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路遥文学奖
星期日 十二月 28, 2014 12:01 pm
“路遥文学奖”系由民间发起的纯文学公益奖项,[1]主要发起人为高玉涛、高为华。奖金全部来源于社会募捐。2013年1月8日,以已故作家路遥命名的“路遥文学奖”在京宣布启动。
启动仪式
2013年1月8日,“路遥文学奖”启动仪式在京举行。现场,该奖发起人高玉涛、高为华各捐出20万元作为“路遥文学奖”的启动奖金。
创办宗旨
倡导文学关注民生和社会底层人群。鼓励和促进现实主义文学创新与发展。挖掘、发现并重奖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上的优秀作品和作者。
奖项内容
“路遥文学奖”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及路遥文学研究6个奖项。
首届奖金数额初定为100万元。
每届每个奖项评出一部作品。和大多数文学奖只评选过往一两年的作品不同的是,路遥文学奖把目光对准了自路遥去世以来的20年岁月。
2015年首届路遥文学奖的涉猎作品是1992年~1996年5年中海内外华人报刊、网络等媒体公开发表的或已经出版纸质图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2017年时则评选1997年至2001年之间的作品,依此类推。
当颁奖时间与评选作品时间重合时,则把奖项改为5年一届,以保证获奖作品质量。
评奖程序
“路遥文学奖”奖金设立专题评奖办公室,负责入围作品的网络海选、初选、专家终审及颁奖等活动。
奖项设置为双年度五年制,即2015年12月3日(路遥生日)为第一个颁奖日,颁发1992年~1996年五年中海内外华人报刊、网络等媒体公开发表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路遥文学奖”总共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及路遥文学研究6个奖项,首届奖金数额初定为100万元。
评委组成
评委则会由组建的顾问团队提名推荐组成,包括张贤亮、李建军、白烨、雷达等作家、评论家都在首批专家顾问的名单中。
募集渠道 路遥文学奖的奖金全部从社会上募集而来,在启动仪式结束时已经有77万元的捐款。
文学奖专家顾问之一的邵燕君建议社会各界所有路遥的读者和粉丝都可以为这个文学奖捐款,10块、20块都可以。
高玉涛认为这个提议很好,表示一定会采纳。
未获授权 路遥女儿反对设奖
路遥女儿路茗茗反对“目前设立‘路遥文学奖’”,并称自己“曾明确表达过不同意”。该奖项发起人之一高玉涛称,路茗茗的表态让他“大出所料”,“她之前并未明确表达过不同意”,但表示理解,“路家人可能不放心这个文学奖的品质”。就路茗茗明确表示“希望主办方能够尊重我和家人的意愿,停止这项活动”,高玉涛称,路家的反对,“对路遥文学奖没有直接影响”,“我们不仅要做,还要做大做好”。高玉涛表示,“这两天会与她沟通,我们私交很好。” 高玉涛表示,路茗茗的妈妈曾在2013年1月7日致电给他,对该奖提出四个问题,他都一一作了解答,他将进一步与路遥家人沟通,并希望该奖还要继续办下去。
谈起缘何倡导该奖,高为华回忆了自己儿时的经历,“我是放牛娃出身,小时候差点被饿死,自学写作、给报社投稿,被推荐上了大学。”高为华认为路遥的作品在他人生路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像他一样还有数以万计的普通青年受到路遥作品的鼓舞。
路遥文学奖的发起人高玉涛,与路遥生前曾是好友,对于筹办路遥文学奖,高玉涛一直是诚意拳拳,对他个人来说,路遥的名誉是他最为看重的,“我把路遥的声誉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对于路遥文学奖,我肯定是往长久打算的”。
尽管发起人高玉涛诚意十足,但对于路遥的家人,尤其是路茗茗来说,这并不能代表一切。对于父亲至今还饱有的文学影响力,路茗茗表示感恩,但对于设立文学奖,她多次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反对。
对于高玉涛的做法,路茗茗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但她最终的决定似乎坚不可摧。对此,高玉涛表示,他和路茗茗之间的关系挺好,会找机会和她沟通,“谁都挡不住我设立奖项的决心”。
对于两者之间的“僵局”,白烨表示,路茗茗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的担忧也是路遥朋友们的共同担忧。“目前路遥文学奖的争议主要来源于定位上的模糊,其中包括:宗旨不明确、程序不清楚,因此也看不出它本身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另外,操办人主要为收藏界人士,属于隔行介入,跨界运作。最为重要的是,关于设立全国性的文学奖,中宣部在2005年就出台了有关规定,主办者需要有资格,立项也需要申报和审批,而操办者不仅没有履行这样的程序,而且压根不了解这些规定与程序。”
“我感觉,路遥文学奖的操办者,只有良好的愿望与积极的热情,而仅有这些,显然是办不好一个文学奖项的。”白烨。
只有热情不够
“忽略了理和情,这对文学奖的设立并不是好事,主办方应首先征得路遥家属的同意,具体方案应该和家属进行沟通,不能把路遥姓名造成的影响简单视为公共资源,或者归为自己所有。”北京大器律师所律师王韵如是说。 王韵解释说,《民法》规定,死者没有姓名权,姓名随着人的死亡就消亡了,死者无法保护自己的姓名权,而家属也相应地无法保护死者的姓名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没有禁止成立路遥文学奖、路遥基金会这样的行为,其理由是因为死者姓名权不能受到垄断。另一方面,《民法》对死者的名誉权是进行保护的,侵犯了死者的名誉权,对死者名誉进行贬低、损害,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进行维护。
王韵认为,随意采用已故知名作家的名字设立一个文学奖,其实存在法律纠纷的风险。首先,如果公众误认为设立者有搭便车的嫌疑,任何一个公众都可以要求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制止。其次,如果由于主办方、评委水平的原因,有可能使奖项含金量降低,获奖作品粗制滥造,进而可能损害死者名誉,这时死者亲属完全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保护死者的名誉权。王韵认为,要想规避这些法律风险,首先取得知名人物继承人或者家属的同意,再来办奖,才是最为妥善的方法。
2013年1月8日,以已故作家路遥命名的“路遥文学奖”在京宣布启动。路遥女儿路茗茗以邮件形式告知记者,反对“目前设立‘路遥文学奖’”。
这奖条件不成熟
路茗茗称,“发起人之一高玉涛是我父亲生前的一个朋友,他在筹划‘路遥文学奖’之前曾联系过我,不过也没有谈得很清楚。我当时也只是客气地表示,这个概念是个好事。我父亲已经去世二十年了,直到现在还有这么多的人读他的书,喜欢他的作品,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感动,也非常感谢大家。”“事实上,我和家人是在今年1月6日接到邀请短信时,才知道他们1月8日举行‘路遥文学奖’启动仪式。我和家人都不知道详情,我们曾明确表达了想法,并要求他们终止这项活动,但后来启动仪式还是如期举行了。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家人的态度是一致的,都不赞同。”
路茗茗称,之所以表示不同意设立这个奖项,是因为她“觉得目前条件还不成熟”。“我觉得设立一个文学奖项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像国内文学界比较权威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对文学写作者和读者都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比较严谨一些。不然,万一出现了状况,不仅影响我父亲的声誉,也会辜负了发起者良好的初衷。”
奖项发起人高玉涛:
我把路遥的声誉,看得比我自己的还重要
高玉涛昨天对记者表示,路家人的确没有出席该奖项启动仪式。但2013年1月7日,路茗茗给出的不参加启动仪式的理由是“感冒了,不能出席”。“路茗茗母亲,也问了一系列问题。她妈妈问评委公正否,财务有无监管、这奖项能否长久等等,我说这是纯公益性质的,资金状况会选择几家媒体和文学奖官网公示。我把路遥的声誉,看得比我自己的还重要,肯定是往长久了打算。她妈妈还问到是否需要家属授权,我说路遥著作权可能需要授权,但其文学精神是国家的、社会的。她就没有再就此说过什么。
愿望良好,难以实现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是路遥生前好友,这几天因“路遥文学奖”,他接到许多电话采访约请,但都被他一一拒绝,昨天,白描破例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并首度表示,不赞成设立这个奖项。
白描说,他和奖项发起人之一高玉涛认识也有一年了,而且在不久前,两人还一同发起举办了“纪念路遥逝世二十周年”活动。“我不怀疑高玉涛良好的愿望和初衷,因为他曾经和路遥有过交往,我不怀疑他和路遥之间的真挚友谊。”
尽管如此,在高玉涛请白描出任“路遥文学奖”专家顾问组成员时,他还是拒绝了。
白描摆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认为,全国各种各样的文学奖项太多、太滥,以某某作家命名的文学奖也不在少数,其中大多是严肃的,但有的奖项纯粹是自娱自乐,把评奖变成了一些小圈子的“嘉年华”。还有个别奖项不排除有商业运作的目的。在白描看来,文学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整合众多文学奖项,如何提高评奖的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和公信度,充分发挥文学评奖的积极效应、正面效应,这才是当务之急。
白描拒绝出任顾问,还因为他觉得设立路遥文学奖,有几个绕不开的问题。首先,“路遥文学奖”是由一个作家姓名命名的奖,必须征得家属的同意、授权。其次,作为全国性的评奖,必须符合政府的有关法规、政策,必须履行有关报批程序,此外还必须拥有一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具有崇高威望和公信力的专家评审队伍。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路遥文学奖发起者和组织者,作为非文学专业人士,面对这样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恐怕力有不逮。
白描因此认为,“路遥文学奖”的设立,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却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
搜狗百科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610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路遥文学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