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玫瑰村 vs. 十六铺
星期四 十二月 25, 2014 10:04 am
一,说明语
当代农村题材的锡剧《玫瑰村》上演以来好评如潮。网络好友桃园云鹤在百度贴出美文,获得不少跟帖一片掌声。不可抑制的激赏(包括这台舞台精品和这篇评论文字)。
不料,桃园云鹤先生又邀我谈谈对《玫瑰村》的看法。这实在就是一道难题——我既没有看过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作家葛安荣创作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同名长篇小说——网上找不到无法在线阅读,又没有机会观看锡剧王子现场版本——无法买票欣赏。
何况珠玉在前!怎么样尽力才能答对答好“《玫瑰村》观后感”这一道题目呢?
勉为其难,脑波流转——终于,结合发挥自身对沪剧更为熟悉的有利条件跳出单一剧种剧评的框框,这就有了“玫瑰村 vs. 十六铺”这样一个题目。
有比较才有鉴别,毛主席的语录。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老古话说得好。
按照“玫瑰村 vs. 十六铺”这样一个题目来展开思路,解答难题豁然开朗也就让落笔有了几分信心。
用来对比的两部大戏新戏分别是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的《玫瑰村》和上海沪剧院的《十六铺人家》。前者是锡剧团团长锡剧王子周东亮担纲男一号,后者是上海沪剧院副院长著名袁派小生钱思剑出演男主角。
大幕拉开,除开玫瑰村和十六铺的区别,几乎给我的印象似曾相识——男一号才刚出场不久就下了深牢大狱,然后马上能想到旧爱新欢势必形成三角。当然,也是以最迅速的镜头变换很快就敏感地看出莫大区别。
自然而然,这才有了本文的题目。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遵命文字肯定是以《玫瑰村》为主,《十六铺人家》则是作为对照的陪衬。否则,我不会那么起劲地评议这部剧作,尽管为了这块兰花豆腐干,又特地重新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十六铺人家》。
二,立主脑
这是满清著名戏剧家李渔强调的编剧要旨。
关于《玫瑰村》的介绍——
以“花木王子”六子为代表的一群新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故事。作者用改革开放这条红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农村变革人文图景,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主人公六子从偷偷摸摸地做花木生意,到光明正大地进行个体经营,再到企业化公司运作,最后成立花木市场,这既是一个农民的创业之路,也是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然。
关于《十六铺人家》的介绍——
《十六铺人家》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十六铺这个风风雨雨的老码头,时间跨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
故事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通过里弄平凡百姓的奋斗史和爱情史,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挖掘人性的真善美。导演还特意“邀请”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手一同“参演”,70年代的于淑珍、80年代的邓丽君、90年代的罗大佑都将一一“献唱”代表歌曲。
由上海沪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沪剧《十六铺人家》25日起将在逸夫舞台向国庆60周年作献礼首演。
——显然,这是2009年的作品。也很显然,比较对象两者首演之间相差五年。
从这些推介文字可以看出两部剧作出发点都是主旋律,都是围绕着改革开放时代发展个体经济这个当红主题。但是,演绎起来却大相径庭。
莫大区别并不在于城乡---一个是江南水乡的农村(注意到决不是个郊区小城镇),一个是大上海的特定闹市区域(非常有特色的上海滩地标之一),而是剧情展开的走向。剧情走向的偏差导致了两者在主旋律大合唱中唱出了不同样的音符。
请接着看第三小节---剧作者自身思想高度和视野决定了两部剧作本质性的分野。
三,铺剧情
《玫瑰村》序幕一开场,男一号六子上场口衔一枝红玫瑰(当然还有金戒指)来与情人约会。个人认为这道具运用非常之妙——既紧扣作品主题又吻合场景地点。接下来,约会成为幽会;再接下来剧情马上急转直下——主人公因为合作伙伴逃税而作为一个主要责任者(那时侯他还不存在法人代表吧)锒铛入狱。
对照《十六铺人家》序幕,男一号白松上场就是来拦路抢劫。而且是冒充联防队员,罪加一等。结果导致西洋镜拆穿,同伙又行凶犯下伤害罪。固然,编剧特意设计成他为了表达兄弟义气替小黑皮顶罪,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否认他自己照样罪责在身,外加还有没有暴露给公检法伪证罪包庇罪哦。
很清楚,六子是带着美好理想上场,包括事业和爱情,是被动地非故意触犯税务相关法律。据规模大小估计,数额也不会太大——至少比起眼下的贪污大鳄逃税巨头。所以充其量才不过是属于失误性质的经济犯罪。
白松上场就是蓄意犯罪,而且是刑事犯罪。尽管出发点是为了女朋友母亲重病需要钞票医治,这丝毫不能够作为从宽的辩护理由,犯罪故意铁板钉钉。
于是,结果也是天差地远——六子经过村长仇腊生说项很快就放出来了。到底多少天这一点需要核对剧本,因为观看视频没有字幕万一理解有误——呵呵,也是可能的失误不是故意。而白松毫无悬疑判刑五年,整整的五年!
接下来紧接着的一场便是旧爱分手。关于顺延下来的剧情主要安排在理线头这一小节,但是,从最初的剧情铺展已经能够领会到两者的档次。
男一号的心胸境界不同,造成绝大反差:一台戏是涉及一个村,一个典型的江南农村如何走上共同富裕的发家道路;一台戏是涉及两家人家,最多加上小黑皮算三户人家。眼界狭窄和广阔一目了然。
玫瑰村具备了代表性意义,代表先进生产力一旦解放,对农村经济的极大推进作用。十六铺在这里并不显示城市改革的典型示范作用——换一句话说,这“人家”在哪儿都成。除了 白松被女一号洪芳误认为跳黄浦江说明地点靠着江边之外。真要说典型,那也是当时上海滩首先富起来的一群从山上下来的暴发户。
男一号人物定位之间的巨大落差,打一开始便注定了《玫瑰村》必定完胜《十六铺人家》。
四,理线头
《玫瑰村》设置了两男两女,不仅仅是旧爱新欢三角,而且有一个非常出彩的男二号——同村同学兄弟情敌对手甚至于还是亲家。
这样就把故事内容极大的丰富更加有了立体感。而《十六铺人家》则缺乏这样的构思,纯粹的三角使得剧情显得单薄,戏剧人物的情感纠葛也变得简单化甚至于透明化——不好意思,就是指那种看了这一幕就知道下一幕会怎么样的新戏。
或者再来做个比方,《玫瑰村》是不止一条主线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始终有悬疑有张力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被人物引导着吸引着往前推进;而《十六铺人家》便是一杯白开水似的一类电影,看过之后不会受到感动,编导预期的反映时代风云变幻人性的真善美其实只是图解式的演示并无深刻呈现。
下面来尽可能比较详细地又必须择要地看看《玫瑰村》的几条线头。
1,首先是事业线---最贴合时代风云。六子的事业起步于改革开放,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还用辛苦赚来的第一桶金(不是周立波太太伪劣产品带来也不是官二代倒卖批文换来的第一桶金)买了一只金戒指。突然,风云变幻,他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身无分文。再次亮相的六子衣锦还乡,已经是花木大王。不料,面临村长的釜底抽薪,生态园有夭折的危险,村民们纷纷要求退股。最后,仇腊生痛悔,两兄弟握手。
2,爱情线——这是必不可少的,缺乏爱情戏的剧目往往陷于枯燥。当然,有的是例外不需要依靠爱情主线的大戏好戏,尤其是有深刻宏伟时代背景的剧目。好在比较的两部戏都有爱情。六子的爱情线也是错综复杂的,他的初恋对象是村长的娃娃亲,他和村里最漂亮的女孩子成为恋人,还有了实质性关系。正打算订婚结婚,却因漏税和卷逃丧失了一切。从看守所出来,适逢芝兰新婚典礼。心灰意懒愤恨满腔的六子又遇到了暗恋他的雅清。回村来,面临情敌和旧爱,又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四位重要脚色的爱情线。可以说处处埋伏着惊险。自然,作为正剧,最后,无不度过难关皆大欢喜。
爱情线中尤其具有喜剧性的是雨露和小河---尽管小河没有出场(没有出场比出场胜过好几倍)。悬疑啊悬疑,几乎要被认为是雷雨重现——当然这不可能,最后真相大白悬疑破解。
至于白开水的情感线,就不需要在这小节多对照了---原因之一是下面还会提到。
3,社会线,或者称之为群众线。
《十六铺人家》不存在这样的线索。因为题材的局限眼光的逼仄,所谓的群众脚色只是上海弄堂的蹩脚注解。序幕中的开头三分钟无论是跳皮筋的下象棋的洗衣服的都是和剧情毫无关联的多余人物。唯一一个有关的女一号爸爸上场过场,却是连得怎么烧腌笃鲜都不懂得的上海男人——绝对破坏意境!上海男人典型的是买汰烧一级,是全国男人口中的小男人样本。
《玫瑰村》完全不是小男人那样蜷缩在个人小圈子发家致富小范围里。整个舞台群众脚色和主要人物相比戏份虽少甚至于都没有唱词,但个个出彩,起到了烘云托月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小青头喇叭嫂根旺叔等等,演员个个贴合人物。对花木大王二十年来在城里不忘乡亲点到为止。接下来的踊跃入股和随后又蜂拥般地要求退股——尤其是那一句台词:我们是农民嘛,说得实在太好了。而根旺叔的一句台词——要退你们退,我不退——掷地有声。农民的现实主义和实诚短短几个场景真实地奉献到了观众面前,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还有不少台词——邻居打扫房屋,向往数钱数到手抽筋,建议村长让芝兰去说项,让雨露去更好等等。
4,官民线,或许还可以叫做环保生态线。这是相对上面几条线并不逊色的一条线。虽然笔墨不多,可十足大气。既揭露了部分村干部乡干部罔顾百姓长远利益只为自己捞钱升官的劣根性又强调了环保生态的重要性。
某些唱词实在高超-比如菩萨再穷,你也要烧香(当然,剧本主旨不是来搞四清);庙里菩萨坐得高,罱泥堆就靠金包;我村长官不大来权不小,他生态园兴衰成败我抓牢。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营资本家的困扰。
这几条线索的交织不是生硬地堆积混合在一个舞台上,而是有机地编织交融在一起,成为一部优秀剧作不可分割的方方面面。
五,品人物
这是个重头。
已经说了群众脚色众生相的贴切和精彩----给人一种金球奖最佳整个剧组都上台的感觉——那么群星捧月的主演越发弹眼落睛。
先从雨露——唐克说起。年轻啊,年轻就是资本。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戏里戏外。虽然在五个主演中戏份最少,仍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最后,金戒指戴到了她的手上---象征着戏曲需要青年一代一代传下去。想到美好的前景。唐克的名字像个男孩子,但是一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玫瑰花”——说得多好。又和玫瑰花紧密联系上了。
仇腊生是张金华扮演,好像体会这应该是不二人选。村长的感觉一上场就出来了。背着手,是国人干部的象征。每每看到公派的参观团体,少不了这个形象。
张金华嗓子好,完全是锡剧老腔老调正宗唱法。这里特别赞赏他“抱得这美人归威风炫耀”和”与我斗你便是死路一条“的架势。仇腊生看似反派,但又不尽然是反派。他有同情心,听得雅清得了癌症,还特地送来一笔钞票,就是美丽妮娅鬼迷心窍,也是情有可原---是有被蒙骗背景的,一旦清楚悬崖勒马为时未晚------没有收红包没有去行贿。随着贾乡长的倒台,他的副乡长美梦也自然告终。至于对妻子的唠叨对女儿的疑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男人天性可以理解。剧本的底子导演的指点最终都由张金华很细致地演绎出来了。
女二号芝兰是六子的初恋,仇腊生妻子,雨露的母亲,村长太太的称呼让她很刺心。然而她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同样的假托怀孕,芝兰她是为了拒绝仇腊生的追求;而《十六铺人家》的女二号骆英是为了让初恋情人(为她作出莫大牺牲的白松)死心好远嫁海外,境界相差可以说天差地远。骆英海归照旧依赖旧情人反而引发对方离婚。芝兰则是关心仇腊生一心一意和他好好过日子,同时又恰当地指出六子的毛病。并且支持女儿雨露和小河的爱情---因为只有她最清楚雨露的来历。芝兰隐忍芝兰善良她同样为了六子少吃苦头作出了莫大牺牲。
恕我孤陋寡闻,原先不知道县级市剧团有这么好的一位女主演!这次特邀非常正确!特邀得好啊!
女一号雅清一样也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暗恋六子,出现转机,及时阻拦了六子”寻仇家去拼命怒火中烧“,避免了犯罪动机转化为犯罪事实,这时候抱住六子的腿动作可信定格形象准确---插一句:跟沪剧新版雷雨里繁漪抱住周萍的腿适成对照,后者是那样的夸张不合常理。聚光中全部积蓄一个存款本子---那么地感动人,不仅感动身无分文一败涂地的六子,而且感动观众——你有头脑有本领,还有,还有我——成功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性。
同样,对照另一个女一号洪芳,她是等水果大王成功之后再“勾引”白松先奸后娶,最后不仅妒嫉而且提取资金炒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成为夫妻分手的一个炸药包。
尔后,回村,雅清是何等地宽容。体现在那只金戒指的三拾三让。这里先再插一段那场景调度:打着手电来寻找六子扔掉的金戒指,凑巧同时看到,同时要拾,拾了要让。再是随着桥的旋转两人并肩半个圆场,上桥背唱。那一桥段简直是好极了——尤其是歌颂了心胸宽敞的女性。关于这一桥段下面会再次提到。总之,在本应该是男人戏的《玫瑰村》里点明了女一号女二号的美好心灵,真可谓是神来之笔。
集中到男一号,锡剧王子周东亮。这个六子极具代表性,第一批富裕起来的的搞副业的先进农民。但不可避免地要洋洋得意要——同时“你虽然越来越富,可是你的心越来越小”。本来已经为乡里做了不少好事的大款,由于自身的狭隘心理,还是险些儿继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在“警醒我挚言三朵花”的感召下,明白了“讲什么男人胸怀比海阔,你我不理解如何加倍珍爱她”“青山绿水前辈留,为何不能同架一座连心桥”。六子在关键时刻阻止了对手仇腊生滑向错误的道路,使得他不至于像贾乡长那样被双规,保住了村长位置。
具体的表演细节可圈可点。桃园云鹤先生美文多有介绍。我准备在下面谈遗憾的小节里补充详谈。
六,听唱腔
先再稍微提一下《十六铺人家》。
青年导演刘恩平介绍,如何在时代浪潮的淘洗中不迷失自己,不迷失真爱,守望并维护精神的港湾是全剧的立意所在。为体现时代风貌的变迁和人物内心的变化,剧中每个时期都会采用一首最具代表性的流行歌曲。在演剧形式上,则追求沪剧的抒情到诗化意境的提升。
这段介绍让我马上想起来了——不好意思,我实在是喜欢联想——我大姑妈曾经要给我介绍一位女朋友,那时侯我正好是空档。原话是那小姑娘会结一手好绒线,什么花样一看就会。我的疑问是如果没有别的什么好,光介绍、先介绍这结绒线如何心灵手巧,可以推断别的乏善可陈。我直截了当地问:是吗?果不其然!于是,自然不需要约会见面了---浪费时间。
这么说有点刻薄。但是确实是事实。一台戏要靠每十年的流行歌曲来区分时代来吸引观众,那何必不去听一场老歌音乐会或者索性听自己的MP3。
《十六铺人家》不但故事情节达不到宣扬真善美的宣传效果,而且并没有给人留下任何一段优美唱段。可以说很快被遗忘了。——能够让我赞赏的在后面两分法小节里再说。钱思剑非常卖力地唱,可惜没有能体现袁派风格的代表性唱段。倒是程臻扮演的女一号洪芳有一段杨派唱腔还可以听听。当然,唱段不感人,这不是演员的错——现在剧本的地基底子导演作曲的指挥棒操控了全局。
《玫瑰村》的唱段,爱锡人网友已经分段上传。每一段都可以反复地听不觉厌烦不觉违反锡剧风味。看了整场,更是如此。退一万步来说,就是结束的幕后独唱,那是一段类似于京歌的锡歌,非常好听——
泥土绽放梦想
岁月走过沧桑
十里芬芳飘霞彩
一片挚爱溢春光
欢乐苦中吟
笑眼泪中望
?刺凝情经风雨(这里第一个字没记住,最近忙,不及再次回看订正)
赠予人间是心香。
就一个字——棒!
感谢锡剧《玫瑰村》给我们锡剧观众戏迷带来的一瓣既浓郁又清醇的心香。
动听的唱段何止这一段。再选择几段——可以说俯拾皆是。
(1)六子背着铺盖卷回来——这个道具也好极!长袖海魂衫也非常符合时代——你看,根本不需要依靠什么歌星来唱流行歌曲表明时代背景。
”闻音信如雷轰顶难预料“开始的背唱轮唱,最后是喜乐声起,接唱”听喜乐不由我——心如刀绞/悲泪暗掉/开怀大笑“。不单单是唱词,演员表演全部到位。
(2)越发精彩的是两个女人在桥上的背唱轮唱。
月老偏偏戏弄人
有情无情皆人生——这是芝兰对命运的无奈
东边日头西边雨
说是无情却有情 ——这是雅清对芝兰的感激赞赏和钦佩
注意到同样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在《十六铺人家》里唱出来是洪芳对骆英和白松的怨恨。
接下去——旧情已成无情雨,惺惺相惜女人心。这种化情敌为知心的做派是曾经被人称颂的高家大孙少奶奶瑞珏所望尘莫及的境界。
情相依两相亲,多么的不易啊。
(3)一句”你是他的女儿“引起轩然大波。
花失色 风怒号
一石陡起激浪涛
那一段五人轮唱编导和表演均异常出色。
”恋人怎能是同胞“,让大家十分困惑十分焦虑——之前已有埋伏,红楼梦似的草蛇灰线,引起关注下文十分自然。不是为戏而戏为五重唱而五重唱。
导演手法也十分可喜。学习了,别开生面。
最后两个男人——旧怨未消新愁又浇——把这个悬疑进行下去。
(4)周东亮的重要唱段之一是最后和仇腊生桥上相逢,好言拦阻的那一段。
明争暗斗乌云压
皆因心灵未净化
二十年前雅清说过的话旧事重提前后呼应。
玫瑰村要成为我们美丽心灵的美好新家!
除开再次展现美好心灵净化之后的真善美,那最后的甩腔也很别致很激昂。颇有”周派“气概同时又不失为锡剧。
(5)周东亮广收并蓄。立志创新,之前好听的唱段不少,《玫瑰村》亦然。限于篇幅和时间,这里再特别介绍一段——二十年后花木大王荣归故里。
前面已经足够铺垫---那是非常棒的前奏,群戏热闹群戏好看。
然后,千呼万唤,出来了——出来的是声音,不是六子本人。
荣归故里春风送爽——
这一句好听啊!比天下第一跌的”跌雪“——第一句还要爽!
接下来上场后的唱词,抱歉我没能记住。
没记住,那说些什么呢?
要说的是这样的曲调仿佛就是京剧里普遍常见的导板和回龙。
这两样过了之后回复到常规的锡剧板腔。
自然,这不是周东亮在唱京剧打虎上山的导板回龙,也不是六子在唱大陆板彬彬腔。
然而这是锡剧人在唱锡剧,焊接得天衣无缝过渡得相当自然,最重要的不是让观众听了舒服,而是贴合剧情贴合人物此时此地的特定场合。
这样的锡剧新腔锡剧导板和锡剧回龙好,就是好,好得很,好极了!
先决条件是作曲的敢于创新,演员的敢于创新,而且要有一条天赋金嗓子。
赶得上叶少兰的金嗓子。
所幸,我们锡剧有了周东亮。
——表演细节还得推迟登场。现在还属于锡剧王子的导板阶段。
七,赞舞美
细心的网友会看到我改动了一个字。相比原先的小节标题。
赞!
当今艺坛,舞美也一样定等级,大家奔正教授级别。舞美的竞争冒尖也很激烈。大制作就此应运而生。
我是个很挑剔很习惯于一眼看出大班课堂里一百多名学生等级差的教师,然后就会对某些不屑一顾随他去懒得指出优缺点,有的就会爱之适恨之经常敲打。
上次艺海买票坐在第一排正中观看《挑山女人》,已经赞叹齐云山能够这样子搬上舞台,实在敬佩。
现在终于有了超越的舞美制作《玫瑰村》。
实物和虚拟,布景和写意如此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我给这台戏的舞美打满分。
不说墙上满布的玫瑰花图案,最后堆满台上的玫瑰花车花船,主演捧在手里的玫瑰,还不必说临湖的小窗湖滩的洗衣,更不必说水乡的船、花木大王家里的雕花红木圆台和鸭蛋凳子,也不说服饰的处处到位(我不再专门评述服饰,硬在此插上一句)。
最为激赏的是玫瑰村的桥。桥是水乡特色,江南的桥啊,历代名胜古迹有多少。现在舞台上的这座桥自由移位。遂心旋转---比齐云山还要灵活。
好几次的由垂直转向平行,由平行转向垂直。这样舞台调度空间太灵活了。看着十分养眼。
一开场情侣躲到桥坨背后,被村长带人揪出;新人结婚,又体现了相应的高度;后来荣归、醉归、交心、劝阻等等无一不和水乡的桥发生紧密的联系。除开六子家的场合,处处有桥---有灵活多变的桥。
总之,关于舞美无可挑剔,一百分满分!
下面关于我这盛赞的桥提两点疑问——与舞美设计本身无关,开脱一下。
(1)极其精彩的一场,嘲戒指讨戒指还戒指扔戒指踩戒指寻戒指拾戒指让戒指的这一场。矛盾设置风云变幻看得实在叫人惬意。好像非惬意两字不足以描绘观众我的心态。
仇腊生在嘻嘻哈哈唧唧喳喳声中上场,这时他上桥下桥是面对观众。垂直的桥面桥板给群众腾出了活动空间。村长受到嘲弄,群众下场。两口子拌嘴,引出序幕那只金戒指——还是带着荷包的哦。于是芝兰准备去还戒指,适逢六子醉归。那上桥下桥的精彩醉意醉步自不待言。关于那件西装上装的处置也是神来之笔十分精到。
可是,问题来了——芝兰和六子同一方向上桥下桥,六子把那件上装遗忘在桥面上。而六子他的下场是再次上桥下桥,中途在桥面上提起自己因为酒醉无意(或急于和芝兰对话,故意?)掉落在桥面上的那件上装。
请注意到,在桥这边(已经走过桥了)怎么能再到桥那边去上桥呢?
如果假设这是另外一顶桥(一桥多用,戏曲舞台这是允许的),那么他遗留在桥面的上衣不会在那里。
所以,六子的西装上衣不应该遗留在桥面上,完全可以披着下桥,然后在叫村长太太的时候,把它丢在地下。最后对话结束戒指争议定局,一样可以拣起来拖着上桥下桥——那段精彩丝毫不受影响。
不知道周东亮和导演是否认同这样的说法。
(2)最后收尾,欢庆场面。满载玫瑰花的架子车从桥洞里陆续推出。创意很好,舞台场面也很好看。但是,如果水乡泽国,不会是旱桥,即使假定是旱桥,也不会是这样子的石拱桥,而是跨度很大的桥型------或为高架或跨铁路。
其实,不从桥洞推出,架子车笃定可以上场。
八,两分法
现在的评论家们常常受到诟病,原因在于风气——你好我好大家好,今天天气哈哈哈。即使说缺点,也是不痛不痒,比如笑话中说的领导要注意身体别太劳累啦,需要继续打磨成为精品啦等等。一旦开研讨会,无不洋溢着欢声笑语。
先说《十六铺人家》。这台戏铁定不会再上演---没人要看。而且最后四人莫名其妙地打着雨伞上场,结果又把雨伞搁在台前——很忌讳的,懂吗?
根本失误在于选定了一个小白皮(小黑皮的阿哥)作为绝对主人公,又没有足够分量的对立面,制造了水果大王的辉煌,最终又来个大挫折一败涂地。四位主要脚色风流云散。真不知道正能量在哪里。如何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
如此糟糕的一部(根子在剧本,一剧之本,以及选定剧本二度创作的慧眼),来说说它的可贵之处。
不是说它居然有勇气搬上舞台,而是实实在在地说好处。
首先,展示了钱思剑掌控脚色的多样性能力。一贯的钱副院长,从小报童到李玉和,无论主角配角,都是正面人物,甚至于英雄人物。而这个男一号是他第一个原创首演带有痞气---上海滩混混,从山上下来的刑释分子。
这以后,又有了他的另一个原创男一号——见军礼(在此不做评述)。
反正,从十六铺走出来了多面的原创首演男一号钱思剑。
其次,这台戏尽管唱腔也不咋地,但是最后有一个出新---就是三位主演轮流演唱赋子板。自从我写了天涯追踪第一部外逃贪官戏运用了父子接续演唱赋子板的这类新形式之后的第一次舞台呈现就是白松洪芳骆英三人共同完成。
以往,沪剧特色赋子板都是一人到底,现在好了有人接口——之后在获奖作品《红叶魂》里又有更新的出新。
好了,不专门再讨论下去《十六铺人家》。那么,盛赞的《玫瑰村》就得反过来,指出她的缺陷---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剧本——我自己草根三无编剧,首先关注本子。
剧本无论唱词道白场景设置等都好,唯一可以商榷的是在仇腊生的唱词里两次出现“洋洋得意”---这说的是六子。第一次洋洋得意,再一次还是洋洋得意。是不是可以换成----第二次,在嘻嘻哈哈唧唧喳喳之后:
这玫瑰刺多年淡忘已放下,如今重提又发芽,.....谁知他洋洋得意多自大,逼得我临时板艄把台拆。
是不是可以选用其他类似的字句,例如志满意得、趾高气扬等等。避免重复。我414用蹩脚无锡方言哼了两遍,觉得可以替换,不至于拗口。——不好意思,我大姑妈和我大侄女都嫁到了无锡,我表姨夫出身也是无锡人,我岳家老家则是常锡文戏发源地---上海和苏南血脉相连,还能哼哼。
因为,同样是从仇腊生嘴里唱出来。不宜再次出现。
其次,是一个自认为关键点。
我对周东亮的这部《玫瑰村》——尽管男人不如女人那样伟大,六子是无可争议的绝对主人公——总体评价五个字放到第十小节也就是最后一小节再谈以便有个美好的结尾。
这里说的关键点是六子没有让我称心满意的净场唱。
六子的唱段和别人的唱段一样可圈可点的多多,每一段都好听,而且还有新意---近来戏曲界注重唱腔新意——能让我赞赏的新意。
净场唱对刻画人物心理非常重要。我特别喜欢构筑净场唱。
仇腊生就有,不过比较短,但很不错哦。
要说六子没有,也实在有些冤枉。
有一段!从接连得知坏消息开始,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细微表情色色到位,特别是一拍桌子,把那张鉴定书(还是揭发材料?)震落在地---令人拍案叫绝。
起句唱的是闻真相震心肺,如梦方醒,心在徘徊,在挣扎......很棒的开展净场唱。可惜的是中间出现了三个穿玫瑰色——又是玫瑰!——露肩装的女性三朵花,她们的插白(六子口中重复)不但打断了六子的思绪,而且再从云端走下来,挡在六子前面走马灯,虽然本意是和六子移位,让六子最后站上高处以示思想觉悟大彻大悟化怨恨为援手,可是总的感觉是周东亮本来绝对精彩的净场唱被拦腰斩断成为分割的两截。
为周东亮完美的《玫瑰村》净场唱起见,郑重建议六子净场唱不要被插白和三朵花打断。
具体做法仅供参考——六子的独白旧话重提改换成唱句,意思到就行,不必三段好几句道白一字不差再现,——比如芝兰她说我越是发了财,心眼却是越狭窄,以此类推等等。这样整个唱段就连续了给人思绪滚滚一气呵成的赏析;三朵花即便要如此当代打扮,也不必从上到下来回走动,甚至于让六子有那么几秒(1分钟?)站立着不动,既无语言还无动作,表情更谈不上---因为正好被中间的一位女性挡住了观众的目光。可以采取隐现的办法,既出现了又不干扰男一号的净场唱。——或许整段的时间长度也足够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里有幕后唱,就是六子站上高处时,片尾曲。是不是可以考虑让六子自己来唱,这样净场唱更加大气。当然,曲调不再是锡歌,以便连贯。
是耶,非耶?不好意思,算我多嘴。
九,谈遗憾
同样是年代戏,《十六铺人家》跨度起码卅年,主演的容貌姿态居然无多大变化。另外,写实的舞台布景(沪剧最接近话剧,它从文明戏而来,文明戏起码是沪剧的爷叔)中竟然有并不存在的拉线灯绳,而《玫瑰村》雅清回家是墙上一按亮灯——关于《十六铺人家》这部戏的种种遗憾挖掘到此为止不再提及。
那么,《玫瑰村》年代戏——才刚廿年!——中周东亮就演出了沧桑感,走路就看得出毛头小伙子和中年人的区别。如此王子般的六子一角,包括在家那一场的耸肩、说像像时的笑脸以及小秘密时的惊呆,关于诊断书的那一段精彩等等。
既然那么好,你还有啥遗憾呢?
说我没能看现场是矫情,值得遗憾的是《玫瑰村》没能去上海演出---可能来不及安排,错失了申报白玉兰的机会。
今年年末,白玉兰组委会新招数---征文:
2015年是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简称“白玉兰奖”)创办25周年。为总结25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的办奖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推动上海戏剧评论、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发展,提升奖项的理论水准和学术含量,扩大奖项的业内外影响,特举办本次理论、评论文章征稿活动。
如果我看了省锡《玫瑰村》在上海上演的现场,该多好!
检点“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申报演员(共62名)“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申报演员(共61名),没有省锡的演员。
再按照章程,回溯到2009年往后推,直至去年,没有周东亮----省锡有2012年董云华个人专场获得白玉兰主角奖。
可能周东亮的白玉兰不在征文年限之内吧,
这就很遗憾了---不能为周东亮专门写一个白玉兰征文,大大地好好地宣扬一下《玫瑰村》,宣扬锡剧王子,宣扬锡剧。
只好选择别的心仪演员来作为对象写征文了。
周东亮与白玉兰25周年失之交臂,省锡与白玉兰25周年失之交臂,《玫瑰村》白玉兰25周年失之交臂,农民企业家六子白玉兰25周年失之交臂,我也因这些和白玉兰25周年失之交臂——少了一篇征文。
就写写豆腐干文字吧,还请见谅。
十,叙期望
五个字总括——二度梅剧作。
近年来,特别关注二度梅演员申报。
一大批比较早---相对----优秀演员/已经被称为表演艺术家的一度梅演员水准越发炉火纯青,再加上年龄有门槛,纷纷努力二度梅。
上海有,浙江有,江苏有,京津更有。
除开那些老一辈艺术家,因为年龄关系,又必须要有舞台新作,就到一度梅为止,别无他求。
当然,也有老前辈宝刀不老,年限正好,比如三度梅裴老太太,令人钦佩得五体投地。
不记得江苏有二度梅演员---是不是我疏漏了?不算顾芗,要末省昆?
上海有一个三度梅一个二度梅,浙江有一个三度梅一个二度梅。
江苏,据我所知,扬剧王子申报他师父的移植作品响九霄,结果没能够出线。
今年的衣冠风流,精心打造,十分可喜,有志气有魅力有成就。
梅花奖的申报有点神秘兮兮,至今不知道一度梅出线名单---指中国剧协的正式名单,更不用说二度梅。
每两年估算二度梅出线五名---以后是否会加码不得而知,那么集中到几个戏曲大省,最多一名,真的得打架。
所以,如果扬剧王子顺利出线,那么锡剧王子就要耐心等下一轮。
江苏省有实力二度梅的,我看好的还有如果年龄适合,有柯军,淮剧公主。驸马爷还没一度梅,很遗憾。
如果周东亮以《玫瑰村》六子出线二度梅,希望最迟2017,还有两年时间打磨。
原先一直关注,还积极提供剧本----现在知道了周东亮已经有了二度梅剧目,不用替他担心。
记得一度梅周东亮是新版《珍珠塔》,——梅花奖过往名单不公布参赛剧目。春晚戏曲频道播放那一段和谐新唱词。这次《玫瑰村》,同样在最后大唱和谐。
《玫瑰村》和《珍珠塔》正好又是剧目对偶,预祝周东亮二度梅好运。
接下来,在二度梅笃定有了好本子之后,应该着眼于三度梅。地方戏不要说越剧川剧,就是江苏的滑稽戏都有了,那么至少苏南第一大剧种为什么不能呢。
三度梅对剧种的影响力极大---当然这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有了周东亮,有了《玫瑰村》,有了周东亮的《玫瑰村》,就得敢想敢做,起码思想上动起来。
从现在开始关注锡剧周东亮的三度梅剧目在哪里了。
浙江的越剧遍地开花,杭越也有了五朵梅花——江苏的锡剧还不迎头赶上,等啥子吆——《玫瑰村》一草根的台词。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609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玫瑰村 vs. 十六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