”——引自黄梅大师黄新德自传《萍踪浪迹几度秋》。白玉兰和文华奖奖获得者上海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与梅花奖失之交臂就是一例。诚如黄新德所言:“到头来,45岁一到,从此便失去任何机会。这也埋没了许多身怀绝技的英雄豪杰。” 回想当年,黄梅戏业界第一位摘到梅花的马兰以及第一位摘梅的男演员黄新德都是有赴京演出任务造就了一次申报机会。当然,梅花奖后来设置北方片南方片不再强调晋京演出是一大改进。白玉兰作为地方的奖项坚持要求剧组在沪上演出方能申报这一点无可非议。

梅花奖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同样分别有年龄限制(55岁和65岁)。跟一度梅不同的是要求新创剧目,因此,二度梅三度梅都不可能像一度梅那样是一台折子戏组合。而二度兰三度兰既没有年龄门槛也没有对剧目有特定要求。换句话说,梅花奖的几度看来有台阶式的递进意味,而白玉兰则没有——反过来也说明了传统老戏新演照样有二度兰三度兰直至N度兰的机会。

梅花奖设置年龄门槛,白玉兰除了新人申报需要在25岁以下(含25岁)之外对“旧人”没有年龄限制。于是,不少德高望重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依然有摘取白玉兰的可能和实例。而设置年龄门槛的梅花奖,势必造成一些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赶乘末班车的情况。具体的例子比如有黄梅大师王少舫关门弟子62年出生的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兼书记黄梅第一小生张辉09年荣获梅花奖;66年出生的杭州越剧院著名徐派小生郑国凤亦于13年荣获梅花奖。

再便是魅力影响——

白玉兰是当今中国戏剧领域主要评奖活动之一,早已得到国内外戏剧界及有关权威媒体的普遍赞扬。在弘扬我国戏剧文化,推动戏剧表演艺术事业发展,激励戏剧表演艺术新秀,催生当代戏剧表演艺术大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的主旨上交上了并奖继续交出完美圆满的答卷。白玉兰还致力于促进上海与国内外的戏剧交流与合作,促进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促进上海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海汇百川有容为大海派文化的壮阔胸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相比之梅花,便是花王牡丹“虽好,她春归也怎占得先”。然而,梅花枝头春意闹之后不久,就轮到是白玉兰的花季。洁白的玉兰,绽放的玉兰,和梅花遥相辉映,同样“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白玉兰和梅花一样香飘万里香浓万家。如果上海的白玉兰也能和梅花奖演出团那样致力于组团巡演海内外的话,其魅力影响想必会更加传播深远。

最后提两点建议——

梅花奖和白玉兰戏剧奖以往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给关心演员表演艺术的戏迷观众尤其是大量的超级粉丝一种黑箱作业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讲呢?好些时候,比如说梅花奖各省市申报出线名单往往是本省市先行公布,而总的入选名单在申报截止期之后姗姗来迟。更不必说公开申报名单了。扬州市扬剧团李政成曾经以他师父的梅花大奖剧目移植过来的《响九霄》申报二度梅花未曾出线,我还是在扬剧王子的粉丝口中听到的;据说上海沪剧院茅善玉曾以《瑞珏》申报二度梅未果同样如此。这一回上海白玉兰组委会全文披露今年的白玉兰申报名单共144名,为这样透明做法点赞叫好!还可以注意到这次公布的144名各类奖项申报者名单有具体剧目名称以及扮演脚色,足够详尽,十分令人高兴。之前是从12年第廿二届开始开具有剧目和脚色。其实,现在在网络时代注明和储存相关信息都不费时,没必要简化到只有提名和获奖人名及其单位可供查询。希望这样一清二楚的名单公布今后坚持下去。

提名和获奖名单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哪怕当事人声称重在参与。可是,凡有赛事其评奖结果也往往有人非议质疑公正性。梅花奖就遇到过一次糗事,第九届得主之一宋丹丹指责评奖黑暗,拒绝领奖。也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某大奖赛,院团领导找到评奖的地方拿出红包辛苦费,还说“就这些数,你们看着办吧”云云。因此,为了杜绝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遭致责难,希望白玉兰带头推行奥斯卡那样的评选做法。世界各地其他电影节,通常是由几位、十几位评委评选某个奖项,大多是面对面不是背靠背。去年的台湾金马奖,就闹出巩俐扬言再也不来金马奖了的事件。相比之下,奥斯卡有6000名会员投票,任何人都没办法控制票数以至于左右评选结果,显然更为公正。

具体可供参考做法的设想如下:

首先,当然不可能也没必要来一个六千人的奥斯卡会员投票团,但是可以参照金球奖八十人的评委组织。音乐没有国界,戏剧这一文艺形式也可以说是相通的足资业内人士相互借鉴。因此,组织一支数以几十人(三十或四十不等)的提名委员会提名;最后由全市戏剧界一级演员(相当于正教授级别哦,应该具有相应的鉴赏能力)随机抽取百人名单由各人阅读申报资料观看剧组提交碟片积极参与投票。这样的评委组成不仅体现公正,而且有利于戏剧演员相互交流吸取他人表演特色长处以及洞察舞台经验的不足或未能藏拙的缺陷。

其次,为求高效率节省时间成本,采用奥斯卡一贯的(Preferential Voting)即“偏好”投票制。在候选人超过2名(比如为N名)的情况下,投票者按照个人偏好,在选票上给候选人排序:最支持的排第1,第二支持的排第2……直到最后一名为第N。计票时,首先依照选票上的第一选择来计算候选人的得票,如果大家的第一选择超过一半,那么获奖者立马选定;假如排名第一者得票未超过半数,就把得票最少的候选人淘汰。然后,将被淘汰的候选人的选票,按票面的第二选择,重新分配给其他各位候选人,再重新排序。假如第一名得票仍未超过一半,则重复此过程,直至有候选人取得过半数选票为止。

这样一来,仅仅进行一次性投票就能统计出满意的结果,避免了通常多轮投票耗时费劲吃力不讨好的做法。设想去年金马奖如果也采用这种相对公正合理且迅速得出结果的投票办法,评委主席陈冲也就不必声明强调她自己每一轮投票都投给了巩俐。当然,巩俐也就无从指责金马奖评委欺生。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664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盛开的白玉兰 海派的白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