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浦
昙花一现的黄色文化研究会
星期日 十一月 09, 2014 10:25 am
旧时,太监年老不堪驱使,便要出宫养老。老北京都知道,如今大大有名的八宝山和白云观,当年就是两处重要的太监养老处。太监们为皇上办事多年,大多积攒了可观的人脉和积蓄,晚年丰衣足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难捱的是深深的失落和寂寞。想当年,一个个净身入宫,深受信任,日日亲近天颜,参与机要,手把文书口称敕,金口玉言传圣旨,王公贵戚高接远迎跪接跪送,过得紧张充实,充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如今新桃换旧符,不见旧人哭。又没有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多年深宫岁月也让他们无法理解和重归百姓生活。紧张惯了的人,一下子放松下来,还真是大大地不适应。骟马伏枥,志在千里。太监暮年,壮心不已。虽然不算男人也不算女人,但太监也是人。怀旧,怀念权力,怀念皇上。这都不难理解。
清朝覆亡,民国兴起。退休的老太监们心里也颇不平静。瞅瞅外头:皇帝没了,奴才也没了,大家都自称公民。那曾经的太监算个啥?没人能回答。别人都开始了新生活,可是太监不仅不能欣逢盛世,干脆连以往辉煌的历史也被否定。一张嘴就是自称“奴才”如何如何,习惯总也改不了。尴尬啊,苦闷啊。
好在局面出现了一点转机,大家不免又兴奋起来。原来清朝朝廷律例对结社聚众防范极严,就是民间仿照刘关张桃园结义异性结拜,那也是准照谋反未遂处置的。现在民国肇始,启民智,兴民权,结社建党一律不禁。如此说来就是退休的老太监也可以组织起来发挥余热了。于是大家欢呼雀跃口耳相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济济一堂,序爵序齿,准备搞一个团体,找回久违的归属感存在感。
大家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讲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这新团体该起个什么名字呢?
当然不能叫老太监协会或公公联谊会。如果他们有超前眼光,起个“紫禁城退休老干部协会”,那当然很不错。可惜,那时还不兴这个。
应当承认,太监里还是有人才的。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的名字叫“黄色文化研究会”。
你可不要当笑话。这里面大有学问。
据会长刘公公介绍,黄色,乃是皇家御用之色。黄者,皇也。黄色文化,反映了本团体与皇家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自黄帝以来中华悠久的历史。黄色文化也是一种皇城根文化。天地元黄,宇宙洪荒。五族五色,满黄居中。炎黄子孙,繁衍不绝。中国人的黄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华夏民族都是炎黄子孙。黄帝是中国祖先。古时候,中原人自称黄帝子孙,黄帝的“黄”字,是太阳初出之色。“黄”与“皇”字可以通假,在古书上,黄帝也经常称作皇帝。甲古文中的“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一个王字,因此,黄帝氏族也是崇拜太阳神、火神和鸾凤的民族。黄色代表权贵,黄色代表财富,黄色代表成熟,黄色代表大地,黄色代表黄色人种。经过几千年的建设发展,黄色文化已经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对于我们的黄色文化黄色文明来说,无论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还是行为文化,其核心价值观都是须臾不可丢掉的东西。丢掉了这些,我们就会在精神上重陷被动,就会回到历史上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时代。
这番话旁征博引,高屋建瓴,慷慨激昂,引来阵阵掌声。成立大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总统发来贺电,总理派来代表。逊帝贵妃担任顾问,末代王爷屈就名誉会长。大家一扫往日阴霾,齐呼奴才们感恩。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偏偏叫“黄色”文化研究会?“黄色”不是经常与“下流”并称吗?这就有些抬杠了。五颜六色,哪一种颜色没有一点不雅的含义呢?红色还象征流血暴力血光之灾,白色还象征丧葬死亡。
说到底,太监们研究颜色,当然不是因为太监好色。太监是最最不好色的。而是要找个名目,攀上皇亲,狐假虎威,吃吃喝喝热闹热闹。不然就只剩下苟延残喘等死。所以,研究哪种颜色,真的并不重要唉。关键是研究,研究会,会研究。
这个黄色文化研究会后来还真就大大地风光了一把。袁世凯称帝,连妓女乞丐都争先组团劝进,那么退休的老太监们当然不会闲着。在所有的劝进表中,就属黄色文化研究会写的最有文采。光看文章,你还真分辨不出,写出这种好文章的,究竟是文人还是太监。
可惜,袁世凯不争气,死了。洪宪皇帝发的赏金很快花光。经费短缺,研究会的运转越来越困难。
昙花一现的黄色文化研究会渐渐没了动静,终于埋没于民国历史烟云之中——我们今天已经难觅它的资料。也许,它后来改名了罢。
刘小生,共识网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coviews.com/trackback.php?e=15527
酷我-北美枫 首页
-> Blogs(博客)
-> 飞云浦
-> 昙花一现的黄色文化研究会
|
|
|